<p class="ql-block">这是2024年5月底正式开放的中国科学家博物馆(试运营中)。该馆地处地铁8号线北京奥森公园站正门东侧、鸟巢东北并与中国科学技术馆南北呼应且有隔空高架通道相连。</p><p class="ql-block">据介绍,这是“世界首个以国家名义为科学家群体建立”, 集“采集、馆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功能为一体,致力于成为展示中国科学家形象、弘扬科学家精神、打造科技工作者精神殿堂的国家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其中3000平方米藏品库房和常设展厅成为史料永久收藏展陈的空间载体,7500平方米展厅面积可用于举办科学家专题展览。整座大楼则冠名为“国家科技传播中心”。</p> <p class="ql-block">空中俯瞰(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官方图片)。</p> <p class="ql-block">科学家博物馆外景。</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正门(东门)外景。</p> <p class="ql-block">挑高的博物馆大厅满天星设计,象征着群星闪耀的科学家群体。</p> <p class="ql-block">大厅中有王志殴先生设计的作品“国传之星”。许多新发现的小行星以中国科学家命名,如钱学森星、杨振宁星、袁隆平星、陈景润星、王选星等等。</p> <p class="ql-block">馆内360度环形放映厅(图片来自网络),每天上下午可以预约观影活动。</p> <p class="ql-block">环形长廊。</p> <p class="ql-block">科学家采集工程现状。</p> <p class="ql-block">部分科学家捐赠实物数量一览。</p> <p class="ql-block">科学家博物馆中现有钱学森和邓稼先两个特展厅。</p><p class="ql-block">选择:钱学森的初心与信仰。</p> <p class="ql-block">钱学森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马克斯·玻恩。</p> <p class="ql-block">钱学森收藏的马克斯·玻恩著作。</p> <p class="ql-block">许身国威 壮河山</p><p class="ql-block">邓稼先百年诞辰生平事迹展。</p> <p class="ql-block">归来:20世纪50年代留美归国科学家(一)。</p> <p class="ql-block">1950年留美归国科学家在轮船甲板上合影。</p> <p class="ql-block">1933年周先庚和郑芳在清华园举行婚礼。证婚人梅贻琦、介绍人杨武之、吴有训,男女主婚人郑之番等。难得,这张诸多大学者署名的结婚证书完好地保存了90多年。</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见到从长沙临时大学徒步到西南联大,洪朝生佩戴过的胸章(臂章)。洪先生当年和家父同在西南联大,并同时考取了第八届留英庚款,他还考取了留美庚款,最后洪先生去了美国留学。</p> <p class="ql-block">物理学家洪朝生当年手写记录的资料卡片。</p> <p class="ql-block">谢家荣的工作笔记本(1923-1949)。</p><p class="ql-block">谢家荣(1898-1966)著名地质学家、矿床学家。</p> <p class="ql-block">1955年学部委员马大猷聘书。证书开本不大,外封布皮,内封为白丝面料,相当精致。</p> <p class="ql-block">1980年唐有祺院士证书。</p> <p class="ql-block">我国先后发行了九组科学家邮票。</p> <p class="ql-block">工师于国</p><p class="ql-block">工业遗产背后的工程师主题展。</p><p class="ql-block">这是科学家博物馆中一个特色展览。</p> <p class="ql-block">工程师群像展板。</p> <p class="ql-block">三批工业遗产名录有近千处之多。还记得南京长江大桥、北京焦化厂、丰满电站和上海英雄金笔厂以及北京电报大楼吗?</p> <p class="ql-block">这个相对小众的博物馆还是吸引了不少观众。</p> <p class="ql-block">有观众留言:科学之光 耀我中华。</p> <p class="ql-block">后记:参观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首先为它的体量宏阔而感叹;其次是感到十分亲切,因为里面的许多科学大家耳熟能详,甚至曾与有的科学家还有过接触与交往的经历。</p><p class="ql-block">当我们看到,在1950年代前后,满船的科学家笑脸盈盈地回归祖国,又知道他们其后的命运颇为坎坷,有的甚至死于非命、死于WG,就感到真正的尊重科学,善待科学家,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多么重要。</p><p class="ql-block">还要提及的是被采集的科学家绝大多已经去世,很多信息和资料是有心的子女或单位提供的。遗憾的是有的科学家人不在了,他们遗留物件因后人缺席或无力保存,被作为多余物资、甚至“废品”处理,不少流失到潘家园等旧物市场被有识者高价出售或收藏。</p><p class="ql-block">显然,本馆目前还处于试运行的初级阶段,不论是内容还是展示方式,查询检索等都有待提升和完善。而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创建的初心和它巨大的空间也足以为今后的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值得一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