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8月11日,应耀州区文联阎新红主席邀请,参加了由耀州区文联和区发改局联合开展的“观摩重点项目 汇聚文艺动能 助力耀州高质量发展”主题采风活动。我们观摩采风团一行30余人先后参观了惠塬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园、药王艾业制品深加工项目和桥畔葡萄酒庄园。十二点在马咀吃罢工作餐后,一行人又马不停蹄地驱车赶往照金,将要参观本次活动最后一站照金镇蘑菇大棚建设点,项目地点位于照金镇尖坪村。</p><p class="ql-block"> 照金,一个响亮的名字,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可它在三十多年前却是一个土的掉渣的山区乡镇。耀县当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调皮捣蛋,照金锻炼!”那时的照金可以说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是穷乡僻壤,那里山大沟深,是距离县城一百里路的革命老区。</p><p class="ql-block"> 89年师范毕业,我被分配到照金中心小学任教,从此开启了此生教师生涯。三年的照金生活,往事历历在目在我的人生旅程中挥之不去,抹之不掉!固然把照金这片土地视为我的第二故乡。</p><p class="ql-block"> 午饭后的这段时间人困马乏,商务车疾驰在通往照金的高速公路上。车上大多数文友已昏昏欲睡,只有坐在前排的我和侯耀宁袁英民三人毫无困意。袁老师是耀州区作协、区民协和区宣讲团成员,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热爱生活,热爱党。用朴素而又豪迈的情怀谱写快板讴歌美好时代,幸福生活的喜悦洋溢在年逾花甲的脸庞上。望着车窗外急速闪现的美景,袁老师情不自禁的打起快板,我拿出手机拍了视频,把这段人间美好忠实记录。</p><p class="ql-block"> 车子下了高速,在照金镇中心左拐朝着尖坪村方向驶去。粉红色的家属楼,平坦的柏油马路,照金巨变今非昔比!尖坪,是我34年前来过的地方,这里有我的学生和学生家长,这里也是妻子抛洒青春与教育热情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野狐沟是隶属尖坪村的一个村民小组,1990年深秋的一个星期天,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踩着黄胶泥土质的羊肠小路到学生郭小群家中家访,学生父亲不在家,母亲热情的迎接了我们,倒茶、递烟,炕桌上摆放了一大碗砸了皮的核桃。学生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班主任和另外一名老师到家做客,激动、感激都流露在每一个细小的动作当中,接待规格是家中最高的,进屋时挂在墙上的那只拔光羽毛的野鸡不见了,三个小时以后,一顿丰盛的野鸡肉煮馍端上了饭桌,那用时三小时的饭做的是多么用心呀!</p><p class="ql-block"> 尖坪小学,坐落在尖坪村地势比较平坦的川道当中,是一个连围墙都没有的山村小学。王万峰、郭先星、王治理、赵莹、徐军娥、张春盈等老师当年就驻守在这所学校里,没有围墙的学校,晚上睡觉北风呼呼的刮,房门是要用一根木棍顶住才行的。年轻的女教师怎能不心生恐惧?她们竟然习惯了这样的环境,白天又一脸春风的哺育着她们的学生。记得那年冬季下了一场大雪后我骑自行车到尖坪小学,回照金中心小学时,阴坡路上结着厚厚的一层冰,自行车无法下坡,我们就把自行车放倒顺着冰面溜了下去。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在照金教书,就一定要学会爬山溜渠!”这句话我是信了。</p><p class="ql-block"> “尖坪的蘑菇大棚到了!”侯耀宁的提醒把我从回忆的思绪中拉了出来,下车极目远望,远处青山如黛,近处山洼里盛开着五彩缤纷的格桑花,在骄阳下随风摇曳,招着手儿迎接我们这群来自远方的客人。不远处长着一片片长势喜人的玉米,山洼左侧十几座蘑菇大棚错落有致,为照金这方山水增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绿水<span style="color:var(--n-text-color);">青山</span>就是金山银山<span style="color:var(--n-text-color);">,现在尖坪村有了现代农业,高产值、高效益蘑菇大棚种植为尖坪村的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尖坪村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幸福美好!</span></p><p class="ql-block"> 照金啊,照金!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地方。那方山水曾经养育过我,衷心祝愿照金人民生活蒸蒸日上越来越富有,照金的未来更加美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