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3月25日 开封天气多云到晴 气温8℃至14℃</p><p class="ql-block"> 中原河洛文化•清明上河园</p> <p class="ql-block">清明上河园,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龙亭路5号,是依照《清明上河图》为蓝本用1:1比例复原再现北宋东京汴梁城的主题公园。清明上河图,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长卷风俗画,是古代中国绘画史上的稀世奇珍,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属于“画之瑰宝”国宝级文物,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画的第一位收藏人为宋徽宗赵佶,是他用瘦金体亲笔在画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而故名。靖康之难(1127年)后流失民间。《清明上河图》卷为绢本,水墨淡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后幅还有金张著、明吴宽等13家题记,钤96方印。《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展示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城市景观的画幅。该画卷由画家选取了汴梁城中的一个局部,从外城的菜园子,一直画到内城最为繁华地段的清明坊,细细地加以描绘,犹如当代现场录制影视的视频片段。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气势恢宏,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状态无不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去年3月25日我们衢州老年《赴河南双飞观光团》一行34人参观了《清明上河园》。早上8时,我们在宾馆门口登上中原旅游巴士的大客车,河南籍导游董泽铜介绍说:“按照行程安排上午我们去游览‘清明上河园’,中午参观‘天波杨府’,然后到郑州国际机场搭乘G5 2682次航班,直接从郑州飞回衢州,圆满结束为期六天的文化旅游。清明上河园是一个建设中的景区,建筑工期共分为三期。一二期分别于1998年和2014年已经竣工,三期工程‘皇家乐园’受疫情影响,预计将于今年底(2023年)正式竣工。清明上河园建筑面积300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600亩,其中水面180亩,大小古船100多艘,房屋400余间,对游人开放。园区以双亭桥为界分为南苑、北苑两大景区。南苑主要反映宋代的民俗风情、市井文化;依据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金明池争标图’,它生动地再现了北宋年间市民欢度清明节的情景,可以说这是世界上最早一幅龙舟竞赛的实景图。北苑主要展示皇家园林、古代娱乐等,‘皇家乐园’目前未开放。清明上河园的入园仪式隆重而精采,值得一看!同时园内还推出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岳飞枪挑小梁王》和《大宋·东京保卫战》等文艺节目。”</p> <p class="ql-block">8时40分我们提前抵达清明上河园游客中心,游友们根据董泽铜导游的指点,我夫妻俩占据了东大门极佳的观景位置,以一睹开封人玩出文化旅游的新花样。东大门,又称迎宾门,稍息片刻来自全国各地的旅客已经是人山人海。果不其然早上9时整,开封清明上河园的入园仪式在这里隆重正式开始了——但闻古典乐器准点奏起,园门渐开,蹦岀一支身着大红袍锣鼓队闪亮登场,拉开了迎宾入园的序幕:一路军马涌出,前面引军手舞大宋黄旗,一个个铠甲连兽吐环,手搦兵器,都骑赤马,转了一圈立于阵前。马后引出一行步战军士,守护着中军。怎生打扮?罗踢串彩色戎装,一般结束:褐纳袄满身锦簇,青包巾遍体金销。兜小袜麻鞋嫩白,压腿絣护膝深青。紧接着张龙赵虎,王朝马汉四位壮士,人人虎体,个个彪形——乌纱唐帽犀带,素白罗襕皂靴。慷慨胸中藏秀气,纵横笔下走龙蛇。古号角声中开园迎宾、奏乐相迎,拥出一位铁面无私的黑脸御史——包拯请君入园。清明上河园入园仪式是文旅活动中一场别生开面的游玩体验,玩亦有道,道中有名堂。探索未知,玩出人生新境界。让广大游客在入园时,就感受到浓厚的宋代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进入园区,迎面花圃中设有一尊“张择端雕像”,吸引着众多游客上前观赏。雕像高6米,由花岗岩直雕而成。画师手捧画卷,凝神远视。雕像的后面是一座长16米,高3米的大型浮雕,浮雕刻有《清明上河图》中各色人物的典型化与重组,有踏青者、负重者、乘轿者、骑马者、歇息者、赶路者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清明上河图浮雕其背后的壁画石雕全长33.32米,高2.23米,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一幅清明上河图壁画石雕。