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料听故事,三进“宝丰隆”

奇丽

<p class="ql-block">  我又进“宝丰隆”了。在此之前,我已来过两次。第一次是以民主党派的身份进去参观,第二次仅是进去拍了几张照。而这次,也就是第三次,我是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进来,阅读一个发生在“宝丰隆”里的真实感人的爱情故事。</p><p class="ql-block"> 故事之前,我们先读史料,认识一下个旧人知之而又不知的“宝丰隆”。</p><p class="ql-block"> “宝丰隆”是个旧人既熟悉又惧怕的一个地方,过去常有家长骂小孩:“你再不听话,就把你送进宝丰隆去。”听起来好像是要把人关进一个笼子似的。总之,一旦被送进去,肯定不是件好事。</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个旧市人民法院就在“宝丰隆”左侧,每次开宣判会,囚犯就是从这里押上大卡车带出去游街,死囚也是从这里“启程”。</p><p class="ql-block"> “宝丰隆”商号始建于 1916 年,大院盘丘而建。历史占地万余平方米(现占地7714平方米)。分南院、北院、中院。“宝丰隆”大部分建筑材料来自法国,包括墙砖和地砖。大批工匠来自省内各地,主体建筑设计师是早年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的越南西贡人士阮世平。历时 10 年,于 1926 年建成投入使用。</p><p class="ql-block"> 房主李聘丰,云南石屏坝心镇铺前村人(祖籍河南省开封府大板桥镇李家庄)民国年间个旧的名商巨贾。现存主要建筑为中西合璧走马转角楼四合院建筑,也就是中院。中间是宽敞平坦的“一颗印”大天井,面积约400平方米,系细琢皮石铺就。</p><p class="ql-block"> “宝丰隆”商号建筑耗资颇巨,南院为锡矿加工销售地、中院为生活管理贸易用房、北院为锡矿冶炼生产用房。历史上南院为加工、销售大锡的场所,北院为冶炼炉坊,目前南院、北院已损毁。中院内容还挺多的,有绣楼、配房、戏台、碾房、左厢房、马夫房等等。左碉楼是守卫“宝丰隆”商号的三层碉楼,一层至三层墙内均设有内大外小的机枪眼。炉坊起名“宝丰隆”,将李聘丰中的一个“丰”字嵌于其内,寓意宝贵财富丰隆而兴盛。“宝丰隆”竣工后,云南千百年来唯一的一位状元袁嘉谷曾给主楼题写一匾“白雪之楼”,只可惜时过境迁,年代久远,至今,该匾不知所向。</p><p class="ql-block"> 主楼正面高悬“龙门竣望”四字,其意:建筑群高大恢宏,祁望后代子孙兴旺发达,崇高峻伟。字大如斗,字体魏碑,笔力劲朗,端严雄放。款识:陈钧题赠陈荣昌书。陈钧就是陈鹤亭,陈为石屏人,赐进士,锡都三杰之一,首任个碧临屏铁路总理;陈荣昌是昆明人,与个旧早期的文学领军人物李龙云同榜举人,赐进士,曾任山东提学使,近现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p><p class="ql-block"> 先前,“宝丰隆”大院之前的左右两侧曾建有洗选塃硔的“溜口”数处,而“宝丰隆”后院西北侧空地上则矗立着两座土法冶炼大锡的大炉,日日夜夜,炉火熊熊,熔锡炼冶。</p><p class="ql-block"> 1947年,李聘丰病逝于“宝丰隆”家中。“宝丰隆”商号的建成,无论过去或是现在,均被誉为云南民居旧宅第一楼。</p><p class="ql-block"> 1951年,有关部门将北院木结构四合院建筑改造成个旧市第三看守所。</p><p class="ql-block"> 就是这里,个旧本土画家李复光老师上演了一幕凄美的爱情故事。</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在蒙自工作的李老师,正是对事业和爱情充满激情的大好时光。一天,文化馆馆长找到他,说家里需要一幅卡通画作装饰,请帮个忙画一幅。李老师不加思索地按他的要求用四开纸画了一只头戴大红帽的白兔,画完后,馆长带着画就走了。不想这卡通画却成了李老师蒙受不白之冤的导火索。原来那馆长大人是一名内定的“右派”分子,这兔子戴帽就演绎出了一个事件,一个“兔”字,上面戴着帽子,这画不就是为那个“派”喊冤叫屈吗?尽管工作调到个旧市工人文化宫,可那件“兔子戴帽”的事还是跟着来了。有关领导便派人跟踪。一天,见他烧“四旧”书本时,烧掉伟人像的一角,当即就把他定成“现行反革命”关到文化宫球场东南角一间房里,每天有人轮番看守。