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51年入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程秋生同志。</p> <p class="ql-block">1965年,程秋生夫妇携子在天津武清区杨村营房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1973年,程秋生全家荡舟天津水上公园。</p> <p class="ql-block">1970年冬在华北平原,程秋生(后排左三)与通讯站战士参加野营训练。</p> <p class="ql-block">1971年,在天津66军通信站研究农民战争史时,程秋生(二排左三)与战友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苏州新康实验小学苏维老师,为程秋生题写“军人风骨,文人气质”。</p> <p class="ql-block">九旬老翁程秋生,老来写作出精品。</p> <p class="ql-block">2023年,程秋生(左一)会同新四军研究会老战士李晏(左二)、李直(右二)等,在苏州虎丘实验小学(中国工农红军八一红军小学),参加“红心育童心”活动。</p> <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专程从常州前来苏州,参加《笔下余晖》新书分享会的姐姐,与程秋生在会场合影。大姐今年95岁,仍精神抖擞。</p> <p class="ql-block">苏州虎丘实验小学不忘初心,注重革命传统教育,隆重聘请程秋生为“红星育童心”客座讲师。</p> <p class="ql-block">苏州古吴轩出版社,举行程秋生新著《笔下余晖》作品讨论会。</p> <p class="ql-block">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和人民日报海外版,经常发表程秋生的散文及杂文。</p> <p class="ql-block">程秋生被表彰为2021年度苏州卫健委优秀共产党员。</p> <p class="ql-block">程秋生被评为2021年度“姑苏区优秀少先队志愿辅导员”。</p> <p class="ql-block">程秋生:军人风骨,文人气质</p><p class="ql-block"> 李寿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常州杂文随笔群有个网友叫裘生,真名程秋生,1934年生人,大我一圈,今年九十高龄,同属狗,苏州小有名气的杂文家、散文家,上世纪八十年代和常州老报人谢智鋐较熟,屡在《常州日报》副刊发表大小文章。谢老的苏州话至今记忆犹新:"苏州程秋生的文章较关灵光!"吴侬软语,非常好听,我不宜用普通话来翻译。</p><p class="ql-block">谢老如果健在,今年已过百岁。他有两句名言,影响我编辑生涯几十年,包括退休后被常州高新区报返聘10年。其一,“作者是编辑的衣食父母。”其二,“编辑可以偏爱,但不可以偏废。你不喜欢诗词、杂文,但报纸副刊不可以不发诗词和杂文,各种文体都有它的读者。”</p><p class="ql-block">谢老退休时,作为传帮带,他给我推荐了市内外一批优秀作者,其中包括程秋生。这些作者,我一直与之保持联系,直至我白发苍苍。</p><p class="ql-block">我担任《常州日报》《常州晚报》副刊编辑,程秋生一直给我惠稿。退休后我到常州高新区报, 赐稿之余,他还写了一篇评论拙著《我的乡村》的短文,言简意赅,佳句迭出。</p><p class="ql-block">环境描写,在小说和散文写作中,乃是作家的基本功,如同书家之楷书功底。《水浒传》智取生辰纲一章,其杨志上黄泥岗精彩的环境描写,出故事,出人物,出文采,少年初读,老来难忘。程老的乡土散文,环境描写堪称一流。</p><p class="ql-block">“石板街是江南小镇的特色所在。石板街的前面是街,后面是河,再加上平日里光照不足的缘故,常年湿漉漉的,两面阴沟里长出了些许绿茸茸的青苔。世世代代的人们居住在石板街。就在这条不起眼的水乡小街上,家家户户的前门是熙熙攘攘的街市,后门则是船来舟往的条条纵横交错的小河,只要抬头望去,石板桥、石拱桥重重叠叠,数不胜数。”