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网络》:伦敦拆息操纵案

云海观日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伦敦拆息的全称是“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英文字头缩写为Libor,读音是“来搏”。Libor就像它的发音一样,从1986年元旦诞生,到2021年最后一天寿终正寝,主导金融市场搏斗厮杀36年整。以Libor作为基准利率的金融合同,曾高达450万亿美元。Libor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指标,没有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Libor的雏形,出现在1967年伊朗在伦敦的银团贷款中。参与贷款的12家银行,定期汇总各自的贷款利率,加总平均,作为当期贷款统一的应收利息比例。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实行利率自由化政策,利用期货合约对冲利率变动风险的做法骤增,市场需要可靠、单一的基准利率对期货合约进行结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4年10月,英国银行家协会(BBA)每天公布美元、英镑、日元三个币种不同期限的平均借款利息,两年后正式更名为Libor。进入90年代,美国所有信贷合同全面采用Libor作为基准利息。1996年,美国期货监管委员会(CFTC)批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使用Libor作为衍生品计算价值的标准利率,Libor成为信贷、估值和结算等金融职能赖以运转的唯一指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个工作日上午11点前,18间国际大型银行向BBA指定的核算人路透社,报告出各自银行9种货币15个借款期限的借款利息。路透社剔除最高值和最低值后,加总平均,公布从隔夜到一年不同期限总计150种Libor的当日数值。全球金融市场以这150种Libor定值签署交易合同,其中名义价值额最高的,是各大国际银行用于资产负债管理的利率掉期合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据风险价值(V@R)管理体系,银行生效期内的掉期合同,每天需要根据当日Libor数值核算盈亏。这使得银行报告的Libor数值,与银行本身经营绩效产生关联关系。各大Libor报告行都拨出资本金,开展利率掉期交易的自营业务。截止爆出Libor操纵丑闻的2012年,仅摩根大通、花旗、美洲银行等三家最大美国银行,利率掉期业务的名义总值超过100万亿美元。Libor值每变动万分之一,每家银行的盈亏额最高可达1935万美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系到房屋按揭、学生贷款、信用卡还帐等寻常百姓家生计大事的Libor,从诞生起就是银行家们操纵世界、中饱私囊的工具。这似乎是他们的“天然权利”,无人过问,更无人监管。Libor报告大行彼此心照不宣,仿佛在黑暗的密室中摸索着熟悉的游戏,直到一位名叫汤姆 海耶斯的“愣头青”闯进这个暗箱,突然打开灯,将一切丑恶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海耶斯出道</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9年10月,海耶斯出生在伦敦郊区的一个社工家庭,父亲是经常失业的电视台设备工人,母亲是工党总部职业社工。因为父母收入低,海耶斯的童年是在生活拮据引起的家庭争吵中度过。他上小学时,父母离异,母亲带着他和弟弟改嫁到外地。没有固定朋友圈子,缺少父母关爱,海耶斯从小孤僻、古怪,从不与人接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耶斯虽然不合群,但天资聪颖,尤善数学。报考大学时,他的第一志愿是牛津大学数学系。凭海耶斯的成绩被牛津录取本不成问题,但面试回答问题时,他不看对方的眼睛,遭到淘汰。最后,他被诺丁汉大学数学系录取。