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b>2024年84天巡游日志之一</b></h1><h1> 2024年5月6日(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我们从上海出发,行驶约280公里,来到扬州市江都区邵伯古镇。邵伯古镇,是全国千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已有1600多年历史。<span style="color: inherit;">古时候邵伯也称之为“甘棠”,现在古镇里还有不少甘棠树,据说春天开花很美。我们到时已经过了开花的季节,但真不知道“甘棠花”为何物,网上一查如下图,有点像樱花或梨花。</span></h1> <h5> 甘棠花</h5> <h1> 邵伯是大运河边一座安静的小镇,一座看似不显山只露水的幽静小镇,让人很难想象古代这里曾经有过堪比《清明上河图》描绘的繁华。</h1> <h5> 幽静的邵伯古镇</h5> <h1> 据考证宋代之前,历届朝廷就沿运河在邵伯设井立市,成为众多沿运河古镇中最为繁华之一,尤其是到清乾隆年间已成为万家灯火、商旅如织的重要商埠。</h1> <h5> 夕阳下的净土寺塔</h5> <h5> 邵伯古镇的路标指示牌非常清楚</h5> <h5> 滚水坝美景</h5> <h5> 邵伯明清运河古道、邵伯码头群、邵伯古堤、邵伯老船闸、淮扬运河主线(邵伯段)均列入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保护名录,是运河沿线遗产点最多的古镇。</h5> <h1> 我们走进邵伯古镇,在古街、古宅、古巷、古码头穿梭流连。</h1> <h1> 至今邵伯古镇里还保存着苏北、苏中地区少有的条石街以及古老的水乡水利工程滚水坝等,成为邵伯古镇的独特名片,不少电影、电视剧到邵伯古镇拍摄外景,是影视剧导演眼中江南水乡不可多得的外景基地。</h1> <h5> 邵伯古镇随拍集锦</h5> <h1> 大家在日常用语中常常会用到“拐弯抹角”这个成语,殊不知在邵伯古镇可以“触摸”、感受到现实中的“拐弯抹角”。</h1> <h5> 邵伯古镇上一栋被“抹”了角的建筑上标注了何为“拐弯抹角”</h5> <h1> 我置身在九十度转弯的狭窄巷道间,不仅用全景照片解释了什么是现实中真正的“拐弯抹角”(倘若不是“抹了角”,往来的行人将会有几多不便,甚至还可能发生碰撞事故),还领悟了古人的智慧,这种智慧丰满了语言、延伸到了哲学,延续了上千年。</h1> <h5> 邵伯古镇“拐弯抹角”处</h5> <h1> 以前只知道解放战争时期粟裕将军指挥的华中“七战七捷”战役,真不知道邵伯是当年的战斗遗址之一。我们来到邵伯保卫战纪念馆和烈士陵园、纪念碑,向在解放战争中为了新中国诞生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致敬。</h1> <h5> 邵伯保卫战遗址</h5> <h1> 邵伯净土寺塔是一座阁楼式的七级八面塔,现在的净土寺塔是江苏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净土寺广场是邵伯古镇的地标性建筑,而这里也是抗日战争最后一役中的战斗遗址之一。少有人知道,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但少数顽固日寇拒不投降,新四军组织进行的高邮邵伯战役居然打到1945年12月26日,日寇才举白旗投降。(《高邮邵伯战役》高邮博物馆有详细介绍)</h1> <h5> 净土寺塔及广场</h5> <h1> 邵伯斗野园内的中心建筑是斗野亭,始建于北宋(1069年),因亭的位置“于天文属斗分野”而得名。这座亭子不仅因其地理位置而得名,还因为北宋时期的文人墨客如孙觉、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张耒等都曾在此作诗,留下了许多文化遗迹。斗野亭的重建和发展,体现了邵伯镇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br></h1> <h5> 斗野亭景区大门</h5> <h5> 斗野亭简介</h5> <h1> 斗野园内的景点包括斗野亭、唱晚亭、长廊以及镇水铁牛等。主亭飞檐翘角,古朴典雅,亭内集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宋代四大书法家的字迹,镌刻着七贤诗碑于壁(可惜因为加装了玻璃罩,照片没法用)。周边环境优美,有亭、长廊、假山和雕石栏杆,是一处可以观赏七贤诗作和四大书法家墨宝,同时又能饱览运河风光的地方。<br></h1> <h5> 斗野园景区局部</h5> <h1> 斗野园不仅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优美的环境受到游客的喜爱,还因为其地理位置——位于京杭运河与古邗沟交汇处,成为了邵伯镇的核心景点。这里不仅展现了宋代文人的风采,也成为了现代游客了解历史文化的窗口,是邵伯古镇中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h1> <h5> 斗野园内景点照片</h5> <h5> 斗野园景区局部</h5> <h1> 大运河上的邵伯段是运河最古老的一段。据查,在春秋末期由吴王夫差下令开邗沟,连接起自然湖泊武广湖,而武广湖就是邵伯湖的前身。由此计算,这段古运河延续已有三千余年历史。运河上的古船闸没有明确记载,但宋代苏辙的诗句“扁舟未遽解,坐待两闸平”已经描述了船闸工作的全过程。<br></h1> <h5> 邵伯船闸</h5> <h1> 现在大运河上的邵伯船闸最早建于1934年,该闸已报废,运行的一号船闸建成于1962年 。二号船闸建成于1987年, 两闸之间中心距离为108m。上下游设计最大水位差7m。船闸经多次技术改造,实现了管控一体化,船闸运行控制以及船舶过闸服务(包括登记、收费、调度放行监控系统等)全过程具有了较高的科技水平。</h1> <h5> 邵伯2号船闸</h5> <h1> 2014年,建成邵伯船闸闸史陈列馆。2022年,组织实施了“邵伯船闸文化提档升级工程”,对邵伯船闸的历史溯源、历史价值、现实价值及行业发展趋势进行系统梳理,形成了专题研究报告等成果。</h1> <h5> 邵伯船闸工作的几个瞬间</h5> <h5> 邵伯船闸全貌(我自己加工的照片)</h5> <h5> 邵伯船闸将大运河和邵伯湖的水路贯通</h5> <h1> 邵伯古镇大码头,据说乾隆下江南在此有题词,可惜我们没有找到。</h1> <h1> 运河边的美丽恬静,再见,邵伯古镇!</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