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8月31日,今天要去乌拉特前旗报到!</p><p class="ql-block">从敕勒川草原风景区出来后,在白彦花下高速,沿110国道向西行。一路找寻着她和我五十多年前生活过的地方——兵团二师师部和化肥厂。</p> <p class="ql-block">在110国道上边走边问,找到一派出所,还是警察同志了解情况,说我们已走过了二师师部,不过没过多远。并告诉我们,派出所对面就是原180电厂!</p><p class="ql-block">于是我们拍下照片后又返回去寻找已走过的二师师部。</p><p class="ql-block">这是原兵团180电厂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原兵团二师师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对二师情况的简介。</p> <p class="ql-block">原师部的办公房正面。</p> <p class="ql-block">门被砌上了。</p> <p class="ql-block">从窗户上看看。</p><p class="ql-block">这间小屋是广播室兼宿舍,是她工作和生活了四年多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是不是有些激动?有些感慨?</p> <p class="ql-block">相隔五十多年的同一地点。</p> <p class="ql-block">原兵团化肥厂破败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大门里的厂房已夷为平地。1971年热天我在这里时还是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那时也还没有大门。</p> <p class="ql-block">离开二师师部和化肥厂旧址后,再上高速奔赴乌拉特前旗。</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在乌拉特前旗下榻的酒店。顺便说一句,也是我们此次内蒙古西部行一路上住过的最好的酒店。</p> <p class="ql-block">酒店夜色。</p> <p class="ql-block">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没兵团是1969年5月组建,1975年6月撤销的,仅存在了短短六年时间。</p><p class="ql-block">到1972年,内蒙兵团总人数达到17万人。职工(包括知青)13万人。兵团下设农牧业团35个,厂矿企业单位34个。兵团成立后,在当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兵团战士们勇于开拓,艰苦创业,锐意拼搏,无私奉献,谱写了一曲开疆拓土,保卫祖国的英雄赞歌!历史印记是最有说服力的语言。正是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这支英雄的部队,凭着崇高的理想,燃烧的青春,铁的纪律,钢的意志,创造了屯垦戍边和西部大开发最早的奇迹。他们保卫了祖国安宁,守卫了锡林郭勒草原和乌兰布和沙漠的千里边境线,促进了民族团结,撵走了漫漫黄沙,开拓建设了河套商品粮基地,为内蒙古农牧业基础条件的改善,内蒙古东西部人口的集聚和城市牧区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兵团故事值得我们铭记和回忆,兵团历史值得我们珍藏和记忆,兵团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并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一个人的经历是故事,一群人的经历就是历史!这样一群人,造就了这样一段绝无仅有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8月1日上午纪念活动开始。</p> <p class="ql-block">这也是不忘初心吧,曾经的兵团战士。</p><p class="ql-block">签字人是原兵团180电厂的电影放映员。</p> <p class="ql-block">和电厂战友亲切交谈。</p> <p class="ql-block">多亏了智能手机,她和战友在会场见面。</p> <p class="ql-block">我和原连队战友张建国。</p> <p class="ql-block">8月1日晚间,乌拉特前旗的文艺团体演出的歌舞剧一一乌梁素海。</p> <p class="ql-block">当地政府可是花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很好的组织了这次活动。</p><p class="ql-block">大会会场边的警察,还有一一救护车,参会的人都是古稀之龄哟!</p><p class="ql-block">我们也议论:对于多数兵团战士来说,这次返回第二故乡,恐怕就是最后一次了。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脱离不开社会和时代环境,无论对“知青运动”如何评价,一代人去做一代人该做和能做的事,并努力做好就可以了!所谓“仰俯无愧天地”就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大会活动结束后,组委会组织原兵团战士们在乌梁素海游览。</p> <p class="ql-block">乌梁素海,蒙古语意为“红柳湖”,水域面积293平方公里,是黄河改道后形成的湖泊湿地。承担着黄河水量调节、水质净化、防凌防汛等重要功能。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功能性草原湿地,也是世界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被誉为“草原明珠”。</p> <p class="ql-block">碑刻是“乌梁素海”,帮我们拍照的老兄也挺会搞笑,而且恰到好处。</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到乌梁素海还是1971年的10月1日。对,记得非常清楚!就是那个“九一三”之后的十月一日!</p><p class="ql-block">对于“九一三”事件,当时全然不知,就在那天之后的几个夜里,110国道上连续不断的坦克车开过,(国道那时还是沙石路面)轰隆声音很大!也是后来”九一三”事件公开之后,才联想到,坦克的调动应与此事有关!