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甘肃,佛教艺术爱好者不得不去的佛国圣地。在这条横亘东西的狭长通道上,中国四大石窟独占,其二,大大小小的石窟更是灿若繁星。陇山石窟群由于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一直以来都不为人所知。事实上,但就石窟艺术而言,以庆阳、平凉地区为中心的“陇东”,虽然“小众”,质量、数量皆不输河西走廊。如果说河西走廊是佛教东传的黄金通道,那么陇山一带就是佛教艺术进入长安前的最后一扇门。如果说河西走廊的佛教艺术还留有西域之风,那么陇山一带就是汉化佛教艺术的最初面貌。</p><p class="ql-block">南石窟寺:记录下北魏时期佛教文化和地方历史 </p><p class="ql-block">北石窟寺:彰显着恢弘的盛唐气象,被誉为“甘肃四大石窟”之一</p><p class="ql-block">石空寺:呈现出赵宋沉静谦和的造像风格</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在无声的角落里,致密的砂岩,留下了千年的历史,书写着佛教中国化的壮丽史诗。可以说,作为丝路世界遗产重要且精彩的一环,少了陇山的任一区域,『石窟之乡』甘肃都不会有如今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陇东古石刻艺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莲瓣形造像,交脚菩萨背屏式造像,北魏 典型的背屏式风格色彩残留依稀可见、造像浑厚朴拙、衣着线条细密流畅、北方少数民族气息浓厚。</p><p class="ql-block"> 一组三佛石坐像: 唐 包括药师佛石坐像和释迦牟尼石坐像,富态端庄,脸型清一色的呈扁圆状:是其最大的特色。</p><p class="ql-block"> 佛石坐像 :宋,宝相庄严,双目下视,耳垂及肩,现场光很绝,每个角度都很美。</p><p class="ql-block"> 文殊普贤菩萨石坐像 :明 两尊头部均有残缺经修复后依旧很美,尤其发髻和头饰刻画得细致入微。</p> <p class="ql-block">佛的坐姿、衣着、手印</p> <p class="ql-block">塔尔湾造像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保全寺石窟</p><p class="ql-block"> 保全寺石窟建造于北魏中期及晚期,南北长约40米,共开龛30余个,除中心部分的三、四、六等窟较大外,其余为圆拱形残龛,高约1米左右。雕造题材多为北魏佛教教徒崇拜的一佛二菩萨,一交脚菩萨两肋侍菩萨,触多宝并坐说法,千佛等。</p> <p class="ql-block">典型的北魏风格造像</p> <p class="ql-block">交脚弥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张家沟门石窟</p><p class="ql-block"> 张家沟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是目前陇东地区已知的最早石窟石窟群开凿在红砂岩上,岩高六米,长约十一米。全窟残存八个龛,共有造像三十一尊,其中四个龛保存较好,其余因自然和人为的伤损严重,造像漫漶,服饰不清。窟龛都是圆拱式,龛眉两端凤头反上,啄大而长,冠曲而丰,颈部片羽文,龛内均雕一佛二菩萨,佛面形方圆,颈项略粗短,两颊丰满,眉细而弯,鼻直,两眼直观,肩宽平,袒右肩,半披肩大衣,衣裙绕膝垂于台上,手作禅令印,结跏跌坐,菩萨分立于佛的两侧。第6龛侧壁有浮雕的男女供养人7身,均是鲜卑族未改制前的服饰,和云岗石窟太和以前所雕的供养人的服饰完全相同。此窟因早年被毁,现有遣像不多,保存亦不完整,但有开凿铭文,为石窟分期断代提供了确凿资料。2号、3号佛龛之间,阴刻铭文1方:“太和十五年太岁在未癸已朔三月十五日/佛弟程弘庆供养佛时造石龛像一躯”。</p> <p class="ql-block">佛龛左下方是供养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莲花寺石窟</p><p class="ql-block"> 莲花寺石窟主要以摩崖龛像为主,唐代、宋代。莲花寺是陇东地区唐宋时期重要的石窟寺之一,造像群保存较为完整且存有开窟纪年题记。</p> <p class="ql-block">石窟造像表现释迦牟尼涅盘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王母宫石窟寺</p><p class="ql-block"> 王母宫石窟建于北魏永平三年(510年)。石窟依山开凿、呈略长方形,形若“凹”,高达12米。窟内造像分三层,中有方体塔柱,直连窟顶,中心柱及三面窟壁均有石雕佛像,有千佛、力士、菩萨以及驮宝塔的白象,多为北魏作品。顶部建造物脱落几尽,现存造像百余尊,主佛像居中,其他依次排列两旁。窟外为清代重修的依山楼阁。陇东现存最的中心塔柱窟之一具有强烈的云冈石窟造像风范。</p> <p class="ql-block">中心塔柱</p> <p class="ql-block">飞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泾川县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依托泾川大云寺考古发掘成果,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北魏至唐宋时期佛教造像艺术的县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北魏—唐代变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罗汉洞石窟</p><p class="ql-block"> 泾川百里石窟长廓中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石窟寺遗存。罗汉洞石窟,主窟清霄洞,是一座平顶四柱式方形窟,面积近100平方米,东面墙壁上残存的壁画浮雕上(初步考证为宋代),生活场景、人物形态都很鲜活,四个方形柱上彩绘浮雕佛像形象威严,洞外尚存高大造像石胎。根据调查记录显示:石坛【正中塑佛像盘坐束腰莲花座,佛左右塑阿难、伽叶像和两天王力士像;四塔柱面里两面均塑菩萨像二尊,面外两面各塑天王力士像二尊。佛身着通肩大衣,菩萨有的肩披巾,博带及腹左右相交错各返两臂上,腰系带,中作结状,下身着裙,头梳高肉髻,项有缨络饰物,盘坐束腰莲花座。有的双肩披甲,腰系带,下身着羊肠裙。头着宝冠;天王力士上身著襦者、披甲者均素下围裙及脚,赤足形态显得威武。窟内东、西、南三壁上均为泥塑浮雕状的人物、山、水、房屋、佛坐葡萄树下说法等故事图(今己面目全非),在南面右角下部各塑盘坐束腰宝座的观音像一尊。北壁东面上角方塑盘坐二观音像。头着宝冠,身着通肩大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南石窟寺</p><p class="ql-block"> 陇东地区殿堂式窟龛鼻祖 与北石窟165窟并称中国七佛主尊造像的开山之作。南石窟寺又俗称为东方洞,是泾河流域规模最大的石窟。与庆阳北石窟寺分处南北。据南石窟寺碑记载,北魏永平3年(公元510年),为泾州刺史奚康生所造。保存在洞内的南石窟寺碑,有“大魏永平三年”题记,晚建于北石窟寺一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