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窗口也是人类的最有意思的发明</p><p class="ql-block"> ——“出门寻找自己”欧洲行</p><p class="ql-block"> 走过荷兰、德国、瑞士,触摸过比利时、法国、意大利,感触最多的是高高映入眼帘的教堂的尖顶,最具韵味的也是一座座教堂,或大或小,或简陋或恢弘。</p><p class="ql-block"> 中国村落的形成往往是有一口水井,人们便依井而居,慢慢辐射出去,形成了一个村落;而有人告诉我,西方往往是先有一个教堂,人们围绕教堂散落出去。这个说法,能不能说中国人更强化实际,更注重物质的生存,西方更强化灵魂的皈依?这个我不敢下结论,但有一点我倒觉得是对的,对于生活中这些国家的人,便多了一个很重要的心灵宣泄口,他们内心有苦楚时,有地方哭诉,有人在倾听,去祷告,去忏悔,去祝愿……</p> <p class="ql-block"> 我特意在清晨参加过斯图加特城郊外的一次弥散,晨曦中,人们从四面缓缓走入一个小教堂,虽然是早晨,但是能看出每个人是认真打扮过的,为了使自己和教堂的气氛相匹配。和中国的教友不同的是,这里大多数是以家庭为主,爸爸妈妈带着小朋友,抱着小宝宝,男女都有,老少都有,中国更多是妇女和老年人。管风琴响起的时候,本来就肃静的教堂更宁静了……</p><p class="ql-block"> 那一刻,我虽然听不懂什么,但是她让我有一段宁静的时刻,心灵静下来,去追想,去反思、去修正……这何尝不是一次心灵建设。</p><p class="ql-block"> 在教堂中,我不由自主的往上看,晨光透过五颜六色的窗玻璃射出祥和的五彩光。我突然想到,窗口也许是人类的最有意思的发明!</p> <p class="ql-block"> 关于窗,钱钟书先生有过精彩的表述:“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需再到外面去找。” 我更欣赏钱老先生的这个断想:门更多的是现实需求,窗往往是一种奢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的祖先含毛茹血,躲避风寒雨雪,抗拒猛兽强人时,他们会选择一个山洞,堵上洞口,于是就有了房间的雏形,门关上了,世界就只有自己了,所以哪天一位老祖宗想在屋内再开个小洞,便一定是吃饱了撑的事情,更多的是一种欲望和精神追求,所以它便成了奢侈品……</p><p class="ql-block"> 相较于门而言,窗承担的实际功用小,于是就承载了更多的精神慰藉,雕梁画栋更多体现在窗户的巧思上,就像家庭中儿子干活,爸爸妈妈就把小公主打扮的更加漂亮一些 ,更宠爱一些。走过苏州园林,你看那深墙下的花窗,让你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走过欧洲那些小镇,也被那些色彩艳丽的窗所吸引。门需要进出开合,过多装饰便是累赘;于是窗便成了人家装饰的展示柜,尽情地绽放着它的魅力,形状的设计,玻璃的配置,颜色的选择,窗口东西的陈列摆放,无数个组合,成就了一个迷人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走进过科隆大教堂、米兰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这些人类瑰宝的大教堂,富丽堂皇的巨大窗户不仅仅是设计之巧,图案之精,它们的绝美已然超出了我的想象……</p> <p class="ql-block"> 更让我留意的是行走在那些小镇上,一扇扇窗,窗口摆放的花盆,浓烈的色彩,花朵挤压着垂下来,把我的眼光引上去……</p><p class="ql-block"> 门也许就是现实,窗口就是浪漫;门是吱吱呀呀的身体,窗口就是飘飘欲仙的灵魂;门是必须要要做的,窗也许是可以让我偷懒的,此刻我就呆呆地坐着窗前……</p><p class="ql-block"> 人类有了窗,是人类的一大进步,那是个有情趣的创造!</p><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21日星期三</p><p class="ql-block"> 于云城北城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