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们去缅因州或罗德岛都安排在周末开车出行,其实波士顿市内出行很方便,红黄蓝三条铁路公交线就可以贯穿全市,我们住的剑桥距离红线的起点站约一公里左右,因红线7月份整月检修,有免费大巴沿红线行驶,大巴的停靠站为哈佛,麻省理工学院,再步行通过哈佛大桥,对面就是波士顿大学。离自由之路就不远了。</p> <p class="ql-block">自由的鸭子</p> 先讲一个桥的故事吧 <p class="ql-block">波士顿的查尔斯河(Charles river)上有许多座桥。最富盛名的一座应该是紧邻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一座。很有趣,它的名字居然叫“哈佛桥”。而哈佛大学却远在河上游的近两公里处。往来的游客都能听到当地人开玩笑似地说,因为这个名字,麻省理工的人对这座桥充满了敌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这只是人们的玩笑。所有关于MIT的人如何不爽的故事都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哈佛桥的命名是为了纪念那位为哈佛大学捐赠了图书和资金的约翰∙哈佛(John Harvard, 1607-1638),并不是以因为哈佛大学。这座桥初建的时候人们还考虑了不少候选名字——其中有波士顿早期的拓荒者,当地的政治家、诗人、文学家等等名流,只是最终选了哈佛而已。而且这些事发生在MIT在1916年搬到此地之前。如此说来,MIT就只能委屈一下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哈佛桥每日里车水马龙,除了繁忙的车辆,也有不少人在这里散步,或者慢跑。访问波士顿的游客也有不少人选择在走访名校时顺道来这里走走看看。查尔斯河波光粼粼,两岸风光旖旎。在这里还可以远眺波士顿市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恰巧哈佛桥附近,是查尔斯河面最宽的一段,非常适合水上运动。哈佛和麻省理工的帆船、皮划艇俱乐部的设施就在这里。天气晴好的时候,蓝天碧水之上,可见帆船点点,让这个城市增加了许多灵动的色彩。</p><p class="ql-block">哈佛桥看上去平淡无奇,邻近的MIT如果不干点什么,就不叫麻省理工了。1958年,一个叫做奥利佛∙斯姆特(Oliver R. Smoot)的MIT大一新生申请加入兄弟会。作为入会考验恶作剧的一部分,斯姆特同学的身体,被兄弟会的朋友们用做工具,丈量了这座桥的长度。在波士顿,人们都知道这座桥的长度不使用美国人常用的英制单位“英尺”,也不是用国际单位“米”来计算的,而是用一个独一无二的单位smoot。汉语里没有对应的词汇,其实这是一个英语姓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此以后,Smoot成了这座桥上使用的独一无二的单位。而那个斯姆特同学看来也确实对科学测量很感兴趣,且学业优异。他在MIT完成学士学位之后在乔治城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后来做到了美国国家标准局的主席,再后来又成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主席,真算得上是个学以致用的好榜样。当年的年轻人们进行的测量还是很认真的,体现了工科学生特有的严谨:最终给出的长度是“364.4斯姆特± 一个耳朵”——连标准差也给出来了。不过民众多半没有统计学的知识,慢慢地就把这个数据说传成是“364.4斯姆特加上一耳朵”。有趣的是,斯姆特这个单位好像越来越有权威性:上个世纪80年代重修哈佛桥的时候,施工方干脆就在桥上用斯姆特为单位标注了长度。和北京故宫有“9999间半房”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座长约660米的桥上,斯姆特就是唯一的标准:波士顿的警察在报告桥上发生的交通事故的位置的时候,会用这个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0多年前诞生的长度单位斯姆特,被MIT的人们视作是学校历史遗产的一部分。2011年,MIT博物馆为纪念建校150周年推出的展览中,就专门展出了文中斯姆特测量大桥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其实,在老大和老二争优秀的时候,只要坚持做好自己的事,哪怕是用尽全身的长度,不怕重复,不惜耳朵,就会成为国标。