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0821,挪威,斯瓦尔巴群岛,朗逸尔城。</p><p class="ql-block"> 穿过北纬66.34°北极圈,遭遇10级大风和8米狂浪,越过不安分的丹麦海峡,莫德号极地邮轮以15节航速,缓缓驶过挪威海,进入北冰洋。</p><p class="ql-block"> 连续几天的海上极昼航行,体会到“白天不懂夜的黑”的感觉。太阳就像不知疲倦的劳模,始终挂在天上,不肯下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这里失灵,只得按照时间和自己的生物钟安排起居,也倒是吃得香,睡得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因大浪大雾,行程中的扬马延岛不具备靠港登岛条件,只能绕岛环游,行注目礼了事,落显遗憾。</p><p class="ql-block"> 据探险队员介绍,扬马延岛是个面积372平方公里的火山岛,归挪威管辖。岛上只有50人,还不是常驻居民。北约在岛上设有简易机场、电台、气象站和导航站,这50人估计就是各单位的工作人员了。</p><p class="ql-block"> 少登一个岛,就相对拉长了乘船的时间。尤其是大家刚刚历经大风大浪,晕船呕吐,有的游客会产生厌倦心理。好在游轮上的探险队每天安排的各种科普讲座、行程说明会、北极圈洗礼仪式、手工制作等活动,排解了游客的寂寥。</p> <p class="ql-block"> 莫得号行至北纬78°、东经15°,我心心念念的斯瓦尔巴群岛,终于露出她的芳容。<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事实上,如今,99%的中国人不知道地球上还有个斯瓦尔巴群岛。但</span>这块中国领土之外,中国人唯一有权自由长期居住和工作的土地,却蕴藏着一段有趣的历史故事。</p><p class="ql-block"> 斯瓦尔巴群岛,这片6.2万平方公里的岛屿,本来不招谁惹谁地偏居遥远的极地,但由于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其他商业利益,成了美国、英国、法国、挪威等国家争夺的对象。</p><p class="ql-block"> 1920年2月9日,美国、英国、法国、挪威等18个国家,经过穿梭外交,在巴黎签订了"斯瓦尔巴条约"。条约承认挪威对斯瓦尔巴群岛"具有充分和完全的主权",但各缔约国的公民可以自由进入,在遵守挪威法律的条件下从事正当的生产和商业活动。</p><p class="ql-block"> 当时,正值一战结束不久,法国因为支持把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得罪了执政的段祺瑞政府。段祺瑞政府硬气了一把,宣布“断绝与法国的关系”。法国为了在华利益,便以邀请中国成为“斯瓦尔巴条约”协约国,向段政府示好。</p><p class="ql-block"> 深受不平等条约伤害的国人“谈条约色变”,生怕这里面有坑,怯生生不敢签。法国人急眼了,给段政府施压。老段召集明白人研究来研究去,觉得斯瓦尔巴群岛在啥地方咱都不知道,这条约签了也没亏吃。1925年,老段派特使签了字,中国便糊里糊涂成了条约的协约国。</p><p class="ql-block"> 条约签订后,别的国家便琢磨着在斯瓦尔巴群岛讨利益,而天朝却生生把这事儿忘得一干二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直到66年后的1991年,中国探险家高登义偶然发现了《斯瓦尔巴条约》,才揭开了这个“广为人知”的秘密。</p><p class="ql-block"> 这年8月,高登义受挪威卑尔根大学的邀请,到挪威进行北极考察。在考察过程中,他偶然发现了《斯瓦尔巴条约》。</p><p class="ql-block"> 当高登义将这一好消息带回国时,我国极地科考人员正为在哪里建北极科考站焦头烂额。有了这个条约,便不需要看任何国家的脸色,可名正言顺地到斯瓦尔巴群岛进行北极科考了。</p><p class="ql-block"> 2004年7月28日,我国在斯瓦尔巴群岛建立了首个北极科考站——黄河站,成为全世界第八个在北极建立科考站的国家。</p><p class="ql-block"> 斯瓦尔巴群岛,这个被遗忘了66年的“中国特权”地,就像一个大馅饼,重重地砸到了中国人头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