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阎姓起源的讨论(下集)

大龙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前 言</b></h1><p class="ql-block"> 最近这段时间,笔者在整理有关走西口的阎氏家谱有关资料时,有意无意的又接触到有关阎姓起源的若干具体问题,比如:现在网上有关阎姓起源的资料说法不一、阎姓起源相关的古籍文献是怎么说的、阎姓用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等,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搜索寻找了大量资料,并且进行了仔细认真的研读学习、核对考证工作。现在将相关资料编录如下,提供给读者参阅,同时也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或认识,希望能够引起阎姓家族和读者的讨论,也希望能够得到良师益友的指教。</p><p class="ql-block"> 本集美篇接续上集继续进行阎姓起源的讨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四、关于阎姓起源简介小结</b></p><p class="ql-block"> 参照上集关于阎(闫)姓起源的学习、对比和讨论的结果,笔者试写出一个与众不同的阎(闫)姓起源简介如下,可供读者们参考。</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一)阎姓汉族起源简介</b></p><p class="ql-block"> <b>据史料记载,阎姓,最早起源于周朝的姬姓和芈姓。姬姓是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为黄帝之姓氏,是周朝的国姓。姬姓的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流域,以姬为姓,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b>芈姓,是周朝时楚国贵族的祖姓,是中国古代祝融八姓之一。芈姓的得姓始祖是黄帝第八世孙季连,祖源地在湖北荆山(今丹阳)一带,属于以图腾崇拜为姓。</p><p class="ql-block"> 阎姓的汉族起源有四,其中三个出自姬姓,一个出自芈姓。</p><p class="ql-block"><b> 其一,出自姬姓</b></p><p class="ql-block"> <b>起源自黄帝及后稷之后裔、姬泰伯之侄曾孙姬仲奕的封地閻郷,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b></p><p class="ql-block"> 据《史记》等古籍记载,商朝末年,周部族的领袖公亶父(姬姓,名亶,又称周太王,是黄帝及后稷的后裔)率领部族从豳(今甘肃省宁县、正宁县至陕西省彬县、旬邑县一带)出发越过漆、沮和梁山,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今陕西省扶风县、岐山县一带)。周太王有三个儿子:泰伯、仲雍和季历。</p><p class="ql-block"> 小儿子季历最有贤名,且其子姬昌(后来的周文王)更具贤君之才,很得周太王的欢心。周太王有意让季历、昌父子继承其位,就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p><p class="ql-block"> 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听后,二人明白了父亲的心意。但按当时的社会制度以及周部族的习俗规矩,君位一般是由长子来继承的,三子季历不可能继位。他俩为了让父亲的愿望能够实现就决定让贤。于是,长子泰伯就携二弟仲雍长途跋涉避奔江南荆蛮吴地梅里,文身断发,示不可用。泰伯不但把中原文化传播到南方,还带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种谷养蚕,发展经济。他们的德行风尚深受当地人民景仰,很快就有一千多户人家纷纷自愿归附于他们,泰伯遂成为当地的君长,其后又建立了吴国,成为其第一代君主,故姬泰伯亦称为吴太伯。</p><p class="ql-block"> 泰伯奔荆蛮吴地后不久,周太王病逝,泰伯与仲雍回周原奔丧,季历与众臣拥戴泰伯继位,泰伯不受,丧毕仍回江南,周部族由季历继位,史称泰伯第二次让位。后季历被商朝暗害而死,泰伯、仲雍又返岐山奔丧,群臣与侄昌力求泰伯继王位,泰伯坚决不肯,便督侄子昌尽快继位。泰伯仍回梅里,史称泰伯三让其位。 </p><p class="ql-block"> 泰伯到吴后未娶,寿终后因无子嗣,就将吴君之位传于二弟仲雍。泰伯生前曾经两为家国(他的让贤之德成就了三弟的周王朝,也成就了二弟的吴国)、三让其位之高尚品德深受后人敬仰,被尊为至德先圣、三让王、江南人文之始祖。孔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德而称焉。”</p><p class="ql-block"> 在姬季历之后,果然是姬昌继位,他从周原移都至丰邑(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沣河西岸),成为殷商末期四大诸侯之一的西伯侯。周武王姬发灭亡商朝,建立周朝之后,追封父亲姬昌为周文王。