2001年,海耶斯以优异成绩获得数学和工程学双学士学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三暑假,海耶斯在瑞银集团(UBS)伦敦分行后台运营部门实习,UBS在他毕业时向他发出全职工作邀请。海耶斯不喜欢后台工作的繁杂、琐碎和低薪,拒绝了这份邀请。他知道银行职能中最赚钱的两个角色,一个是银行家(banker)-- 为银行找来生意的销售员,另一个是交易员( trader)-- 在市场上把生意做成的操盘手。他自知性格不适合做销售,便向招收交易员培训生的银行发出求职简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格兰皇家银行(RBS)的交易员培训项目录取了海耶斯,经过一年的轮训,他被分配到利率掉期做市商团队。这个团队的工作,就是对各币种不同期限存款定息和浮息需求,提供对手盘交易。这些交易合同都是以Libor估值、定价和结算。当Libor触到一个固定数值,定息盘和浮息盘就要在买卖双方之间进行转换,随之转换的还有输家和赢家的身份、亏损和盈利的记录。这种触线立即转换的约定,就是所谓的“掉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局外人很难想象,这种类似画地为牢的赌博,竟然成为所有大型国际银行竞相追逐的业务。数学功底深厚的海耶斯,迅速掌握了掉期交易员的工作技巧:精准算出Libor变动触发盘面转换的概率,根据这个概率向交易对手报价。海耶斯不仅聪明、入道快,他还罕见地勤奋。他不参加任何社交活动,每天凌晨4点进入办公室,每晚7点半准时上床睡觉,几乎就是一部赚钱的机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耶斯转为正式交易员一年后,他所在的RBS利率衍生品的交易总额,达到创纪录的5.3万亿英镑。海耶斯在行业内有了名气,RBS的竞争对手开始挖海耶斯转工。2004年11月,海耶斯加盟加拿大皇家银行(RBC)。此时,RBC没有利率掉期业务。海耶斯入职后,为RBC设计利率、外汇交易系统,同时为银行培训交易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两年后,海耶斯将RBC的利率掉期业务从无到有,发展成同行排名的前5名。海耶斯拔头筹的业务,是日元Libor交易盘。2006年5月,日本央行上调基准利率0.25%,海耶斯的掉期盘突然大赚,在业内名声鹊起。UBS与摩根大通同时面试海耶斯,邀请他过档转工。最后海耶斯接受了UBS的入职邀请,被UBS派到东京分行,专门进行日元利率掉期的交易业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网络的力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耶斯跳槽到UBS,年薪从8万英镑提高到13.5万,职位从普通交易员升任日元利率掉期产品组主管。但最吸引他的,还是在RBC工作时发现UBS报告的Libor数据不合逻辑这件怪事。他询问老板,得到的答案令他吃惊:UBS根据利率掉期盘面的风险部位申报Libor数据。从老板的表情和语调中,海耶斯感到这种扭曲Libor数据的做法,在行业中早已广为人知、见怪不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耶斯在UBS上班的第一天,就找到了银行负责申报日元Libor的罗杰 达林。他通过内部邮件和电话的方式与达林沟通,让达林在数据报告中,根据他的仓位调整Libor的数值。达林自己也有利率掉期盘,当他自己的部位与海耶斯一致时,他就按照海耶斯的要求调整数值。当两人部位方向相反时,达林毫不犹豫地拒绝海耶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达林的职务低,投资仓位比海耶斯小很多。在达林部位方向相反时,海耶斯就在市场上买下达林的部位,保证达林按照自己的意图报告Libor数据。这样的做法令两人双赢,UBS每天报告的数据很快完全按照海耶斯的意思变动。盘面盈利增加,海耶斯不断做大,要求Libor变动幅度增大,仅UBS一家报告的数据变动,已无法影响每天公布的Libor数值达到海耶斯预期的幅度。他需要其他银行的配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耶斯找到他在RBS和RBC两家银行的旧同事,与他们沟通部位和Libor报告信息。这些旧同事与达林情况相似,符合自己利益时就合作,不符合时就拒绝。海耶斯也拿出相同的手法应对,能买下对方仓位时,就出手买下,达到双赢。