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起源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国的钓鱼活动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陕西西安半坡出土的骨质鱼钩,距今大约六千年,是我国发现得最早的垂钓文物。此外,在全国各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如大汶口文化遗址、黑龙江的宁安遗址、河北唐山市的大城山遗址、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的阿善遗址等,都发现了许多骨质鱼钩。这时的鱼钩主要分为倒刺式与无倒刺式两种。可见,当时内陆地区淡水水域钓鱼活动不仅十分普遍,而且已有较高的技术水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出土的上古时代骨质鱼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关于垂钓活动确切的文字记载,则见于二千多年前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当时的人们已经在江河中垂钓了。把钓鱼作为一种休闲娱乐活动,早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在先秦时期的古文献中有关钓鱼的记载,也多是从文化娱乐的角度而言的。如《列子·汤问篇》记载了詹何以钓鱼为事论述治国安邦之道,《孔丛子·抗志篇》记载子思居卫期间与钓者谈论为人之道不可贪图受禄等。不过,就文献记载考,以娱乐为主的钓鱼活动当推姜太公钓鱼为最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发展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秦汉时期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封建文化的繁荣。桓宽《盐铁论·剌权》中说,西汉社会承平日久,“贵人之家,临渊钓鱼,放犬走兔,隆材鼎力,蹋鞠斗鸡”。汉严忌《哀时命》:“下垂钓於溪谷兮,上要求於仙者。”可见,垂钓作为—项娱乐活动也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起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考古发现的汉代画像石图案中,很多题材是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其中也有很多图案是反映钓鱼活动的。如山东滕县马王汉墓出土的画像石钓鱼图。画面上,垂钓者正在起钓竿,把上钩的一条大鱼提出水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汉代渔猎、农耕画像砖及拓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广泛开展钓鱼活动的基础上,汉代钓鱼技术已有新的进步。西汉时成书的《淮南子》一书中,记有一种利用谷壳浸水加热后拌以昆虫油脂等配料、再经发酵而制成的诱饵聚鱼的方法,很类似现代钓鱼时常用的“撒饵作窝”方法。东汉王充《论衡》一书中记有当时发明的一项诱鱼新技术,是利用鱼类色感灵敏的特性研制了涂有红漆的木鱼模型,放入水中后随水流而浮动,以此来招引鱼类摄食。这种方法,很类似于当今的模拟饵钓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以及朝代更替的频繁,使钓鱼活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这项活动并没有因此而间断,很多志士文人仍操竿于江河之滨,寄情于湖海之畔。如魏文帝曹丕、晋代潘尼、潘岳,南朝的沈约、刘孝威、戴嵩、张正见,阴铿等著名人士都喜爱钓鱼,并且写出很多以钓鱼为题材的优秀诗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隋唐时期,封建文化日趋繁荣。钓鱼活动也作为当时人们文化生活的一个方面而开始活跃起来,并在钓鱼制作技术上有了新的突破。据研究,唐代已经发明了轮竿,当时称之为“钓车”,应该是今日钓轮的雏形。陆龟蒙在《渔具诗》中特别描述了日夜里使用轮竿钓鱼的情景。轮竿的发明在古代钓鱼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些仿古钓轮,有些地方的垂钓者一直在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名目繁多的当代钓轮,品种多样,功能更加强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代表文学艺术高度的唐诗中,理所当然的有很多以钓鱼为题材的佳作。比如:自号“烟波钓徒”的张志和写了《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纠雨不须归”。著名诗人柳宗元作《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外,还有储光羲、沈全期、杜甫等很多诗人都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可见,在唐代钓鱼这项娱乐活动不仅被志士文人所青睐,而且为众多的人们所喜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北宋时期钓鱼活动开展得最为活跃。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是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宦慰曾开设金明池和琼林苑为收费钓鱼场,并且设置了专门出售钓鱼牌的机构——池苑所。这可能是我国最早的售票钓场了。河北出土的钓龟纹瓷枕上,有一儿童弓身立于岸边执竿垂钓,水中三条栩栩如生的小鱼正在争吞钓饵。这件宋代钓鱼纹瓷枕不仅是瓷器史上的代表作之一,而且也是钓鱼史上—件难得的稀世珍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河南开封金明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河北出土的钓龟纹瓷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宋代大量的有关钓鱼的绘画,瓷器图案以及文献记载,突出地反映了这时期钓鱼活动和垂钓教术的全而发展。元明清时期,是我国钓鱼史上继往开来的时期。在两宋的基础上,明清时期的钓鱼活动更为普遍。不仅诗人画家喜好钓鱼,很多妇女儿童也都加入了钓鱼的行列。清代吴友如的《妇女钓鱼图》和《稚子作钓钩图》,再现了当时丰富多采的钓鱼活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宋代越窑钓鱼纹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宋磁州窑彩绘垂钓者玉壶春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磁州窑钓鱼图盖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宋吉州开窗太公钓鱼图八棱玉壶春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妇女作钓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稚子敲针作钓钩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钓具篇.鱼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人类最初的生产是从采集野果和捕鱼狩猎开始的。捕鱼作为一种生存手段,是古人必需的生存技能。最早的捕鱼方法是徒手捕鱼,或用树木条枝抽打鱼、用石块砸鱼;后来又出现叉鱼、射鱼、钓鱼。随着人类生产技能的提高,又出现了鱼罩、鱼梁、鱼笱和网具等捕鱼设施。垂钩钓鱼属于古老的捕鱼方法之一。