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3日)<br> 【编者注:傅连暲(1894-1968),原名傅日新,福建长汀人,医学家,开国中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奠基人、创始人之一。曾任长汀福音医院院长,1933年将医院迁往瑞金,改为中央红色医院。本文摘自1960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傅连暲著作《在毛主席教导下》,讲述了长汀福音医院和中央红色医院的故事。小标题与照片为编者所加。下图为傅连暲中将肖像,源自网络。】 一、毛主席来到福音医院<br> 1932年秋天,毛主席亲自带领红军,在福建漳州了个大胜仗,消灭了国民党张贞部队一个师。<br> 胜利消息传遍了全中国,我们医院也沸腾起来了。正在这时,陈炳辉同志从前线回来了,他是在打漳州时派去当毛主席的保健医生的。这一下,医生和护士们把他围了个水泄不通。<br> 【下图为长汀福音医院院长傅连暲,源自网络。】 我没法插进去,就向陈炳辉招了招手,陈炳辉也象心里有急事一样,伸着脖子东张西望,在找人。一见到我,他机灵地从人缝里钻出来,跟我走进了办公室。<br> “傅院长……”<br> 我等不及听他的话,插进去急问:“主席在战斗中身体可好?”<br> “主席身体还好,就是工作太紧张,精神很疲倦。”陈炳辉说。<br> “主席来了。”陈炳辉笑着说。<br> “真的?现在在哪里?”过度的兴奋使我心跳得象打小鼓,我简直不大相信自己的听觉了。虽然这以前我知道毛主席要到我们医院来休养,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br> “是真的!我请主席在老古井旁的楼上休息。”陈炳辉也激动地说。<br> “哎哟!我们还没有准备好,怎么办呢?你为什么不早点回来告诉我!”我又高兴又着急。<br> “主席需要的东西很简单,一张桌子,一张凳子,办公用;另外有一块木板搁个铺就行了。”陈炳辉说。<br> “可是……你知道,虽然主席的生活很俭朴,但他这次是来我们这里休养,我们好好地招待主席才对。”<br> “对!对!”陈炳辉听了我的话,也点头同意了。<br> “你看请主席住在哪里合适?”我征求陈炳辉的意见。<br> “就住在老古井旁的楼房里怎么样?”陈炳辉想了想说。<br> 老古井在北山下,这座楼房是一所病房,过去徐特立同志患病时在这里住过,现在楼上住着周以栗同志,楼下住着陈正人同志。这座房和其他的病房差不多,但环境较安静。<br> 【下图为当时老古井旁边的福音医院病房新安楼,源自网络。】 “好吧。”我说。<br> 我快步走到老古井旁,进了楼,知道毛主席在楼上周以栗同志的房间里,就匆匆地上了楼。<br> 毛主席穿了一套旧灰军装,头戴八角红星帽,人很瘦,脸上现出疲劳的神色。他正在和周以栗、陈正人同志谈话。<br> 我走上前去,说:“主席,你来了。”<br> 毛主席见了我,站起来,握住我的手,亲切地说:“是啊!傅医生,你身体怎么样?”<br> “我身体很好,”我说,“主席,你瘦了,身体不舒服吧?”<br> “还好,就是有一点疲倦。”毛主席坐到椅子上,无所谓地说。<br> 毛主席和我们随便谈了一会,我请毛主席去楼下休息,毛主席说:“不忙休息吧,你带我看看你们的医院。”<br> 【下图为长汀福音医院大门,源自网络。】 我陪着毛主席到了医院。毛主席见了医生和护士都一一和他们亲切地握手。<br> 【下图为毛主席与傅连暲和医生护士在福音医院门前的油画,源自网络。】 我陪着毛主席参观了医院中的手术室、换药室、药房和病房。