</p><p class="ql-block"> 周武王(公元前1046年-1043年在位)为感恩其大爷爷姬泰伯为家族兴国事业曾经做出的“牺牲”与贡献,就寻找泰伯、仲雍的后代以便嗣封。当找到姬仲雍的曾孙姬周章后,那时的周章已是吴国的首领了,于是就仍正式封于吴君。<b>武王又把周章之弟、泰伯的侄曾孙姬仲奕封于“閻郷”并建立北虞国(位置在周之北故夏墟,今山西省平陆县北、夏县一带),让姬仲奕為姬泰伯祭祀(继嗣)为後,是为虞仲,位列诸侯,史称虞候。</b></p><p class="ql-block"><b> 至此,姬仲奕的后代就以封地“閻”为氏,奉姬仲奕为“閻氏”的得姓始祖,又因封姬仲奕是为了祭祀泰伯,所以閻姓后人又尊奉姬泰伯为祭祀始祖。</b></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655年,晋国晋献公采用“假道伐虢”的计策灭亡了虞国,并且在历史上留下了著名的“唇亡齿寒”“假途灭虢”的成语典故。</p><p class="ql-block"> <b>但是,閻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閻氏正宗,是为山西閻氏。</b></p><p class="ql-block"><b> 其二,出自姬姓</b></p><p class="ql-block"> 起源自周昭王姬瑕之子,也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p><p class="ql-block"> 据《新唐书》和《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昭王姬瑕的小儿子出生后手心上就有一个“閻”字。于是,周康王姬钊(公元前1020年-996年在位)就封姬瑕的小儿子于閻城(今山西省临猗县境内或运城境内),其后子孙也以封地“閻”为氏,尊奉姬瑕为得姓始祖。</p><p class="ql-block"><b> 其三,出自姬姓</b></p><p class="ql-block"> 起源自晋成公之子姬懿,也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p><p class="ql-block"> 据《新唐书》和《通志·氏族略》记载,在周朝春秋时期,周武王之子唐叔虞的后代,晋成公姬黑臀(公元前607年-前600年在位)把自己的儿子姬懿封于阎邑(古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境内),其后子孙以食采封地“閻”为氏,尊奉姬懿为得姓始祖。</p><p class="ql-block"> 以上三个姬姓起源<b>均为周太王的子孙后代</b>。其中:姬仲奕是周太王次子姬仲雍的后代,给其周太王长子姬泰伯继嗣为后。姬瑕和姬懿是周太王三子姬季历的后代,也就是姬昌的后代。</p><p class="ql-block"><b> 其四,出自芈姓</b></p><p class="ql-block"> 起源于楚国王族支系熊伯玙,也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p><p class="ql-block"> 周朝春秋时期,大约于楚武王熊通(公元前740年-前690年在位)在公元前704年僭越称王之前,楚国有王族支系芈姓熊氏伯玙,被封于阎邑(今湖北麻城),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氏者,称为閻氏,是为荆楚閻氏。</p><p class="ql-block"> 约公元前691年斗缗据权地叛楚被杀,楚武王把权地(今湖北当阳市、荆门市一带)的百姓迁到那处(在今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改派大夫阎敖治理那处、被封尹权。阎敖乃是熊伯玙之后,阎氏后代子孙尊奉熊伯玙/阎敖为得姓始祖。</p><p class="ql-block"> 自秦汉以后,华夏民族的“姓”和“氏”逐渐合为一体,成为一个只代表“姓”的标志,无论是姬姓閻氏还是芈姓閻氏,均称为“閻”姓并世代相传延续至今。</p><p class="ql-block"><b> 综上归纳,“閻”姓均来源于封地名称,其汉族得姓始祖分别为:姬泰伯/姬仲奕、姬瑕、姬懿、熊伯玙/阎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二)阎姓少数民族起源简介</b></p><p class="ql-block"><b> 1、源于蒙古族</b></p><p class="ql-block"> 出自元末明初(大约在公元1368年前后)扎鲁特蒙古岳诺特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p><p class="ql-block">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岳诺特氏,亦称岳诺托氏、亦日呼德氏、闫忽德氏,世居扎鲁特。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岳诺特氏多改汉字姓为阎氏、门氏、伊氏等。