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闲时在收拾家里老屋那上翻盖的嫁妆柜时候,发现最底下放着蓝底小碎花的小包裹,打开后是厚厚一沓鞋底,让近九旬的满脸皱纹的老母亲看看,“那是放漏那了,要拿出来的早给他扔龟孙了,哈哈一笑而过也没挡住那羞涩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那看起来细细麻麻的针脚很整齐,鞋底子摸起来很厚实,岁月的斑迹使白色泛黄的鞋垫多了几分故事,那时候农闲时总为家里老少准备鞋子穿,为了不让鞋底子搞脏,总拿个块碎布包起来,做好一排屯下一排,那份对手工活儿的敬畏精神让我很是倾佩,</p> <p class="ql-block">妈妈很虚心,又爱动脑筋琢磨,学做鞋时,经常跟村里的婶婶大娘们互相交流、请教。那时李婶的手最巧,妈妈就千方百计把李婶家的鞋样借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加工改造。做出的鞋比李婶做的鞋,既省时又省工,后来李婶做鞋还要向我母亲请教。</p> <p class="ql-block">记得小时候母亲有纳不完的鞋底儿,先是在煤油灯下,后来有了电灯,母亲忙完农活回来,干完家务,就到别人家或自家里剪鞋样子,每一双鞋都得经过剪裁鞋样、纳鞋底、缝合等大小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p> <p class="ql-block">其中最费力的是纳千层底。用麻绳捻成一根一根的线,从乡邻亲友那里临摹取鞋样儿或量足而取,将旧衣裁剪便是做鞋底的主料。用白面熬成浆糊,将旧布料层层粘贴在一起,放在太阳下或炕席下烤干后,照着鞋样粘裁好鞋底。鞋帮用料较新,偶尔会绣上几样简单的花草,姐姐们出嫁时母亲没少做嫁衣。鞋底先是用纸粘上布,一层一层地粘,顾名思义才叫千层底,</p> <p class="ql-block">根据哥哥姐姐的脚的大小裁剪,女孩是花的,男孩是松紧口的,所有鞋样儿都整齐地码放在炕上,一个篮子,一把剪刀,还有指头上带的顶针。随着脚的增大母亲胸有成竹,谁是多大多长,她心中有数,而我的鞋最费。母亲就在灯下没完没了地一针一线“嘶啦嘶啦”地纳着鞋底儿。</p> <p class="ql-block">我们童年时代,由于物质匮乏,村子里大人娃娃都穿着家庭妇女自已制作的布鞋。做布鞋要提前做好“袼褙”,捻好纳鞋底的麻绳子。那时候,母亲白天在生产队参加集体劳动挣工分,喝过汤后,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一边陪伴我们学习,一边拆旧衣裳,俗称“拆铺陈”。这些旧衣裳都是我们破得实在没办法再穿的。正如当年人们总结的那样:“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母亲把能用的整块部分剪下来,平整地沓在一起。等拆够了铺陈,母亲就熬制一盆浆糊,搬来小炕桌,上面铺上旧报纸和旧年画,抹上浆糊粘贴一层铺陈,红一块、蓝一块、黄一块,就好象拼贴彩色布画。就这样一层一层用手按实在,形成一定厚度和硬度。袼褙打好后,一块一块小心翼翼地放到通风的地方慢慢晾干。</p> <p class="ql-block">纳鞋底的麻绳子是利用闲暇时间老早就捻好的。捻麻绳子是个细心活,会捻的人捻的匀称滑顺,不会捻的人粗细不均,纳底时会拉断。麻绳子捻好后绕成一束一束整齐的把子,以备纳底时使用。</p> <p class="ql-block">过上几天,袼褙晾干可以使用了,母亲从镜框架子背后,找出旧书本里存放的父亲和我们姊妹们的鞋样子,用大针线引在袼板子上,沿周边一圈剪下来,鞋底的雏形就出来了。同样的鞋底沓上几层,达到合适的厚度,然后用白扣布抺上浆糊包裹在上面,叫“括底”。就这样将括好的鞋底,分开左右脚各摞成一摞,平整地放在土炕靠窗子的地方,上面盖上木板,再压上一两块砖或是石头。过几天待鞋底压瓷实了,母亲就拿出来,用大针穿上麻绳子,飞针走线开始纳底。</p> <p class="ql-block">我现在还能回忆起来母亲给我们做鞋的情景,母亲在昏暗的灯光下,纳底既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既苦又累。先用锥子用力锥扎出一个小孔,然后一边用顶针使劲顶针鼻,一只手用力把针线从小孔里拉出来再用顶针一顶,翻过鞋底,捏住针将绳拽出后,将绳在锥子把上挽两三个环,再将麻绳缠绕在手上使劲拉扯,把每一个针脚都拉紧拉实,这样做出的鞋底结实、耐磨耐穿。绳子老拽磨出了毛,她就用嘴唇抿一下,针扎涩了,她就在前额的头发中荡一下。往往纳一会鞋底,母亲的脸上就会有细密的汗珠渗出来。非常辛苦。写完作业早就睡觉了,半夜醒来,还看到油灯映照出母亲长长的影子,满屋子“刺啦,刺啦”纳底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鞋底纳好后,再就是做鞋面。那时候多是用条绒和青斜布做鞋面,父亲和我们弟兄们的鞋面粘青色的,妹子们的粘花色的。夏天穿单鞋,鞋面薄一点;冬天穿棉鞋,鞋面就厚实,鞋腰也高一些,且中间还要纳上一层羊毛,俗称“鸡窝窝”。鞋面样式有圆口子、方口子、松紧鞋等。棉鞋还要砸上气眼子,用于穿鞋带子,利于保暖。鞋面粘好纳好后,鞋口用青布、底边用白扣布用针线密密沿边。 </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将鞋底和鞋面缝合在一起,叫“绱鞋”。绱鞋时先将白棉线搓成粗线绳,这种线绳比麻绳子结实,不易断裂脱帮。在母亲辛辛苦苦的精心制做下,半月多时间一双新鞋才能做好。</p> <p class="ql-block">过去,穿新布鞋是一种很荣耀的事,也是我们奢望的事。在新学期开学时,母亲拿出新布鞋,嘱咐我们穿上好好学习。过年时全家人穿上新布鞋欢度春节,其乐融融。走亲戚、当客,也要穿上新布鞋,显得体面。布鞋穿着合脚、舒适、轻便。在那个年代穿上母亲做的新布鞋,那个高兴劲儿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p> <p class="ql-block">油灯下,母亲做的千层底布鞋,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它见证了我们一家人共同度过的艰辛岁月,也见证了母亲无尽的爱和关怀。如今,虽然时光已逝,但那份感激和怀念之情却永存心间。</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