不能买下部位时,海耶斯只能通过其他途径解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金融市场上,连接买卖双方的职能由经纪公司完成,利率掉期这种衍生品市场也毫不例外。海耶斯使用三家位于伦敦的经纪公司,主要交易通过最大的一间ICAP进行,另两家RPMartin和Tullet Prebon偶尔给些生意,作为制衡ICAP的备选公司。海耶斯是做市商,交易通过哪家经纪做就给哪家赚钱。由于他交易非常频繁,UBS与ICAP商定了每月7万英镑的固定佣金,海耶斯的交易次数则不受限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CAP是最大的利率掉期经纪商,员工3000多人,在十几个国家设有代表处。ICAP在行业内拥有一哥地位,全凭其拥有影响Libor走向的能力。从九十年代开始,ICAP就专门向各大银行的Libor报告人群发信息。在这份信息中,ICAP会标示出各款Libor的建议数值。作为经纪,ICAP可以看到利率掉期市场内所有银行的盘口和期待的Libor水平,它的建议值成为各银行报告数值的参考基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耶斯利用自己是ICAP的最大客户的优势,逼迫ICAP帮助他将每天公布的Libor按照自己的仓位调整。令海耶斯惊叹的是,ICAP几乎每次都可以做到准确无误。通过ICAP和其他两家经纪,海耶斯与德意志银行、摩根大通等多家Libor报告行的利率掉期交易员取得直接联系,每天就报告Libor数值互通信息。为了回报ICAP和其他银行的配合,海耶斯大做“转换交易”,收购配合Libor报告银行的头寸,为ICAP创造额外的佣金收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海啸中露出马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耶斯加入UBS时,Libor问世整整20年。在这20年间,各家Libor报告行根据各自的交易部位报告Libor数值,彼此心知肚明,没人捅破这层窗纸。海耶斯出现后,把这些银行的交易员连成一个网络,为满足交易盘口盈利的需要,互通Libor报告信息,把进行了20年的暗箱操作,公开化、透明化,在电子邮件、录音电话中留下了数不清的证据和证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耶斯作为这个网络的发起人和中枢核心,无疑得到最多好处。海耶斯加盟UBS的第一个交易年度2007年,为UBS赚了4800万美元。在日元利率掉期交易员网络中,海耶斯拥有巨大影响力:海耶斯的仓位占全球日元利率掉期市场的40%,市场号召力说一不二。UBS投资银行的一号老板特地飞到东京,探访这位明星交易员,并鼓励他将仓位“再加一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峰鼓励加仓,对串通Libor信息不闻不问,海耶斯不管金融海啸的阴云密布,勇敢地将仓位放大。2008年2月,UBS爆出亏损90亿瑞郎,瑞士政府注资540亿将其国有化,员工的奖金被大幅缩减。原本期待最少250万奖金的海耶斯,只拿到了25万。在海啸全面爆发的2008年一季度,海耶斯为UBS盈利8900万美元,俨然一位力挽大厦于将倾的英雄。高管们承诺到年底一定为海耶斯发放巨额奖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9年刚过四个月,海耶斯就为UBS狂赚1.5亿美元,但高管们承诺的奖金却并未到账。这时,花旗银行向海耶斯抛出条件优厚的入职邀请:年薪24万美元,入职奖金320万,每年担保奖金190万。海耶斯无法不动心。2009年9月,他从UBS辞职,加盟花旗。在UBS的三年间,他总计为银行创收2.8亿美元,而得到的薪酬加总只有200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耶斯在金融海啸期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UBS这个操作平台对扭曲Libor数值具有的奇特功效。在危机最险峻时刻,银行陷入信贷枯竭,银行间拆借市场完全停顿。而标志银行间互相拆借成本的Libor值,却被海耶斯为首的交易员网络人为压低到低于海啸前数值的荒唐水平,完全失去了金融市场估值尺度、结算标准的功能,成为各大银行虚报盈利、粉饰财务状况的杠杆和工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在海耶斯无限风光的2007年11月,阿拉伯半岛的海湾国际银行,向Libor的发行人BBA举报:有国际大型银行向其借款,提出的利息与该行报告的Libor数值相差甚远,怀疑该行操纵Libor数值。