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驻海防部队大院里的那些人和事

我从战场走来

<p class="ql-block">文/图:我从战场走来</p> <p class="ql-block">老红军王福堂司令</p> <p class="ql-block">部队大院里的那些人和事情,讲的是老红军王福堂带出来的红军、八路军、解放前后的解放军,他们驻守在东南沿海温州各个大院里的那些人和事。先介绍一下开国大校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王福堂: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1931年参加宁都暴动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到后来成为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王福堂经历了无数次战火的洗礼。他不仅参与了中央红军的长征,还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文革时期,王福堂在温州经历了许多艰难时刻,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1911年出生的他,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变革。</p> <p class="ql-block">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一位身着中山装的老者站在大院门口,脸上洋溢着温和的笑容。他就是王福堂,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眼神依旧坚定有力。这位老者不仅是温州军分区的司令员,更是无数战士心中的英雄。他带领着部队,在这片土地上书写了一段段动人的篇章。王福堂的故事,就像一首永不褪色的赞歌,在大院里久久回荡。</p> <p class="ql-block">原公安部长王芳同志的回忆录:</p> <p class="ql-block">进入1967年,温州的局势变得异常复杂。造反派组织数万人集会游行,高呼“夺权”口号,进驻地、市委机关,揪斗大批领导干部,地、市委机关一度陷入瘫痪。在这场风波中,王芳同志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他被押送到杭州,在多处关押,接受批斗。然而,即使身处逆境,王芳依然保持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1967年7月10日,温州发生了大规模武斗,双方占领制高点,控制主要交通要道,进而占领地盘。公路和水上到上海的航运都中断了。又抢夺分区军械库武器,直至拉走60、82迫击炮和120榴弹炮。街头设垒,展开巷战。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6517部队奉命进驻温州,9日,6299部队又进驻温州,公开表示支持“工总司”派,武斗进一步升级。王福堂,这位红军干部,被称为“王芳死党”,遭受了残酷的批斗。尽管如此,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信仰,始终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p> <p class="ql-block">两位战士正在户外进行枪械训练,其中一人手持步枪瞄准远方。他们的眼神专注而坚定,仿佛在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全。每一次扣动扳机,都是对和平的承诺。在这片曾经硝烟弥漫的土地上,新一代的战士们继承了前辈们的遗志,继续守护着这片土地。他们的身影,成为了大院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不仅是在训练,更是在传承一种精神——那就是无论面对何种困难,都要勇往直前,永不退缩。</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三王福堂</p> <p class="ql-block">1961年7月16日晚上,我辗转反侧思考人生的抉择。鉴于家庭困难,下学期的书是读不成了,出路在哪里?我想到了当兵!次日早上4点,来自永临区的10多个同学挑着行李早早上路赶回家。在通往中塘的路口,我停住了脚步,在中塘溪边凉亭时,还在反复思考:我必须做出抉择!我对同学说:你们走吧!我要回校去体检!当时我的决心已定。同学都疑惑地说:你也能当上兵?</p> <p class="ql-block">7月18日,永嘉师范体检开始,晚上22人合格。7月19日,回到金村,即向永嘉县兵役局打了报告,兵役局回复予以肯定.鼓励我的爱国热情与国防意识。8月3日,全县应征通知下达8月4日,我离开金村,与父母挥一挥手,离开家乡,全乡9人集中永临区公所(40多人),晚上在饮食店吃饭,记得有一个大鱼头招待我们应征者.8月5日,去上塘集中,晚上验血、照X光,我通过了,全县共155人合格。当时X光机还是温州特地送来的。</p> <p class="ql-block">8月6日,穿军装,我在上塘邮电局打电话给乡指挥部黄岳生书记,请他转告我已被批准入伍。通知父亲来上塘,晚上在大会堂看婺剧。7日早上吃过早饭,我与父亲告别。一同参军的新战友分乘4辆军车从下塘出发经3个多小时到瑞安城关,住瑞安师范学校。8日开始,10天新兵集训,我们永嘉一中9位同学在湖滨公园大榕树下拍了一张照片,至今保留着。</p> <p class="ql-block">8月19日,新兵分配到各连队,我们到了瑞安东山。这次来永嘉征兵的属温州军分区17师86团,我被分在一营二连(红军连),后改为三连,一排一班。班长夏胜松,永强人,排长金胜凤,宜山人,连长刘成凯,山东人,副连长王润身,河南人,齐太昌,山东人,指导员申光荣,江苏徐州人,还有两个副指导员。部队驻在瑞安东山一个小学里,搞战备训练。首先我领到一支53式苏式骑枪、100发子弹、4个手榴弹,从此开始五年的军旅生涯。开始拉拉枪栓、拆解机械零件组装,手榴弹是木柄的,重500克,绝对不能乱动,因为是野外训练,集合时值日排长一声令下,坐下,大家哗啦一下就坐在地上,我当时太幼稚,地上太湿,就用四个手榴弹垫在下面,人坐在手榴弹上,排长看到了,狠狠地训了一下:不要命啊!我砰地一声站起来,赶紧拿起了手榴弹,想想非常后怕。</p> <p class="ql-block">东山位于飞云江口,在一个小山包上,部队在那里练习单兵动作,反登陆作战。那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人民吃不饱,饿肚子,说老实话,我就是饿坏了才要求当兵的。部队里粮食每人45斤,大锅饭尽吃,菜有猪肉,鱼很丰富。新兵一上来就啃它好几碗,吃得真香,当时感觉自己真爽!一个班围在一起,中间放一个大菜盘,大家都蹲着吃,说老实话,度过三年吃糠咽菜的饥饿年代,能吃饱吃好,真的感到很幸福,想想家里父母弟妹,以及很多同学,都还饿着肚子呢!</p> <p class="ql-block">连队在东山住了10多天,大约在8月20日左右开拔牙,夜里8点出发,经过塘下莘到了瑞安梅头镇,这里是海边,也是海防前哨。那天晚上我们连队就宿营在梅头一个庙里,我记得我们的头靠着一个大判官的脚。第二天我们就到永强三甲的蒲门村,住进一排营房,大概是58年盖的,各营房前是操场,一条小河连着大海,不远处是老鼠山,约50多米高,训练时我们登上山顶,能看到瓯江口的潮流和大船的桅杆。蒲门58年前属永嘉县管,也叫永嘉场,58年后划温州市郊,后来的瓯海县,蒲门村还是张骢的故乡,张骢曾当过明朝的大学士,有名的大官,蒲门村居民一半人以打渔为生,一半人务农。记得出海打渔前,要举行祭祀海神活动,摆上很多桌酒吃喝,渔民们出海打渔时缺少帮手拉网,我们部队就去四五个人在海上帮忙拉网,打渔归来,给我们满满一箩筐黄鱼做报酬,部队里吃鱼很多很新鲜,厨房木桶里还养着很多,又大又肥的蝤蠓,蒲门这个地方是盐碱地,土地都做成一条条3米来宽的地垅,中间挖一条一米五来宽一米多深的水沟,垅边上种着咸青,一种只能在盐碱地上生长的长杆植物,籽粒还可以发豆芽呢。那时蒲门至梅头只有一条一米宽左右的五里长石路,部队所需的大米蔬菜全靠人来抬担,记得我们去抬大米,每袋200斤,对我们小战士来说确实很吃力。正值夏天炎热时节,我们新兵穿的内裤很闷潮,结果很多新兵的裆部都溃烂了。</p> <p class="ql-block">当时在蒲门只住了三个多月,部队老战士是58年的老兵,要复员了,很多都是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