画家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全景式构图, 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北宋年间都城东京的船舶往来,“飞虹卧波古桥影,繁华落尽显清明。桥上行人桥下舟,茶香酒馥曲无休”的太平盛世,和丰富的市井生活及社会习俗之风情。其主题主要是描绘当时漕船运载东南的粮米财货,经过汴河桥涵时繁荣忙碌的景象,以及北宋都城东京市井生活状况,如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 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密,构图起伏有序,其笔墨技巧,兼工带写,活泼简练,人物生动各异、牲畜兴旺之形态,房舍、舟车、城郭、树木桥梁、河流、无一不至臻至妙,称得上是妙笔神工。此画存至今日,不仅仅是幅艺术珍品,还承载着北宋东京最辉煌一段的城市生活和民俗文化发展的历史记忆,兼具宋文化“国朝文明之盛,前世莫及”的符号兼代言意义。为后人研究北宋都市生活、建筑、绘画以及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变迁等,提供了形象、直观、绝好的历史材料。它类似于照片且同样真实可信,这无疑是一幅再现宋代城市生活的纪实画卷,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p> <p class="ql-block">张择端(1085年至1145年),字正道,又字文友。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画家之一。张择端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后习绘画。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北宋灭亡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张择端生活在12世纪,北宋宣和年间的东京城繁荣昌盛,“通衢车马正喧阗,祗是宣和第几年。当日翰林呈画本,承平风物正堪传。”同时北宋宣和年间,也是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期,重要事件有靖康之耻、北宋覆灭、建炎南渡,中国进入南宋时代。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张择端选择了清明这个重要节日的景象,创作了历史长卷《清明上河图》,着重描绘了北宋都城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此画集宋代各画种的高超技艺于一图,纷繁多变,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实为中国古代绘画纪实写真之瑰宝。《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的代表作,在中国风俗画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如今《清明上河园》将张择端的传世杰作为蓝本,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恢复到北宋年间的原貌。此外张择端还有另一幅《金明池争标图》传世艺术杰作,也成为复建900年前北宋民俗风情的蓝本。筑成《清明上河园》景区,供游人雅俗共赏之。</p> <p class="ql-block">过迎宾门广场,西北面是汴河“东京码头",正前方“虹桥”中心景区很热闹,每天上午九时半将会在这里举行“包公巡视汴河漕运”实景表演节目。我一边等待一边暗思:眼前的“汴河槽运”景点,是根据张泽瑞描绘的东京汴梁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复制了北宋的繁荣盛世,它反映出北宋都城当时的城市面貌和各阶层市民的生活。据史料载:历史上汴梁城东有两道水门,善利门和通津门是汴河进城的两条通道,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和平时期因交通便利,这里也是水上交通枢纽,集中了大宋重要的粮仓。大宋东京保卫战,北宋官兵和金人在这里发生激烈的战斗。结果大宋战败,掳走了徽钦二帝,北宋覆灭。北宋宣和年间与欧洲中世纪处在同一时期,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文化艺术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比照起东方和西方在这一时期对绘画艺术风格审美观的地域差异。欧洲中世纪绘画风格主要体现了基督教艺术的特点。其风格和技巧受到基督教禁欲主义与来世思想的影响,排斥古希腊罗马美术传统,而采用夸张、变形等手法,极力强调表现所谓的精神世界,因此往往流于概念化和公式化,缺乏真实性。这种风格和技巧的采用,使得中世纪绘画在表现人物和场景时,不追求写实,而注重强调色彩的象征性,喜欢运用寓意概念化的手法。</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中世纪是欧洲衰败湮没的“黑暗时代”,那么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则是欧洲的思想解放文化运动。