令人震惊的是,BBA负责Libor项目的主任约翰 尤恩接到电话后,明确告诉海湾银行不要透露这间国际大银行的名字,因为他听了也没有办法解决。BBA只是Libor的发行人,并非监管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几个月后的2008年4月10日,花旗银行的研究员发表报告《Libor是否已经破裂?》,质疑银行信贷枯竭之际Libor仍保持低位的理由。一周后,华尔街日报以头版头条醒目标题,揭露Libor被报告银行操纵以粉饰报表的传闻。几乎就在同时, 巴克莱银行的利率掉期交易员,向美联储纽约分行举报:Libor被部分报告银行操纵,以获得利率掉期仓位的盈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举报人掀起波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纵观伦敦拆息案件始末,巴克莱银行扮演了首位举报人的角色:不仅首先举报其他银行,还是首家内部调查交易员的银行;获得证据后,又成为首家向司法当局举报自己员工的银行。早在2005年BBA例行年度巡访Libor报告银行时,巴克莱向BBA举报有银行根据衍生品仓位扭曲Libor报告数值。然而,BBA不仅不承认存在这种问题,还向其他银行通气,迫使巴克莱一年后收回举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到巴克莱的举报后,美联储纽约分行主席盖特纳,向英格兰银行行长提出询问。在英格兰银行的压力下,BBA提前举行2008年年度Libor报告行资格评审会。在这次评审会上,Libor项目主任尤恩首次提出多家银行串谋操纵Libor数值的可能性。参加评审会的7家国际大行的代表,一致反驳尤恩的“串谋操纵论”,认为Libor无法操纵,数值准确无误。会后,摩根大通发表报告,驳斥Libor被操纵的传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媒体报道和巴克莱举报,引起美国期监会CFTC和美联储的注意。CFTC执法大队认为Libor报告程序存在被操纵的可能,决定立案调查,牵头人就是搬倒安然公司的调查员。CFTC认为Libor操纵案具有重大意义,立即批准立案手续。美联储纽约分行经过数据分析得出 结论:Libor报告行存在有目的地提供虚假数据的可能性。美联储、CFTC、BBA、英格兰银行开始就Libor操纵案保持密切联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8年9月10日,雷曼兄弟倒闭五天前,CFTC正式致函BBA及七家Libor报告大行,正式通知CFTC已就Libor报告数值的准确性立案调查。美国的CFTC对英国机构没有管辖权,BBA致函本国金管局FSA,但FSA对CFTC提出的配合请求毫无兴趣,致使案件调查拖延了一年。CFTC向七家报告行提出的调查要求,因管辖权问题,不具约束性。七家银行无一回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两周后,BBA接到举报:德国的 WestLB银行报告虚假Libor数据,故意压低Libor的最后公布数值。BBA当天即通知该行,不料次日Libor公布值大幅上涨。BBA感觉不妙,再次召集七大报告银行开会,要求报告行进行内部审查。这些银行当时的文件保管期限都是一年,当年的电邮和电话录音年底已销毁,无案可查。只有巴克莱发现忘记执行销毁指令,几年的证据俱在,只能聘请律师对资料进行排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巴克莱花掉律师费近千万美元,在2000多万份内部邮件和电话录音中,查出利率掉期交易员与Libor报告员“合作”虚报Libor数据的证据,向FSA举报,这两名雇员很快被捕。巴克莱举报内部员工,改变了FSA对Libor操纵案的态度,调查进程出现转机。就在这个时间点,UBS的明星交易员海耶斯加盟花旗银行,步入他交易员生涯的最后辉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0年4月,开始交易仅两个月的海耶斯,为花旗赚取5000万美元。Libor操纵案的调查在幕后进行,对海耶斯完全保密。掌握案件进程的花旗高管,密令Libor报告人员断绝与海耶斯等交易员的联系,以免授人以柄。