见【2-1】</p><p class="ql-block"><b> 2、源于满族</b></p><p class="ql-block"> 出自明清时期的女真诸部及后来的满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p><p class="ql-block"> 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和《清国史馆传稿》记载:先后有满族巴克桑氏,布雅穆齐氏(亦称布雅齐氏),阎佳氏(亦称严佳氏、雅佳氏),阎拉扎氏(亦称颜扎氏、燕札氏、颜查氏、颜之哈拉氏),库雅拉彦札氏,颜珠氏(亦称颜之氏),颜济哩氏(亦称杨吉哩氏、焉哲勒氏),还有锡伯族等七八个部族,在部落名称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此事大约在公元14到18世纪以致延续到19-20世纪。</p><p class="ql-block"><b> 3、源于达斡尔族</b></p><p class="ql-block"> 出自明清之际至清朝中叶时的达斡尔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p><p class="ql-block"> 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先后有达斡尔族敖拉氏(亦称鄂拉氏、傲雷氏),索多哩氏(亦称索都尔氏、索罗贡氏、敖勒多尔氏,为敖拉氏部落的分支),亚尔兹氏,还有满族、鄂温克族等三四个部族,在部落名称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此事大约在公元16到18世纪。</p><p class="ql-block"><b> 4、源于其他少数民族</b></p><p class="ql-block">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回族、土家族、壮族、苗族、傣族、高山族、黎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阎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文化上流改为汉姓阎氏,世代相传至今。</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三)阎姓起源的统计</b></p><p class="ql-block"><b> 1、阎(闫)姓起源资料</b></p><p class="ql-block"> 笔者收集查阅了网上关于介绍阎(闫)姓渊源的几个资料,并且反复进行了对比、研究,现简略统计分析如下。</p><p class="ql-block"><b> (1)百度百科《阎姓》词条</b></p><p class="ql-block"> 据该词条的介绍:阎姓起源列了八项(含开头语),实际则有十几甚至几十个。包括:姬姓3个,芈姓1个,蒙古族姓若干个,满族姓七八个,达斡尔族姓三四个,其他少数民族如今回族、土家族、壮族、苗族、傣族、高山族、黎族等在唐、宋、元、明、清时期均有汉化改姓为阎者,至少有七个以上。见【2-1】</p><p class="ql-block"><b> (2)搜狐网《百家姓-闫姓起源》词条</b></p><p class="ql-block"> 据该词条的介绍:闫姓起源列了七项,实际也有十几甚至几十个。包括:姬姓3个同上,少数民族起源与“阎姓”词条基本相同。见【2-4】</p><p class="ql-block"> 在百度百科上,《閻姓》和《阎姓》是一个词条,《閆姓》和《闫姓》也是一个词条,在此处从略。</p><p class="ql-block"><b> (3)陕西省神木县《闫家堡村志》</b></p><p class="ql-block"> 据该村志上介绍:闫姓溯源列了七项,实际上说的都是阎姓的起源、也有十几甚至几十个。包括:姬姓3个同上,蒙古族姓若干个,达斡尔族姓3个,满族姓7个,少数民族如回族、土家族、壮族、苗族、傣族、高山族、黎族等少数民族中,在唐、宋、元、明、清时期均有汉化改姓阎(闫)者,至少也在7个以上(同上)。【见2-7】</p><p class="ql-block"> 除了上述资料以外,笔者在其他网站上还查阅了其他一些资料,查询的结果与百度百科上查询的结果大同小异,区别不是很大。</p><p class="ql-block"><b> 2、阎(闫)姓起源统计</b></p><p class="ql-block"> 笔者简单统计小结一下,阎(闫)姓的起源汉族有4个,其中姬姓3个、芈姓1个,他们在上古时代又都源于皇帝轩辕氏,都是黄帝的后代。</p><p class="ql-block"> 在少数民族中的阎(闫)姓起源,有据可考的就有数十个之多,包括但不限于: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回族、土家族、壮族、苗族、傣族、高山族、黎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有的少数民族中还有好几个不同的部落部族群体,这些少数民族中的阎(闫)姓情况,笔者一时还很难说的清楚。</p><p class="ql-block"><b> 笔者在此强调指出:</b>少数民族中阎(闫)姓的血缘关系与汉民族中阎(闫)姓得姓始祖的血缘关系相差甚远。就是汉族中的阎(闫)姓,也可能因各种原因会存在不同的血缘关系。</p><p class="ql-block"><b> 由此可见,修编家谱族谱对于传承家族血缘关系是何等的重要。如果没有家谱的传承记载,多少年过去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就会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谁?