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日记02】丝路重镇古凉州

兔猫

<p class="ql-block">青甘大环线无论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绝大部分人都选择去了门源县看油菜花。重庆潼南、垫江、新疆昭苏油菜花都已看过,实在是无兴趣了。我们一致决定,前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西走廊中心城市,“六朝古都、西北首府”,前身为古凉州城的武威市。</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土国宝马踏飞燕(铜奔马)的武威雷台汉墓。</p> <p class="ql-block">雷台汉墓1号墓。雷台汉墓为大型砖石墓葬,两座墓葬均建于夯土筑成的土台(雷台)下。1号墓为夫妻合葬墓,规格较高。</p> <p class="ql-block">雷台汉墓2号墓。2号墓形制与1号墓相似,只是规模不及,且无耳室。</p> <p class="ql-block">雷台汉墓目前位于武威市雷台汉文化公园内,门票40元。这还是我第一次进入墓葬内部参观。据资料介绍,雷台汉墓出土马俑胸前铭文记载,此系“守张掖长张君”之墓,约在186—219年之间。</p> <p class="ql-block">令人称奇的是,在千年间,雷台经历了无数次的修建,却没有人发现底下的墓葬。1969年,武威当地农民在挖战备地道时,发现了雷台汉墓。</p> <p class="ql-block">我们弯着腰进入狭窄的墓室,里面也展有出土的文物复制品,真品都已转移到博物馆了。雷台汉墓内部的空间是很狭窄的,幸好游客不多,不然必须限流参观了。</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雷台汉墓的南面墙壁上的汉砖,仔细看形状会发现其像两个喜字拼成的双喜图案,令人称奇。</p> <p class="ql-block">雷台汉墓墓室内景。这些金属架子是2020年完成的雷台汉墓墓室内部抢险加固工程。</p> <p class="ql-block">雷台汉墓内部的东汉古井。据介绍,这口井竟然贯穿了整个夯土层,与古墓的墓道紧紧相邻。</p> <p class="ql-block">雷台汉墓的正上方就是雷台,建有雷台观,始建于明代,是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雷台,实际上是一座夯筑土台,始建年代不详。雷台上建有雷台观,而下方就是雷台汉墓。</p> <p class="ql-block">雷台观始建年代不详。据乾隆三年《雷台观碑记》记载,明天顺年间(1457年—1464年)因武威连年冰雹,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明英宗朱祁镇敕赐重建雷台观。</p> <p class="ql-block">雷台观现存建筑雷祖殿、配殿、三星殿等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重建,已经不是明代的遗存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关部门曾再次对雷台观现存建筑进行过大规模的修缮。</p> <p class="ql-block">据资料介绍,将道教宫、观建于高台之上,在中国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古建筑学家认为先民们出于对神明的敬畏,筑土以为“高”,并多在高台上举行宗教活动。照片为雷台观雷祖殿内供奉的道教神仙雷祖造像。</p> <p class="ql-block">武威行的第二站是位于北大街的鸠摩罗什寺。该寺院始建于后凉,塔及寺院在唐代时大力扩展,明、清皆有修葺。是为纪念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弘扬佛法、翻译经典功绩而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研究五凉文化、汉传佛教、西域佛教的珍贵遗存。</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后凉时期的鸠摩罗什寺塔,塔内供奉鸠摩罗什的舌舍利,是武威市著名古迹。不过,鸠摩罗什寺塔已于1927年武威大地震中被震毁,1934年重修。也就是说,眼前的这座塔是民国时期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鸠摩罗什寺塔是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如果不是民国时期重修的话,应该能评个国保吧。</p> <p class="ql-block">据资料介绍,鸠摩罗什寺是古代西域高僧、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初入内地译经、演教之处。鸠摩罗什圆寂后 “薪灭形碎,唯舌不坏”。弟子遵罗什遗言奉请于罗什寺。姚秦时,信徒感其功德,募资建塔,名为罗什舍利塔。</p> <p class="ql-block">鸠摩罗什寺塔与武威市城东北隅的双塔遥遥相望,构成“文笔三峰”,为凉州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凉州南城门,又叫昭武门,始建于隋朝,明代重修。我们驱车过城门,去武威文庙参观。</p> <p class="ql-block">在武威文庙大门旁,我意外的发现了这个国保文物牌,而且是1961年的国一文物,级别之高,份量之重,令人震惊。一看名字,竟然是大名鼎鼎的西夏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现藏于武威文庙旁的西夏博物馆内。</p> <p class="ql-block">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树于西夏天祐民安五年(1094年),原置武威大云寺,西夏时大云寺改名为护国寺;元灭西夏后,西夏碑被当时的有识之士砌碑亭封闭,得以保存;清嘉庆九年(1804年),由武威著名学者张澍发现;民国时,西夏碑由大云寺移置武威文庙;后移置于武威市西夏博物馆内。</p> <p class="ql-block">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简称西夏碑,是保存比较完整、内容比较丰富、西夏文和汉文对照字数最多的西夏碑刻。</p> <p class="ql-block">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对研究西夏语言文字、社会经济、土地制度、官制、民族关系、阶级关系、国名、帝后尊号、佛教盛况等均具有比较重要价值。</p> <p class="ql-block">武威文庙,始建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我参观过不少的文庙,但武威文庙是文物保护级别最高的一个。武威文庙是河西走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文庙,位列全国三大孔庙之一,被誉为“陇右学宫之冠”。</p> <p class="ql-block">1996年11月20日,武威文庙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四文物)。</p> <p class="ql-block">武威文庙最震撼的景象是文昌宫桂籍殿外挂着的44块匾额,看上去十分震撼,也很出片。</p> <p class="ql-block">这些匾额书写时间最早在清康熙三十四年,最晚是民国二十八年。匾额上的字体各具特色,内容丰富多样,就连颜色都各不相同,却又搭配得刚刚好。</p> <p class="ql-block">武威文庙棂星门建于明正统年间,为一座古朴的木质牌楼,斗拱层层叠叠,小巧精致,为整座建筑增加了几分富丽堂皇的气质。</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泮池、状元桥。</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达武威文庙的时间已经不早,晚上还要赶到下一个目的地张掖,于是在这里停留的时间并不长,也错过了一些珍贵的古迹。</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稳居文庙C位,殿前两棵古树枝叶茂盛,显出勃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气势雄伟,飞檐凌空,檐下以绿黄琉璃瓦做装饰,雕刻着不同图案,细细看来相当精美。</p> <p class="ql-block">殿内略显昏暗,正中供奉着万世师表孔子像。过棂星门,经大成殿,拜孔子像,走在武威文庙内,感受到的尽是沉厚的历史气息,也让人不由感叹孔子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之大,范围之广,让即使当时远在边塞的凉州也文风盛行。</p> <p class="ql-block">离开武威文庙,古凉州之行正式结束,继续赶路,总算在天黑前赶到了张掖。已经没有力气再去觅食,在民宿旁边的餐馆点了一份价高味差的大盘鸡,填饱肚子才是当务之急。武威,它是丝路重镇,承西启东,它融通中原文化和西域文明,成为丝绸之路上一颗耀眼明珠。凉州,历史的长河中流淌着璀璨的文明,虽未去著名的天梯山石窟,却也不虚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