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国粹——之武术(二)

蓝色封印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太极和咏春</b></p> <p class="ql-block">太极和咏春都是比较知名的传统拳种,近年来因为《太极张三丰》和《叶问》的电影,给这两个普通拳种赋予了传奇色彩,成了传武的重灾区。</p> <p class="ql-block">雷雷表演雀不飞</p> <p class="ql-block">电母闫芳隔山打牛</p> <p class="ql-block">咏春木人桩</p> <p class="ql-block">是不是很神奇?然而,一上擂台……</p> <p class="ql-block">雷雷被大摆拳王之亮打哭</p> <p class="ql-block">马保国著名的马三倒</p> <p class="ql-block">咏春六段余昌华被业余拳手熊呈呈单手KO,赛后竟然恬不知耻的说是因为主办方没给他吃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传武与现代搏击的差距</b></p> <p class="ql-block">传统武术古时称为技击术,是在长期搏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技法,但有些招式也存在闭门造车的嫌疑,为了增加观赏性,招式繁复。而现代搏击打击目标更直接有效,要求用合理的发力方式,精准击打目标点。</p><p class="ql-block">传武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所谓的讲手,敌人一招过来,我这样这样化解,然后再这样反击,听起来招式精妙,很有道理,仔细一想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人家做一个动作,你做三四个动作,都这么快了,直接打过去就完了,还要啥招式?而现代搏击的教学更讲究实战对抗,在实战中学习技法的运用,淘汰无用的花架子,在实战中掌握距离感和准确性。</p><p class="ql-block">由于很少进行对抗练习,传武往往缺乏体能训练和抗击打训练,大师们个个脑满肠肥,反应迟钝,对攻击的第一反应是畏惧,身体明显的后仰躲避。而经过训练的搏击选手的防守动作都是紧盯对手,身体前倾,既减少对方出拳的距离,降低打击力度,也可为下一步反击做好准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三、传武乱象</b></p> <p class="ql-block">武术发展到现在,越来越趋向于观赏性,作为普通人强身健体的体操运动是可以的,同时,它也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中国的文化标签。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但这些年,传武的糟粕又开始泛滥,用以前跑江湖的“腥活”招摇撞骗,什么劈砖头、寸拳断砖、二指剪砖等等,被人打假了还百般狡辩,以至于被人嘲笑传武的基本功是说学逗唱。</p><p class="ql-block">传武爱好者和习练者要正确看待传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传承,强身健体这没毛病,但是,挑战现代搏击的事就别干了,利用传武坑蒙拐骗更是只能给传武抹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