这是愧对列祖列宗的、不孝之事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周部族迁移即陕西省地图</b></div><div>(下图1是周部族商周时期迁移路线示意图;下图2是现在的陕西省政区图。陕西省及西安市曾经是我国周、秦、汉、唐等许多朝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故有“中国三千年历史看陕西”的说法)</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山西省政区图和地形图</b></h3><div>(下图1是山西省政区图,下图2是山西省地形图。山西省及晋南地区曾经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我国先秦以前尧舜禹时代的祖先们曾经在此活动并建立都城,到夏商周时期也是中国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地区之一,故有“中国五千年历史看山西”的说法)<b><br></b></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山西运城政区图和地形图</b></h3><div>(下图1是运城市政区图;下图2、3是运城市地形图。运城地区古代称为“河东”,因“盐运之城”而得名,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蚩尤、尧、舜、禹等,都相继活动在河东大地上,这里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周朝时期分属几个诸侯国的地域,其中平陆县至夏县一带曾经是虞国的地域,也是阎姓始祖最早的发祥地;平陆县南部至河南三门峡一带曾经是周朝虢国的地域;运城市北部至临汾市一带曾经是周朝晋国的地域)<b><br></b></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虞国古城遗址</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下图1、3是虞国古城遗址,它南北长约2500米、东西宽约2000米,位于运城市平陆县张店镇古城村,2013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图2是虞国存在时周朝初期的分封诸侯国示意图)</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阎姓始祖泰伯塑像</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坐落在江苏梅里泰伯庙内的塑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阎姓始祖泰伯画像</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阎氏家谱-封面之一</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閻郷家乘-叙内页</b></h3>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五、关于“閻”姓用字简述</b></h1><p class="ql-block"> 关于现代“閻”姓用字问题,笔者曾经在2023年4月做了一个美篇,对此问题比较全面的阐述了笔者的观点或看法。美篇的题目叫<b>《谈谈阎姓的几个问题》</b>,文中对“閻”字的写法及其演变历史(含汉字写法的几个概念,“閻”字的多种写法,“閻、閆、阎、闫”四个字的产生及其使用历史);阎姓的汉字表示(含汉族姓氏与汉字的关系,“閻姓”起源的汉字表示,从“閻姓”到“閆姓”、“阎姓”、“闫姓”的演变历史);文中还分析了“阎姓”和“闫姓”是一个姓还是两个姓的分歧等内容。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笔者的那篇文章,在此处笔者仅简述概要。</p><p class="ql-block"><b> (一)“閻姓”用字简史</b></p><p class="ql-block"><b> 1、“閻”字产生最早</b></p><p class="ql-block"> <b>“閻”字是中国最早产生的汉字之一,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的甲骨文,至今使用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b>“閻”姓的图腾就是甲骨文“閻”字的变形。</p><p class="ql-block"> “閻”字,在“史记”、“说文解字”“康熙字典”“国语词典”等许多古代现代典籍、字典、辞书中都有记载。</p><p class="ql-block"> 随着历史、政权、文化等的发展变迁,“閻”字逐渐产生过多种写法。在“汉典”网中曾列举了12种写法,包括:閻、壛、閆、阎、𨴫、𨵀、𨵁、𨵻、𨶒、𨵅、閈、闫等。在“國學迷”网上甚至列出了20种写法(见附截图)。其中:“閻”字从公元前1300年的甲骨文开始到1955年之前的3300年间,一直是作为我国正体字而存在和使用;其他的十几个字包括閆、阎、闫等都是“閻”字的异体字。</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见,产生于地名为“閻郷”“閻城”“閻邑”的“閻氏”,应该大都用的是“閻”字。