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千里看同窗

王金玉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 古有千里送娇娘,今有千里看同窗。从河南新郑到内蒙临河大约有1200公里。沈春生同学从河南新郑一路开车向北,于8月20号来到了临河,看望了分别几十年的高中同学。实现了他多年来想看望老同学的夙愿。</p><p class="ql-block">‌。 老同学是一段难忘的岁月,老同学是一生难解的情结。老同学是一坛陈年的老酒,老同学是一本共同的作业。经历了人生冷暖重叠,才明白老同学的真情最纯洁。留住那一段那一段难忘的岁月,留住当年老同学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老同学相见格外亲,他们共进午餐,共同去沙漠游玩,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一美好的瞬间。谢谢春生发来的视频和照片,使我和老伴分享了你们的快乐,我将这些视频和照片制作成美篇,留作永久的纪念。</p><p class="ql-block"> 沈春生同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随父辈(现役军人)在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二团子弟学校读书,我老伴孔淑兰当年是该校的副指导员,后来听有关兵团的战友说:该校的校史上写的孔淑兰是首任书记。沈春生同学后来也成了兵团战友。再后来落实政策,下乡知青返城,兵团则成了历史。另,因该集我向“知青岁月交流地”投稿了,故加进了几张孔淑兰在内蒙古兵团时的照片。以兹证明她当年的身份。</p><p class="ql-block"> 王金玉 2024.8.22</p> <p class="ql-block">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是巴彦淖尔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中心,也是市府所在地。临河区地处‌黄河“几”字弯顶部,河套平原腹地,南临黄河,北靠‌阴山。临河区因位于黄河北岸而得名,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p><p class="ql-block"> 临河区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黄河河套文化旅游区、内蒙古临河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p><p class="ql-block"> 临河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27年设立朔方郡时,临河县就是其中的一个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设立临河县;1954年隶属河套行政区;1958年隶属巴彦淖尔盟;1984年撤销临河县,设立县级临河市;2004年巴彦淖尔盟撤盟改市,临河市更名为临河区。</p><p class="ql-block"> 临河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属于中温带半干燥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资源丰富,适宜多种农作物和动植物生长。区内土壤肥沃,地势平坦,素有“塞北江南”和“塞外明珠”之美誉。临河区不仅农业发达,而且工业和服务业也具有坚实的基础,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p> <p class="ql-block">孔淑兰1969年在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二团四连。曾任战士、班长、排长,副连长。1971年调团部任子弟学校副指导员。1975年调回保定地区高阳县教育战线。在兵团时她和沈春生是师生关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以下照片是沈春生同学于2024年8月23日拍照的孔淑兰当年所在一师二团四连所管辖的地块今年的秋季景像。</span></p> <p class="ql-block">上面这张是团部来四连的小桥边照的,</p><p class="ql-block">由西往东照的。沈春生 2024.8.23</p> <p class="ql-block">上面这张是小桥边,去七连的路,由东往西照的。</p> <p class="ql-block">以上视频是我站在小桥上录的。春生</p> <p class="ql-block">这张是走下小桥边往东照的,玉米和葵花。</p> 这张照片是下桥往西照的。 <p class="ql-block">  以上视频是下桥往前走,东边是我朋友的果树园。</p><p class="ql-block"> 我力求我一步一步把你引到你的熟人,连部,和你们住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沈春生 2024.8.23</p> <p class="ql-block">  这是到了你们女生住过的房子,向北拍照的。</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房子前面都磊有界墙。每家院子很大。我们开门进去就拍了一张女生宿舍,由东向西。</p><p class="ql-block"> 沈春生 2024.8.23</p> 出来以后又拍了一张。 <p class="ql-block">由北向南拍照。沈春生 2024.8.23</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下面这几张照片是现任二团子弟学校校长孙江源2024年8月23日发给孔淑兰的几张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这张十分珍贵的教师名单中标注的一师二团子弟学校组建于1970年,我老伴孔淑兰为该学校的首任书记。王金玉 2024.8.23</p> <p class="ql-block">左 沈春生同学,右孔淑兰(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二团子弟学校首任书记,老三届)。2024.8.9拍摄石家庄孔淑兰家</p> <p class="ql-block">左 祖世启(一师二团首任校长,老三届)</p><p class="ql-block">右 沈春生同学。</p><p class="ql-block">2024.8.23摄于蹬口祖世启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三届指的是1966年、1967年和1968年毕业的初、高中毕业生。‌</p><p class="ql-block"> 老三届这一概念源于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当时由于政治动荡和社会不稳定,导致大量的学生无法正常升学,最终在1968年一次性毕业。这个群体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经历,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老三届的学生在文革期间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他们中的许多人响应国家号召,到农村去接受再教育,成为了‌知识青年。这段经历不仅塑造了他们的个人经历,也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三届的学生在后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他们在各个领域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p> <p class="ql-block">左起:沈春生的老伴玉华和小孙子,祖世启首任校长 ,沈春生同学。</p> <p class="ql-block">右起:玉花,孙亚娟,孙亚玲,刘福生和沈春生。亚娟的妹妹亚玲和刘福生都在二团学校当过老师。</p> <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25日中午跟兵团一师二团,二代校友相隔五十多年见面,聚餐聊天。沈春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2024年8月25日沈春生同学观看了磴口兵团博物馆并拍了一些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8月25日晚上沈春生同学会见了他的战友。</span></p> <p class="ql-block">今天到乌海看一个兵团二代,在二团学校上过学,他也记得孔老师和祖老师。对你们印象很深。他叫陈根成。在我们学校群里看到我来二团后,一再提醒我去乌海见面。所以今天到乌海见面,现在回磴口的路上。沈春生 2024.8.26</p> <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22px;">下面这两个视频是沈春生同学2024年8月27号宴请同学们时录制的。</u></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编后:沈春生同学2024年8月29号从内蒙返回河南新郑了。他此行从8月9号出发至月底历时二十天走访了老师、同学、朋友和战友,可以说是收获满满……。我将他此行发来的所有视频和照片,用纪实的方式制作成了三集美篇。其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望春生同学和读者指正,我再修改纠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王金玉 2024.8.31</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