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吃过中午饭,我们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内以大量的图片、照片和珍贵的历史文物,生动形象全面详实地反映了东北解放战争过程特别是辽沈战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p> <p class="ql-block">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也是向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后开始大决战的第一个战役。</p><p class="ql-block"> 当时党中央从全国整个战局考虑,认为同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把战略决战首先放在东北战场,并制定了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首先攻克锦州,采取“关门打狗”的战法把国民党军关在东北,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p><p class="ql-block"> 1948年9月,辽沈战役正式打响。由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组成总前委,林彪为书记,统一指挥辽沈战役。</p> <p class="ql-block"> 这场战役历时 52 天,共歼灭国民党军 47 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辽沈战役的胜利,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纪念塔东西两侧是由首碑、英名录碑、尾碑组成的东北解放战争革命烈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高16米的辽沈战役纪念塔高高耸立在中轴钱上,高大巍峨,肃穆庄严。</p> <p class="ql-block"> 塔身两侧是花岗岩浮雕,<span style="font-size:18px;">展示了战争风云的壮烈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 纪念塔北面,是纪念碑碑文。</p> <p class="ql-block"> 正门的“辽沈战役纪念馆”几个大字是由聂荣臻元帅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纪念馆的正门进入,首先参观战史馆,了解了辽沈战役的历史背景和战役过程,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坚定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p><p class="ql-block"> 接着参观支前馆,感受到东北人民在辽沈战役中的无私奉献精神,伟大的军民鱼水情。</p><p class="ql-block"> 而参观英烈馆,则缅怀在辽沈战役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强烈感受到了烈士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崇高精神。</p><p class="ql-block"> 最后参观全景画馆,欣赏了全景画的震撼效果,那是直击心灵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 走出纪念馆,我的心情可以说既沉重,又高兴。</p><p class="ql-block"> 沉重,是因为这场战役让我们失去了那么多年轻的生命,他们永远留在了东北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高兴,则是因为辽沈战役之后,我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党中央领导下,一路南下,势如破竹,仅用1年多时间,就解放了全中国。从此,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饱受百年屈辱的中华民族也终于能够平等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2024年7月16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附:</b><span style="font-size:18px;">辽沈战役纪念馆</span></p><p class="ql-block"> 辽沈战役纪念馆占地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201平方米,其中展馆主体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附属工程面积3201平方米,游客中心和临时展厅面积2400平方米,陈列面积6843.11平方米。建筑由中国建筑设计师戴念慈主持设计,既具有民族风格和军事特点,又体现了现代水平。平而呈H型,南北形成两个三合院,南面的三合院环抱辽沈战役纪念塔,北面的三合院紧抱全景画馆。建筑结构利用南高北低的地势,随山就势,依次为一层、下一层和下二层,中间为东西两个下沉式庭院。建筑南北立面造型采用传统风格,中间是一座高大的中国式牌楼,东西两侧各配置一座小牌楼,象征纪念胜利的凯旋门。南北面墙和全景画馆顶端,均以城墙式雉堞垛口形式修建,体现出军事斗争的特点。东西两侧立面的中间位置,分别设置三个通透的环形。规划设计紧扣辽沈战役军事主题,以具有纪念性和标志性的建筑为主体,通过强化中轴线的处理,对园区南、中、北三个部分进行有机整合,使主体建筑、纪念设施和景观布局在风格上协调统一,形成一个整体。在贯通南北长达600米的中轴线上,依次坐落着门、塔、馆主体建筑,并分别赋予主题意义,形成纪念性功能流线的三个主题层次,即和平、胜利、怀念。(百度百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