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行拾贝-避暑记-北海道

tobimami

今年夏天北京格外的热,热的格外的长。原计划我们准备躲到俄罗斯去,坐坐伏尔加河的游船从莫斯科顺流而下,看看俄罗斯中部的乡下,穿过运河到圣彼得堡凉快凉快。先躲过二伏再回北京。谁知道我们委托的众信旅行社一报价格,才知道俄罗斯的河轮是真坐不起,贵的发晕,贵也得了,船还差,相当于中国70年代长江上常见的东方红号那种轮班船,10平米房间上下铺。船不行也算了,还订不上舱位,一切都得听轮船公司的!于是只得放弃计划,不去也罢!修改了一个近的去处-北海道吧。忙不迭的做了日本签证,好在日本现在正在被美国割韭菜,日元疯狂升值,即便是临时计划,一切安排都很顺利,价格也比早些年便宜了很多。终于还是赶在二伏最闷热的时候,启程北海道。 距离上次去日本旅游已经九年过去,再次站在北海道首府札幌的街上,没有一点陌生感。<div>我和小妹都是第一次到北海道,所以特别把酒店订在了市中心最热闹的位置,酒店依旧是那么熟悉的窄小,洗手间一如既往还是整体塑料压制而成。仅够一个人在里面折腾。</div><div> 每个城市都有这么一个热闹的小商店街,搭着一个模样的雨棚,挂着五颜六色的广告,彩画,动漫。琳琅满目的药妆,百货店,眼花缭乱的各色餐馆。札幌这条街叫-狸小路。我们逛街很简单,没兴趣买东西,只关心好吃的。在很多个日本面条,手握寿司,海鲜馆,牛排馆中,我们犹豫再三,最后决定先吃北海道最出名的牛肉,炭烧的。哇!很棒,一间小小的餐馆,明厨,牛排热拉拉,吱吱响的端上来-好吃!吃完牛肉,又逛到一家有好几种口味冰激凌的餐馆,吃份冰激凌,不太甜,不愧是北海道自产的牛奶,绵柔入口顺滑,香气满满。一晚上逛逛吃吃竟然不贵,一共也就人民币100出头。看来日本真是今非昔比了。物价和中国已经开始倒挂。</div> 第二天,众信的司机师傅准时到我们的酒店接我们,正式开始我们的行程,今天是去富良野。一个开满鲜花的田野。<br>  日本是不允许中国驾照在日本开车的。而且日本车辆是右舵。 富良野距离札幌不远,120公里。很多乘公共交通自由行的中国客人都是玩富良野一日游,往返札幌的。我们因为是走北海道环线,所以今晚住在富良野。<div>很意外,在酒店的门口见到一座很古香古色很旧的老式木结构房子,还带一个小花坊,与旁边下榻的很现代的高楼层酒店格格不入。司机小郑告诉我们这是1981年由高仓健,倍赏千惠子饰演的车站的原址。果然在车站背后的墙上见到高仓健那熟悉挺拔的身影.....!</div> 酒店是众信旅行社的签约酒店,位置很不错,在一个半山腰上,范围很大。视野很漂亮。沿山周边有很多手工,烘焙,咖啡,工艺,园艺的小木屋,逛逛挺有意思的。很适合带孩子或者像我们这样的老人, 酒店房间窗户外的清晰的滑雪道,从远处的山坡蜿蜒而下,只不过没有一点雪的影子,到处绿草盈盈,黄花满地。想来冬天是个热闹的去处。<div>晚餐预约了日餐,特意留了司机小郑和我们一起用晚餐,说老实话吃日餐没有本地人帮忙,就靠我们那两句英语,再对上日本本土服务员的洋泾浜英语,基本啥也搞不定。</div> <div>酒店日餐厅是套餐菜单,倒也很实惠,要三份不同的套餐,可以品尝不少种各类海鲜鱼虾。</div>果然不错,色香味俱全。包括日餐那些复杂的调料,吃法,在小郑的指导下,都弄得妥妥帖帖的。各有各味! 第二天开拔,前往东部的阿寒湖。