毛主席见我们的医疗用具较完备,刀子、钳子等各种手术器械一排排整齐地摆在玻璃柜内,很满意,说:“你们这医院的条件不错。”<br> 【下图是长汀福音医院展室内的手术器械复制品展柜,源自网络。】 在参观病房时,毛主席问了伤病员同志的病情,亲切地慰问了他们。<br> 第二天下午,我到毛主席的住处去,给毛主席检查身体。检查结果,毛主席因过度疲劳,需要每天进行治疗,还要较长时期的休养。<br> 【下图为毛主席在老古井旧居住的一楼西侧房间,源自网络。】 毛主席十分关心我们的医院,我给他打了针后,他就详细地问我们医院中的情况,从组织机构、医院设备、药品的来源到医务人员的情况等等。我一一作了回答。当毛主席听到我们医院只有六个医生时,说:“现在环境比以前稳定些了,应该多些军医,我们很需要医生。“<br> “训练一个医生不容易,起码得几年。”我说。<br> “几年太长了,一二年就够了吧!”毛主席说。<br> 毛主席又对我讲了当前的环境和需要,我发现自己的想法错了,我们哪里有那么长的时间呢?必须在短时间中训练出一批红色医生来。<br> 这天,毛主席和我谈了很多,特别强调要我注意培养干部,适应革命战争的需要。<br> 不久,我们在医院中成立了红色医务学校,训练医务工作人员。我兼任校长。<div> 【下图为福音医院内景,源自网络。】<br></div> 二、请毛主席来家做客<br> 有一天,我在毛主席面前透露了我母亲的愿望,想请毛主席到我们家去坐坐。毛主席竟答应了,他说:“好啊!我去看看你家老太太。”<br> 我跑回家去告诉母亲,我一家人都知道了,心里都乐开了花。我母亲那时已七十岁了,却变得年轻起来,亲自动手,和孩子们一起擦桌子洗碗。我的小孩子维光乐得拍着手,从前屋跳到后屋,嘴里喊着:“毛主席要到我家来了!毛主席要到我家来了!”我们想请毛主席吃饭,做什么菜呢?我母亲说了一样菜,我爱人又说了另一样菜,我挑毛主席爱吃的菜加了几样。做完菜,全家人都换上了干净衣服,又请了几个陪客,等着毛主席。<br> 【下图为1930年傅连暲的前妻刘赐福与四个子女傅维莲、傅维清、傅维光、傅维康在长汀,源自网络。】 毛主席来了。我们在门外迎接他。毛主席一见我母亲,紧走几步,还没等我们向毛主席问好,毛主席倒先向我母亲问起好来了,说:“老太太,你很健康啊!”<br> 我母亲见毛主席这样谦逊,这样平易近人,一点也不拘束了,笑着拉住毛主席的手,说:“谢谢主席,快请到里面坐吧!”<br> 孩子们拥到毛主席身边,抢着和毛主席握手,这个说:“毛主席,你好!”那个说:“你好,毛伯伯。”维光张着两只手,笑着跳着大声喊着:“毛伯伯,毛伯伯!”<br> 毛主席见了孩子们,笑容满面,弯下身子拉拉这孩子的手,又拉拉那个孩子的手,慈爱地回答说:“你们好,小朋友!”<br> 毛主席到了屋里,我把家里人向毛主席介绍了,毛主席和她们都握了手。坐下后,毛主席见我的一个孩子维康较瘦,关心地问:“为什么这么瘦?有病没有?”<br> “没有什么病,就是身体不大壮。”我母亲说。<br> 毛主席点点头,说:“要多注意他的健康。”在谈话中,毛主席问到我们的老家,问到我过去的详细情况。<br> “我们原先住在长汀县伯公岭乡,傅连暲他父亲和我家都是种地的,家里地少,那里又是沙地,收成差,除了交租,每年都不够糊口,后来,就搬到汀州城里来了。”我母亲说。<br> 【下图是长汀河田伯湖村即伯公岭傅连暲故居内现在陈列的家人照片。】 “这么说,你们都是农民出身。”毛主席说。<br> “是啊!到了城里,日子也不好过呀!人地生疏,吃没吃处,住没住处,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了事,他父亲做了搬运工人,我给人家挑水、洗衣服,才活下来。”<br> “傅医生,你怎么学了医呢?”毛主席又问。<br> “我是在福音医院里开始学医的。