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再识韩愈</p><p class="ql-block"> 还是在读书当学生的时候,就知道了韩愈,知道他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最近读了他的几篇文章,查了一下有关资料,有些感动,有些感想,于是写下来。</p><p class="ql-block"> 一 苦难的童年</p><p class="ql-block"> 韩愈768年出生于河南 一个小官吏家庭。三岁时就失去父母成为孤儿,由长兄嫂抚养。十一岁时长兄去世,他与一个小他两岁的侄子,由嫂子带着谋生。缺衣少食,身体瘦弱,营养不良。但他天资聪颖,读书刻苦,精通儒家经典,通习诸子百家。</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个困苦成才,多难兴邦的典型,其实不多难不困苦也能成才兴邦的事例也很多。我佩服他的长兄长嫂,特别是他的长嫂,韩愈这个成功男人背后站着的女人,就是他的长嫂。</p><p class="ql-block"> 二 坎坷的仕途</p><p class="ql-block"> 韩愈24岁通过科举进士及第。先后出任过推官、博士、祭酒、法曹参军、史馆修撰等职 。这些官职虽不能说是闲职,但与他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却无重大直接关系。 每当他出任可以大展拳脚的官职时,总是会出状况 。他任监察御史时,因议论宫市之弊不合圣意,被贬出京城担任阳山县令。当他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平定淮西之乱立功升任刑部侍郎,但一年多一点就因为上表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新皇即位后,回京任国子祭酒,后升任吏部侍郎,但不久就死掉了。</p><p class="ql-block"> 呜呼哀哉!真是生不逢时,仕途多舛。韩愈在《马说》里说:“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韩愈这是在自话自说。</p><p class="ql-block"> 三 病弱的身体</p><p class="ql-block"> 就一般人来说,四十来岁正值壮年,而韩愈说他未满四十就“视茫茫,发苍苍,齿牙动摇。”他自己也估计活不到老,果然56岁就去世了。柳宗元比他迟生五年,早死五年,去世时47岁。两位古文大师、儒教粉丝,都比他们的偶像73岁的孔子、84岁的孟子寿命短得多 。</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韩愈肾虚早衰不能高寿,是因为过度宠爱妻妾所至,是过量食用含硫、贡的壮阳丹药所至。甚至有人说他用丹药喂鸡,他再吃鸡。这些我不相信,说朱熹盗嫂、欧阳爬灰我也不信。说文人无行我信,但那是些二不挂五的二百五的文人所为,如韩愈朱熹欧阳修这些道德文章大家,他们有那么多的书要看,有那么多的文章要写,要齐家,要治国,要传道,要授业,哪有那么多的时间花在儿女私情上?为什么会有那些谣传?我看还是韩愈在《原毁》里说得对“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至。”“恐恐然惟其人之有闻也。”</p><p class="ql-block"> 韩愈为什么会体弱早衰?我看这与他三岁而孤,生活困苦营养不良有关,与他努力读书著文有关,与他为家为国过度操劳有关。另外,可能他们老韩家的遗传基因也有一些缺陷,韩愈他老爸死得早,韩愈四兄弟,三个都先他而亡。那个小他两岁的侄子韩老成(韩湘子的爸)也先他而死,而他自己也没活过57岁。</p><p class="ql-block"> 四 拼命的坚持</p><p class="ql-block"> 韩愈坚持的是什么?他坚持的是他的初心,他的信仰。他坚持的是孔孟的儒家学说,他坚持的是仁义礼智信,齐家治国平天下,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积极用世的儒教之道。这儒教在西汉武帝时获得独尊,以后各 朝各代都以之为正道,韩愈就是这正统之道的坚定维护者,为此不怕丢官掉脑袋,这集中体现在谏迎佛骨这件事上。</p><p class="ql-block"> 元和十四年(819年)唐宪宗遣使带宫人持香花迎法门寺佛骨于宫内,供养三日。此事件在全国引发一场浩大而狂热的礼佛风潮,社会各阶层趋之若鹜。王公士庶,奔走舍施。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韩愈时任刑部侍郎,出于维护儒家思想正统地位以及社会治安的目的,反对佞佛,上表加以谏阻。他认为,“佛本夷狄之人……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如今,佛已死久,“枯朽之骨,凶秽之余,岂宜令入宫禁。”应该将这骨头“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世之惑。”韩愈最后极为恳切地说:“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表示愿负得罪佛祖的一切责任。真是拼了老命了!</p><p class="ql-block"> 结果如何?结果是惹怒了皇帝,要砍他的脑袋。在裴度等人的力谏下,免了死罪,活罪是贬官到八千里路外的疫病流行鳄鱼挡道的潮州当刺史。他给当地人民带去了中原文化和农耕技术,给我们后辈留下了一篇奇文:《祭鳄鱼文》,留下了一首感人至深的诗:《左迁至蓝田示侄孙湘》。他的《谏迎佛骨表》为21年后唐武宗“会昌毁佛”,提供了舆论准备。他的那首左迁诗,最叫人佩服的是“本为圣明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最令人鼻子酸楚触动泪点的是“云横九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p><p class="ql-block"> 再为韩愈说一句好话,他不像某些“原教旨主义者”,他在《谏迎佛骨表》里,没有恶毒地攻击佛教,没有说要把秃驴的光脑袋都砍下来,没有说那佛骨是猪骨狗骨假冒的,表现了儒教的兼容大度和温良恭俭让。</p><p class="ql-block"> 五 文章的光辉</p><p class="ql-block"> 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践行者 。苏轼赞誉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这八代应该是魏晋宋齐梁陈隋唐。他们提倡的古文应该是汉以前的古文,但也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体华丽不实的浮糜文风。韩愈主张“文以载道” ,主张“惟陈言之务去”。韩愈写的文章感情充沛,气象宏大。</p><p class="ql-block"> 举两个数字证明韩愈文章的光辉普照,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人统计,有331个成语出自他的文章 。清人吴调材、吴楚侯篇选的一部流传很广的古代散文选集《古文观止》,韩愈的文章选得最多:24篇。</p><p class="ql-block"> 韩愈死后被谥为“文”,世人尊他为“韩文公”。有人说:“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我说,公之勇毅能驱潮州之鳄。</p><p class="ql-block"> 2024•08•2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