路上有两处停留-富田农场。美瑛拼布之路。全程350公里。高速为主。<div>福田农场并不太大,大田主业似乎是种薰衣草,究竟北海道与法南普罗旺斯,中国新疆伊犁河谷,俄罗斯高加索号称世界四大薰衣草基地。这个时节能看到大田的薰衣草已经大面积在收割了。靠近路边的农田则种满了各色颜色差别很大的草花,远远看去,田野有了大不同的各色各样的色块,非常养眼。<br></div> 参观的人非常多,川流不息的。到处都是各种的排队照相。 第二块农场在不远的一个叫美瑛的地方,是个浅丘陵地貌。进入有两个巨大的草人把守的大门,第一眼望去是震撼的!这是一个彩色山地! 难怪人们称她是:拼布之路! 这里游览的方式也很农业,观光车竟然就是农用拖拉机,奔驰在各个丘陵间,感觉与山野拼布毫不违和。 离开美瑛,去往阿寒湖的这300多公里,走的赏心悦目,但是也很辛苦。赏心悦目是因为一路上山峰低岭,公路高低起伏宛转。到处都是漂亮的U型公路,几百公里连绵都是林深草密的原始森林,偶尔路遇山林精灵,梅花鹿,狐狸,据说早晚时节还能遇到黑熊......。他们或在林中,或在路边,看着你远去,并不慌张。可以断定这里不是人类的势力范围。这里人烟稀少,偶尔遇见村庄,很多一看就是整个村子早已经废弃,草没过锈迹斑斑的农具,风穿过房子,飘荡着一切可以飘荡的物件.....。 有人居住的村庄都很明显,住房大部分都不是电影里常常看到的日式木屋。清一色都是美国版的木结构轻便别墅住房,很漂亮。所有的房屋,无论住房,仓库都会漆上很漂亮很亮的颜色。所以在大片的野生树林附近,在延伸天际线的公路旁,非常醒目!可是真心怀疑这么养眼的房子放在北海道,冬季恐怕很难暖和吧!同比对象是中国的黑龙江,俄罗斯的贝加尔地区,那房子茁实的.....!<div>  这时候才惊讶的发现,北海道远比我们想象中大了很多。远不是我们印象中那种寸土寸金的置锥之地。他很大,是海南岛的两倍之多。地广人稀,光是森林面积就占海岛面积的70%。他冬季寒冷,夏季凉爽,非常适应农牧业生产。感觉上气候类似云南东部山区。</div><div>于是就不明白了,既然作为岛国,一多半土地位于强地震,海啸的断层带上,整天都有危机感,老琢磨着搬家上岸。折腾了几代人,侵略这儿,侵略哪儿,到头来,终究还是困在这个狭长的岛链上。为什么守着这个不在大陆板块断层带的,这个最大的岛屿国土,却不用来疏散自己的人口呢?这里没有美军基地,这里地广物博,这里物产丰富。想不明白哦,想想这是他国国事,在这也是多余操心!呵呵!</div> 距离上次来日本,九年过去了,日本高速路还是那个令人头痛的存在。上下两道,什么车都能上路,日本多那种很可爱的方头萌萌车,排量很低大约06吧。路上只要有一辆这类车,你的车再有劲,也得跟着这个小不点后边慢速的走。隔个一段距离倒是会有一段约摸2-3公里的超车线,小郑遇到超车线总是飞也似走上这条线。到头了,就又回到限速80公里的高速行车道上,规规矩矩的接着慢行慢开车。300多公里我们走了六个小时,下午五点多了才算到了阿寒湖。看着小郑已经是很疲惫了,我们也就不好意思留他和我们一起吃晚餐了。 我们阿寒湖的酒店是日式温泉酒店-鹤雅温泉酒店,在北海道很些有名气。早些年在关西高野山吃过日式酒店的苦头。不会跪,不会盘腿,还是个胖子,倒下榻榻米,再站起来简直就是个大工程。所以从这次一开始就和旅行社强调一定要用和洋式房。还好酒店真给了和洋式房,尽管床也就高出榻榻米不足半尺,也凑合能住,起码不用满地打滚了。 