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榆林市,陕西省辖地级市,古称上郡,别称驼城、小北京、塞上明珠等,位于陕西省最北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p> <p class="ql-block">榆林市建制始于春秋战国,兴于明清,明永乐六年(1408年),榆林之名始见于史。</p><p class="ql-block">榆林市地貌分为风沙草滩区、黄土丘陵沟壑区、梁状低山丘陵区三大类。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是毛乌素沙漠南缘风沙草滩区,面积约18026平方千米,占榆林市面积的42%。沙滩地郁郁葱葱,海子(湖泊)星罗棋布。南部是黄土高原的腹地,面积约24894平方千米,占榆林市面积的58%。沟壑纵横,丘陵峁梁交错,水土流失初步控制。梁状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白于山区一带无定河、大理河、延河、洛河的发源地。面积约5000平方千米,占榆林市面积11.55%。地势高亢,梁塬宽广,梁涧交错、土层深厚,水土侵蚀逐步得到治理。</p> <p class="ql-block">凌霄塔,亦名文笔塔,位于榆林城南榆阳桥东侧山峰上,始建于明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原为榆阳寺中之塔,寺在清同治年间被毁,惟塔独存。凌霄塔为八角形13层楼阁式砖塔,高43米,旧为榆林八景之一-“南塔凌霄”。</p> <p class="ql-block">榆林卫城,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广榆路,始建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p><p class="ql-block">榆林卫城东依驼山,西临榆溪河,北锁红石峡。榆林城地处半山半川处,原南城墙长1060.4米,西城墙长2124.5米,北城墙长1168.9米,东城墙长2435.5米,总长6789.3米,现存城墙总长5677.8米。城门五座:北门广榆门、南门镇远门、东门振武门、大西门宣威门(已毁)、小西门新乐门。</p> <p class="ql-block">十五的月亮十六圆。</p> <p class="ql-block">南门镇远门。</p> <p class="ql-block">榆林古城素来有“六楼骑街天下名”之美誉,坐落在大街上的六座牌楼是古城靓丽的风景线,一进古城南门便见“文昌阁”。</p><p class="ql-block">文昌阁始建于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为三层全木结构,由二十八柱支撑,楼基为四座石台,因此也俗称“四方台”。文昌阁二层供奉着中国神话中主宰文运、功名、禄位的文昌帝君,也称“文曲星”。三层供奉了同样主管文运,手持点斗笔、青面獠牙的魁星。</p> <p class="ql-block">万佛楼 创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民国五年(1916)5月庙会失火,顶楼被焚毁。后本寺僧人周宽(俗名陶官府)四出化缘,集资重建。</p> <p class="ql-block">傍晚小学生义务讲解万佛楼如数家珍。</p> <p class="ql-block">星明楼,又称明楼,始建于明正德十年(1515年)。</p><p class="ql-block">星明楼不仅是榆林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榆林市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该楼位于榆林老城中轴线上,是“六楼骑街”之一,从南向北数第三座。星明楼为方形木结构,占地216平方米,总高20米,其中一层高6.27米(含石基0.9米),二、三层各高4.6米,顶部高4.53米。楼基由四个大青石砌成,每个石基墩上竖7根巨柱,共28根巨柱支撑起三层楼体。这种结构不仅稳固,而且具有独特的建筑美学。</p> <p class="ql-block">榆林钟楼,位于榆林城内大街中心,为仿西洋式建筑。民国10年(1921)榆林绅士白伯英、郭维藩等在为井岳秀祝寿时倡议建“井公祠”,即在榆林大街原被火焚牌楼的旧址动工,次年落成,取名“长春楼”,后改为榆林钟楼。</p> <p class="ql-block">凯歌楼,是六楼骑街中、等级最高、面积最大的一座古城楼,这里从老榆林历史沿革、明清遗韵、帝王亲临、民国时期老街印象、古城记忆等五个方面,全方位地展示了老榆林城人的生命之礼俗。</p><p class="ql-block">明弘治五年(1492年)建成,原名怀德门。正德十年(1505年),明武宗巡视榆林曾住此楼,后改名凯歌楼。此楼台高8米多,南北长30多米,东西宽20多米,楼下门洞南北贯通。楼上中部建二层木楼,四角有钟鼓小楼,东西有配殿。</p><p class="ql-block">楼基为砖拱洞门,南北通达大街。楼基高约8米。上有二层木楼建筑,分南北两院,两院各立旗杆一对,南院有牌楼一座。楼之四角均有钟鼓角楼。相传旧时边塞战争结束时,往往在此举行祝捷、献俘、庆功等活动,故有凯歌楼之名。</p> <p class="ql-block">鼓楼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合为砖砌窑洞式,楼上原有巨鼓一面,击鼓报时,每遇战事,又击之报警,故称“鼓楼”。</p><p class="ql-block">榆林鼓楼为重檐歇山式两滴水三层砖木结构建筑,南北长22米、东西宽21.8米、通高18.5米。十字拱券洞承台,承台上正中建歇山式二层砖木结构楼阁,东西四角各建有二间配殿,南北廊道相连,南院木牌楼一座。台基东、南、西、北居中有四门洞开,洞顶砖拱平行,弯度一致,不留棱角,中央部位用四块大砖扯连封顶,为国内外古建筑专家所称奇。</p><p class="ql-block">鼓楼二层南院有四柱三门木牌楼,精美独特,上刻“千古无双”和“裕国富民”匾额。