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6日<br> 江苏江阴,霞客镇,徐霞客故里。 <p class="ql-block"> 昨天乘船过渤海,傍晚驱车到山东高密时,太阳将落,但仍然肥腴丰满。本来想在高密停留半天,去看看和《红高梁》有关的景点,但今早见到酒店大堂里关于莫言故居的广告,想想还是算了吧,原来那里是做豆腐乳的,估计也没啥可看的喽。</p><br> 之后跑了600多公里,绕道到江阴的徐霞客故里。到达时景区已经停止进客,还有半小时关门。好顿说好话,才特殊照顾让我俩进去。进去之后才发现确实没有几位游客了,也才知道,出了位行游天下之“旷世游圣”的地方,和出豆腐乳的地方,真是有天壤之别呀。 <div> 是不是觉得让人眼前一亮啊!</div> <p class="ql-block"> 因为孙子到南方上学、打冰球,得有人照管的缘故,我们夫妇要带着车,在南方客居一段时间。忙了一段时间之后,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可以借此机会在江南江北,或顺路或抽暇,遍访古村镇和名人故里哦 !没想到误打误撞,这第一站,就跑到了徐霞客的故里。<br></p> <p class="ql-block"> 徐霞客故居,是当地政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移迁的徐霞客墓和他家的晴山堂、崇礼堂遗址周围,几经维修、整合、扩建,形成的一组建筑群和园林水景,以及颇具规模的“徐霞客游记碑廊”,称为仰圣园,据说附近还要建一座现代建筑风格的徐霞客旅游博物馆。总之,这里已经是一处以徐霞客故居和旅行家文化为主题的景区了。</p> <p class="ql-block">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别号霞客。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文学家,是被称为“旷世之游圣”的!</p><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因为我们来得太晚,所以故居“崇礼堂”、“思霞厅”、“景行厅”等几座展厅,都无法进入参观了。</p> <p class="ql-block"> 不过,在仰圣园的入口处,有毛主席的这样一句话:“我很想学徐霞客!”有他老人家这一句话,即便是展厅里的所有内容都不看,也就足够了!</p> <p class="ql-block"> 伟人毛泽东,对徐霞客情有独钟。曾先后两次赞赏徐霞客及其游记:“明朝那个江苏人,写《徐霞客游记》的,那个人没有官气。他跑了那么多路,找出了金沙江是长江的发源,岷山导江,这是经书上讲的,他说是错误的。他说是金沙江导江。我看他不到处跑,怎么能写得那么好?这不仅是科学作品,也是文学作品。”“我有这个志向,我很想学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可以看。”</p> <p class="ql-block"> 原来我们这些年热爱旅行,都是照毛主席的指示办的啊!</p> 仰圣园里惹人眼的,是回廊里的《徐霞客游记》碑廊。精选了《徐霞客游记》中精彩内容的著名片段,请书法名家书写之后刻石的。 <p class="ql-block"> 年轻时读《徐霞客游记》,是当作故事看的。当时也曾被他的那种游历名山大川的探索精神所鼓舞,总是憧憬着什么时候自己有时间了,也可以周游列国,寻访名山大川,遍赏天下美景。近些年,在外自驾旅行的机会多了,特别是跑了一些《徐霞客游记》中载录过的地方,才开始逐步感觉到“游圣”的伟大。</p> 徐霞客从二十一岁离家出行,一生走遍了大江南北的名山大川,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他东边渡海到洛伽山,西抵云南腾冲,探过长江源;北游盘山恒山,南达罗浮山。把一生的全部精力,用在了对于祖国山河的热爱,用在了旅行探险和地理考察。用生命和心血,写下一部不朽的名著《徐霞客游记》。 <div><br></div> <p class="ql-block"> 旅行,不仅仅是人类接触自然,认识自然的一种方式,更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征服自然,征服自我的过程。在科学还没有充分发达的时候,徐霞客这样的旅行家,地理学家,探险家,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p><p class="ql-block"> 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很想学徐霞客,就对啦!</p> 如果时间允许,在这里细细浏览,体悟徐氏家风,阅读徐霞客壮游天下的一生,品味《徐霞客游记》留下的宝贵遗产,应该会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立体的徐霞客。 大丈夫要志在四方,“当朝碧海而暮苍梧,”“问奇于名山大川!” 与徐霞客同时代且过从甚密的明末文坛领袖钱谦益,曾为徐霞客作传,并称《徐霞客游记》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p class="ql-block"> 晴山堂中徐霞客母子雕像背后屏风上,书有这样一段话:</p><p class="ql-block"> “志在四方,男子事也。即《语》称,‘游必有方’,不过稽远近,计岁月,往返如期,岂令儿以藩中雉、辕下驹尘困为?”</p><p class="ql-block"> 这段话是谁说的?看不出出处。细读,感觉应该是徐霞客母亲的原话吧。</p><p class="ql-block"> 《语》称“游必有方”,《论语》的原文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朱熹老夫子注释认为:“游必有方,如已告云之东,既不敢更适西。欲亲必知己之所在而无忧,召己则必至而无失也。”</p><p class="ql-block"> 但是徐霞客母子对“游必有方”的理解,胸怀和境界就完全不一样了。</p> <p class="ql-block"> 好男儿当志在四方!所谓远游,不过稽远近,计岁月,往返如期。