但即便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世界公认达·芬奇的十大名画:《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救世主》、《岩间圣母》、《圣告图》、《自画像》、《三博士来朝》、《施洗者圣约翰》、《酒神巴卡斯》和《吉内薇拉—班琪》,展示了画家在绘画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号称数百年来在欧洲无人能超越。然而达·芬奇的十大名画其中八幅,都有圣经中祈福的虔诚形象,强调象征性、题材狭窄,仍未能摆脱基督教神学观念的影响。由此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则说:“东方是一切艺术的摇篮,东方给了西方一切。”换句话说,在12世纪至14世纪,欧洲的政治、文化和经济都落后于中国。到了18世纪60年代,人类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的广泛应用,标志着欧洲的政治、文化、经济和军事迅速崛起。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地位。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与此同时,古代中国正处于“固步自封”和“来贺朝拜”的时期,守着老一套,不思进取。这一时期,古代中国与外界的技术和经济相对隔离,未能参于到欧洲工业革命的浪潮中。相反,古代中国实现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文化、技术与贸易的交流,导致错过这次工业技术革命和社会的大变革。</p> <p class="ql-block">虹桥,在中国古代桥梁史上是一项重要的创造,为清明上河园中的一处主要景点。它始建于建于北宋庆和年间(1041年至1048年),由著名桥工匠师陈希亮仿照山东青州飞桥形状,在汴河上建起一座无柱飞桥。因桥的中间部分高高拱起,远远望去,形如彩虹,故名虹桥。虹桥与河北赵县安济桥(赵州桥)、泉州万安桥、潮州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可是其中三座桥梁时至今日仍保存于世,而汴水虹桥却随着北宋覆亡后一起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的鼎盛期,无论是桥的建筑结构还是造桥的技术,都较前代有新的发展和创新。世界著名科学技术史专家、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教授说:“中国古代桥梁在宋代有一个惊人的发展,建造了一系列美列的桥,这是国外任何地方无可比拟的。”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千百年后,历史文化名城开封这座八朝故都,那些遐迩闻名的古桥建筑有些被埋在地底下,有些已不复存在。如今虹桥依据《清明上河图》为蓝本,自1992年秋开工,于1998年建成。再现了北宋汴水虹桥,横跨“汴河”25米,为木制单孔,总宽9.8米。桥上有四根9米高立柱,顶部有一圆盘,上面站着白鹤随风转动,对照下面的十字交叉的白鹤所指方向,便可知道风向。这是中国古代测风向之用具,鸟可以随风转动。虹桥是全图的构图中心,整个清明上河园分为南宛和北宛。南宛设计成“如意结”形状,以虹桥为中心景区,向四面八方延伸,共四区八景。向东就是刚才游过的迎宾主题区,张择端雕像、浮雕、石雕和景区迎宾东大门;向南住宿休息区,有醉杏楼、文锈院、仿古驿站、毡房、大水车等景点;向西民风民俗区,有工艺一条街、小吃一条街、勾栏瓦肆、城内一条街等景点;向北游艺活动区,依次是中央舞台、演兵场、跑马场、斗鸡场等景点。八景按东南西北分别为翰林神品、汴河趁风、虹桥飞渡、汴绣天工、平桥观鱼、上善编钟、喧嚣河市、梦幻灯影等景点,四区八景由汴河连为一体。北苑俗称皇家乐园,整个景观以龙亭湖为中心建造,沿湖布置宣和殿、宣德殿、四方院、拂云阁、蹴鞠场、秋千园和九龙桥等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在虹桥这个画卷式的秀丽景区,来自各地参观的游客数以万计,我们老年旅游团游友面对四通八达的道路,已然眼花缭乱则完全走散了。我老俩口只得根据景区指示牌,选择沿景龙湖畔先向西行走,去游览民风民俗区和向南的住宿休息区。漫步在工艺一条街,从这里欣赏园区,景色层次分明,尤其是湖中诸景尽收眼底。对岸是临水大殿宣和殿、宣德殿连理而成,两殿造型巍峨庄重,偎依而立,如同一对在水边私语的爱侣;艺术精品九龙桥,是清明上河图最高最长的桥,因跨度太大所以采用联拱结构修建。它用浓密绿荫笼罩着九龙桥,桥上山风阵阵,桥下流水潺潺,松涛盈耳,乌语花香,把游人的疲劳和烦脑消除得一干二净。工艺一条街,沿街宋代工艺贡品店铺货物琳瑯满目、应有尽有,这里有鼓坊、木偶记忆、笛轩乐坊、汉服文绣等古代工艺品;穿着宋装的店老板或伙计很热情,笑嘻嘻地招睐游客,并打出“三分钟教你学会”的标语和口号。我俩觉得很神奇,便走进鼓坊店铺它主要经营各式传统的锣鼓和腰鼓,试着询问敲打锣鼓的窍门。在店老板的示范和指导下,我们在三分内果然能敲打出象样的锣声,前提条件是初学者必须懂乐谱和旋律节奏;问其价格却很合理,一个精制的锣鼓从60元至200元不等。</p> <p class="ql-block">小吃一条街,是一处人气旺盛的游览胜地,游客可领略北宋城市风貌、商业气息浓厚,欣赏民俗表演和品尝当地美食,以体验古人的生活方式。勾栏瓦肆这一概念,源自宋代,指的是一种城市中的商业性游艺区,也被称为瓦舍或瓦市。