</p><p class="ql-block"> <b>2、“閆”字约产生于南宋时期</b></p><p class="ql-block"> <b>“閆”字大约出现在南宋与金朝时期或之前,至今已有近1000年的民间使用历史。</b></p><p class="ql-block"> 东汉时公元100-121年成书的《说文解字》未收此字,北宋时的《百家姓》未收此姓。但在南宋、金朝(1115—1234年)成书的《四聲篇海•門部》和《五音集韵》中出现此字,明代成书的《正字通》和清朝1716年间成书的《康熙字典》都收有此字。清初成书的《姓氏谱》录有“閆姓”,明清时期出版的《百家姓》增补收录了“閆”姓。</p><p class="ql-block"> 但是,“閆”字出现后一直是以“閻”的异体字而存在,从来没有成为正体字和规范字。在“汉典”中“閆”字的异体字是2个:闫、閻。</p><p class="ql-block"> <b> 3、“阎、闫”二字产生最晚</b></p><p class="ql-block"> <b>“阎、闫”二字何时出现,</b>笔者没有查询到准确的资料。据相关资料推断,“阎、闫”二字的草书写法可能比较早一些,但草书楷化确认<b>应该比“閆”字出现得晚,大体上应该在清朝末年(一般是指1840年至1912年)。</b>其推断依据是“说文解字”和“康熙字典”都未收录“阎、闫”二字。可是,起码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应该是与“閆”字一起作为繁体字“閻”的异体字而在民间出现使用了。</p><p class="ql-block"> <b>需要特别指出:正体字是指正规的或规范的字体。一个汉字可能会有多种写法,在多种写法中选择一个为“正体字”或“规范字”,其他的写法则为“异体字”。所以,<font color="#ed2308">汉字的正体字与异体字是相对而言的;正体字和异体字是指其字音和字义相同而字形写法不同的一组字,它们在本质上可以认为就是一个字,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只是写法不同而已。</font></b>就拿现在来说,台湾、香港、澳门以及日本、朝鲜、越南等地区在汉字的写法上,与中国大陆也不是完全一样。<b><font color="#ed2308">所以,姓氏无论使用哪一个字,无论是“閻姓”、还是“閆姓”“阎姓”“闫姓”,在本质上应该是一个姓氏。</font></b><br></p><p class="ql-block"> <b>(二)新中国的汉字简化</b></p><p class="ql-block">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把汉字简化列为中国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之一,在扫除文盲、普及和提高全国人民的文化水平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的汉字简化和规范工作有三个时间节点,即1956年、1977年和2013年。从“閻姓”到“阎姓”“闫姓”也就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p><p class="ql-block"> <b>第一阶段:从1956年到1977年</b></p><p class="ql-block"> 1956年1月,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其中:<b><font color="#ed2308">把“閻”字作为繁体字简化为“阎”字。</font>从此,“阎”字就成为正体字、规范字;“閆、闫”等字被认定为异体字;在一般情况下,异体字和繁体字被要求停止使用。在这个时间段内出版的字典和词典,把“闫”字解释为是“阎”的异体字。</b></p><p class="ql-block"> “閻”字的这次简化,也就是百度百科“阎姓”词条等有关资料中所说的:<b><font color="#ed2308">“阎氏族人在1955年以后多有讹写为闫氏者,其阎氏、闫氏相偕至今”</font></b>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缘由。但词条的作者在此处使用“讹写”一词,笔者认为不一定准确。</p><p class="ql-block"> <b>第二阶段:从1978年到2013年</b></p><p class="ql-block"> 1977年12月,国务院公布《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进行试用,其中:<b><font color="#ed2308">把“阎”字又简化为“闫”字,备注的理由是“久已通用”。</font></b></p> 1978年4月至9月间,二简字试用在教育系统和全国报刊逐步停止。到1986年6月,国务院又宣布废除二简字草案。但是在民间,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被停用和废除一事,仍然把“闫”字视为是“阎”字的简化字而一直使用至今。<br> 笔者查阅了自己保存的这个阶段出版的4本字典和词典,<b>都把“閆”字列为是“阎”的异体字。</b><br> 这就是一些字典词典词条中所说的:<b><font color="#ed2308">“闫曾作‘阎’的简化字,后停用”</font></b>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缘由。