楼下洞门四开,通东、西、南、北街道,门洞上方均有匾额镶嵌,东为“驼峰”,南为“谯楼",西为“芹水”,北为“更声”。</p><p class="ql-block">鼓楼也叫谯楼,所谓谯楼就是古代城门上建造用来望远的楼。</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榆林城。 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鸟瞰榆林城。 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红石峡距离榆林市区仅5公里。红石峡谷长约350米,峡谷东崖高约11.5米,西崖高13米,东西对峙,峭拔雄伟。峡内榆溪河水穿峡而过直达城西。古代驻守榆林的文人墨客甚至武将都喜好到红石峡题刻以抒发边塞豪情壮志,所以红石峡又是长城书法艺术的一大宝库。从题字的内容,可以看出榆林古时“九边重镇”的地位。此外,还可以欣赏到宋元时期的石窟艺术。著名的“榆林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红石峡会议”一九二九年四五月间,中共陕北特别委员会在红石峡天门洞室,召开第二次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刘志丹、杨国栋、刘澜涛、冯文江、贾拓夫、白明善、李立果、常立德、刘秉钧、霍世杰、乔乃文、韩俊杰、胡颖民等。这次会议为陕北党组织开展活动指明了方向,为进一步领导和开展兵运及群众运动打下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镇北台,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城北约4千米处的红山顶上,占地面积5056平方米,修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四月至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七月,原是明长城的一处观察哨所,主要用于监控明长城线上的贡市情况。镇北台是明朝“隆庆议和”与“和平互市”的产物,是“蒙汉一家”和开创边关和平环境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镇北台,呈正方形,台体为内夯黄土外包砖石的实心构造,共四层,由下至上逐层减小,台之各层均包砌青砖,每层台楼四周围以女墙雉堞,各层台顶外侧砖砌约2米高的垛口,垛口上部设有瞭望口,各层垛口内四周相通,总高30余米,基北长82米,南长76米,东西各长64米。镇北台有“万里长城第一台”的称号,为古长城沿线现存最大的边防要塞之一,是明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的建筑之一,位列长城三大奇观之一。镇北台是古代保护榆林的历史见证,为古代边关贸易、民族和谐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进入新世纪,镇北台对中外人士探寻历史渊源、研究长城文化、体验人文休闲有重要价值意义。</p> <p class="ql-block">秦汉时期,延安属上郡,郡治肤施。秦昭王时期,秦在延安一带设置高奴县。延州和延安之名始见于《隋书》。《地理志》中记载:延安郡后魏置东夏州,西魏改为延州。肤施大业三年置及置延安郡。</p> <p class="ql-block">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标志和象征。</p> <p class="ql-block">红色圣地旧貌换新颜。 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宝塔 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p> <p class="ql-block">延安市容。</p> <p class="ql-block">宝塔山山脚下的宋代摩崖石刻。</p> <p class="ql-block">清凉山。</p> <p class="ql-block">清凉山万佛寺,宋代石窟,陕北四大石窟之一;1937年1月—1947年3月27日,中央印刷厂印刷车间设在清凉山上;被称为红色延安的“新闻山”,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1956年8月6日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自然奇观“千年佛颜”。</p> <p class="ql-block">佛眼望延州 抬眸越千年。</p> <p class="ql-block">清凉山的万佛洞开凿于隋代以前,唐、宋、金、元、明、清历代皆有造像或维修。万佛洞主要有四个石窟,规模宏大,借山势而凿。窟内石柱上和四壁雕有形态各异的石佛万尊,其石刻艺术鬼斧神工,巧夺天工,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历代名人骚客、有识之士的赞赏和爱护。大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曾写《清凉漫兴》四首,赞其为“凿山成石宇,馋佛一万尊。人世亦稀有,神功岂无存”。</p> <p class="ql-block">水照延安 清凉八景之一,从水钵右角可以看到凤凰山延安古城墙倒影,故名“水照延安”。水中倒映着“水照延安”四个字,在水钵中刚好正过来,非常有趣。</p> <p class="ql-block">清凉山东侧是延安时期的新华广播电台、新华通讯总社、解放日报社。万佛洞石窟群是中央印刷厂、纸币厂、卫生所和新华书店等革命文物旧址。</p> <p class="ql-block">清凉山,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文字资料摘自百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