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寒暑假期间,很多家长“一部手机管一天”,把手机当成“省钱省力”的育儿工具。殊不知,孩子一旦钻进手机,就会逐步丧失存活发展的各个优势。可像上网课这种情况,孩子又无法避免地要接触到手机。这种情况多了,父母想要从手机那里抢回孩子的人生,真的需要用一点“巧劲”。我们教育孩子要花费十多年,手机毁掉孩子只需要一个假期。</p> <p class="ql-block"> 无论怎样管控手机都会偷走孩子大部分时间,这是因为手机功能太强大了。</p><p class="ql-block">首先,手机具有社交属性。同学、同龄人都在谈论手机里刷到的内容,孩子的关注点也逐渐扎进手机里;然后,手机能迅速缓解压力。一旦孩子体验过一次“手机有多好玩”,往后每次感到压力,都会想玩手机;再者,手机改变了大脑。熟练使用电子产品,如今已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生存技能,每个人的大脑皮层都在受其改变,产生不同程度的依赖症。</p> <p class="ql-block"> 让孩子隔绝手机手机,也是不可能的,尽早帮助孩子培养一套驾驭手机的本领。使孩子使用手机的过程中,能受用于手机的价值,又不被拉进成瘾的深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何培养孩子的抗瘾力?</p><p class="ql-block">具体操作中,把握孩子玩手机的尺度非常复杂。要让孩子熟于用手机查资料、学英语、上网课;又要避免孩子无限期打游戏、刷短视频、上网冲浪,几乎做不到两全。</p> <p class="ql-block">培养孩子正当的爱好和兴趣,即使玩手机,也会使用手机帮助自己追求热爱;甚至会放弃玩手机,选择更有助于追求热爱的生活方式。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心理学者鼓励父母培养孩子的热爱——哪怕孩子只是喜欢捏橡皮泥,看似跟学习无关,孩子能从最热爱的事情上,体会到最高级的快乐。只要这份快乐不会被手机带来的快乐覆盖,孩子心里的道路就不会偏移。</p> <p class="ql-block">当孩子被手机里的信息海啸冲击,干什么都没力气时,父母引导孩子旅行爬山游泳等健康的方式,就是孩子精神疲惫时的安全气囊。当孩子意识到他可以自行调节玩手机时的心情,而不是被手机牵着情绪走,手机对他来说就只是一个工具,而非不可或缺的精神慰藉;哪怕偶尔沉迷一下,内在动机都会提醒他经营好手机之外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当爸妈不准孩子玩,自己却一直猛盯着手机时,实在很难说服孩子,不如就放下游戏产品,以身作则。等孩子不在或是睡着之后,再来玩手机或看电视吧。如果爸妈是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必须要用手机或计算机,只要好好跟孩子解释给孩子看屏幕画面,妈妈在做的是公事而非游戏,并评估需要多久时间就可以来陪孩子,孩子也一定会理解的。</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能驾驭手机,成年就能驾驭更大的虚拟网络,父母帮助孩子培养抗瘾力,就是在引导孩子走在时代前沿。过程中离不开正确的方法,但最重要的仍是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当孩子心里被父母的爱填满,手机带来的快乐被这份爱覆盖;孩子才能拿出真正坚定的意志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活出自己。</p><p class="ql-block"> 门诊上许多焦虑抑郁的孩子,大多手机依赖,实际上大多是抑郁了,从别的地方找不到快乐, 兴趣降低,从游戏中得到片刻快乐。 如果孩子连看手机的兴趣都没有了,那就更可怕了。 </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也正在为孩子沉迷于手机而发愁,又或是被孩子叛逆、厌学等问题困扰,那可以考虑寻求精神科医师的帮助。</p> <p class="ql-block">戒掉使用手机玩游戏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是放下手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包括运动、旅游、朋友聚会、听音乐,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如果有生理性的症状,如失眠、焦虑,可以对症用药物治疗。</p><p class="ql-block">手机上面有游戏娱乐,很容易让孩子着迷,产生依赖。最有效的方法是放下手机,做一些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有效地放松学习带来的压力,带来的紧张感;可以倾听音乐,音乐可以陶冶情操;有一些小孩突然停止游戏,会出现睡眠障碍,可以做认知行为治疗,如果睡眠障碍比较明显,可以对症使用有镇静作用的药,如果焦虑症状比较明显,可以使用抗焦虑的药;心理治疗包括认知心理治疗、心理疏导,有利于纠正患者对网络不正确的认识,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 </p><p class="ql-block"> 部分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