本行Libor数据不配合已经难不倒海耶斯,他同德银的交易员“合作”,仍赚得盆满钵满。2010年5月6日,纽约证交所发生闪崩,海耶斯的盘面在这天盈利1500万美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请求英国尽快起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克莱银行的交易员被捕后,美英两国监管部门都加快了Libor操纵案的调查进度,也加码了调查力度。美国CFTC邀请司法部、FBI和证监会SEC加入调查,并将调查范围扩大到刑事责任范畴。为加强调查力度,英国财政部对FSA拨出专门款项300万英镑。2010年6月,在FSA的配合下,美国执法人员跨境执法,突袭查抄了BBA办公室,带走三部电脑主机进行详细数据搜查和分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在这个月底,花旗银行通知海耶斯:银行聘请的律师事务所将进入办公室,调查利率掉期交易组与Libor报告团队的联络记录。两个多月后的9月6日,花旗投行的全球主管飞到东京,与当地高管一起对海耶斯进行突袭谈话,告知他律师的调查结果:海耶斯试图操纵日元Libor的报告数值,可能触犯日本法律。宣布调查结果后,人事部当场宣布海耶斯已被解雇,他被保安从会议室直接送出办公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耶斯被花旗解雇后,他的前雇主UBS聘请律师进场,调查海耶斯在UBS工作时留下的文件和录音。调查律师很快得出结论:操纵Libor报告数值,并非海耶斯一人所为,而是从东京、伦敦,到苏黎世、纽约贯穿整个UBS的系统性机构行为。律师建议UBS向所有司法管辖地监管部门自首,以求宽大处理。UBS听从建议,派出法务团队奔赴Libor币种的9个发钞国,开始长达三个月的“自首之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到UBS的自首资料后,美国司法部对海耶斯在UBS的团队成员、海耶斯使用的三家经纪公司,展开反欺诈刑事调查。海耶斯在UBS的徒弟与FBI达成合作协议,在FBI监控、录音的情况下,与海耶斯进行手机通话,获得海耶斯指使不与美国司法部门合作的录音。仅凭这条录音,美国司法部即可起诉海耶斯,并要求英国警方引渡海耶斯到美国受审、服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2年6月27日,美国期监会CFTC发表声明:巴克莱银行与美国司法部、CFTC、英国FSA达成Libor操纵案和解协议,同意向两国政府缴纳罚款4.5亿美元。消息传出,英国首相喀麦隆政府受到公众舆论的猛烈攻击,内阁被迫指示反欺诈署SFO,将Libor操纵案调查扩大到反欺诈的刑事侦察范围。12月9日,美国驻英使馆照会SFO:美国司法部将于近期内对海耶斯等人进行刑事起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避免外交尴尬,在收到美方照会的次日清晨7点,英国警方包围海耶斯在伦敦的住宅,并将他当场逮捕 。美国司法部闻讯恼怒不已,提前宣布对海耶斯的刑事起诉,并要求英国警方于次年1月将他引渡到美国。在英国的犯罪嫌疑人,都不愿被引渡到美国受审,因为美国司法程序复杂、漫长,监狱的条件也比英国差很多。为了避免被引渡,海耶斯要求英国SFO尽快对他进行起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向SFO表示诚意,海耶斯主动请求配合调查,为调查人员录制了长达82小时的“招供“录音。海耶斯向调查人员指认出十几名串谋操纵Libor的交易员,以及交易员圈外的串谋参与者。SFO与海耶斯达成认罪协议,海耶斯将出庭作证,对审讯其他串谋者提供证词。2013年6月,英国反欺诈署SFO正式起诉海耶斯2006至2010年在UBS和花旗银行工作期间,犯下欺诈、串谋等八项罪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重罚之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耶斯被捕后不久,他的前雇主UBS与美、英、瑞士、香港等地的监管部门,就Libor操纵案达成和解,缴纳总计15亿美元的巨额罚款。这是2002年安然公司倒闭后,美国政府改变宏观管理政策,避免犯罪的大型跨国公司破产对社会带来影响,采取通过巨额罚款方式改变犯罪公司的企业文化。