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永恒的太行丰碑----行走中原之九

阳子

<h3>  这次中原之行,行程匆匆,那叫走马观花。但心里面有个意念,一定要去红旗渠看看。 参观一条水渠, 回味一个岁月, 实现一个夙愿, 追寻一种精神。</h3> <h3>  红旗渠被世人称为“人工天河”“中国的水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 ,先后入选全国小学语文教材、八年级《中国历史》教科书 ,已获评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红色旅游景区、全国旅游先进集体、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标杆景区等多个称号 。红旗渠精神也已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 。2023年1月,景区入选《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名录》与“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项目名单</h3> <h3>  1958年11月,毛主席的专列开到新乡火车站,毛主席与地、县委的同志展开座谈,时任中共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出席其中。1959年10月,林县县委召开会议作决定把浊漳河的水引到林县来,时任中共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发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专门研究“引漳入林”工程。工程决定于1960年2月开工,正逢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林县只有150亩耕地、300万元储备金、28名水利技术人员 。 1960年2月,林县人民开始修建“引漳入林”工程,经过豫晋两省协商同意,后经国家计委委托水利电力部批准。次月,林县引漳入林委员会在盘阳村召开全体会议,会上把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命名为“红旗渠”,意思就是高举红旗前进。经过十年奋战,1965年4月红旗渠总干渠通水,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1969年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至此,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基本形成,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万亩。1969年7月,红旗渠工程全面竣工</h3> <h3>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 。截至2024年7月,其灌区内共有干渠、分干渠10条,总长304.1公里;支渠51条,总长524.1公里;斗渠290条,总长697.3公里;农渠4281条,总长2488公里;沿渠兴建小型一、二类水库48座,塘堰346座,共有兴利库容2381万立方米。</h3> <h3>  党中央对于此事非常重视,尽管当时正值困难时期,但在红旗渠修建的过程中,中央还是批发了上千万元资金用于工程所需。这笔拨款占整个工程投资的近15%,表达了党和中央对林县人民的重视和支持。</h3> <h3>  总干渠起点在山壁之间,根据设计需要工程人员在距离山根数米的地方,开凿处一个可容纳20立方米水源储存和流经的引水渠。 在近乎垂直的闪避上,没有任何可供落脚和攀爬的位置,用铁钎凿出空间的工作,仅是想象就知道有多么困难了。 不提遇到恶劣天气时的难度,悬挂在半空中工作人身安全也是一个重要的难点。</h3> <h3>  此时一支由年轻人组成的“青年突击队”毅然冲在了最前面,他们仅靠着简单的保护索帮助,就悬落到了峭壁之间,将铁钎牢牢钉入岩石中。 青年突击队的工程人员们一路冲在前列,八个月后他们终于凿穿了挡路的山石,完成了造渠引水的最难一步。 如今这个地方已经成为著名的景点,为了表彰当年不畏艰险的青年突击队成员,这里被命名为“青年洞”。</h3> <h3>  整个“红旗渠”修建了十年,从1960年开始分渠修建,到1963年对于总干渠的设计和筹备,1969年大部分工程完成通水。 参与到工程建设的直接人员超过了30万人,由于其中的人员大部分为林县本地人,可以说不仅是青壮劳力,而是所有林县人都参与到了其中。</h3> <h3>  这条“红旗渠”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引水工程,同样也是林县人表现出来的“人定胜天”的意志缩影。 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让林县人的生活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来平穷落后的面貌也变得焕然一新。 然而后人们不应该遗忘的是,在红旗渠建设过程中,有81位人民干部和施工群众意外失去了生命。</h3> <h3>  行走在红旗渠上,作为一个从事工程建设的国企集团的高管,我一直在考虑两个技术性问题:一是有限的高差,在当时那么落后的技术条件下,居然能保证那么长的渠道水流平顺地流过;二是那么长的渠道,它的防渗问题能够解决,真是人间奇迹。而这奇迹就是林县人民创造的</h3> <h3>  如今的“红旗渠纪念馆”中,有着这样的记载:在红旗渠的修建过程中共削平山头超千座,开凿隧洞二百多个,挖掘堆砌的土石达到了1500多万方。 这个数字如果换算成一道高三米的城墙的话,其长度可以达到三千公里以上,约等于我国最北的省会哈尔滨到广州的距离。在那个饥荒的年代,能够创造出这样的人间奇迹,真是惊天地泣鬼神</h3> <h3>  这就是景区里著名的景点:一线天。</h3> <h3>  老炮也叫烧炮,因老炮眼所在地的岩石属于石英砂岩,石质非常坚硬,锤子砸下去也只有一个小白点,修渠民工就决定在这里放老炮,就这样有了在修渠过程中“一炮崩开半架山”的故事 [</h3> <h3>  现在红旗渠已经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5A级景区,游人如织啊</h3> <h3>  这是诗人汪国真的字。记忆中很少看到汪国真题的字。尽管对汪国真有非议,但我总认为汪国真的诗能直入人心,比那些所谓的海洋诗派,更不提那些贾浅浅之类的诗要好的多得多。斯人已去,但他的诗和红旗渠一样永存</h3> <h3>  步云桥位于阳凤垴与禹王庙之间的峡谷上,是用钢索凌空架设的软桥,由河南省公路交通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设计,北京远望工程建设公司第二分公司承建。该桥为简易加力单跨悬空索桥,跨度146米,由四根直径54毫米的钢缆组成,桥上吊杆采用25毫米元钢;横梁采用两块14毫米热轧普通槽钢焊接而成;纵梁采用10毫米普通槽钢;桥面踏板采用厚度为4毫米花纹钢板。整座索桥所有构件之间均通过螺栓连接为一体,索桥跨度之长在中国华北地区罕见。桥南北两头吊杆门框上各刻有一幅对联,朝南联为“春风扶我腾云过,秋山迎宾驾雾行”;朝北联为“有志敢行天上路,无胆惊看云中人”</h3> <h3>  在全国走过所有的风景名胜中,红旗渠的宗教元素是最少的。在参观过程中发现有一个山洞,原先塑了几个八仙的塑像,立了个牌子叫聚仙洞。现在这些塑像都没了。整个风景区现在仅存的是这个神仙。其实这完全是画蛇添足。因为在那个年代创造这个人间奇迹的共产党人和林县人民就是活的神仙。</h3> <h3>  红旗渠精神,即“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这一精神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产物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h3> <h3>  “青年洞”高五米,宽六米多,总长超600米,和缓的水流在脚下顺势而下,通过分水岭进入到其他分渠,再流到县内每一块本应干涸的土地。</h3> <h3>  2021年“红旗渠精神”作为宣传推广的核心精神谱系,以第一批的候选资格被记录在我党的核心理念之中。 这种精神已经不仅仅代表林县人,同时也是我党乃至整个中国人民的优良精神品质的组成部分的表现之一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