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艾绘习第41期B6组《孔子传》24.8.22号读书心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一个人从政当官,行有余力了就学习。一个人专心为学,行有余力了就去从政。如同阳明先生说的知行合一,学问要在做事的过程中锻炼,老师在音频中的一句话让我警醒,过去学了很多知识,说起来头头是道,可真的有几件是落到了实处,昨晚立平老师在课程的最后让大家用一分钟的时间写下要改的一件事。学了就去做才是真的学,学了就用出来才是真的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知识是为我们服务的,不是炫耀的一种工具,更不是一种借口。要在时时事事上去践行。我进来还在心里打鼓,这期线上共读结束,于27号开始与阳明心学的学长们读原文,群里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一起来,我很纠结如果日日读下去,我的生活可能又要忙到不可开交,因为原本打算修养身体的自己,今年在增加了两个课程的学习,耗时耗力是肯定的,但如果对生活造成的影响太大,我就得不偿失,调理了一段时间的身体,马上又要进入这样一个状态,这是自己不想要的,也是很抗拒的,我在寻找之间的一种平衡,既然在班级里担当,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尽力做好当下能做的,每周早上也让自己有一个休息的时间,做好人生六大平衡太不容易,我不应该一味追求学的过程,做任何的事都是一种学。人生真的尽力就好,总有一些事情是无法圆满的。与其让自己活在焦虑中,不如直接放下,或许也是给他人一个机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学习是一个人一辈子要坚持要的做的事,颜回之所以如此得孔子喜爱,第一个优点就是好学,他已将学习当成日常,时时学、事事学,不仅如此,他还能不迁怒、不贰过。遇事不迁怒别人,同样的错误不会犯第二次。他不止举一反三,子贡都对他的学深感不及。他的学不是死学,是学中行,行中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颜回好学、悟性高、有大志向、境界高,这些优点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如此优秀的一个人英年早逝,孔子痛惜颜回,有很多事情,我们是无法改变的,但是有很多事情是我们能做到的,关键是看我们做不做。在面临陈蔡绝粮这样一个危难境地,恰恰也是考验人心的时刻,当看到弟子在面对这件事情的态度,他借此让弟子们展开了对道德本质的思考。首先子路认为之所以到现在这般,是因为他们还没有达到仁德的境界,还没有真正达到智慧的高度。孔子看到子路对道德的质疑,对自我的否定,他列举伯夷叔齐、王子比干的例子,让子路明白:好人不一定有好报,但是即使没有好报,你仍然要做一个好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子贡则认为夫子的道太大了、太高了,普通人达不到,一般的诸侯又够不到这个境界。他觉得如果老师将道的标准放低一点,这样别人可能就够得着了。孔子语重心长的提醒子贡:“良农能嫁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干任何一行,都有一个最高的境界:一个高境界的农民,或者一个农民的最高境界,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一个最高境界的工匠,或者工匠的最高境界,是只专注于追求自己工艺的精巧,而不问是否赶上了时髦,是否投合了世俗的喜好,是否顺应了市场。排除一切功利心的干扰,才能臻于事业的最高境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什么是“道”?“道”就是价值判断的标准。什么叫“士”?“士”就是确立这些标准并坚定捍卫它的人。孔子看到子路的认知问题,而子贡却是认同问题,子路是事实不清,而子贡是是非不明;子路是事实判断问题,而子贡则是价值判断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上作者对于这段的解读太深刻了,孔子就是这样,并没有因为诸侯君王的不认可,而改变或降低自己所坚持的道,只要是正确的,合乎天理的,终会被人们所认可,而在此之前所有的坚持都是有意义的。颜回最了解孔子:“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即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 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慷慨激昂的一段话,说到了孔子心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孔子的大学是成人之学,是让每个人都成为大人,是真正的大人之学,一个人可以不成功,但一定要成人。成人的人一定成功,但成功的人不一定成人,我们所追求的所有外在物质上的成功都不是真正的成功。就像如果好人不一定有好报,难道我们就不做好人了吗。你希望他人好,他人不一定好,但你立刻变好。老话说得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自己种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现在的果是过去的因,而当下种怎样的种子,也决定着未来收获怎样的果。一念善,一念恶,一念出即是行。善恶只在一念间,但不同的因必得不同的果。感恩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