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中国人》封面人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智协飞教授(下)

鑫圣杰

<p class="ql-block">——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天气在线”联合创始人智协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黄雪霜 宋 洁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学者型办刊人</p><p class="ql-block">  科技期刊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要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科学编制重点建设期刊目录,做精做强一批基础和传统优势领域期刊。</p><p class="ql-block">  2018年11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的一席话为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吹响了号角,也指明了方向。</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至关重要,创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任务也迫在眉睫。”这样的认识,智协飞很早就有,他长期担任《大气科学学报》执行主编,期间还曾担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处副处长、正处职执行主编,在这一领域深耕细作。</p><p class="ql-block">  2009年,《南京气象学院学报》更名为《大气科学学报》,也就在这个时候,还在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担任副主任的智协飞兼任起《大气科学学报》执行主编。</p><p class="ql-block">  正如卢嘉锡院士所言:“对科研工作来讲, 科技期刊工作既是龙头,又是龙尾。”通过知识的记录、传播、交流、转化、存储来总结、积累科学文化成果,为国家的原始创新提供一个重要平台,为科学家提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园地……这些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很重要。有想法就有动力。多年来,《大气科学学报》从默默无闻到发展成为今天行业里广受好评的核心期刊,智协飞和他的同事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近年来《大气科学学报》期刊质量和影响力迅速提升,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如2015年、2016年获江苏省科协精品科技期刊III、II类项目资助;2016年“十佳创新团队”;2014年、2016年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和2015年中国高校技术类优秀期刊;2017年华东地区优秀期刊;2018年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p><p class="ql-block">  在办刊过程中,智协飞敢于创新,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强大传播功能,在自己拥有24万粉丝的微博中介绍期刊的最新进展,推介期刊中优秀的学术论文。同时还指导编辑部开通了《大气科学学报》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他说:“期刊也要利用好新媒体,跟上时代的步伐。”</p><p class="ql-block">  目前智协飞担任江苏省科技期刊学会副理事长。他带领团队全心全意为江苏省的科技期刊数字化工作和科普工作服务。2018年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工作者暨江苏期刊“明珠奖·优秀主编(优秀编辑)”评选结果揭晓,他获得江苏期刊明珠奖·优秀主编和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工作者·优秀主编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  彰显软实力当然自身得有硬实力。“‘顶天立地’做科研,努力‘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智协飞一直有着这样的决心。</p><p class="ql-block">  聚焦数值天气预报、人工智能、城市内涝监测预报预警、气候变化等研究方向,他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深入探索,先后主持了国家“973”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十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承担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等气象业务部门的集合预报、多模式集成预报、智能网格精细化预报等委托项目二十多项。带领团队研发的集合预报新技术、滑动训练期超级集合预报技术、基于雨量分级的BMA降水概率预报技术、基于MODE评估的多模式超级集合预报技术,以及基于多模式集成和统计降尺度技术的智能网格精细化预报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p><p class="ql-block"> 他的团队在科研上取得了累累硕果,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26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10多项,获批软著60多项,获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创新奖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他省部级科技奖4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p><p class="ql-block">  瞄准国际前沿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同时,智协飞特别重视科研成果向业务转化。他带领团队研发的集合预报和多模式集成预报新技术及其应用产品在国家气象中心、省市气象业务部门得到广泛使用,有效地提高了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精细化程度,尤其是对转折性天气过程、强降水预报和预警、云水预报水平等方面改进显著,在公众及专业用户的气象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 2014年的南京“青奥会”气象保障服务。此外,为合理开发江苏空中云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与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气象保障,并在人工增雨防控太湖蓝藻气象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升了人工影响天气生态型业务的保障与服务水平。