UBS向各国政府自首,接受罚款,强烈刺激了保外候审的海耶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耶斯认为,既然雇主承认操纵Libor,他遵守公司规定,为公司赚钱何罪之有?Libor数值在一个区间范围内浮动,符合Libor的定义,操纵与不操纵又有何分别?激烈的思想斗争导致海耶斯与反欺诈署SFO的合作中,始终处于心理矛盾之中。当SFO对他正式起诉之后,决定没收其个人财产时,海耶斯被彻底激怒。他决定推翻认罪协议,在审讯中不与SFO合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开庭审讯前临时推翻认罪协议,令海耶斯在诉讼中处于极其不利的境地。他本人并未在Libor操纵中获得个人利益,又未给雇主和社会带来经济损失,即使被认定有罪,刑罚不会过重。在海耶斯案开审前,UBS向政府举报了一位掩盖亏损的交易员,此人给UBS带来23亿美元的巨额亏损,庭审后仅被判刑四年。海耶斯虽然为UBS赚了2.8亿美元,却被视为Libor操纵案的主犯,对他的刑罚之重令人惊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耶斯案开庭审理。主审法官是位半路出家的职业运动员,从小家境贫苦,一向反感金融业的高学历、高收入人士。他草草看了一下诉状,就内心认定海耶斯有罪。开庭前,海耶斯被精神科医生确诊患有自闭分裂症,这位法官拒绝接受将这个诊断作为庭审要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耶斯被起诉的罪名是串谋欺诈,但庭审过程没有找出一位被欺诈的第三方受害者。法庭公布的海耶斯4300单“操纵”交易中,40单交易对手是对冲基金,其余交易对手全部是各大银行。没有证据显示海耶斯对社会造成直接损害,但他却承担了全社会对银行业引发金融海啸的强烈民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5年8月3日,经过28天的审理,陪审团认定对海耶斯的八项指控全部成立,主审法官判处海耶斯14年有期徒刑。海耶斯上诉,监禁期限被削减三年,但仍有11年之久。这不仅超过了造成巴菱银行倒闭的流氓交易员尼克 利森的4年徒刑,也超过债券大王米尔肯的10年监禁,成为历史上刑罚最重的交易员犯罪案件。海耶斯被重判,充满对金融业的威慑意味,同时也是对沸腾民意的交代和回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令人不解的是,其他9位被起诉的涉案人员,无一被判处刑罚。特别是配合海耶斯的经纪公司雇员,居然全部无罪释放。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法官和陪审团有没有搞懂操纵Libor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的决定除了泄愤之外,是否真的在伸张正义、惩罚邪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国司法部对13家涉案银行开出天价罚单,总计罚款90多亿美元。其中被罚款最多的是德意志银行,分两次支付35亿美元,原因是银行管理层发现Libor操纵证据后,未做补救措施,也没向政府举报。在巨额罚款之后,Libor报告行纷纷主动放弃Libor报告资格,退出Libor编制程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9年7月,新任监管Libor编制的英国金管局FSA发表声明:鉴于报告数据锐减,Libor数值已无法合理计算,即日起进入过渡期,截止2021年年底,FSA将停止编制、发行Libo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Libor法案》,规定从2023年6月30日起,仍在生效期限之内、用Libor定值结算的200多万亿美元的金融合同,全部被美国国债收益率为基准的“隔夜担保利率”SOFR取代。经过十多年的国际司法斗争,美国终于将全球金融市场最具重要性和普遍性的基准指标,延揽到自己手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这并不是解决金融犯罪的终点,只是新一轮犯罪的起点。只要人性不改,银行还在,这种犯罪会周而复始地发生,即使政府的监狱大到可以监禁所有银行从业人员,也无济于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