在这个游艺区中,设置的演出场所称为勾栏,也称作钩栏或勾阑。勾栏的原意是曲折的栏杆,在宋元时期专指集市瓦舍里设置的演出棚,成为盛极一时的民俗。瓦舍的规模很大,有的瓦舍拥有十几座勾栏。勾栏瓦肆不仅是戏曲、杂技、说书等表演艺术的舞台,也是商品交易、饮食休闲的场所,更反映了宋代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和社会生活。它们是宋代都市娱乐文化的中心,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包括说书、杂耍、相扑、投壶等各种娱乐活动,以及酒楼、茶馆、饮食摊位等。勾栏瓦肆是当时市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宋代民俗绝活,你看那面团手工捏小面人、大宋切面、豆腐花、宋园汤灌包、张记消遙胡辡汤,鸡肉妙刀削和手擀米粉等等小吃美食。</p> <p class="ql-block">在《清明上河图》中的店铺中,以酒楼数量居多,而在清明上河园小吃一条街忠实于原著,最著名的酒楼当属孙羊正店和十千脚店,它们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酒楼。孙羊正店,“孙”是老板的姓氏,“羊”就是吉祥的代名词,表明店内的主打特色;“正店”则是指那些拥有酿酒权的高档酒楼,服务对象是达官贵人。孙羊正店的铺面为二层楼建筑,房屋高大,楼阁为取九脊顶(歇山式),设有腰檐,平座,门面雄壮,门前搭建彩楼欢门等细节,展现出一流正店的规模和气派。十千脚店,是一个店名,并不是足疗浴店,而是指供客人临时休息的小客店。比如古代人外出累了、渴了,可以在这里歇歇脚、喝茶、吃饭和居住。类似于现代社会面向大众的综合性酒店,服务对象为普通民众。</p> <p class="ql-block">上午10点10分,我们在东京食坊街口观看了气功喷火表演。千万不能错过气功喷火表演,相信我,这一些都是宋代民俗绝活,会让你拍手叫绝的!然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已多年不见的民间手艺绝活——捏小面人,是一项非遗艺术,以面粉为主料染成多种颜色,通过手艺人的手和简单的工具,塑造出各种挧栩如生的形象。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扎根于民众生活,是民俗风情文化的一种特有表现形式。小面人既可吃又可玩,深受到大众特别是小朋友的喜欢,我还是在孩提时见到过这种手艺活。</p> <p class="ql-block">紧接着我与老伴过上善门朝南搀扶蹒跚,走马观花似得参观了四区八景之一的生活住宿区。茗趣院,作为开封市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是一座充满历史底蕴的古建筑,更是一个集文化、艺术与自然为一体的旅游胜地。这里曾是古代文人墨客品茗论道、挥毫泼墨的地方,如今已成为游客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欣赏园林美景的好去处。步入茗趣院,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风华绝代的年代。院内古木参天,绿树成荫,与古色古香的建筑相映成趣。精致的亭台楼阁、曲折的回廊小径,都透露着浓厚的古典韵味。在这里,你可以品一杯香茗,聆听古风的琴音,感受那份宁静与雅致。除了美丽的园林风光,茗趣院还展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院内陈列着各种古董和艺术品,墙上挂滿了历代名家的书画作品,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文绣院,一眼看去,满满的富贵气息,汴绣历史悠久,素有“国宝”之称。在古代,“文绣院”又是一个官署名,掌编织刺绣,以供皇帝御服及宾客之用。如今在清明上河园景区内也有这样的富贵吉祥之地,游客们大可挑选几件精美的汴绣,赠送给亲朋好友,也不枉此行。然后依次参观了农客水车、迎秋、驿站码头(茶铺)、官驿等景点,再以最快速度赶到校场去观看11时“岳飞枪挑小梁王”的实景表演。</p> <p class="ql-block">校场,是清明上河园内的一个重要景点,位于西门金水门的园区北边,是观看大型实景马战表演《岳飞枪挑小梁王》的最佳地点。清明上河园校场不仅提供了一个观赏精彩马战表演的场所,还丰富了园区的文化内涵和游客的体验。在这里,游客可以近距离感受到宋代的历史氛围,通过观看实景岳飞枪挑小梁王的马战表演,了解宋代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增强对宋代文化的认识和体验。此外,清明上河园校场景点还设有其他丰富的活动和表演,如宋文化沉浸式奇幻赏《爱·雅宋》,通过光影穿梭邂逅宋朝文化,带给游客沉浸式的文化体验。</p> <p class="ql-block">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宋朝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小梁王柴桂是南宋时期的一个著名人物,与岳飞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历史上,小梁王柴桂是柴世宗的嫡系子孙,以其文武双全和权势而闻名。他参加了朝廷举行的武考,并因其家族背景和财力,贿赂了主考官,被广泛认为是武科状元的热门人选。