人们在长期的垂钓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知识,逐渐改进和发明了新的垂钓工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陕西西安半坡出土的骨制鱼钩,距今大约有六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发现得最早的鱼钩。这些鱼钩的造型多样,其中有的在钩尖下面磨出了倒刺,多数鱼钩还磨有拴钓线的槽。这些骨鱼钩属长柄鱼钩,内倒刺的起刺位置和大小比例适当,锉工精致,反映了当时钓鱼和钓具制作技术的基本水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战国时期,铁器大量出现,铁质鱼钩也随着冶铁和锻打技术的不断提高而问世。1964年辽宁抚顺战国遗址出土了铁鱼钩,1982年湖北江陵战国遗址出土了铁鱼钩。据研究,在辽宁抚顺出土这枚鱼钩是锻打制成的。此外在河南陕县、广东徐闻等地也都出土有铁鱼钩。铁质鱼钩以其在制作和使用等许多方面的优越性取代了铜质鱼钩,在此后2000多年的钓鱼史上仍占据重要位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钓具篇.钓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商代,我国发明了养蚕织绸。丝线很快被应用于钓线的制作材料。从此,兽皮条和野麻绳等早期的钓线逐渐被丝质钓线取而代之。《毛诗》记载:“其钓维何,维丝伊缗”。《小雅》又载:“之子于钓,言纶之绳”。这里所说的“丝”,“纶”就是指用蚕丝制成的钓线。古代有关钓鱼的文献记载中,称丝质的钓线为“缗”、“纶”,“线”,“绳”和“钓丝”等。材料的更新是钓具制作的一大进步.由于丝制钓线轻软而细韧,大大提高了垂钓的灵敏度和功效,它在我国古代钓鱼活动中已被广泛采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当今垂钓者大都选择尼龙钓线,他优点延展性好、柔软性好、结节力强、耐磨性强、透明度高、价格适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宋代发明了一种制作钓线的新技术。庄季裕《鸡肋篇》记载:“汉水渔者,取蚕肠以作钓丝。云:虽挂千介亦不断”。据研究,这种制作方法是利用醋酸对蚕体进行化学处理后,剥出丝囊再经拉抻和干燥处理而制成的。据说这种方法在近代的湖北、福建和四川一带还有人使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蚕肠钓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钓具篇.钓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诗经·季风》一章中,有“籊籊竹竿,以钓于淇”的诗句(淇,指黄河的一条支流,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北部),这表明了春秋载国时期,人们已经用细细的竹竿在江河中垂钓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古老的钓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渔竿迎来了翻天覆地革新和改进。现代化材料如玻璃纤维、碳纤维、钛合金等被应用于钓竿的制作,使得钓竿更轻、更坚固。钓竿的发展史不仅反映了人类对材料和技术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也体现了人类对钓鱼这项活动的不懈追求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利用。从古代的简单工具到现代高科技材料的运用,钓竿的演变历程是人类文明和技术进步的一个缩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钓具篇.钓浮(浮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钓浮,又作浮漂,是垂钓者判断起竿时机的主要依据。宋代邵雍作《渔樵问答》一篇,记述了当时的钓鱼活动,并对钓钩、钓坠,钓饵、钓浮、钓线和钓竿等主要钓具都作了记述:“樵者问渔者曰:‘子以何道而得鱼?’曰:‘吾以六物具而得鱼。’‘六物者,竿也,纶也,浮也,沉也,钩也,饵也。一不具,则鱼不可得。’”可见,至少在宋代,钓浮已经出现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手工制作的浮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钓具篇.钓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商周时期是我国钓鱼史上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一时期钓鱼所用的主要钓具如钓竿、钓线、浮漂、鱼钩以及坠子等都已基本出现。1960年辽宁朝阳地区出土了一枚春秋至战国时期的石坠,出土时石坠上还粘连着一枚铜鱼钩。这是迄今我国发现最早的钓坠实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钓具篇.钓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受生产力限制,古代能用来作为钓鱼的饵料并不多。据历料记载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使用最广的应属食物类鱼饵,比较常用的有饭团;第二类是动物类饵料,比加蚯蚓、小虫子等;第三类是植物类饵料,比较常用的有丁香。丁香在古代是名贵的中药材,因此普通的百姓是用不起这类鱼饵,大多都是文人雅士,达官权贵使用。以上就是古代常用的鱼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现代饵料可谓五花八门,名目繁多。饵料具有科技含量高、适应性强的特点。每个钓手面对不同的水域、不同的鱼种会选择不同的饵料,且对饵料的软与硬、松与粘、轻与重、大与小、香型等都有着各自独特的选择。在饵料领域,除了谷物、虫类、动物内脏等传统饵料原料外,做为路亚垂钓者的拟饵是一种异军突起的存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展望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随着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发展,钓鱼这项集旅游、娱乐、休闲、竞技为一体的体育活动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琳琅满目的钓具、钓饵及周边设备自不待言,钓鱼的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如台钓、黑坑、江河自然水域钓、海钓、矶钓、路亚等等。加之我国优越的自然水域环境与丰富的鱼类资源为广大钓鱼爱好者提供了广阔的垂钓天地,同时为垂钓与旅游的结合与发展展现了美好的前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铁力市如海渔村本着弘扬钓鱼文化,广交天下钓友为宗旨。日益完善垂钓环境,提高服务理念,积极组织各类钓鱼活动。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感受到钓鱼的魅力和乐趣。通过各种努力,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钓鱼的行列,大家一起探索钓鱼的奥秘,共同传承和发扬这一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钓鱼文化,让友谊在钓鱼的过程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烂的花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部分图片、文字来自网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