这个医院是英国教会开办的,他们叫我来学医,但每天得给他们挤牛奶,挤完牛奶才能去上课。”我说。<br> “他们叫你做工,才给你饭吃,让你上学?”毛主席说。<br> “是的,他们还说是救济了我呢!”我说,“临毕业那年,我父亲死了,家里欠了人家300块钱,年三十,人家来逼债,我没法,想到上海去做工,幸亏有几个朋友帮助,每月贴我一些钱,我才留在汀州上完了学。后来当了医生。1925年‘五卅’爱国运动时,汀州举行了示威游行,我们激于气愤,签名通电全国,反对英、日帝国主义侵略,英国医生害怕了,都回了国,群众推举我当了院长。”<br> 【下图是长汀福音医院早期的景象,源自网络。】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听完了我的话,对我说:“你能参加革命,和出身有关,你是被压迫阶级出身。”接着,毛主席帮我分析了历史和思想。当时我虽然已参加革命,但阶级觉悟还不够高,毛主席谆谆教导我说:“要反对帝国主义,还要反对国内的统治阶级,我们才有出路。”毛主席短短的几句话,却帮助我加强了阶级斗争的观念,使我在革命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p><p class="ql-block"> 吃饭的时候,我们请毛主席坐上座,毛主席却请我母亲坐了上座。我母亲敬毛主席喝了一杯酒,母亲说:“保佑主席一百岁,保佑红军打胜仗。”</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谢了我母亲。</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解放后的福音医院院长、汀州医院副院长刘赐福的照片与简介,源自网络。】</p> 这一天我们一家人过得非常愉快。<br> 毛主席对老人的尊敬,对孩子的爱护,对同志的政治上的关心和帮助,深深地感动了我们。过后,我们想到这一天,就好象又见到了毛主席。<br> 因为这一天我们做的菜太多了,又请了陪客,后来毛主席诚恳地对我说:“我们是同志关系,那天你留我吃饭,我吃了,但是你不必做那么多菜,也不必请什么陪客,这是战争环境。以后千万要注意,不要铺张浪费。”当时我听了,脸刷一下红起来。毛主席的话刺中了我的一个大缺点!我虽然出身于农民家庭,但当了医生和院长后,沾染了一些非无产阶级意识,生活作风是不够朴素。我真是惭愧得很。 三、福音医院改为中央红色医院搬到瑞金<br> 有一天,毛主席跟我谈改编福音医院的问题。当时,我们这个医院,虽然1927年起已经为红军的伤病员服务,但为了到白区购买药品、订阅报纸等便利起见,一直在名义上还保留着教会医院(福音医院)的名称。<br> 毛主席说:“我们要有个自己的医院,不要再叫福音医院了,这是个基督教会医院的名字。我们把它改成中央红色医院,你看怎么样?”<br> 我很同意。<br> 毛主席叫我到瑞金去,找中央政府副主席项英同志,请示关于创建红色医院的事。我想,毛主席是中央政府的主席,毛主席决定了就行了,何必还要到瑞金去请示呢?但毛主席说,这只是他个人的意见,决定这事应该通过组织,和大家商量,事情办起来就能周到些。这事使我感到毛主席的组织观念和民主作风是多么强啊!<br> 我到瑞金去,组织上同意我们的意见。<br> 我们正要改编福音医院、创建中央红色医院时,情况起了变化。<br> 有一天,毛主席把我叫去,对我说:“蒋介石的军队打来了,你怎么样?”<br> 原来敌人要来打闽西了。<br> “我跟主席到瑞金去。”我毫不犹豫地说。<br> “医院呢?”毛主席问。<br> “搬到瑞金去。”我说。<br> “好啊!”毛主席很高兴,说:“我到瑞金后,派人来帮你搬医院。”<br> 我临走时,毛主席又关心地问:“你的家怎么办?”<br> “也去。