<p class="ql-block"> <b>第三阶段:从2013年到现在</b></p><p class="ql-block"> 2000年10月,国家公布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国家颁布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除了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外,均应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即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其中规定:<b><font color="#ed2308">姓氏中的异体字,可以保留或使用。</font><br></b></p><p class="ql-block"> 2013年6月,国务院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共收录汉字8105个,分为三级。</p><p class="ql-block"> “阎、闫”二字同时出现在这个表里,其中:<b><font color="#ed2308">“阎”字是一级规范字,“闫”字则成为三级规范字。</font></b>在附表一“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里,<font color="#ed2308"><b>“阎”字的繁体字是“閻”、而“闫”字的繁体字则是“閆”。</b></font></p> 至此,“阎”和“闫”字就成为两个同时被政府确认的正体字、规范字而独立存在,这时的“闫”字,就不能再认为是“阎”字的简化字或异体字了。<br> 这也就是《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等资料中所说的:<b><font color="#ed2308">“闫不是阎的简化字”</font></b>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缘由。 <p class="ql-block"> <b>(三)“閻姓”用字小结:从“閻姓”到“阎姓”和“闫姓”</b></p><p class="ql-block"> <b>由以上汉字简化的过程可知,从理论上说,从汉字正体字、规范字的角度看:<font color="#ed2308">作为姓氏用字,在1955年以前应该用“閻姓”,从1956年开始至今应该用“阎姓”。其中:1977年12月至1986年6月期间,也可以试用“闫姓”,但从1986年7月至今,应该从“闫姓”改回来、继续使用“阎姓”才对。但是,由于绝大多数人并不知晓这个过程,还在继续使用“闫姓”。</font></b></p><b> <font color="#ed2308">从2013年7月开始至今,由于“闫”字也被确认为是三级规范字。</font>但是,这样一来,“阎姓”和“闫姓”是一个姓还是两个姓的疑问和争论,也就由此开始出现了。<br> 以上就是从“閻姓”,先简化为“阎姓”,再简化为“阎姓”和“闫姓”可以试用并存,然后又回到“阎姓”,再发展到现在“阎姓”和“闫姓”可以并存,这样一个发展变化的全过程。</b> <b> (四)谈谈对“閻”字简化的看法</b><br> 回顾新中国汉字简化过程,现在的人们一般认为:1956年的一简字是成功的,而1977年底的二简字是失败的。但是,“<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b>,对于任何事物都可以一分为二辩证地来看待,仔细分析起来,<b>成功之事也有不足欠妥之处;失败之中也存在有益可借鉴之点。</b><br> 据资料介绍,在汉字简化和规范时一般是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进行遴选,也就是通过整理、选择已有且通行的异体字中的简体字作为简化字、规范字,一般情况下不另造简体字。<br> <b>1、在1955年前,</b>文改委制定一简字方案时,其中:“閻”字在以前曾有过十几个不同的写法,人们熟知且正在使用中的比较简约的字就有“閆、阎、闫”这三个字。<b>1956年,政府公布一简字方案时,把“閻”字确认简化为“阎”字,</b>并且把“闫”字视为“阎”字的异体字。这在当时可能是出于谨慎稳妥起见,也是完全可以理解和接受的。<br> <b>2、1977年,</b>政府公布二简字进行试用,其中:<b>把“阎”字又简化为“闫”字,</b>理由是“久已通用”。笔者认为,就“阎”字来说,这个简化也是合情合理合乎实际的,广大群众也是认可的。<br> 二简字方案,虽然因业务和政治等种种原因,试行不久就被停止、后又被废除了。但是,二简字也不是一无是处,它的社会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有很多二简字在2013年又被列为规范汉字,还有一些二简字在民间一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人在使用。<br> <b>3、2013年,</b>国家根据通用语言文字法又对常用汉字进行了规范,其中:<b>把“阎”字列为一级规范字</b>,它的繁体字是“閻”字;原来是异体字的<b>“闫”字则被列为三级规范字</b>,它的繁体字则是原来异体字的“閆”字。