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音乐:藏族歌曲格桑拉</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泉水叮咚</p><p class="ql-block">来源:梅梓祥梅梓祥书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金珠马米亚古都》是一首流传广泛而持久的经典歌曲,她诞生于铁道兵修建中尼公路的工地。中尼公路由铁道兵五师二十四团、工程兵等单位参建。铁道兵在哪里施工,哪里就是铁道兵文工团的舞台。1965年,铁道兵党委派出十余人组成的慰问团赴中尼公路慰问演出。临行前,政治部领导嘱咐:带一台节目去,带一台节目回。</p> <p class="ql-block"><b>文工团与中尼公路建设者合影</b></p> <p class="ql-block">文工团员在工地近5个月,一面慰问演出,一面参加施工,体验生活,创作作品。血与火的生活,为创作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文工团员们没有辜负组织的期望,创作了一台以二十四团官兵的真人真事为原型的晚会,有歌舞、说唱等战士们喜闻乐见的节目:雪山铁九连、请喝一杯酥油茶、雪山南泥湾、高原彩虹、我们是藏族女民工、金珠玛米亚古都……</p><p class="ql-block"><b>其中,《金珠玛米亚古都》最受欢迎。</b></p> 请点击收听 <p class="ql-block">《金珠玛米亚古都》词作者朱田(原名朱宝田),1926年出生,1947年入伍,离休前是铁道兵文工团创作员。曲作者程化栋,1927年出生,1943年参军,1955年调入铁道兵文工团,曾担任铁道兵文工团副团长。</p><p class="ql-block">朱田老先生已于2005年去世,生前他就住在铁建大院,我时常见到他。他是一位温和、慈善的老人家。程化栋老先生也在铁建大院居住,已九十高龄。为写这篇文章,我请老先生到报社叙谈。说到《金珠玛米亚古都》的创作经过,老人家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西藏的经济落后,生活贫困。解放军修建中尼公路,藏胞感动、感激。军爱民、民拥军的故事层出不穷。战士们节衣缩食,为藏族民工送水送饭;工余休息,教藏族同胞学文化;为藏民送医送药,治病救人……提到解放军,藏胞们总是说:“金珠马米亚古都!”(解放军好。金珠马米,意思是打碎铁锁链的人;亚古都,“好”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b>铁道兵文工团演出剧照</b></p> <p class="ql-block">《金珠马米亚古都》语言欢快、动人;曲调具有藏族风格,动感强烈;生活气息浓郁,感情真挚;采用女声表演唱的形式,载歌载舞。一经演唱,一时风靡大江南北。1969年,国庆二十周年游园晚会,演出了这两首歌。1972年,全军汇演获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全国各省市广播电台、电视台,作为每周一歌播放、教唱。城镇,乡村,机关,学校,部队……</p><p class="ql-block">曾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p><p class="ql-block">2001年,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西藏举办盛大歌舞晚会,演唱《金珠马米亚古都》。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为程化栋老先生做了专题节目,向海外介绍。《金珠马米亚古都》,一首魅力经久不衰的歌曲经典!</p><p class="ql-block">藏族同胞勤劳善良,热情好客。文工团员到藏族同胞家,藏胞倾其所有,拿出风干的牛羊肉、藏耙、酥油茶等盛情款待。藏族人民能歌善舞,夜晚,燃起篝火,围成圆圈,手拉手尽情唱歌跳舞。这一切,激发了创作者的灵感。于是,一首歌颂军民鱼水情的歌曲,就在喜马拉雅山的帐篷里出世。</p> <p class="ql-block">本编辑节选梅梓祥书屋留言:</p> <p class="ql-block">李武兵(北京):沉痛悼念程化栋老同志,音乐永远陪伴着您!2022年4月10日敬挽</p><p class="ql-block">梅梓祥(北京)胖瘦建军(北京)雨佳(四川)明祥(重庆)李雪安(海南)潘寿军(江苏)天涯倦客(四川)振江(辽宁)陈惠(北京)^wei^(福建)乔同前.陈新康(浙江)王发武(北京)泉水叮咚(天津):</p><p class="ql-block">深切缅怀程化栋、朱田二位老同志,</p><p class="ql-block">向程老致敬!向朱老致敬!注目礼送行。</p><p class="ql-block"><b>2024年10月30日特此说明:</b>(<span style="font-size:18px;">泉水叮咚:程老是于2022年3月31日离世。享年95岁)。</span></p> <p class="ql-block">在西藏拉萨</p> <p class="ql-block">在西藏中尼工地现场演出</p> <p class="ql-block"><b>本编辑节选梅梓祥书屋留言:</b></p> <p class="ql-block"><b>云霄(</b>铁道兵志在四方词作者黄荣森之子)(河北秦皇岛):怀念程叔叔,怀念朱叔叔,愿这首经典歌曲永流传!</p><p class="ql-block"> <b>斌哥(山西):</b>朱田本名朱宝田,创作过很多歌词,《金珠玛米亚古都》最为出名。后下放到七师文化科,我们一个科工作多年直到他退休,我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铁道兵志在四方》就是他整理修改的,只暑原作者名不署自己名。深切怀念朱田先生!</p><p class="ql-block"><b>英雄(广东广州):</b>《金珠玛米亚古都》这首歌,巳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军旅歌曲系列。如果说词作家创作的歌词还是写铁道兵筑路生活,那作曲家的谱曲,把这首歌上升到中国民歌系列一朵奇芭的高度。</p><p class="ql-block">曲调釆用的是藏族歌曲元素。藏族歌曲是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从最早的才旦卓玛演唱《翻身农奴把歌唱》、《北京的金山上》。到《向往神鹰》、《青藏高原》和《天路》,这些藏族音乐,几乎在中国歌坛占据半壁江山。无疑,军队中出现的《洗衣歌》和《金珠玛米亚古都》,也是为中华民族音乐做出了杰出贡献。</p><p class="ql-block">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铁道兵文工团的艺术家们″深入部队演出,创作,甚直接参加筑路施工5个月,他们对藏民和解放军的感情有了深层次的了解,感觉到在西藏这个少数民族地区施工,其政治意义在于增强了民族团结,才有了创作冲动。特别是对藏族文化底蕴的理解,才创作出这种高水平的歌曲。这是一首表演唱,它与独唱、合唱歌曲不同的,是演员可以在舞台上,用肢体动作和民族服装,去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增强了表现力。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所有具有影响的藏族曲调的歌曲,都是汉族艺术家完成的。而演唱如亚东、李娜、韩红也都是内地歌唱家。可见,藏族文化还有待开发。</p> <p class="ql-block">2017年07月04日 23:45北京</p><p class="ql-block">2024年08月23日06:46天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