哈佛桥:我不能用MIT来命名你,那就用单位来定义你,定义你如果还不够,那我就用I S 0标准来定义这个世界!</p> <p class="ql-block">美国人民争取独立走向自由的这段历史就被称为“自由之路” “自由之路”是一条由红砖铺成的道路,起点始于美国最古老的波士顿公园,全长2.5英里,将波士顿全部16处历史文化遗迹像珍珠项链一般的串联起来。漫步于“自由之路”,我们将会看到金顶的马萨诸塞议会大厦,古旧的国王礼拜堂,和以美食闻名的昆西市场等著名景点。</p> 街灯 7月24日,新平带着我们开始了自由之路,作为资深博导,新平特意加了一条购物街,街区古朴安静,一个个小店风格各异,除了价格,什么都好。娘俩在一个个店里面流连,我在街边站岗放哨,一条条小巷,整齐不高的红砖房,沿着山势,向上排列。和我一起站出了一街的风景。街的尽头就是波士顿公园,自由之路的起点,公园门口,有一个人,拉一车哈佛,麻省和波士顿的纪念品在摆摊,从规模到肤色到布局,应该是中国人民的代表在赚世界人民的钱,英语询价后,确实比文创店要便宜10%左右。 花屋 站岗的楼 红房子 公园被一条马路分成两个部分,我们先来到了政府这边,这里面有建于1912年为纪念乔治·F·帕克曼(George F. Parkman)的帕克曼音乐台(Parkman Bandstand),帕克曼曾经给这座城市留下了500万美元用于维护波士顿的公园。位于旗杆山(Flagstaff Hill),为纪念美国内战部队的海陆军人纪念碑(Soldiers and Sailors Monument)由建筑师兼雕刻家马丁·米尔莫(Martin Milmore)设计,1877年被竖立起来。波士顿公园内的纪念碑另一个内战纪念建筑是罗伯特·古尔德·肖纪念碑(Robert Gould Shaw Memorial),它位于波士顿公园与马萨诸塞州州政府(Massachusetts State House)相对的公园边界处。因为看不懂,所以没怎么看,只是知道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英雄的纪念和崇拜,就是文化和精神的传承。 百度了以下景点归属自由之路,不喜欢有目的地行走,就不一一介绍了,今天,他们就在我的脚下或身边。 1.波士顿公园(Boston Common)<br>2.州议会大厦(State House)<br>3.公园街教堂(Park Street Church)<br>4.旧谷仓墓园(Old Granary Burying Ground)<br>5.国王教堂与墓园(King's Chapel and Burying Ground)<br>6.第一公立学校遗址(First Public School Site)<br>7.老街角书店(Global Corner Book Store)<br>8.老南聚会所(Old South Meeting House)<br>9.老州议会大厦(Old State House)<br>10.波士顿屠杀遗址(Boston Massacare Site)<br>11.法尼尔厅及昆西市场(Faneuil Hall & Quincy Market)<br>12.保罗·列维尔故居(Paul Revere House)<br>13.旧北教堂(Old North Church)<br>14.考普山墓地(Copp's Hill Burying Ground)<br>15.邦克山纪念碑(Bunker Hill Monument)<br>16.美国海军宪法号(USS Constitution) 早上牛奶喝得有点多,着急上厕所,很快就走到了马赛诸塞州政府的所在地,恢宏的金顶建筑,背包过了一下安检,进入了政府地办公地点,楼层间距高是美国房子的特点,两边的墙上挂着历届政府的领导人,按顺序数了一下,还真没有哪届是缺失的,看样子美国公务员不见得是高危职业,一群人在里面高歌,正在感慨美国人的艺术细胞,边上班边开演唱会,新平悄悄告诉我,是在示威。立马敬而远之,一开始还为一进门就在帝国主义政府里拉屎拉尿感到有些惭愧,原来美国人民还敢在自己的政府里作威作福。 政府客厅 房子中间有个各州旗子的展厅,高而不乱,图书馆占居两层,大而书多。 州旗厅 <p class="ql-block">放下了偶像包袱,引来了一只松鼠</p> 好大一棵树 唐人街 保罗·列维尔故居(Paul Revere House) 卿卿我我 骑鸭子 中午吃了著名的街角饭店,羊角包,看到了唐人街的天下为公,又走回了MIT,坐红线巴士回家,自由之路,走的自由,看的自由,不管是鸭子,松鼠还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