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隐孟浩然——日暮空襄阳4

南风知我意

<p class="ql-block">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二月的一天,时任江州刺史兼山南东道采访使的韩朝宗正焦急的等待着孟浩然的到来。就在不久前,唐玄宗下了一道诏令。凡奇才有霸王之略,学究天人之际,及堪将帅牧宰者,五品以上清官及刺史可以向朝廷举荐一人。出于对孟浩然才华的欣赏以及父辈的关系,韩朝宗举荐的名额留给了孟浩然。原本韩朝宗打算带孟浩然一起前往长安,约好了出发的时间,且左等右等,不见孟浩然的到来。焦急之下,只好派人去寻找。此时的孟浩然正同朋友一起喝酒,谈笑惬意,已然忘记5了约定。面对来人的催促提醒,孟浩然却说:"我现在酒性正酣,哪里管得上其他。"最终未能赴约,就这样,孟浩然错失了自己人生最后一次入仕的机会。《新唐书 孟浩然传》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𠮟曰,业与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有学者考证,这位让孟浩然剧饮欢甚,不惜爽约韩朝宗的朋友可能正是李白。</p><p class="ql-block">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春天,正在安陆白兆山隐居的李白,为了获得韩朝宗的举荐来到襄阳,写下了著名的《与韩荆州书》生不用封万富候,但愿一识朝荆州。然而李白渴望的机会就这样被孟浩然任性错过。从二十八岁写诗干谒到三入长安六次滞留洛阳,为了实现理想,孟浩然历尽江湖付出了种种艰辛。然而当入仕的机会一再来临时,孟浩然却一次次做出了任性的选择。放弃韩朝宗的举荐,很多人认为他是任性,很多人把孟浩然的这一行为捧成淡泊名利好乐忘名,或者是诗人的一种可爱的任性。也许他是任性,但是另一方面他也是在怕,他在逃避,他怕这一次又会像从前一样遭到失败,而搞得自己一塌糊涂,所以他没有勇气再面对这样的一次打击,你要知道那时候的孟浩然已经是四十七岁的人,年近五十了,那个年代的人,以当时的平均寿命而言,到了这个年龄基本上就已经黄士到脖了。孟浩然前面已经受了那么的打击,很可能已经看穿了,看透了。用今天的话来讲,躺平了。韩朝宗荐孟浩然虽然遭到爽约,却并没有理会李白的毛遂自荐。之后李白辞别孟浩然愤然前往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不久两人在江夏再次相会,李白写下了著名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p><p class="ql-block">《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p><p class="ql-block">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p><p class="ql-block">孤帆远影碧空尽,唯有长江天际流。</p><p class="ql-block">我们无法想象,一个二百多年前,黄鹤楼上两位诗人,曾是怎样的风姿?他们依依惜别,或许还盼望着下一次再见。此后李白继续游历,到处干谒,等待着命运之神的眷顾,而回到涧南园里的孟浩然过着起了荷锄而作,摘瓜种菜的田园生活。劳作之余,把酒言咏。这时已经47岁的孟浩然满腔惆怅已然消解,只留给世人一幅幅动人的山水田园图景。</p><p class="ql-block">《夏日南亭怀辛大》</p><p class="ql-block">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p><p class="ql-block">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躺。</p><p class="ql-block">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p><p class="ql-block">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p><p class="ql-block">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p><p class="ql-block">夏天的傍晚,诗人悠闲的乘凉,想要取出鸣琴弹奏一曲,感叹没有知音欣赏,不由得怀念起老友。