</p><p class="ql-block">  “一名科技工作者能带给社会,能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他的科研成果,不仅仅是他的学术著作或者科学事实,更重要的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探索的精神。”在科研探索、科技期刊强国梦这条路上,智协飞且行且思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秉持初心科普惠众的“新潮人”</p><p class="ql-block">  智协飞还是一个勇跟时代步伐的“潮人”,对新鲜事物永远充满热情,热心科普事业是他为大众所熟知的另一项工作。</p><p class="ql-block">  早在1996年互联网还没普及的时候,他就“触网”做了第一个个人主页;2000年起依托互联网开始创业;2011年5月注册微博;知天命之年,在微信还没在年轻人中流行时,他就已经玩得得心应手。最近他又玩起了抖音……事实上,很多时候,他把这些新媒体工具都当成了自己做科普的平台。智协飞的微博“大气铁文”在圈内影响力颇大,粉丝已过24万,其中不乏“学术大牛”“业界菁英”。他笑称,刷微博是他一个爱好,但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尤其是在传播气象科普知识方面:“一方面可以让老百姓了解我们的气象事业,另一方面可以把我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传播给大众。”</p><p class="ql-block">  多年“爬网”深耘,给智协飞积攒了一定的知名度,专业的背景、丰富的经验、独到的见解让他成为众多媒体采访解惑的热门对象。</p><p class="ql-block">  2019年2月,《中国气象报》记者就“冬行夏令”南方持续阴雨这一话题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等行业专家,智协飞也作为被采访对象,根据他们团队几十年的气候数据分析成果做了通俗易懂、有理有据的答疑解惑。“当出现厄尔尼诺事件时,菲律宾异常反气旋增强,会将热带太平洋水汽经南海输送到我国南部,导致我国东南部地区冬季降水偏多;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菲律宾反气旋减弱,不利于水汽向我国南方输送,我国东南部地区冬季降水偏少。”智协飞用他们团队的研究结果成功地解释了这次我国南方气候异常现象。</p><p class="ql-block">  2018年4月,《科技日报》记者就“地球降温,‘撒盐’是一剂良方吗?”这一当时的热门话题采访了智协飞。针对美国研究人员大胆提出在大气对流层上部播撒细盐粉挡住太阳光,进而给地球降温这一“看似疯狂的设想”计划是否可行,会不会带来新的隐患等一系列引发争议的问题,智协飞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此举创意大胆,但‘副作用’明显,且现在不可能实现。目前,遏制人类活动造成气候变化的最佳方式还是应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这一报道先后被中新网、腾讯网、搜狐网等主流媒体转载。</p><p class="ql-block">  多年来,智协飞先后给各类媒体撰写了200多篇气象科普文章,曾多次为《科学画报》撰写气象科普特稿,接受国内外数十家媒体的采访。德国国际广播电台、韩国首尔电视台等国际媒体曾通过远程采访或拍摄电视片的形式,请他讲解极端气候事件的成因及气象灾害防范措施。《科技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气象报》《扬子晚报》,江苏卫视,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搜狐网、新浪网、腾讯网等各类国内主流媒体也多次就龙卷、大风、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以及气候变化、气候异常等话题对他进行采访报道和转载相关报道。</p><p class="ql-block">  由于智协飞在气象科普工作中的突出成绩,他曾获中国气象学会授予的“中国气象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目前还肩负起江苏省气象学科首席科技传播专家的重任。</p><p class="ql-block">  “让气象科技走入千家万户,惠及普罗大众。”智协飞一直有这样一个梦想。如今,他将这一梦想借科普这一载体,带到最需要它们的年轻人中间,带到偏远地区的农村中小学。</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同样从乡村里走出的寒门子弟,智协飞再清楚不过科普对于农村孩子的意义和作用。他自己小时候就经常把父母给的零花钱拿去买科学杂志和科普图书来看。青少年时代这些精神食粮给他带来了无穷的欢乐,由此他也憧憬着未来能够投身科学研究并造福人类。如今,他也希望这一“热爱科学的种子”能在其他农村孩子,在后辈身上生根发芽。</p><p class="ql-block">  少年强则中国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没有发达的教育,特别是基础科学教育,就培养不出高端人才,就不可能在科技创新上占得先机。“与发达国家的孩子相比,我们中国的孩子接触科普的机会不算很多,农村孩子条件受限、信息闭塞,机会就更少了。”智协飞说,由于师资和教学设备匮乏等原因,一些乡村学校的科学素质教育课程形同虚设。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不少学校、家长对自然科学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不够。为改变这一现状,他计划和一些中小学合作建立青少年科普示范基地,他和他的企业将向这些学校捐赠一批价值不菲的气象、环境观测仪器,培养孩子们从小爱科学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今年夏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侨联组织专家团前往贵州省开展“侨爱侨助西部行”活动。除了和贵州省有关部门进行科技学术交流外,智协飞等专家还到贵州省清镇市暗流镇关口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在和关口村领导进行交流时,智协飞发现关口村的贫困户相对较多和该村的教育相对落后有关。据介绍,该村有史以来只出过两名本科大学生,40岁以上的人群中,绝大部分是小学、初中毕业,甚至还有小学没毕业的。他表示,要改变贫困乡村教育落后的现状,必须让孩子们从读书中找到乐趣,在乐趣中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南信大侨联可以帮助关口村小学建设乡村图书室,发动师生捐赠图书给该村小学,让孩子们从小培养爱读书、爱科学的好习惯,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上进心。</p><p class="ql-block">  犹如一道指引前行的光,照亮农村孩子的前程。多年来智协飞和他的企业默默地向贫困乡村学校捐赠课桌、图书、学习用品、体育用品、免费午餐,还资助贫困大学生上学……智协飞觉得这些公益活动意义非凡,因而决定要坚持做下去。</p><p class="ql-block">  创业、从研、从教,审稿立作,坚持做科普、做公益……如今的智协飞虽然很忙,但他很充实,活成了“最想要的自己”,也是“最独特的自己”。对他来说,能立足国家气象事业发展需要、立足年轻一代发展需要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是他独立于世的价值所在。</p><p class="ql-block">(文章来源:《科学中国人》杂志封面人物介绍,担任职务、科研成果、获奖有更新,更新时间2024年8月24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