那天,他在天黑时去上厕所,看守跟在身后。在去厕所的途中,要经过一段下河沟,见河边绿树成荫,许多人坐石凳上乘凉。忽然,他见到了和他一同受屈的恋人(烈属,本该受到尊重和保护,也因信仰问题受到抄家、批斗)。他们彼此都发现了对方,她对他默默地只看了一眼就立刻转身隐入人群中,他也是这样。身后有人紧盯着,也不敢去多看一眼。但只要到了厕所,看守怕臭,就只好站在门外等着。过去的厕所都是几个坑一排,坑与坑之间隔着一块木板,下面有条缝隙。刚蹲下,进来一个上厕所的人,一看,啊!是她的弟弟。弟弟使了个眼神,蹲在隔壁,趁无人之际,从隔板下递过一张纸条,他打开一看,是她娟秀的笔迹:“我坚信你不是反革命,挺住,是虎口也要闯过去,我在为你祈祷。”</p><p class="ql-block"> 三个月里的时间里,他们每天都要趁上厕所的时机交换一次纸条,有时还偷偷对望一眼。就在批斗大会的当晚,李老师决定一死了之,他给她留下遗言:”我实在受不了那荒唐的诬陷和莫须有的罪名,我走了。为不能陪伴你终老而遗憾,请在我的坟上加一捧黄土,死而瞑目矣!”</p><p class="ql-block"> 兴许是的爱情的力量,在当晚捎来的纸条上写着:“春风已吹到个旧,你会得到平反的!”纸条上还画了一颗红心,红色有点发紫,是她刺破手指,用鲜血画的。由于看守盯得紧,加上那颗血“心”的慰籍,他不想死了,再受尽磨难,也要为这颗红心活着。</p><p class="ql-block"> 三个月之后,以“现行反革命”的罪名李复光老师被关进看守所。判决前的犯人不能会见亲人,他的恋人只能以未婚妻的身份每月十日给他送点生活用品,但必须经过严格捡查。这天,他收到几件衣服和一块香皂,一看便知是她送来的,因为其中有一件她的内衣,仿佛还留有她淡淡的体香。嗅着,轻抚着她的内衣,在衣边折叠处还藏着她的一缕青丝。仿佛心有灵犀,待撕开那块香皂的包装纸,果然,香皂上刻着四个字:“永等永爱”。</p><p class="ql-block"> 一年后,李老师终于等来了市长亲自送来的平反书,并当面道歉。文化宫领导送来一年多的补发工资,欢迎他回去工作。</p><p class="ql-block"> 历经磨难,他和心上人终于在文化宫举办了一个简朴而又热闹的婚礼。</p><p class="ql-block">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这边疆小城,他们决定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经一番分析,他们先后自动离职,抓住时机,几经波折,在个旧城区开了一个《海鸥相馆》,也是本市第一家个体户。“海鸥”还被评为先进,李老师也当选为个旧市个体劳动者协会主席……</p><p class="ql-block"> 故事到此,有些人和事是可以忘记的,但有些历史很难让人释怀,这缘于我们缺乏一种失忆能力。唉!“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正如一位著名画家跟我聊天时说,今天是事,明天就是故事,后天之后便是一个传说了。这里我倒还真羡慕起李复光老师了,在最高级奢华的“监狱”里收获了最美的爱情传说。</p><p class="ql-block"> 2003年2月25日个旧市公安局将“宝丰隆”商号移交个旧市人民政府。2013年3月国务院公布宝丰隆商号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宝丰隆”商号,是民国年间个旧最大和最具影响力的炼锡炉房和商号,是云南省保存较为完好的锡业冶炼遗址和重要“老字号”,目前正在清理修缮中。在清理下层建筑时,又发现多个大小不一方形坑、长条坑,以及青石板地面、排水系统等遗迹。填土中又发现瓷片、铁器、琉璃器皿、枪套、子弹等遗物。 </p><p class="ql-block"> 据专家说,“宝丰隆”早期选矿、冶炼设施及早期建筑基础设施,在整个云南省内,尚属首次发现如此大型的清代末期至民国年间选矿、冶炼遗址。</p><p class="ql-block"> 我来到一楼碾房,见两个大碾轮依然保持着当年强劲的姿势,伫立在只属于它的曾经辉煌的轨迹里,沉默已久的它,看上去似乎很沮丧。“咯噔,咯噔”我上到二层的绣楼,一股淡淡的忧伤袭来,我把自己置身于旧时的女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4.8.18</p><p class="ql-block">(注:部分史料来自个旧博物馆、原个旧市志办赵德怀老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