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阅读《生命的回归》 济群法师谈人生 晴空播读

水莲

<p class="ql-block">《生命的回归》序篇</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内容是:生命的回归。</p><p class="ql-block">  生命盛开在我们目光所及的每个角落,使世界充满勃勃的生机,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并发展。从广义上说,不仅自然界的一切机体都蕴含着生命力量,甚至星辰和整个星系,也有自身形成、发展及消亡的生命过程。</p><p class="ql-block">  在一切生命现象中,人生无疑是我们最切身也最关注的问题。人生,简单地说,就是我们从出生到死亡经历的过程,由生活、生死和生命三个部分组成。</p><p class="ql-block">  通常,人们最关心的是生活。生活有两个层次,一是基本生存,一是生存质量。</p><p class="ql-block">  人活着,首先面临的是生存问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的身体离不开维持运转的能量。除了这根本的一条,家庭开支也是我们每天需要面对,需要解决的。有些人福报大,出生在富有之家,财富与生俱来。尤其是中国人,做父母的喜欢为儿女积聚财产,好使孩子一辈子不必为生存奔波。而在一些发达国家,社会福利制度比较健全,基本生存似乎也不成问题。但世界上还有很多人,一生都在为生存而忙碌。天天上班,拼命打工,无非是为稻粱谋,无非是为了保障家庭开支。他们活着的目的非常单纯,单纯到只剩下“生存”二字。</p><p class="ql-block">  其实,自然界中的动物,空中的飞鸟、海里的游鱼和地上的走兽,它们和人一样,也是为了生存,为了充饥而四处觅食。假如人类也仅仅为生存而生存,那和动物有什么区别?作为每一个生命体来说,生存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只有人类才会在解决生存问题之后,进一步追求生活质量。</p><p class="ql-block">  在享乐主义盛行的今天,几乎所有人都着眼于物质条件的改善。事实上,改善物质所能给予的帮助,远非我们以为的那么见效。所以更为内省的人开始转向精神追求,讲究生活品位的提升,即艺术的生活、宗教的生活。可以说,精神生活基于对自身的超越,是人类区别于自然界其他生物所特有的现象。</p><p class="ql-block">  除了我们共同关心的生活话题,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哲学家和宗教家都致力于生死问题的探讨。作为伴随人类一生的两大属性,生和死,既相互否定,又密不可分。</p><p class="ql-block">  如果将一个人的出生作为人生旅途的起点,那么从他来到这个世界开始,每时每刻都在接近旅途的终点,在奔向他的末日。正是由于我们的生,带来了无法回避的死亡。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那样:每个生命的经验均以死为方向,这乃是生命经验之本质。</p><p class="ql-block">  那么,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依唯物论者的观点:生从父母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妈妈生下我,我就有了。而生命结束就意味着一切的消失——人死如灯灭。死亡作为个体生命的终点,充分展现了人生的有限。</p><p class="ql-block">  依一般宗教的普遍看法:人在肉体之外,还有独立的灵魂。色身固然会在几十年后败坏,会受到时间限制,会退出历史舞台,但超然于肉体之外的灵魂是不死的,并将在另一个世界得到延续。基督教的教义正是建立在对永生的期待上:受到限制的尘世生命在上帝拯救下,分享上帝的生命而获得不灭的新生。在他们虔诚的祈祷中,死亡作为通向天堂的门户,又意味着新生的开始。</p><p class="ql-block">  唯物主义者认为,生命是物质的产物,形散则神灭,属于断灭论、一世论。但我们应当认识到,科学只能研究和改造外部世界,对于人类自身的认识,却显得力不从心。相对于唯物主义者的结论,宗教家提倡的两世论,认为生命中有独立不变的灵魂,又落入了常见,同样是不究竟的。</p><p class="ql-block">  佛陀依缘起的智慧考察生命现象,提出三世论,认为生命是相似相续、不常不断的。生命不仅包括现在,还有着生生不已的过去和未来。生命就像流水,从无穷的过去一直延续到无尽的未来;生命又像铁链,一环套着一环。我们这一期的人生,仅仅是其中的一片浪花,一个环节。</p><p class="ql-block">  从唯物论的角度看,人生的确很短暂。可是通过佛法智慧认识人生,我们会发现:人其实是不会“死”的。所谓死,只是一期生命的结束,是生命形式的改变,但同时也是下期生命的开始。作为学佛者,不仅要关心现实人生的幸福,同时要关心未来生命的走向。正是基于对生命的整体关怀,佛陀在成就解脱后,为娑婆众生开示了现世乐、来世乐和涅槃究竟乐的原理。</p><p class="ql-block">  生活是生命的表现形式,生死是一期生命的开始和终结。但人生最本质的,不是生活,不是生死,而是生命。要想改变命运,必须认识到——生命究竟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诗人说:生命是神圣的谜,是机密的法则。</p><p class="ql-block">  生物学家说:生命是蛋白质,是氨基酸。</p><p class="ql-block">  以佛法角度来看,这些说法都不完整。作为万物之灵,我们只有以智慧破译出生命密码,才能更好地认识并利用今生,而不是在无知或敬畏中采取回避的姿态。</p><p class="ql-block">  生命由两大系统组成:一是物质系统,一是精神系统。物质就是我们现有的色身,即生物学家所说的,组成肉体的那些成分。我们的身体来自父母,带着父母给予的遗传基因。而精神同样有着独立的系统,有自身的遗传信息,那就是阿赖耶识中储藏的无始以来的业因。我们在生活中会发现,相同的父母会生出秉性、天资完全不同的子女。原因是什么?因为每个生命都是带着独立的生命信息来到世界,起点各不相同。</p><p class="ql-block">  我经常说,学佛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工程。学佛,是生命从缺陷走向圆满的过程,是生命从烦恼痛苦走向解脱自在的过程,是从认识生命到彻底改善生命的过程。明白人生是什么,知道改造生命的重要性,我们就可以正式开始讨论“生命的回归”。我想从三个方面加以说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