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晚餐后,天渐渐黑下来,当“洋人三嫚”绞起她的两只麻花脚,一只手托着另一只手,摇着一个大铃铛从街头响到街尾时,小巷的人们这一天的日子就差不多过完了。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听老人们讲过这“洋人三嫚”的故事,她的血液里流着的另一半是白种人的成份。外貌看,除了皮肤是黄色,那略黄的卷发,深陷的眼窝,高高的鼻梁,高大的身板,全继承了白色人种的特征。如果不是四肢严重残疾,我想,她可能是另一种命运,但是她残疾了。她的父母是谁,老人们都不知道,小小年纪时,就成了巷子里的弃儿。后来嫁给了一个周姓男人,有了儿子有了家。但没有她能做的工作,街道照顾她,接替了前几年在小巷里消失了的最后一道风景一一住在西城门楼子里,原来的打更人,每天下午摇铃,提醒居民们晚上参加政治学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铃声过后,大人们就得准备去居民小组搞政治学习。孩子们洗漱入睡,小巷也开始渐渐安静下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随着时代的发展,孩提时小巷里的几道风景线,与小巷里的鹅卵石路一起消失了,然而,却深深地铭刻在当年孩童们的记忆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摘自《我这六十年》</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