这间酒店很大,临湖,分老馆,新馆,共用公共区域。按道理阿寒湖属于北海道比较偏僻的地区,交通也不太方便。可是这间酒店确是熙来人往的。而且多为日本本国人团队。专门来北海道泡温泉的。<div>小妹图个好奇,专门拿出半日时间,跑去泡温泉。结果发现果然温泉酒店名不虚传,室内汤,露天风侣一样不少,亦步亦趋跟着日本人学泡温泉,小板凳,水舀子,泡澡,化妆一样不少。终于把这些年听到过的泡汤传说都落实了一遍,呵呵,一点不走样。</div> 据说酒店老板巨热爱本地土著人的木雕,所以这间酒店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木雕,很有点艺术氛围。 我们到日本旅行,就图2个优势: 一个近,飞机顶多3个小时到了。国内航班也不过如此。另一个吃,能吃地道日餐。比起国内的那些贵出天际,还分量可怜的日餐,还不如去趟日本吃个痛快。何况北海道才是日本的生活基地,和牛,海鲜,蔬菜,水果几乎都靠北海道撑着。 按照众信的安排,我们在鹤雅住两天,两天晚餐都是怀石料理。有点奢侈。好在怀石料理菜单多变,乐的饕餮。<div>怀石料理-在日本是一种很高级存在。几乎已经脱离了吃饭的范畴,进入了艺术领域。食物,餐具,食用规程,礼仪,姿态事无巨细,全部都有很严苛的要求。好在曾经在日本也有过二次怀石料理的经验,一次在高野山的寺院里,全素的怀石,规矩大的,回到房间人都是僵的。再一次是在奈良饭店,也就是现在天皇,当年还是太子时,在这间酒店结的婚。那个怀石料理纯粹是个餐具展示,食物小小的一点点,一次上一堆小碟子,小碗,色彩颇多,无数次的上,无数次的唱歌般的念颂,一句也听不懂,食物很寡淡,到都是原味,食物吃到撑,也不明白吃了什么,只是觉得好贵呀,好贵呀!</div> 北海道阿寒湖鹤雅的怀石料理与本州的相比,却是亲民了许多了。餐具依旧很讲究-都是火山岩餐具,看似有些粗笨,但是全是真材实料。毫不马虎的。关键每道菜食材非常新鲜,而且分量大了许多。估计这家酒店主做本国人生意,到底多了不少实在。<div>不过第一天的怀石晚餐,还是特意有一位打扮的很精致的能说英语日本姑娘做我们的服务生,入座时,就一直在用英语说着什么,入座后,拿来了酒单,又说着什么,估计是让点酒或者饮料吧。我有糖尿病,自然只能喝水,简单。小妹难得不开车,就点了一个小份的本地梅子酒。这下麻烦了。那位姑娘指着哪款酒说起了英语,大致意思是这种酒有四种规格,小妹就点了玻璃杯的规格,于是姑娘就长篇大论不停解释着这四种规格,我们晕?不都点了玻璃杯了吗?干吗还在说?于是姑娘用手盖住三种规格,再一次强调玻璃杯,我们再次确认玻璃杯,才算结束。后边的吃饭很怀石,因为每桌食客都是单间,门是关着的,每道食物不多,自然很快就杯盘干净,但是服务生来上菜却很慢,而且先是有服务生进来,很谦恭的收走用过的餐具,叨叨着鞠躬退出。然后是那位姑娘推车进来上菜,自然也是叨叨着,估计是讲述菜的故事吧。然后又剩下我们,一室,两人,品尝这一道菜肴。关门开门间,小妹让我看其他和室里的日本客人,都是正式和服,正襟危坐,清风雅静,相当正式。看来规矩就是规矩,到哪儿都是一样。得!入乡随俗吧。那一晚的怀石料理慢条斯理的吃了好几个钟点。把我们晚间散步的时间都吃没了。</div> 第二天,我们将我们的经历讲给小郑,小郑给我们支招,遇到这种情况,尽量不回答的太详细,只是同意就好。于是晚上的怀石料理,我们就尽量的少于服务员沟通,无论说什么,只是笑笑,感谢就好。