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河南博物院—罗奕翰林历史作业

阳光洒落~~~

<p class="ql-block">泱泱华夏,择中建都,河南博物院,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17万件的藏品,9件镇馆宝物,带我探源五千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首先,进入河南博物院,映入眼帘的是主展馆大堂的雕塑,是一个古人双手推开两头大象,象征着河南人推开古老的大门,从远古走向文明的寓意。这里所塑造的古人形象并非某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而是代表着中原地区的先民,两头大象则象征着古代中原的自然环境。人的推开大象的动作,寓意着人类战胜自然,进而开创文明的历史进程。</p><p class="ql-block">雕塑的背景墙上,是被称为中岳的嵩山图案,墙的两侧分别是“河图洛书”的图案,这座雕塑作品不只是一件普通的艺术品,它蕴含着河南人民自古以来与自然抗争、开创文明的历史寓意,展现了河南厚重的文化底蕴和辉煌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第一展厅,走向邦国——新石器时期。</p><p class="ql-block">河南处于中原腹地,四方入贡道里均的地理优势,符合古人的“择中建都”的理念,历史上先后有二十余个王朝在此建都,从最早的夏都到金代末年的商丘,奠定了河南三千余年持续成为中国历史上政治文化经济为中心的特殊地位。</p> <p class="ql-block">这一时期,人们经历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中原龙山文化,经历了农业的起源到确立以农为本,手工业独立分化为手工作坊等改变,形成了最初的中原文化。作为九大镇馆之宝的贾湖骨笛首先登场。</p><p class="ql-block">贾湖骨笛,是一支来自8000多年前的笛子,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最早的、保存最为完整的吹管乐器,被誉为“中华第一笛”,现在它还能演奏出河北小调《小白菜》。</p> <p class="ql-block">第二展厅:中原立国——夏商时期</p><p class="ql-block">嵩山一线中原龙山文化末期的典型遗址,如登封王城岗、禹州瓦店、巩义花地嘴等,勾勒出了早期夏人的活动轨迹,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夏代都城,安阳殷墟为代表的商代都城,反应了夏商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以中原为核心的所形成的强有力的文化辐射。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精湛的青铜铸造及精美的治玉工艺,都像我们展示了一个湮灭已久的神秘王国。</p> <p class="ql-block">到了商代,中国的文字已发展成熟,形成了文字体系,人们把文字契刻在龟壳或骨骼之上,被称之为“甲骨文”,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子典籍。我们还能从出土的甲骨文中,找到文字创造的源远。</p> <p class="ql-block">妇好鴞尊,是博物院的九大镇馆之一,它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一件鸟形铜酒器,它因出土于殷墟妇好墓而得名,它通体满花的装饰有蝉纹、夔纹、云雷纹等八种之多,繁缛富丽的线条和立体造型巧妙结合,把这个夜的使者塑造的更加神秘瑰丽,反映着中原先民特有的宗教情感和审美观念。</p> <p class="ql-block">第三展厅:宅兹中国——西周时期</p><p class="ql-block">如北斗处于天之中心,古代统治者也认为王者须在天地之中建造自己的都城,以应天命。古书记载,自夏代开始,统治者就有了“求中”的实践。何尊中所铸的“宅兹中国”铭文,是古人择中建都实践的最好诠释,也是最早“中国”概念的产生。</p> <p class="ql-block">洛邑成周作为与宗周并立的统治中心,西周初年,周王和大臣曾居住于此,洛阳北窑西周墓出土的精美文物即展现了成周作为西周东都的文化面貌。三代礼制相因袭,有继承也有创造。鹿邑长子口墓具有浓重殷商文化特征的器物表现了周承商制的这种文化传承。周公制礼作乐,规范宗法礼制,三门峡虢国贵族墓地和平顶山应国贵族墓地的文物组合则是这一礼制现象的物化表征,体现了周人的文化创造,将早期国家的礼制推向了成熟。</p> <p class="ql-block">第四展区:逐鹿中原—东周时期</p><p class="ql-block">周王东迁,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于是列国纷争,霸主频出,都以逐鹿中原为目标。自禹铸九鼎象征九州以来,鼎成为了国家政权的象征。东周时期各诸侯国不同形制的鼎,不仅是诸侯国文化多元性的体现,也是列国对于霸权争夺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河南地区形成了以三晋为代表的中原制器风格和楚国制器风格,并各自对周边小国产生影响,这是东周时期以晋楚争霸格局为主导的整体形势的反映。楚国因为占据了南阳盆地,扼夏路通道,筑关隘、修长城,依方城之固、汉水之险,成为楚国自庄王问鼎中原以来雄心豪长的心理依托。统治权力的不断下移,也给固化的社会阶层带来了冲击,在此背景下,诸子百家争鸣、元典创制,中国文化轴心时代就此形成。</p> <p class="ql-block">第五、第六展厅,帝王霸业——秦汉魏晋南北朝</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世纪,秦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当时全国设36郡,河南独占7个,中原成为大秦帝国的辅弼之地。永城芒砀山不仅是汉高祖兴汉的策源地,也是西汉重要的诸侯国--梁国的所在地。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初封彭越为梁王,后汉景帝胞弟刘武被封于此,为梁孝王。永城芒砀山梁王陵中出土的四神云气图壁画和金缕玉衣,都反映了西汉梁国的雄浑实力。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后,定都洛阳,之后曹魏、西晋、北魏晚期均以此为国都。