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人生智慧

虚室生白

<p class="ql-block">  中华传统文化体系庞大,源远流长,既有孔孟提出的修齐治平、忠勇仁义,也有对外来文化科技“苟日新、日日新”的海纳、融合,还有新文化运动以来“知耻近乎勇”的批判、内省,不断扩容,绵延不绝,是中华民族存续发展的精神家园。如“不忘初心”、“大道至简”、“有容乃大”和“上善若水”等箴言,言简意赅,字字珠玑,凝聚了指导我们安身立命的哲理和智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呱呱坠地、咿呀学语到学习工作,我们大多数人的初衷都是做一个自食其力、回报父母、有益社会的人,希望一生温饱、健康、顺遂。简单纯朴的初心给生活指示了方向,让我们不必为跨出第一步而犹豫踟蹰,它也是疲惫中可以转化为力量的精神食粮和迷茫时可以仰望的恒久星光,即使随着能力、地位和环境变化,一时间被野心、名利和私欲蒙蔽,乱了方寸,失了分寸,只要叩问初心,我们总能找回自处和处世的指针和标尺。“不忘初心”,才能处事有成,一生有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人心不古,机阱万端。为人处世靠投机取巧,耗尽心智,赢得一时一事,不如化繁为简,返璞归真,顺其自然。做人做事最忌讳妄生杂念,固执偏见,万事万物,空无自性,而杂念偏见都是人的私心私欲作祟,只有回归到事物的本质上,不变应万变,才是最好的方式方法。“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不止是养生的良方,也是看透人生的感悟。“大道至简,”无为而无不为,才能心态平和,无论顺境逆境,都能从容自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在生活工作上都不可避免的受委屈,遭挫折,直面异己,倘若反应过度,一方面于事无补,另一方面又可能招惹新的事端。圣经里讲“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释家也有“唾面自干”的说辞,并不是要教人忍气吞声,而是要克服“气”的恶习,避免暴怒失察、暴躁失智、暴戾失德。待人大气大度大方,处事看淡看开看远,才能求同存异、化敌为友、化危为安。这样的胸怀,首先要虚怀若谷,不矜不伐,如古人所谓“受益惟谦,有容乃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儒家把“仁”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佛教有“自利利人,人我兼利。”的说法,利人,即利他。西方伦理学也有“利他主义”,认为道德的原则就是使利己的冲动从属于利他。水可以化雨雪、凝霜露,汇江海,因势而变,随机而动,不但自己保持无限生机,而且能利万物而不争,是故有“上善若水”之说。要达到这样的“上善”境界,前提是要少私寡欲,关注内在的需求,摆脱物质的束缚,临事将心比心,成人之美,反过来也可以得人成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的一生,有平有顺,顺时自守,保持单纯,逆时静心,学会沉默。最好的境界是方圆内外,抱朴守拙。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只做本分事,能持平常心,可成自在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