</p><p class="ql-block">那天去乌梁素海也是很巧的事。</p><p class="ql-block">“十一”国庆节放假不干活。早饭后和另一同班天津战友焦月林,去找在看电影时遇到的小学同学吕振华玩。吕在小学比我高一年级,他妹妹和我一班,因都是住校生总是打头碰脸的,所以一下就互相认出来了。</p><p class="ql-block">他是从男一中来内蒙古牧区四子王旗插队的,1971年招工去了呼和浩特的建筑公司,跟着就来到了乌拉山的兵团化肥厂。</p><p class="ql-block">来到吕的宿舍,之前因来过几次,和他同室的也是天津选调知青的工人也就熟了。他们告诉我:吕又被公司调回呼市了。</p><p class="ql-block">看吕不在,我们就要回去,这几个工人留住了我俩,说:工地上组织去乌梁素海玩。一起去吧!和他们乘一小卡车来到了乌梁素海。</p><p class="ql-block">那时的乌梁素海还是很荒凉原始的。工人们找到一条小船,沿水道向湖里划去。河道很窄,两边都是两人多高的芦苇,让人想起沙家浜的芦苇荡。</p><p class="ql-block">船划过,又有人声,芦苇丛中不时有惊起的水鸟,还捡拾了好几个鸟蛋。</p><p class="ql-block">从乌梁素海回去后,在工人宿舍里一起吃的晚饭。他们很是热情,从食堂买了好几个菜,还买了罐头。第一次吃到了蘑菇罐头!</p><p class="ql-block">转瞬间已是五十多年前的事儿了。</p> <p class="ql-block">生态环境的好转,这里成了鸟类的乐园,比五十年前更漂亮了!</p> <p class="ql-block">这三张照片是借用的,但都是在乌梁素海所拍,后两张应是秋季拍摄的。照片很棒,为乌梁素海做宣传吧!</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乌梁素海,波光粼粼、水天一色,游艇飞驰、水鸟翱翔、游人如织,已成为著名的“塞上明珠”风景区了。</p> <p class="ql-block">8月2日一早离开乌拉特前旗,来到磴口的内蒙兵团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建在原内蒙兵团一师一团的团部旧址,现在这里已是自治区的文保单位。</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拍下的当时化肥厂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兵团营房都是统一的模式,五十多年了哟!</p> <p class="ql-block">这是1917年的热天,和天津的几位战友在兵团博物馆参观留影。</p> <p class="ql-block">从兵团博物馆出来后,专门去买了当地有名的热季水果一一华莱士。</p><p class="ql-block">知道哪个是华莱士吗?</p> <p class="ql-block">她们当年去买华莱士,一群快乐的女战士。</p><p class="ql-block">这照片也有厚重的历史感了!</p> <p class="ql-block">8月2日晚,和在乌海市的战友相聚。</p> <p class="ql-block">8月3日一早,去看了内蒙古的另一张风景名片一一乌海湖。</p> <p class="ql-block">乌海湖是乌海段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完工后,于2013年年底蓄水而成。水面面积118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18倍!</p><p class="ql-block">内蒙古的一段旅游广告语:“到沙漠来看海”,就是指的这里。</p> <p class="ql-block">背景是甘德尔山和山顶上巨大的成吉思汗雕像,雕像里边是一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壮观的乌海湖大桥。</p> <p class="ql-block">之后来到我原来连队的旧址,老石旦煤矿的农牧场,现在已是全新的旅游风景地了。</p> <p class="ql-block">还是很漂亮的。完全没有了旧时模样。</p> <p class="ql-block">8月3日晚,和在鄂尔多斯的战友相聚。</p><p class="ql-block">战友孟玉林为了这次的相聚,特意推迟了自己的外出行期。</p> <p class="ql-block">战友相聚,格外开心。</p> <p class="ql-block">鄂尔多斯街头的夜晚,依依惜别。</p> <p class="ql-block">战友们,多保重。</p> <p class="ql-block">8月4日一早离开鄂尔多斯,继续我们的行程,实际就是返程了。</p><p class="ql-block">上午来到陕西神木县的二郎山</p> <p class="ql-block">二郎山位于陕西神木县城西一公里处,海拔1028米,俗称“西山”。</p><p class="ql-block">在二郎山前后相距1公里多的山脊上,因地就势、错落有致地分布着100多座殿、庙、亭、阁。这些古建筑疏密相间,形体各异,布局合理,虽险若固。</p><p class="ql-block">二郎山庙群内遗存的壁画、雕塑、石刻、题词丰富多彩,均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去向山顶的路虽有台阶,但又窄又高,爬上去也要费点劲儿呢!</p> <p class="ql-block">离开二郎山后来到了红石峡。</p> <p class="ql-block">红石峡又名雄石峡。位于陕西榆林北3公里处。红石峡红岩对峙,杨柳成荫,长城穿峡而过,榆溪河奔腾不息,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胜景。红石峡谷长约350米,东西对峙,峭拔宏伟。峡内榆溪河水流湍急,林木青翠,群花生艳,景色优美。东崖为雄山寺,西崖为书法石刻。在东西石壁上参差着大小不一的25处石窟。西岸壁上的书法石刻颇为著名,旧时边将、文人来榆林,多在雄山寺豪饮唱和,留下160多幅宝贵的书法艺术作品,字大者约6米,小者寸许,篆、隶、楷、行、草齐全,笔力雄健、挺劲。题刻中有晚清名将左宗棠所题的对联,革命先烈杜斌题刻的“力挽狂澜”字迹苍劲,功力不凡。</p> <p class="ql-block">崖壁石刻。</p> <p class="ql-block">在峡底溪水中嘻戏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离开红石峡进入榆林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