汉魏洛阳城在频繁的朝代更迭中几经兴衰,但始终是国之核心,在汉文化的繁荣和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中起着重要作用。东汉末年汉献帝迁都于许(今许昌)。三国时期,魏主中原,许昌为魏五都之一。南阳为光武帝刘秀的家乡,后被定为南都。洛阳、南阳、许昌作为帝都与帝乡,见证了汉魏之际的风云变幻。</p> <p class="ql-block">秦汉时期,国家统一,国力强盛。铁制工具的广泛使用,推动了农业的进步,促进了庄园经济的发展,汉代各式各样的陶俑和建筑明器反映了庄园文化的丰富多彩。三杨庄的汉代农庄,再现了躬耕于黄河岸边的汉代农人生活。手工业和科技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如冶铁、造纸、纺织、制瓷以及医学、天文学等。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外经济、文化交往不断加强,中原地区成为世界的商贸中心。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长期分裂割据,各民族的融合在频繁的战争与迁移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文学、绘画、石窟艺术等繁荣兴盛。诸多洛阳出土的北魏墓志,反映了孝文帝南迁的史实,揭示了汉帝国形成以来的对外交流与民族融合的演进历程。</p> <p class="ql-block">第七、第八展厅盛世华章—隋唐时期</p><p class="ql-block">隋代南北统一,社会富足,奠定了大唐盛世之基。洛阳作为隋唐王朝的东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既是大运河的中心枢纽,又是海陆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便利的水陆交通,使得四方辐辏,商贸经济十分繁荣。武则天对洛阳进行了较多的经营,使洛阳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地位居长安之上,是隋唐时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另一中心。武则天金简及其他与武则天相关的遗迹,揭示了女皇与神都洛阳的密切关系。丝路的繁盛,促使各民族文化兼融,西方的货币、纹样、服饰、乐器、乐舞理论、香料、宗教等外来文化,给隋唐民众的生活增添了浓厚的异域文化色彩。</p> <p class="ql-block">唐代经济繁荣、政治开明、社会富足,文化生活异彩纷呈。唐人创造的众多艺术品,凝聚了大唐包容、开放的时代精神,是隋唐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巩义黄冶窑烧制的绚丽三彩器,是唐代的代表性器物,集中体现了唐代物质文化的富丽堂皇。相州窑、登封窑、段店窑、鹤壁窑等窑口烧制的釉色斑斓的各色瓷器,奠定了宋代瓷业高峰的基础。大量唐代的文官俑、武士俑、仕女俑等真实反映了气度雍容的唐人生活。不同材质的茶具,使我们看到唐代茶文化的盛行。隋唐时期的文化艺术,既遥承汉魏传统,又接受各民族和外国宗教艺术风格,书法、绘画名家辈出,墓志、壁画与墓室线刻画等体现了唐代书画艺术所具有的独特气象。河南地区是隋唐时期道教和佛教的传播中心,留存了大量的佛塔、石碑、石刻造像等遗迹遗物,反映了隋唐宗教文化的兼容并蓄。</p> <p class="ql-block">第九、第十展厅——东京梦华-宋金元时期</p><p class="ql-block">华夏民族之文化,历经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北宋东京城,千余年前的国际化大都市,它发达的水系连接着内河航运,直通港口,驶向广袤的海上丝绸之路。清明上河图展现了东京城内的繁华场景,民众生活闲适,物质丰富,商品经济发达。在重文轻武政策下,北宋社会文教兴盛,尤其是科举和书院的发展,给更多的下层人士开放了向社会上层转化的通道。理学在士大夫的推动下,成为在宋金元及以后朝代占有重要地位的一种思想。商业的繁荣,促进了世俗文化的发展,宋金元时期的杂剧将传统的诗、歌、舞、乐、技综合运用于舞台,刻画寻常人物,表现市井风情。造型众多的杂剧戏曲雕砖俑表现了此时的乐戏新声。</p> <p class="ql-block">宋金元时期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期,中原地区官窑兴盛,以汝瓷、钧瓷、张公巷瓷为代表,体现了宋代“大道至简”的审美情趣。民窑遍布,临汝窑、鹤壁集窑、当阳峪窑等民间窑口烧造出品类丰富的瓷器,白地黑花、印花、剔花、划花、刻花工艺的并存,趋向审美多元化,呈现了该时期陶瓷业异彩纷呈、争奇斗艳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周杰伦《青花瓷》里这句耳熟能详的歌词中,天青色其实描绘并不是青花瓷,而是汝瓷。传说,宋徽宗赵佶做了一个梦,梦到了雨过天晴,回味无穷,下旨给烧瓷匠人:</p><p class="ql-block">“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于是乎,在工匠们的不懈努力下,才有了汝瓷这般颜色。这件汝官窑夭蓝釉刻花鹅颈瓶,宋代文物,通体施天蓝釉,足端露胎,腹部刻有花叶纹,整器布满开片。关于汝瓷的颜色,有文献记载:“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在汝官窑遗址考古发掘中,它是唯一一件完整的天蓝釉器物,而且是极为少见的刻花作品,其稀世程度,可见一斑。它也是出土汝官窑瓷器中品相最好的一件,不愧为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也是中国的稀世珍宝,这也是我独爱的那一抹天青蓝。</p> <p class="ql-block">河南博物院,不仅是展示华夏文明的博物馆,也是一个链接历史和现代、传统与创新的文化的桥梁。透过一件件沉淀千年的文物,默默的诉说着古代文明的辉煌。无论是古代青铜器的雄浑壮观,还是陶瓷器的细腻华美,亦或是书画艺术的气韵生动,都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都使我心中充满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敬畏与感慨。</p>

文化

时期

河南

中原

隋唐

博物院

展厅

洛阳

出土

宋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