果然有些奏效。这次的服务生是个男生,我们不在沟通什么,点了和昨天一样酒水,然后就都是谢谢了。于是程序明显的简单了。和室的门打开了,服务生随时可以看到我们的吃饭过程,只要每道菜吃完了,那位男生就会很快的来收拾碗筷,接着下一道菜也就端了上,很麻利的摆盘。介绍菜式也很简单。于是那顿饭终于很正常的吃完。还有空到酒店外边的小街散步逛小店。<div>不过第二晚的怀石料理是新的菜单,食材依旧新鲜。分量依旧很大。惊艳的是最后的果盘,竟然有整块的西瓜。要知道在日本西瓜可是很金贵的存在啊。</div> 阿寒湖的日程是去另一个火山湖-摩周湖,摩周湖与阿寒湖一样也是火山口湖。但是摩周湖因为湖水的能见度极高,类似玻璃海一样的存在,因而成为北海道土著人心目中的神山。但是据说这个湖泊几乎全年都被大雾笼罩,能看到的几率很小。反正也来了,碰碰运气呗。果然毫无例外,一上山就大雾重重,云里雾里绕着圈的上山,山上雾更大,像下雨一样的淅淅沥沥的到处湿滑。即便站在观景台上,小郑说下面就是摩周湖。可是视野一片模糊,什么也看不见。观景台最里面有个小卖部,躲进去暖和了好多。 <p class="ql-block">小卖部还有个很大的本地产品台,里面的水果价格惊到人目瞪口呆!按照日元去掉一个零,再除二的民间汇率算法,这个本地哈密瓜相当于150元人民币一个。而一牙哈密瓜的价钱是:25元人民币。而这一盒冰冻草莓的价钱是275元人民币一盒。</p><p class="ql-block">天价呀!</p> 怪不得住了这么几天的酒店,早餐时节,蔬菜台和水果台都是人最多,最拥挤的去处呢。 冻得哆哆嗦嗦的下了摩周湖,小郑说咱们去个暖和点的地方吧。于是去了不远处的硫磺山。据说是非常小众的一处火山景点。 果然人真的不多。退休以后这么多年,走过不少火山去处,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庞贝古城遗址,美国的夏威夷哈雷卡拉山,月球表面一般的存在,腾冲的火山黑色的柱状节理,特别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几乎是世界火山形态的集大成者。但是这么纯净这么大规模的硫磺喷出,还真是第一次见到,太惊艳了。而且据介绍这座火山已经这样喷发了近千年。简直是个奇迹所在! 平生第一次见到如此鲜艳,如此纯净的硫磺。空气中满满的硫磺味道,脚下的火山石角砾裸露,寸草不生。这处意外得来的景点太经典了,值得。 告别阿寒湖,总算不用再窝在日式酒店低矮的榻榻米里了。<div>日本人的跪坐能力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练就的。以后在日本还是找西式酒店吧。<div>下一个目的地,是另一个火山湖-洞爷湖,紧邻着太平洋,酒店叫洞爷湖温莎酒店是个西式酒店。</div></div> 阿寒湖到洞爷湖是个大调角,基本上需要穿过北海道全岛才能抵达。全程接近400公里。估计照日本这个高速水准,得走一天。途中路过一个丹顶鹤保护区,小郑停车休息,我们也顺便进去看看丹顶鹤。景区门口的这幅千纸鹤剪纸宣传画很有点意境。似乎又回到了前年齐齐哈尔扎龙湿地保护区的那无垠的芦苇荡,那些鹤舞九天的壮丽。 这个保护区,小的有点可怜。也就一公里长,很多绿地,但是都分割筑起了极高的铁丝网。不过大部分网子里草高杂乱,并没有丹顶鹤的踪影。