我相信我母亲和家里的其他人都是乐意到瑞金去的。”<br> 毛主席想了想,说:“好吧!路上要小心,你母亲年纪大了。”<br> “你放心吧,主席。”我感激地回答。<br> 过了几天,毛主席派来了中央政府办公厅的傅公侠同志,和我们商议搬医院的事。<br> 医院里的工作人员,从医生到护士,全都愿到瑞金去,这就解决了个大问题。伤病员中,除了痊愈的可以出院,其他也转移到瑞金去。医院里的东西,从仪器到药柜,从床铺到桌椅,不论是原来医院中的财产,还是我个人购买的东西,我决定全部搬走,献给革命。傅公侠同志表示很欢迎,因为当时红军中还没有一个正规的医院,什么都很需要。<br> 医院决定搬到江西瑞金的杨岗下。傅公侠同志走时,我派陈炳辉同志跟他一起去打前站,安排房子,接收转移去的伤病员,整理搬去的东西;我留在长汀,负责搬运前的工作。长汀和瑞金相距八十里路。傅公侠同志派来了170个运输员,搬了两个星期,才把医院搬走了。<br> 【下图为瑞金叶坪朱坊村洋江下(杨岗下)的中央红色医院旧址,源自网络。】 <p class="ql-block"> 我全家人也随医院到了瑞金。正如我所料,老母亲虽然年纪大了,但很乐意搬这次家,因为党中央和毛主席在瑞金。</p><p class="ql-block"> 不一会,毛主席来了!毛主席住在离杨岗下20里远的叶坪,知道医院搬了来,马上就来了。</p><p class="ql-block"> 我迎出去,毛主席说:“都搬来了吗?”</p><p class="ql-block"> “都搬来了。”我说。</p><p class="ql-block"> 我请毛主席进了屋,毛主席看了手术室、药房和病房后,问我:“你家里人住在哪里?”</p><p class="ql-block"> “在楼上。”我说。</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听了,就上楼去看我母亲,亲切地说:“我们欢迎你。”我母亲被毛主席的关心感动得一面笑,一面流着泪说: “主席, 谢谢你,谢谢你!”</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中央红色医院的医务科,源自网络。】</p> 下了楼,毛主席就跟我谈工作,他说:“这个医院,是我们的第一个医院,交给你,由你当院长,你把红色医务学校交给贺诚同志办,你专来办医院。”<br> “好。”我很感激毛主席对我的信任。<br> “我们派郭实秋同志来当政委,他是个老同志,帮助你办医院。”毛主席说。<br> “这太好了!”我很高兴,我知道郭实秋同志是个老革命,他来了,就能加强我们医院的政治领导。<br> 谈到医院的任务,毛主席说:“除了给红军看病外,也要给老百姓看病。”这一点过去在长汀时毛主席也几次强调,因为我们这所医院,是中央苏区唯一的医院,过去不但红军中没有正式的医院,就是附近十几个县里,也没有第二个这样的医院。<br> “这个医院的任务很重,你要当好这个院长,首先得有一个观点:全心全意地为伤病员服务。”毛主席严肃而又温和地对我说。<br> “我一定好好地为伤病员服务。”我向毛主席作了保证。<br> 最后,毛主席又指示我: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要结合进行;要教育大家讲卫生。<br> 毛主席走后,我和陈炳辉到村里去走了一趟,这里的卫生情况较差,老百姓都喝池塘里的死水,很容易传染疾病,我们决定先在医院旁挖一口井,解决饮水问题,再发动大家做好环境卫生,并向群众作卫生宣传。<br> 不久,郭实秋同志来了。<br> 中央红色医院,在毛主席的亲自指导下正式创立了,那是1933 年初。<br> 【下图为瑞金叶坪朱坊村中央红色医院旧址内景,源自网络。】 