等到了入秋时节,孟浩然应邀到一户田家做客,这一天阳光明媚极目远眺,是一畈畈收割后的田野和错落有志的村庄。村落里鸡鸣犬吠,炊烟袅袅。饭做好了,主人打开窗子招呼大家围坐到桌边,醇浓的酒香和着鸡黍饭的鲜香一起飘散开来,一切都那么自然随便,众人临风把酒,洋溢出一种说不出的逸雅和欢畅。</p><p class="ql-block">《过故人庄》</p><p class="ql-block">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p><p class="ql-block">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p><p class="ql-block">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p><p class="ql-block">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p><p class="ql-block">在《唐诗杂论》中,闻一多曾评价,淡的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过故人庄》不过是记录生活流水,朴实的农家田园生活。千百年来,一代代的读者却从中感受到了,语淡而味终不薄。而这,或许正是孟浩然诗歌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元)四月,荆州大都督府迎来了新的长史张九龄。在唐代荆州大都督府的长史,主要负责军事相关,这是一个从三品的官职,地位仅次于都督,几乎相当于荆州最高长官。然而此次前来荆州赴任的张九龄心情却郁郁寡欢。张九龄这个人是唐朝著名的贤相。咱们这么说吧,开元之治,功劳最大的大概就是三位宰相,姚崇,宋璟和张九龄。张九龄到了后来实际上在政治斗争当中他是落败了的,因为张九龄这个人为人尚直。史书上说的是尚直,比较耿直。这种情况之下呢,皇帝越来越不喜欢他,牛仙客事件之后,张九龄彻底失去了皇帝的信任,然后李林甫取而代之。</p><p class="ql-block">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的秋冬,孟浩然离开襄阳来到荆州看望张九龄,对于孟浩然的到来张九龄很是高兴,他把孟浩然留在都督府内做了随行幕僚,由都督府负责为他开一份薪奉。虽然没有官职和品级,但这或许是孟浩然一生中离仕途最近的一份工作了。荆州地处中原,连年没有战事,张九龄到任荆州都督府长史之后,实际并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乐得清闲。起初孟浩然在荆州每日陪张九龄游山访寺,登楼吟赋,生活过得惬意舒畅。</p><p class="ql-block">《陪张丞相登荆城楼》节选</p><p class="ql-block">侧身聊倚望,携手莫同欢。</p><p class="ql-block">白璧无瑕玷,轻松有岁寒。</p><p class="ql-block">《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节选</p><p class="ql-block">晚来风稍急,冬至日行迟。</p><p class="ql-block">腊响惊云梦,渔歌激楚辞。</p><p class="ql-block">《和张丞相春朝对雪》节选</p><p class="ql-block">迎气当春立,承思喜雪来。</p><p class="ql-block">润从河汉下,花逼艳阳开。</p><p class="ql-block">然而在荆州,张九龄并没有给孟浩然安排具体的事做,整日里除了吃吃喝喝之外,一大多数时间孟浩然都像个无所事事的闲人。时间一长,落寞之感便一点点爬上心头,他觉得这样待在荆州实在没什么意思,与其这样,还不如回襄阳去栽瓜种菜,在山水田野中寻求心灵的安适。就这样在荆州不满一年,孟浩然告别张九龄,结束了他人生中有记载的唯一一份工作,返回了襄阳。早年云游吴越,几度帝京,孟浩然花了家里太多的积蓄。加上朋友甚多,据记载,逢到别人有难处时,孟浩然总是出手大方。到了晚年仅仅依靠涧南园里田地和果园的收成,孟浩然常常捉襟见肘,手头手头拮据。有时喝酒都还要找村上的店家赊欠。他这个人特别特别的讲感情,重感情。为了讲义气,他可以拼命的,可以不要命的,游不为利,期以放性,故常贫。交朋友从来不为利,他喜欢谁就跟谁交朋友,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晚年已经五十岁的孟浩然,重游鹿门山门,依旧还是连片的竹海,依然还有潺潺的溪流。山风如咽,百鸟清啼,景色依旧。