据资料介绍这里圈养着近百只丹顶鹤,因为做过不能飞行的手术,所以已经不在迁徙,常驻这里。不过我们也只看到一只丹顶鹤,很孤单的面对着铁丝网久久的伫立着。并不理会网子外边游客的呼唤。 游客拍照的设施挺别出心裁。铁丝网上一个固定好的洞洞,下边一个踏脚的木盒子。人站上木盒子,相机探出洞洞,可以拍到没有铁丝网背景的丹顶鹤。拍完,只要拉下画着丹顶鹤头部的木牌子,铁丝网依旧完整。 洞爷湖也是一座火山湖,不过不同于阿寒湖的鹤雅酒店就在湖边,今天下榻的温莎酒店是在湖畔的一座山上。所以视野就比鹤雅空旷了许多,湖面看起来飘飘渺渺的,多了点仙儿的感觉。 这家温莎酒店是2002年日本第一次作为G20峰会的东道国,精心修建的。2008年作为G8峰会的东道主又一次将会议定位在温莎酒店。所以这家酒店多少有了点国家名片的感觉。比如酒店很西式,很注重房间的视野风景化,很难得的打破了日本餐厅很封闭的传统,让吃饭也有了视觉的享受。同时兼顾了日式温泉和西式养生的融合,温泉,风侣搭上西式的健身,游泳,SPA别具一格的自成一体。不过酒店房间的卫生间却很古老没有干湿分离,洗澡依然需要站在浴缸里面完成。而且浴帘竟然还是一块很廉价感的塑料布帘。这大约算是日本人对酒店认知最后的执念吧。只好呵呵! 洞爷湖四周全是众多的火山和火山口,可以想象当年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最终形成日本列岛的壮观景象。 温莎酒店最著名的是它大堂两面玻璃墙。一面是洞爷湖的全景。 一面是山坡上的高尔夫球场,和球场天际线的浩瀚的太平洋。 其实国内外很多社交平台上,对洞爷湖温莎酒店是褒贬不一的。很多爱热闹的游人慕名而来,却发现这座酒店孤零零的独居在一座山顶上,距离最近的人类聚集点,开车下山都得近一个小时。而且这座酒店几乎没有公共交通,与人类的接触只能靠自驾或者酒店可数的几趟班车。基本可以定位为:不食人间烟火。 在酒店混,只有两种选择,泡温泉,健身。或者围着酒店步道转圈。一面是海,一面是湖。当然也可以选择打高尔夫。36洞球场不错。但是恐怕这种选择非常小众吧! 入夜,远处的灯光就是洞爷湖小镇,那里酒店,民宿林立,灯红酒绿,周末据说沿湖还有花火大会,用中国话说:放烟花! 我们选择温莎,理由只有两个,坐拥风景,不累!吃点好吃的,选择多!酒店餐厅挺多的,光我们见到的就有五个餐厅。不过网上一般都说有八间餐厅,其中三家米其林。法餐,铁板烧,日本料理。<br>众信的日程安排与阿寒湖鹤雅酒店的一样,住两晚的晚餐都是怀石料理。想想就算喜欢吃日餐吧,就算怀石料理也是店店不同,餐餐不同。那也不能磕着劲老吃啊,于是麻烦地接社把温莎酒店的第一晚的晚餐换成了铁板烧餐厅-Out of Africa!走出非洲-不大懂,洞爷湖铁板烧和非洲有什么关联? 餐厅在酒店11层,景色很棒。这顿饭吃的很安静。过去在箱根,在东京也吃过铁板烧,餐厅总是很热闹,铁板滋滋的冒着食材的香味,师傅手里忙活着,叽里呱啦的介绍着,长长的板凳坐满了食客,也在哇啦哇啦的附和着。所以一直有个感觉就是日本人两种地方话特密,一个是高速收费站,交个高速费,收费员一定会叽里呱啦说半天,真心不懂到底在说什么!另一个地方就是餐厅,无论厨师还是服务员总是很勤快地介绍着菜品,甚至还介绍出处,历史。作为外国人,听不懂,但是感觉很忙活。大约温莎比较特别,他实际上是对外国人的一个窗口行业,也许也就改变了不少日餐的传统服务方式吧。 