这在当时是件大事。那时,很多红军的伤病员在农村中医治,没有医疗器具,没有医药设备,有些地方只有碘酒,又没有医生,条件很差。老百姓看病也困难。我们的医院一成立,红军和附近的老百姓都很高兴,说:“我们有了自己的医院了!”苏维埃政府的机关报“红色中华”当时还登了一篇文章,题名“红匾送给捐助巨产的傅院长”,祝贺医院的成立。<br> 【下图是1933年4月26日《红色中华》报关于傅连暲捐助巨产的报道,源自网络。】 我们的医院中,不但有西医,还有中医,第一个中医师是从上海来的邓颖超同志的母亲邓老太太。毛主席很重视中医,主张中西医结合给伤病员治疗。<br> 【下图为瑞金中央红色医院的四位医师照片,左上为邓颖超之母杨振德中医师,源自网络。】 四、给毛焕章的妻子接生<br> 在毛主席的教导下,我们医院不但想尽办法给红军伤病员治疗, 而且也一贯地尽力给老百姓看病。<br> 而那时,我白天给伤病员同志看病,晚上编讲义,给红色医务学校的同学们讲课,其他医生和护士也很忙,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有一天夜里,我正在编讲义,有个二十多岁叫毛焕章的老乡提个马灯进来了。<br> 【编者注:毛焕章(1896-1966),长汀人,1921年创办“毛铭新印务局”,曾为红军印过大量宣传品,1933年夏将印刷机器全部送给团中央局,成立“青年实话印刷所”,举家随印刷所迁往长汀古城和瑞金石门,工作至红军长征前夕,奉命送家小返汀。解放后任长汀印刷生产合作社经理。下图为毛焕章照片,源自网络。】 “傅医生,你快去救救我老婆吧?”他一见我,急得要哭地说。<br> “你老婆怎么了?”我急问。<br> “生孩子,请了个接生婆,一天也没生出来,血流了一床。”毛焕章说。<br> 我马上拿起药箱,带着接生用具,说声:“走吧!”跟着他一口气跑了一里多路,到了他的家。<br> 我进去一看,他老婆脸色刷白,嘴里不断地呻吟着。我马上洗了手,戴上橡皮手套,让毛焕章点起了盏煤油灯,作了检查。原来接生婆把产妇的子宫弄破了,因此出血不止。我给她接出了孩子,是个女孩,又白又胖,很好玩;随即用手捏住了伤口,缝好了。大人孩子都脱了险,全家人都很高兴。<br> 这事至今已隔二十多年了。全国解放后,我接到了一封信,信内还附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有12个人,好象是张全家福,上面有一对老夫妇,还有3个年轻妇女,7个小孩。原来这封信是毛焕章写来的,照片上的老夫妇,就是他和他的老婆;3个年轻妇女中,有一个抱了个小娃娃,那就是我那次接生的他们的第一个女孩子,那个小娃娃是她的孩子;其他2个年轻妇女和6个孩子是他们后来生的儿女。毛焕章至今还记着我们医院,在信上谈了很多感激我的话,说我救了他一家人。<br> 【下图是毛焕章寄给傅连暲的照片,源自网络。是1951年春毛焕章全家在长汀县前街丁公祠(原毛铭新印刷所旧址)家门前合影,左起毛漳先、李文华、毛耀先、毛爱先、毛成先、毛菊先、兰仲英、毛平先、毛钦先、毛润先、毛焕章、毛荣先。】 我看了这封信,拿着信纸的手好久没有松开,我想:毛焕章啊毛焕章!你哪里知道,我虽然治好了你老婆,接下了你的女儿,但是你应该感谢的却不是我,而是另一个人,他决定了我们医院的性质和任务,指示我们不但要给红军看病,而且还要为老百姓看病,他在任何情况下都关心着你们,关心着全国人民,他就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br> 【下图为1941年傅连暲(右三)陪同毛主席(右一)在陕北看望伤病员时合影,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