这样一来,<b>它在本质上就把一个字、变成了两个字。</b>因为,原来的一个“閻”字虽然有多种写法,但其中只有一个是正体字或规范字、其他都是异体字,它们在本质上还是一个字,表达的是一个意思。但现在就不一样了,“阎、闫”两个字,既不是互为异体字的关系,也不是繁体字与简化字的关系,而是两个互为独立存在的规范字。<br> <b><font color="#ed2308">从1955年到2013年,58年过去,绕了一大圈,国家有关部门竟然做出把一个繁体的“閻”字规范变成为“阎、闫”二个简化字、规范字的决定。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三相比较,2013年在“閻”字问题上的这个做法,还不如1955年就把“閻”字一步到位直接简化为“闫”字可能更好一些,也不如1977年把“阎”字简化为“闫”字的做法好。因为,在笔者接触到的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自始至终一直都在使用“闫”字,“阎”字被写成“闫”字确实已经“久已通用”了。</font></b><br> <b><font color="#ed2308">有鉴于此,笔者认为:2013年,国家在“閻”字上的所谓规范做法,缺乏必要的调查、论证和研究,是一个完全没有必要“画蛇添足”、多此一举的做法。因为,“闫”字作为“阎”字的异体字,实际上久已通用,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在姓氏中可以保留或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把“闫”字确认为三级规范字的做法,是很不严谨、很不妥当、有违常理的,甚至是一大败笔。这一做法,反映在姓氏问题上,就是把一个“閻姓”,人为地硬生生地掰成现在的“阎姓”和“闫姓”两个姓同时存在的不正常情况。从而引发了现在网上关于“阎姓”和“闫姓”究竟是一个姓还是两个姓的讨论或争议,也引出了“闫氏”是“阎氏”的别支、属于简化字讹写形成的“俗用”姓氏群体的说法。这是造成“閻姓”人士用字混乱的一个基本原因所在。<br> 笔者以为:有关部门如果要规范,不如把所有可以用于姓氏的繁体字和异体字列一个附表,都统一规范一下标准写法。不必把一个“閻”字,规范为两个“阎、闫”字,引起不必要的混乱。</font></b><div><div><b> (五)汉字简化导致一些姓氏用字混乱</b><br> 新中国由于汉字的简化过程,经历了“一次简化、二简字试用、试用停止、二简字废除、通用规范”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从而有意无意地导致了一部分汉族姓氏在用字上出现了混乱的现象。<br> <b>比如“閻姓”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b>:“阎”姓和“闫”姓,原本是一样的渊源、一个姓氏、一个字,只是存在着正体字与异体字的区分,字的写法不同而已。现在则变成了好像是相同渊源的两个姓氏。在“阎姓”的家庭中,有的家庭出现了祖孙三代人使用三个“阎”字的怪现象,爷爷姓“閻”、爸爸则姓“阎”、到了儿子、孙子则又姓“闫”了。还有的家庭中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之间,在办理身份证时也不一样,有的用“阎”姓,有的则用“闫”姓。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用字也不一样,用过“阎姓”、也用过“闫姓”,甚至可能“閻、阎、闫”都用过。现在网上,出现了“阎姓”和“闫姓”是一个姓、还是两个姓的疑问和争论,也就不难理解了。<br> <b>还比如:“萧”姓和“肖”姓</b>,原本是两个不同的姓氏、两个不同的字。可是,由于二简字把“萧”字也简化为“肖”字后,两个不同的姓,变成了一个姓。二简字废除后,有的“萧”姓通过程序改回来了,有的就没有改回来。例如:开国大将“萧劲光”,成了“肖劲光”,甚至在有些文献资料中出现“萧劲光”和“肖劲光”‌两者并存的情况。<br> <b>还比如:“傅”姓和“付”姓,</b>原本也是两个不同的姓氏、两个不同的字,傅姓是多渊源、人口多的大姓,付姓则是单一渊源、人口少的小姓。可是,由于二简字把“傅”字也简化为“付”字后,也就把“傅”姓统统改成“付”姓了,两个不同的姓,变成了一个姓。二简字废除后,据说大多数“傅”姓改为“付”姓的没有改回来,导致一个家族中出现两个姓氏的情况。<br> <b>还比如:“蓝”姓与“兰”姓的混淆</b>,原本也是两个不同的姓氏、两个不同的字。可是,由于二简字把“蓝、篮”字简化为“兰”字后,两个不同的姓,变成了一个姓。二简字废除后,有的“蓝”姓也没有改回来,‌导致许多人对于这两个姓氏的混淆。<br> 上述变化不仅影响了个人身份的确认,‌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族历史的传承和社会交往。‌尽管部分简化字后来被废除,‌但它们对姓氏的影响仍然存在,‌且在某些情况下延续至今。‌<br> 据说,由于汉字简化因素而导致姓氏发生混乱的姓氏还有二十多个,具体情况可能各不相同而已。