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小官山古民居文化園位於重慶市酆都縣,3A級景區。是根據《三峽工程淹没區及遷建區文物保護規則》將散落在庫區範圍内各地極具峽江特色、各具風情的明清古建群,擇址小官山復建。以明清時期典型的川東民居建築為主要特色。具有重要的歷史、兿術和研究價值。是三峽工程重慶庫區文物集中搬遷保護的六處地面文物搬遷復建工程之一。</p><p class="ql-block"> 文化園占地20001平方米,建築面積7669平方米。以秦家大院、王家大院、周家大院、盧聚和大院以及會川門等建築,集中展示明清時期川東建築風格和民俗文化。</p> <p class="ql-block"> 園區入口一一會川門</p><p class="ql-block"> 會川門由城墻、城門和箭垛组成,占地500平方米。拱形門洞高3.35米,寛3.1米,厚2.76米。始建於明•天順年間(公元1457一1464年)</p> <p class="ql-block"> 周家是开明士绅,又有紅色基因。主人周鴻謨在家鄉創辦中小學校。其兩個兒子是解放前中共地下黨員。子女均接受良好高等教育,且學有所成。其四女周叔璜早年參加抗日救亡活動,其丈夫劉善本1946年從國统區駕機起義飛到延安。為解放軍空軍建設做出重要貢献。</p> <p class="ql-block"> 周家大院前廳和天井及中廳。院落幽静恬淡。</p><p class="ql-block"> 天井中間略底。傳统民俗以水為財,聚水即為聚財之意。</p> <p class="ql-block"> 游客由大門進入参觀王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 前院大廳和厢房己辟為當地婚俗文化展廳。</p><p class="ql-block"> 大廳上方獨木雕花横樑,因年代久遠被蟲蛀空。遷移復建時,按原尺寸和花樣重新換過。</p> <p class="ql-block"> 院周圍隔火山墻建築。</p> <p class="ql-block"> 盧聚和大院由上、中、下三院並列组合,由封火山墙相隔,又山墻開門相互連通。</p><p class="ql-block"> 盧家以販鹽起家,經營各種實業,成為富甲一方的大户。</p> <p class="ql-block"> 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寛闊高敞的前廰</p> <p class="ql-block"> 鑲嵌在前廳左右兩側墻上的精美磚雕,向游人訴説着當年湖廣填四川的歷史和四川鹽業的發展。盧家正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成為一方富豪。</p> <p class="ql-block"> 建築構件處處雕花鍍金。</p> <p class="ql-block"> 柱樑之間的“雀替”透雕各色花纹鍍金,精美異常。</p> <p class="ql-block"> 所有房屋窗欞全部雕花鍍金。</p> <p class="ql-block"> 二進天井。兩側厢房鍍金雕花窗欞。</p> <p class="ql-block"> 上院後花園</p><p class="ql-block"> 叠石為山,小橋流水,花木葱蘢。</p> <p class="ql-block"> 游人在朦朦細雨中参觀後院小姐绣房。房中陳列當年富家小姐出嫁時的陪嫁妝奩。</p> <p class="ql-block"> 參觀游人絡繹不絶。</p> <p class="ql-block"> 中院和下院外景。下院主要為商舖(尚在收尾)</p> <p class="ql-block"> 秦家大院彩繪門楣。如今已辟為休閑茶館,供游人休憇。</p><p class="ql-block"> 秦家主人秦香浦曾中過武舉。後回家鄉經營實業。是早期同盟會會員。在當地率先响應辛亥革命,參加奪取酆都縣印,宣布脱離清廷獨立的戰鬦。</p> <p class="ql-block"> 前院左右厢房</p> <p class="ql-block"> 中院天井辟為川劇變臉和民俗舞蹈表演塲地。</p> <p class="ql-block"> 後院房屋已成為堆放物品的倉庫。</p> <p class="ql-block"> 匆匆半日,在細雨中告别重慶小官山景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