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照片和视频由杨小武提供,有部分为网络下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井冈山↓</b></p> <p class="ql-block">(点开视频)</p> <p class="ql-block">(点开视频)</p> <p class="ql-block">(点开视频)</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8月15日上午从南昌乘车出发前往井冈山↓</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024年8月15日至20日,南昌市劳模协会组织各县区劳模协会会长和秘书长在井冈山创新理论教育培训中心开展革命传统学习教育,同时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总结上半年部署下半年劳模协会的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8月15日先来到井冈山茨坪镇↓</span></p> <p class="ql-block">(点开视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8月15日井冈山茨坪风景区市场用晚饭↓</span></p> <p class="ql-block">(点开视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5日入住酒店及学员学习地址(井冈山梨坪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8月16日晨跑锻炼身体,来到井冈山•石燕红军粮洞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6日上午参加会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7日早晨游步在中信井冈山会议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井冈山革命博物馆</b><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位于井冈山市茨坪红军南路,是1958年11月由国家文物局投资兴建,1959年10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之际竣工开放的全国十大献礼工程之一。2005年9月29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一号工程”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新馆动工建设,2007年10月27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八十周年之际竣工开馆,并于同年11月5日对社会免费开放。该博物馆占地面积1.782公顷,总建筑面积2003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8436平方米;馆藏文物3万余件,珍贵文献资料和历史图片2万余份,珍藏党和国家领导人、著名书画家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墨宝珍迹千余幅。保存毛泽东、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重上井冈山时的影视资料数百件。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地方性革命史类博物馆,主要担负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陈列展览、宣传井冈山精神、管理保护井冈山革命纪念地旧居遗址等职责。荣获首批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重大经典建设工程”、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特别奖、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i></p> <p class="ql-block">(点开视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井冈山的石燕洞</b><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又名红军洞,全长1000多米,有七个溶洞。据说内战时期,红军伤员和他们的粮食都是藏在这个岩洞!红军洞位于茨坪西南处六公里处,原来叫石燕洞,因为住着数不清的蝙蝠而得名。它是一个巨大的钟乳石溶洞,当年因住过红军伤员,而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红军洞。从一个很狭窄的洞口进去的,这个洞口是解放后为了开发旅游参观方便而开凿的,红军时期的洞口在山顶上,国民党的飞机曾飞临山顶侦察寻找了很多次也没有找到洞口,当时洞里住过四、五百红军伤员,还在洞里存放过粮食,彭德怀军长曾进洞看望过伤员。</i></p> <p class="ql-block">(点开视频)</p> <p class="ql-block">(点开视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8日早晨中信井冈山会议中心酒店外貌↓</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茨坪革命旧址(井冈山茨坪镇境内的遗址)↓</b></p><p class="ql-block">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茨坪,在这里居住。1928年7月至1929年1月,这里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政、军重要机关的驻地,中共井冈山前委、中国红军第四军军部、军械处、军官教导队、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公卖处先后设在这里,朱德、陈毅、彭德怀也曾在此办公居住。</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18日上午参观游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井冈山•茨坪镇↓</b></p> <p class="ql-block">(点开视频)</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b><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是茨坪中心景区新辟的主要革命人文景观。它位于茨坪北面的北岩峰上。陵园于1987年始建,同年10月建成并开放参观游览。1997年10月,由邓小平题字的“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剪彩。陵园整体建筑包括陵园门庭、纪念堂、碑林、雕像园、纪念碑五大部分。</i></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19日井冈山烈士陵园敬献花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黄洋界</b><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位于距茨坪西北面十七公里,是人文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景区。一九二八年八月三十日,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至今保留着当年的哨口工事、红军营房以及毛泽东、朱德和红军战士从宁冈挑粮走过的小路及路边的荷树。黄洋界,十里横排,高山迭影,雄伟险峻,一望无际,一九六五年五月,毛泽东在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写道:“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在这里还可以观看到:日出、峰峦、云海、杜鹃等自然景观。</i></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b></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位于黄洋界哨口工事的山顶上,坐西朝东。 是为纪念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而始建于1960年10月,当时为木质结构。1965年冬,重新修建为钢筋水泥结构。“文革”期间,由于朱德受到批判攻击,这座碑被炸毁,在碑的原址上又新建了一座“火炬亭”,上面是林彪写的“黄洋界”三个字。1977年,炸毁“火炬亭”,重新竖起了原来的钢筋水泥纪念碑,现碑高12米,底长4米,宽2.8米,正面镌刻着朱德同志的题字写的“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背面是毛泽东同志的手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个字。同时在竖碑的前面增建了一个横碑,横碑高6.96米,底长10.94米,宽2.6米,正面是毛泽东手书的《西江月·井冈山》;背面是朱德手书的“黄洋界”三个大字。此是井冈山的一处重要纪念碑。</i></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19日参观游览黄洋界↓</b></p> <p class="ql-block">(点开视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茅坪景区</b><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位于井冈山市茅坪镇,景区面积15.5平方千米。茅坪景区群山环抱、环境清幽、山区田园风光小桥流水、古朴民居与众多的井冈山斗争时期遗存的革命旧居旧址融为一体。</i></p> <p class="ql-block">茅坪村谢氏慎公祠后面,有一栋土砖结构的两屋楼房,楼上有一个八角形天窗,当地群众称之为<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八角楼</b>。</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经常在八角楼居住和办公。在八角楼的清油灯下,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阐明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八角楼的灯光在茫茫黑夜里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现楼内陈列着毛泽东当年用过的大砚台、竹筒铁盏青油灯等物品。 在土地革命战争馆内,陈列着一盏轻便而简朴的小油灯。这盏被熏黑的、靠灯芯燃出豆点亮光的油灯,是当年红军在井冈山时用过的许多油灯中的一盏。它看起来是那么的普通:一个20厘米高的竹筒做托儿,上面放一个盛有灯油和灯芯的小铁勺,两侧还有一个便于手提的竹皮拧成的竹梁。如今人们早已弃它不用。它留给人们的只是遥远模糊的回忆。</i></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19日参观毛主席八角楼旧居↓</b></p> <p class="ql-block">(点开视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井冈山八角楼是中国革命历史上重要的地标建筑,也是毛泽东等革命先驱领导秋收起义和开展游击战争的指挥所所在地。参观这座建筑感悟很多,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革命先辈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不惜舍生忘死的精神。他们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勇敢抗争,以自己的行动和牺牲激励着后来的革命者和人民继续前行。同时,参观八角楼还让我们意识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在革命时期,红军队伍中有各个民族的人,他们没有因为不同的语言、风俗和习惯而产生矛盾,相反,所有人都紧密团结在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奋斗。这种团结精神是我们今天仍然需要学习和借鉴的。总之,参观井冈山八角楼是一次非常有收获和启发的经历,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革命先驱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所做出的巨大牺牲,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自己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信念。</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20日离开井冈山返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