<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div></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汉典网站查询截图</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閻、閆、阎、闫四个字的查询截图)</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閻字在汉典网上的12种写法</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从汉典网上查询汇总得来12种正体字和异体字写法)</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閻字在國學迷网上的20种写法</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國學迷网上閻字的20种正体字和异体字写法截图)</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国家的汉字简化</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方案和简化字总表</b></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简字表中的部分简化字</b></div><div>(下图1是门字偏旁下的简化字和繁体字对照表;下图2是“阎”是简化字、“閻”是繁体字的照片)</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简字表部分截图</b></div>(下图1是二简字表第一表的截图;下图2是二简字表中“阎”简化为“闫”的截图)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部分二简字与</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规范</b><b>简化字对比截图</b></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简字中被简化的部分姓氏</b></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通用规范汉字表</b></div><div>(这是附表的两个截图。下图1是阎字的繁体字是閻;下图2是闫字的繁体字是閆)</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简体字导致姓氏混乱的报道</b></div><div>(有资料说,简体字导致20多个姓氏发生各种不同程度的混乱现象,阎姓也是其中之一)</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闫”和“阎”是否一个姓的疑问</b></div><div>(下面两个截图,说明“闫姓”和“阎姓”是不是一个姓,引起人们的疑问,这两个帖子的回答不见得准确,不具有权威性。)</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小视频1:阎·闫有区别吗?</b></div>(聊城王岗说的不一定全部正确,仅供参考。笔者引用在此,只是说明“阎·闫”姓氏有混乱,人们对此有疑问而已)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小视频2:阎·闫是一个姓吗?</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聊城王岗说的不一定全部正确,仅供参考。笔者引用在此,只是说明“阎·闫”姓氏有混乱,人们对此有疑问而已)<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b>参考资料:</b><br>1-1.百度百科:“姓氏”词条;<br>1-2.百度百科:中华姓氏词条<br>2-1百度百科:阎姓词条<br>2-2百度百科:闫姓词条<br>2-3手机搜狐网;姓氏起源-百家姓-阎姓起源<br>2-4手机搜狐网;姓氏起源-百家姓-闫姓起源<br>2-5百度百科:虞国词条<br>2-6百度百科:吴国词条<br>2-7陕西省神木市沙峁镇-闫家堡村志<br>2-8百度文库:中华姓氏丨闫姓来源<br>2-9百度搜索:阎敖词条<br>2-10阎氏源流-摘自山东嘉祥《阎氏族谱》<br>2-11阎姓探源-依据嘉祥阎姓族谱-阎姓-阎字探讨<br>2-12吴泰伯有后人阎乡阎城阎邑探讨<br>3-1百度百科-史记-吴太伯世家<br>3-2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十三下-有阎立本任命、阎姓渊源、阎立本世系等<br>3-3新唐书列传卷25-有阎立德、阎立本传记<br>3-4个人图书馆-荷香月暖公众号:《通志·卷25-30》<br>3-5个人图书馆-新用户公众号:《通志 卷26-30》<br>3-6张淑一教授的文章《通志·氏族略-勘正十则》<br>3-7百度百科:虞仲词条<br>3-10关于“阎姓”考证四则古籍原文及编译<br>3-12阎姓阎字考证古代典籍查询汇总表 <div><b>衷心希望您对本美篇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b><br></div><b>衷心欢迎您继续阅读本人的其他美篇作品!!!<br>衷心祝愿您及其全家人吉祥如意健康长寿!!!<br></b><br><h1><b>图片与照片:部分来源于网上,部分是编者所摄<br></b><b>文字与编辑:大龙</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