岂可因父母在,就令儿子成为藩中雉、辕下驹,长困膝下,无所作为?</p><p class="ql-block"> 有如此情怀,才可以是徐家人,才可以是徐霞客!</p> 徐霞客的忘年交陈继儒,在为徐霞客的母亲作的传中,曾经说“弘祖之奇,孺人成之。”正是在他母亲的积极支持之下,21岁的徐霞客,开始了他终其一生的远游。当他的母亲80岁的时候,徐霞客已经50岁出头了。他的母亲在期盼和宽容中等待了他30年之后,徐霞客陪着母亲,母子俩还有过一次离家远行。 徐霞客54岁辞世。大半生的旅行探险,给他的健康也带来了一定的损害,双脚到晚年就基本上废了。在为他自己的《徐霞客游记》作的序中写道:”不避风雨,不惮虎狼,不计程期,不求伴侣,以性灵游,以躯命游,亘古以来,一人而已。”<div><br></div> 有记载说,他出行时,是头戴着他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的。只是不知道,这“远游冠”是个什么样子喽? 徐霞客当年,是带着《大明一统志》去巡游天下的,可以说是开创了“带着书本去旅行”的先河。但是徐霞客的旅行,伟大之处,在于探险,在于科学考察,在于发现探索,在于文学创作,在于他用旅行给后人留下了一部奇书,充满了科学和文学经典。以一介布衣,凭一己之力,做出了多少年来多少人,想做而没有做成的贡献。 <p class="ql-block"> 近些年得暇,有了时间上的自由,自驾旅行成了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成不了旅行家,但是可以成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旅行达人,让生活中充满诗和远方。</p> <p class="ql-block"> 退休之后,我一直推崇“宽寿”的理念。人生过花甲,逾古稀,绕不开的话题是如何健康长寿。其实,长寿不如宽寿。所谓宽寿,就是把自己的生活视界放宽,处事思路放宽,实践态度放宽。打开视野,放开脚步,与其追求生命的长度,不如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开拓生命的宽度和高度。</p> <p class="ql-block"> 人的寿命,除了长度,应该有宽度,有高度。这样,长、宽、高结合在一起,生命就是立体的。融长寿、宽寿理念和践行于一己,自然就是一个有质量、有品位的高寿之人了!</p> <p class="ql-block"> 生命的宽度增加了,生活的乐趣就会随之而增加,学习新事物、新知识的压力会随之而增加,得到的友谊会随之而增加,健康与长寿也就会随之而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旅行,就是追求宽寿的一个最好的选择。 </p><p class="ql-block"> 迈开双脚走出去,把人生的世界放大,去游历名山大川,去遍访名人故里,去踏寻幽野秘境,去闯荡沙漠、戈壁、森林、雪山、草原,去尽力学习还不懂不会的东西,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把生命从一条线,变成有宽度、有高度的更广阔的空间。这样的生命才有意义,这样的生活也才有意义。</p> 这里的两株来自云南大理的感通茶树,记录着一段跨越三百多年的佳话。 <p class="ql-block"> 徐霞客的一生,把旅行升华到了一个别人几乎永远难以企及的高度。“以性灵游,以躯命游”,正如他自己说,“不避风雨,不惮虎狼,不计程期,不求伴侣,......亘古以来,一人而已。”能做到这一点,很重要的一点是他活得通透。</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说他:“那个人没有官气〞!</p> <p class="ql-block"> 七律 访徐霞客故里</p><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16日 赵光</p><p class="ql-block"> 晴山堂上痴儿志,</p><p class="ql-block"> 足下万里有归途。</p><p class="ql-block"> 江河大地风情笔,</p><p class="ql-block"> 慈母针线万卷书。</p><p class="ql-block"> 山水云霞天涯路,</p><p class="ql-block"> 倚剑携程写宏图。</p><p class="ql-block"> 从此旅行仰游圣,</p><p class="ql-block"> 家国情怀亦自殊。</p> <p class="ql-block"> 2011年的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自2011年起,每年的5月19日,定为中国旅游日,而这一天,是徐霞客写第一篇游记《游天台山日记》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旅行,已经很难像徐霞客那样,再做探险,做地理考察了。绝多数人的旅行,也只能算作旅游,游山玩水而已。</p><p class="ql-block"> 但是,当你与徐霞客有过深度的精神交流之后,旅行就可以成为一种修行,成为你亲近和享受自然,探寻和感悟历史,重新认识世界与人生,甚至使你变得更加通透的重新学习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一次深刻而又丰富的旅行感悟,甚至可能成为令你浴火重生的一种涅槃。</p><p class="ql-block"> 如果不信,你不妨试试。</p> <p class="ql-block"> 翻出一首自己七年前诌的小诗,放在篇尾,就当作来了一趟徐霞客故里的收获吧。</p><p class="ql-block"> 七绝 无题</p><p class="ql-block"> 2017年9月10日</p><p class="ql-block"> 远足方愧读书少,</p><p class="ql-block"> 蜗居实难有真知。</p><p class="ql-block"> 人生早该多旅行,</p><p class="ql-block"> 亲临其境好作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