然而,岳飞在考试中表现突出,最终在比赛中枪挑了小梁王柴桂,这一事件成为了岳飞英勇事迹的一部分,被广泛传颂。岳飞枪挑小梁王是清明上河园景区内的一个精彩大型节目,而不是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或故事情节。清明上河图是一幅著名的中国画,由张择端创作,描绘的是北宋时期汴京(今开封)的繁华景象,而岳飞枪挑小梁王是清明上河园景区内再现的历史故事表演,旨在展现岳飞精忠报国的事迹。这个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看,成为了景区的一大亮点。</p> <p class="ql-block">中午12时30分,我们老年人旅游团疲苶沓泄,游客们陆陆续续地来到了集合地点,“乐不思蜀”比预定的集合时间延误了半小时,从清明上河园西门出金水门。董泽铜导游用手指着前面说:“对面不远处就是天波杨府,为了节约时间,省得来回折腾。我们用半小时先去参观本次旅行的最后一个景区,然后再去吃午餐。大家说好不好?”他的建议,得到游友们的一致响应。天波杨府,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龙亭北路14号,是北宋抗辽名将杨业的府邸,现在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杨业是杨家将的领军人物,他的府邸原址位于北宋东京梁城内西北天波门的金水河畔,因此得名“天波杨府”。1994年,为了保护和展示杨家将的历史文化,天波杨府的新址选在开封市龙亭湖景区,西临清明上河园和翰园碑林,是一座大型仿宋代园林式的建筑群。天波杨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杨家将是满门忠烈的军事家族,为了保卫大宋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公元986年,宋辽两军在山西怀仁地区爆发了一场惨烈的血战——金沙滩之战,是杨家将历史中的悲壮史诗,在此战役中杨家先烈付出了巨大的牺牲。</p> <p class="ql-block">杨家父子九人前往救驾,面对兵强马壮的辽军,孤军奋战之下,拼死抵抗着蜂拥而至的辽兵,显得势单力薄。战况持久,从早到晚没吃没喝,渐渐地有些顶不住:杨业身怀绝技,看那敌人砍向儿子的刀,想用自己手中的冷兵器将其弹开,却因为脱力而使不出力气,眼巴巴地看着四郎被辽将捅下马而活捉。这一场血战,杨业与五个儿子战死沙场,两个儿子被俘虏,五郎逃脱后上五台山做了和尚,只有六郎杨延昭一个人生还,继续为朝延效力。这场战役对杨家将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不过也展示了杨家将赤胆忠心的神威。宋太宗赵光义皇帝喜爱杨业父子的刚烈气节,为表彰杨家将忠勇可嘉的功绩,赐金500万筑建“清风无佞天波滴水楼”,御笔亲书“天波府”匾额,并下旨在金水河畔立碑:“满朝官员但凡经过天波杨府门前,文官落轿、武官下马,以示敬仰。”杨家将的英雄事迹千苦流芳,早在北宋时期就通过演义小说、说书话本、戏曲剧本等形式在民间广为传播,成为华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杨家将的故事以忠勇著称,被《宋史》收入历史文献,并由《杨家府演义》、《杨家将传》等文学作品详细记录。</p> <p class="ql-block">在正史中杨家将确实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家族,<span style="font-size:18px;">杨家满门忠烈的形象气质不仅在史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文学作品中</span>杨家将的故事充满着传奇色彩,侠义忠魂古今往来在中华民众的心里所铭记,并占据着突出的位置。为了纪念北宋爱国名将杨业和杨家将,而恢复和重建“天波杨府”的仿古建筑群,其建筑规格照宋代一品武官的规制来建设,与杨业受封太尉和大同节度使的官衔级别相一致,以彰显杨家将的功绩和地位,旨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天波杨府景区是一处集湖光山色、古建筑群和历史文化于一体的大型仿宋代官邸园林,其建筑布局由东、西、中三个院落组成,主体包括杨家府衙、杨家花园和演兵场。其中,中院为杨府官邸部分,有大门、照壁、钟楼、过厅、天波楼、配殿、后殿等建筑;西院为杨家花园,内有亭、台、楼、榭、廊、山水、曲桥等,展现江南园林风光;东院为校场,是骑马射箭、校兵练武的场所。如今的天波杨府,既是一座纪念杨家将历史的文化景点,也是游客了解北宋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中原河洛文化•河南行系列结束</p><p class="ql-block">文字创作:曾敖林</p><p class="ql-block">原创时间:2023年4月18日</p><p class="ql-block">校勘定稿:曾敖林</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曾敖林 陈法正及网络</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曾敖林</p><p class="ql-block">制作时间:2024年8月2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