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谈教材

雷建江

<p class="ql-block">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房斐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结合时代背景与社会变化铺垫开来,说明了美术背后的文化,及其引导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 <p class="ql-block">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 教体艺(2023)5号》文件精神,将以美育浸润学生、以美育浸润教师、以美育浸润学校的三大任务八大行动作为工作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对于美术在生活中透过文化展现的表现形式,最大的特点是,给商品注入了文化内涵,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也解释了帖近生活的美育能够很好的彰显文化。强调了老师们要读懂文件、吃透教材、跨学科融合美术教学。提及美术老师关注“中央美院公众号”、“清华大学美术公众号”了解国家的美术育人动向。讲到虽然美术算是独立学科,但各学科的融合已经成为趋势,在保持艺术主体地位的同时,考虑姊妹学科的参与数量和程度,利用材料工具或主题表达的任务驱动,将美术与生活的融合,形式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上海市教研员程太明以“成长 需要艺术的滋养”来讲解核心素养背景下怎样理解与使用教材,重点是强调了教材是资源性的、参考性的,同时教材也是具像化的,是落实理念、选择和学习内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掌握三字经</p><p class="ql-block">懂--读懂课标中的教育理念</p><p class="ql-block">透--吃透教材的编写精神</p><p class="ql-block">化--融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p> <p class="ql-block"> 对于学生、学科、教师三个方面的因素考虑的较多,导入这个环节指明了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情境教学是教学内容开展的核心设计内容,实现任务驱动,因此,情境教学与教学内容要紧密相连,也指出了各地区艺术类教研员的重要性,实际上我们缺乏教研员来统筹,带领大家做进一步的研究,形成散乱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  对于学习用具的保障问题给出了建议,可以改用其他方式,采用不同工具材料;对于教学内容不适合,与当地发展离的太远,可以更换内容,做到灵活运用,做好目标引导,完成育人任务,通过知识与技能迁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测客观知识和测学科素养方面,举例说明,进行了对比,明显的感觉到不一样的效果,一个是背,一个是内化。同时对不会出题的现状表示了担忧。最后感觉有一个问题会形成制约,就是教师的考评,是以教材目录查进度和完成教学任务的,遗憾的是教研员的培训被忽略了!</p> <p class="ql-block">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个人对文化、美术的理解与分享,涵盖的范围有大小之分;从如何教的角度来看,对三个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是重点,以不同的教学内容呈现出来;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通过情境教学使学生将知识与技能迁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形成个人的认知体系;从教材的角度来看,教材内容与当地实际情况不适合可以更换内容,材料工具受限,可以改用相适应的材料工具,做到灵活运用,不要被硬捆绑死。最终目标是贯彻三个文化,培养核心素养,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为提升将来的人文素质打好基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