二十多岁隐居此处的孟浩然尚有心写下幽人自来去,此时却已经鬓白如丝病痛缠身。</p><p class="ql-block">隙驹不暂驻,日听凉禅悲。</p><p class="ql-block">壮图哀未立,斑白恨吾衰。</p><p class="ql-block">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p><p class="ql-block">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p><p class="ql-block"> 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孟浩然因卧病,开始避居在家中。好友纷至沓来,这也许是孟浩然人生最后的欢迎时刻了。</p><p class="ql-block"> 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七月前后,久病初愈的孟浩然正在家中兴高采烈的招待一位朋友,这位朋友是刚刚遇赦自岭南北归的王昌龄。故友相见,相谈甚欢,酒宴气氛异常热烈,桌上很久没吃的鱼鲜挑动了孟浩然的味蕾。此时的孟浩然患有背疽,这是一种毒疮。虽然已经结痂即将痊愈,但郎中曾一再告诫不可食鱼鲜,要忌口。然而酒宴上的孟浩然正兴致盎然,完全将医嘱抛至脑后。送走王昌龄后,孟浩然发起了高烧,后背开始痒痛难耐,旧病复发,郎中到时已经太晚了,不久孟浩然在襄阳家中病逝,终年五十二岁,涧南园里一夜风雨。此后王维来到襄阳,听到孟浩然已经去世的噩耗。禁不住怆然落泪,以诗凭吊。《哭孟然》故人不可见,汗水日东流。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在当时,无数人前往襄阳只为寻访凭吊孟浩然。孟襄阳甚至成为他专属的名字。孟浩然去世后,同乡一个叫王土源的人,担心孟浩然因未做官,史书上无法留下他的传记,出于对孟浩然的仰慕。王士源四处搜集他的诗稿,并将所得诗稿整理成集。《孟浩然集》,在诗集的序文中,王士源用极简的词句,记载了他眼中的孟浩然。</p><p class="ql-block">《孟浩然集序》节选</p><p class="ql-block">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文不为仕,佇兴而作,故或迟。行不为饰,动以求真,故似诞。</p><p class="ql-block">说孟浩然很有风骨风格不凡俗,据说孟浩然的身材,是比较瘦高的类型,说他做事不虚伪,不做外表的装饰,每一个动作他都以真诚与人面对,所以在世俗人看来,孟浩然是故似诞,觉得这个人他过于放浪了,孟浩然的诗歌历史上经多种版本补佚,现知有260多首,其中绝大部分为五言诗。在中国诗歌史上,陶渊明开田园诗之先,谢灵运肇山水诗之始,到孟浩然时,始终将山水田园结合起来,他和王维一起使山水田园诗成为重要的诗歌流派,在盛唐独树一帜。他和王维相比,孟浩然的生活相对单调,他没有进入官场,他没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他去写山水,写的更多的是自然的山水,虽然有的时候他在山水里面,看到了古人,想到了古人,有人文性。但是他写得更多的是自然的山水,在山水里面表现的是我,表现的是孟浩然,他的心性,他的欢喜。而王维呢?王维是经历官场的,隐居山水是他的政治态度,都是面对山水,我们通过孟浩然的山水,我们看到的是道家的悠然自然,。王维的山水里面,看到的是佛家的空灵。孟浩然一生都对自然之美,有一种无名你给点喜悦,他向往做一个不问世事冲淡清雅的隐士,却被文人士子应该建功立业的时代思想所裹挟,用了半生的时光为仕途奔波。某种程度上讲,孟浩然有着和现代人最为契合的性情,他的欢喜与忧愁和我们如出一撤。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鹿门山的草木岁岁枯荣,江湖风波好渺。孟浩然已经走进历史的深处,但他留下的那些清新灵动的诗句,却清拂起山水田园的清雅之风,飘散至今。生命的最终,我们愿意相信,当诗人转身走向他深情爱着的山水田园时,曾得到了诗中的那份释然,不必再频频回首。</p><p class="ql-block">《送别》王维</p><p class="ql-block">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p><p class="ql-block">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p><p class="ql-block">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