安静的铁板烧,食材一如既往的好,和牛简直能称得上入口即化。海鲜也是汁水饱满,但是能感觉得到,厨师特别在乎了食材原有的味道,在烧烤中的调料和油脂要比街上的店铺清淡了许多。 尤其最后一道看家的大蒜炒饭,大约顾虑到外国人对蒜的敏感,蒜烤的没有那么香脆,也减少了蒜量,吃起来也没有那么重口味,有些小小的遗憾。 第二天的晚餐依然是怀石料理。网上说这家料理店是京都岚山吉兆的分店,但是吃饭时,看到的店名叫:杜氏赞歌。反正都是日料就是了。<div>这里的怀石料理明显的是做了一些改动的。首先餐厅不是封闭的隔间,只是用竹帘象征性地隔离一下。因此餐厅显得非常明亮通透。尽管怀石菜单还是依照传统分列11或者12道先付,前菜,刺身,煮物......,但是不再做详细的介绍,只是按照节奏缓缓的顺序撤盘,上菜。而怀石料理最讲究的餐具器物简略了很多。更加重视了每道菜式的视觉美感。比如刺身没有用考究的日式餐盘,繁复一个个小蝶,小碗。而是用了一个大大的一劈两半的新鲜竹筒。<br><div>  </div></div> 所以这顿怀石更多的是一顿视觉盛宴。风景宜人,餐室雅致,饮食精美悦目。要说性价比实惠,倒觉得还是阿寒湖鹤雅酒店的怀石更加地道,传统!温莎就像北京的全聚德,外国人吃的烤鸭。北京人是不会登这个门的。 在温莎的两顿早餐我们都选择的法餐半自助。口味不错,尤其面包,烘焙水准一流。有意思的是,法餐早饭食客基本就是两种人,一部分日本人,一部分中国人,洋人很少。然后你会发现日本人都会穿的很正式,立整,而且都会很绅士的要酒,一般是会是香槟或者其他开胃酒。吃饭也是端着的板正,板正的。细细的切细细的吃,不苟言笑。看着他们真的忍不住想笑,很像中国八九十年代,父母那辈的样子,很崇洋,也会这样板板正正矜持的去西餐厅吃西餐。而中国人这拨,也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比较松弛,中年人比较多,语言能力都比较好,一眼望去就是一个旅行者,但是无形之间能看出那种不刻意舒服和自信。这是装不出来的。<div>  九年以后再来日本,发现还是没变,还是九年前的感觉,日本这个民族就是一个格子中的民族,跳不出格子,就注定心比天高。</div> 再凉快的地方,也得回家。回家的飞机飞过朝鲜半岛,手机上显示下面是韩国的大邱市。 飞机开始广播50分钟后抵达北京首都机场。可是机舱外边全是厚厚的雷雨云层,飞机开始颠簸不已,一会升高,一会降低的,然后机翼上面已经开始放航油,细细的一条黑线。全飞机的人都安静着。 等看见陆地,已经再首都机场上空了。虚惊!虚惊!落地,北京依然蒸笼一般! 依然无法忍受北京的酷热,酷闷。等着小妹冒着高温把过冬的大白菜,萝卜种到地里,一溜边光开车去了张家口的崇礼,这里凉快的有点过。住在酒店里,竟然不敢出门,太冷,没带外套! 因为有糖尿病,国内酒店吃早饭很少取水果。日本一趟,惊讶到水果的奢侈。一改常态,早餐也拿很多水果,日本后劲有点大,呵呵。 第一次走2022年冬奥会开通的京礼高速,误打误闯见识了基建狂魔又一个新技术-世界第一个螺旋隧道。就是隧道在山体里面转圈上山下山。如果这个技术能推广,青藏公路的冻土地带的公路难题是不是就能解决了? 隧道里面坡度并不大。走起来没有什么难度。 回北京的时候,已经是立秋以后,天高云淡的北京又回来了!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