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英雄 铭记历史

夜澜心香

<p class="ql-block">  记老红军张正元的英雄事迹</p><p class="ql-block"> 作者:杨美玲 </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在晋西北五寨、岢岚一带,有一位令日军闻风丧胆的传奇人物——张正元,日军曾贴出告示“取下张正元的头,论斤悬赏,有一斤换一斤黄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英雄、解读英雄、缅怀英雄。</p><p class="ql-block">  张正元是山西省文水县南庄村人,出生于1920年农历正月,名字正元因正月出生而来。张正元年幼时,他的父亲为生计外出奔波,多年杳无音讯。母亲患有眼疾,为了生活带四岁的正元改嫁到交城县大辛村。继父家兄弟们没有分家,老弟兄几个家庭都在一起生活,正元天性身手敏捷、顽皮好动,到了十四五岁后更显淘气,经常爬墙上树,下河摸鱼,惹事生非,继父大家庭的人因他的淘气都不喜欢他。母亲生性软弱,常因他以泪洗面。正元外婆便带他住在了文水南安村姨姨家,想让严厉的姨夫管教正元,姨夫安排正元和长工干一样的活,住一样的屋,吃一样的饭。一次正元因饥饿吃了一些喂牲畜的豆饼,姨夫知道后对他一顿毒打,还有一次正元爬上树摘枣吃,姨夫看见又是一顿毒打。正元不愿忍受姨夫的严厉和扣门,1935年的一天,他在正在地里干活,看见有队伍过来,得知是帮助穷人翻身干革命的队伍,就约了两个小伙伴,跟上队伍离开了姨姨家。母亲、奶奶、外婆和亲戚们急得到处打听他的下落。两年后,正元的奶奶打听到他的部队在交城山里,便顾人坐上毛驴车到部队找他。正元怕奶奶带他回家,没有和奶奶见面,只是远远地望着奶奶离开了部队。</p><p class="ql-block">  1940年,张正元所在的部队——文水牺盟抗日游击队转移到晋西北五寨、岢岚一带,被改编为二分区独立2旅36团,张正元任团侦察员。几年的部队锻炼,张正元日渐成熟,对敌斗争的经验逐步丰富。不管什么任务,只要交给张正元,定能出色地完成。任侦察员后,更是机智过人,身手敏捷,勇敢无畏,侦察能力极强,常能在敌人眼皮底下悄无声息地完成任务,展现出高超的战斗技巧。一次,张正元带领侦查小组进城侦察,摸清了敌人兵力布置和炮楼火力情况,正准备出城时,日军封锁了城门。张正元发现一个巷子里有户人家办丧事,灵机一顿,混进了出殡的人群中,在主家的帮助下,有的装扮成孝子,有的帮助抬棺材,终于平安出了城。还有一次正值夜晚,十几个日本兵都在屋里熟睡,张正元神不知鬼不觉地摸了哨兵,一个人在门口架起机枪,把屋内日军全部俘虏。从此,张正元成了日军闻风丧胆的传奇人物。日军贴岀告示:“取下张正元的头,论斤悬赏,有一斤换一斤黄金。”张正元的机智勇敢赢得了五寨、岢岚一代百姓的爱戴。每逢征公粮遇上障碍,组织上就配张正元去做工作,老百姓听说张正元来了,都想目睹令日本人闻风丧胆的缴敌英雄,勇跃参加动员会,积极为队伍送上公粮。</p><p class="ql-block">  1945年,36团和日军在五寨县进行激烈的战斗,张正元冲锋在前,一梭子又一梭子的子弹射向敌人。突然,张正元双腿中弹,左踝关节被炸坏,左大腿伤势贯通。他忍着痛趴在战壕里继续射击,战友发现他血流如注,赶快让担架队把他抬下火线。从此,他不得不离开部队转到五寨深山疗伤。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造成了左腿关节强直,右小腿萎缩,不能正常走路。解放后,组织上安排他到地方工作,但张正元认为自己没文化,做地方工作怕害了老百姓,于是申请回到了文水老家,当起了普通的老百姓。</p><p class="ql-block">  张正元从五寨回乡时,是步行了好多天才回去的。先回到了继父家,继父早年已去世,妹妹和母亲在一起生话。母亲和妹妹见到多年没音信的正元,悲喜交加,抱着正元痛哭流涕。妹妹给正元换洗了衣服,安顿好住处,正元住了几天,执意要回文水南庄村老家。回村后,他奶奶已去世了,村里土改工作己扫尾,张正元分到了一个半间小屋。因腿是残疾,他接手了村里的放羊工作。几年后,村干部问他:“你当的是甚兵了?”张正元说:“八路军。”“当八路军残疾了有优待了,你有没有?”得知张正元没有享受优待补助后,村领导就出面找民政部门,让他享受到了二等乙级伤残的优待补助。当时每年补助120元,还有一双翻毛皮鞋。第一次领到翻毛皮鞋,张正元就送给了他妹妹家儿子。领到补助金后,正元来妹妹家看他母亲的次数也多了,每次去都给母亲买许多好吃的,还给留钱,每次都不忘带治母亲眼疾的苜蓿菜。张正元成家后,村里照顾张正元住进了一个两间屋的旧车马店。靠着张正元两口子的辛劳和伤残军人的补助,几年后张正元置买了5间西房一间正房,自己有了房子,有了孩子,有了温暖的小家庭。1979年就在民政部门正准备给他落实红军待遇时,张正元却于1979年3月因脑溢血去世了。没来得及享受早期军人的政策待遇。</p><p class="ql-block">  张正元离世至今已45年了,但他的革命经历和英雄事迹还留在亲人和后辈中,激励着后人不忘历史,砥砺前行!老兵虽走,精神永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