《湿漉漉的石板街》</p><p class="ql-block">“此时我举目远眺,只见身穿花布衣衫的船娘们轻松而富有朝气地摇着橹,她们窈窕的身子一会儿前倾,一会儿后仰,富有节奏地一扭一扭,一摇一摇,那轻盈飘逸的姿势,那满脸欢快的神态,真是美极啦!你别小瞧了船娘们的水上功夫,一条小船,或坐上七八个壮实大汉,或装满千把斤沉甸甸的货物,只要船娘用长竹竿儿轻轻一点,小船犹如离弦的弓箭,‘嗖’的一下便离岸而去。”《水乡船娘》</p><p class="ql-block">“周瘦鹃所种的花是高雅之花,人文之花。在他的爱莲堂所陈列的诸多盆景中,当数梅桩盆景为最有特色者。或在一个古朴的方形紫砂盆中植有粗大的梅桩,长出数根枝条,枝条上绽放朵朵梅花,犹如乘风破浪,奋力向前;或在一个圆形瓷盆中植上一根枯干,其顶端抽枝二三,虽花蕾寥寥,但婀娜多姿,真可为一枝独秀。”《种花人周瘦鹃》</p><p class="ql-block">我读过程老不少乡土散文。他笔下的农俗和风情,人物故事与细节,构成了一幅幅姑苏的风情画和风俗画。浓重的沧桑感,凝重的历史感,厚重的生活感,在新旧转折时期的故乡,它的价值相当于姑苏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程老不仅擅长散文随笔,也爱写时评和杂文。且切中时弊,精品多多。</p><p class="ql-block">2011年由南通海门市的几位战友作东道主,时年4月16日、17日,我和三十余位大江南北的战友,在海门欢聚了两天。 16日上午,大巴驰过苏通大桥,就进入海门境内。道路两旁油菜花盛开烂漫,一片金黄。苏南大地由于到处开发,厂房林立,已少有此等农村景象。到了海门才知道,那几天,该市正在举办金花节,中外贵宾云集,爱花赏花的人们纷至沓来。“油菜花能搞节,那么蚕豆花萝卜花呢?”一位战友在餐桌上调侃,于是,尴尬在众人脸上浮现。</p><p class="ql-block">问题在脑际沉积,质疑在心头盘桓。不久后读到了2013年6月24日的人民日报,程秋生在上面发表了《虎头蛇尾“文化节”》,我眼睛不禁一亮:“这些年,只要看看媒体、瞧瞧广告,你会发现,遍地皆有节,而且都贴上‘文化’的标签。这周是梅花旅游节,下周是梨花文化节;今天是采茶节,明天是开捕节;这个月是郁金香节,下个月是月季花节;刚送走了枇杷节,又迎来了杨梅节。人们在尽情享受‘节’的欢快的同时,当然也掏尽了自已的钱包。至于人们在亲历了五花八门的‘节’后,对艺术的熏陶、文化的滋润、知识的丰富、视野的开阔等有何收获,似乎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程秋生,江苏省作协会员。从部队转业回乡后,长期从事宣传教育、秘书工作。热爱文学,业余时间坚持写作,年复一年,笔耕不缀,40多年来撰写了大量随笔、散文、游记,发表在《人民日报》及(海外版)、《工人日报》《苏州日报》等报刊上,并多次获奖。搞诗歌、散文、小说创作的,常以《诗刊》《人民文学》刊登为荣。写时评和杂文的,当然以人民日报发表为最高档次。程秋生经常在《人民日报》及《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作品, 屡屡在圈内赢得众人的一片喝采。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程老先后出版的散文集有《醉笔东吴》《笔缘人生》《笔下余晖》等三部。颜廷奎、焦瑞霞、李淑荣、孙成健、邱载、居著培、程军红等文人墨客,都在报刊上发表读后感,或评头论足,或热情推荐,盛况空前。</p><p class="ql-block">这儿值得一提的是,程秋生不仅是位优秀的业余作家 ,还是位雷锋式的英模人物。他1951年7月响应“抗美援朝”号召参军入伍,1956年2月入党,1994年退休。退休后积极参加苏州胥虹社区公益活动,宣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是新康实验小学、劳动路实验小学、东大街小学、姑胥小学“关心下一代”校外辅导员,先后被表彰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苏州70位优秀人物、2021年度“姑苏区优秀少先队志愿辅导员”。姑胥小学少先队为此被命名为“程秋生英雄中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