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西北~银川水洞沟

绿波依旧

<p class="ql-block">水洞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临河镇。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p> <p class="ql-block">水洞沟遗址记录了远古人类繁衍生息,同大自然搏斗的历史见证,它向人们展示了距今四万年前古人类的生存画卷。</p> <p class="ql-block">这是景区内的歌舞表演。</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的水洞沟遗址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大型雕塑,</p> <p class="ql-block">这组雕塑展现的是1923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桑志华来到银川,住在张三小店,在这里发现了史前文化遗址,通过发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动物化石,水洞沟因此而成为我国最早发现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那些出土的文物和标本就存放在天津的北疆博物院里。</p> <p class="ql-block">位于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上的天津外国语学院。北疆博物院旧址就在天津外国语大学校园内,我不止一次去参观浏览过。</p> <p class="ql-block">北疆博物院大楼</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的展品很丰富</p> <p class="ql-block">桑志华,地质古生物学家,1914年,以法国天主教耶稣会神甫的身份来到中国,从事田野考察和考古调查工作 25 年,足迹遍及中国北方各省,行程 5 万多公里,采集地质、古生物标本达几十万件,创建了北疆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前身)。1923 年夏天,他和德日进从天津出发,联袂北上,发现和发掘了水洞沟遗址,使之成为中国最早发现、发掘和进行系统研究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对中国的史前考古做出了重大贡献。桑志华1938年回国,他把在华科考的大部分成果留在了中国,留在了这座他倾力打造和维系的博物馆中,1952年在法国逝世,享年76岁。</p> <p class="ql-block">桑志华在野外勘察</p> <p class="ql-block">德日进,法国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哲学家、天主教神甫。应桑志华的邀请,于1923年来到北疆博物院开展联合科学考察工作,在与桑志华的合作过程中,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和专著。1946 年德日进返回法国,1951年移居美国纽约,继续从事他始于北疆博物院的古人类学事业。1955年4月 10 日,德日进在美国纽约逝世,享年74岁。</p> <p class="ql-block">桑志华旧居,位于天津外国语学院内</p> <p class="ql-block">把视线拉回到水洞沟遗址。行走间远远看见张三小店。</p> <p class="ql-block">张三小店原是一座古老的车马驿站。1923年6月,当一阵悠扬的驼铃声从远处渐渐传来时,张三和妻子早早站在门口迎接,来者是两位黄发蓝眼的外国人,他们正是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和桑志华,这次是从天津出发沿黄河沿岸进行考察,他们在发掘水洞沟遗址期间就住在了这里。</p> <p class="ql-block">进到院内,迎面是四座雕像,分别是法国考古学家桑志华、德日进,和我国考古专家裴文中、贾兰坡。</p> <p class="ql-block">桑志华</p> <p class="ql-block">德日进</p> <p class="ql-block">裴文中</p> <p class="ql-block">贾兰坡</p> <p class="ql-block">张三本名张梓,汉族,灵武水洞沟村人,生于1894年,病逝于1965年。兄弟四人中,因他排行老三,人们便叫他张三,他开的小店也因之被称为“张三小店”。</p> <p class="ql-block">据贾兰坡回忆,当年桑志华和德日进是住在东间里,西间是张三夫妇居住,中间一间是厨房。由于当地人很少见到外国来客,因此很稀奇,所以记忆深刻。</p> <p class="ql-block">这是东间,不知当年西方的法国人睡在东方中国的大炕上是什么感受。</p> <p class="ql-block">走出张三小店,旁边就是水洞沟村</p> <p class="ql-block">坐摆渡车到下一个景点</p> <p class="ql-block">水洞沟部落</p> <p class="ql-block">树屋</p> <p class="ql-block">继续往前走</p> <p class="ql-block">前面就是明长城</p> <p class="ql-block">长城脚下有座纪念碑,上写着:不到长城非好汉,落款是:1935年10月,毛泽东长征途经宁夏时题。</p> <p class="ql-block">水洞沟地区的这段明代古长城,是抵御蒙古骑兵南下的屏障,现在是宁夏和内蒙古的分界线,站在这里,就是一脚跨两省了。</p> <p class="ql-block">这边是内蒙古,游牧民族。</p> <p class="ql-block">金戈铁马</p> <p class="ql-block">另一边是宁夏,农耕民族。</p> <p class="ql-block">播种耕田</p> <p class="ql-block">走下长城前往红山湖</p> <p class="ql-block">从水洞沟到红山湖,有长约3公里的峡谷。</p> <p class="ql-block">红山湖,一段水岸长城。游客从这里坐游船前往下一个景点沙枣湾,也可以步行到达。</p> <p class="ql-block">沙枣湾</p> <p class="ql-block">有游客在坐溜索,玩刺激。</p> <p class="ql-block">走在峡谷里,黄色的山,绿色的草,蓝蓝的河水好似天空之镜。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遥想古人,若干年前他们可能也曾从这里走过。</p> <p class="ql-block">马拉的摆渡车</p> <p class="ql-block">骆驼拉的摆渡车</p> <p class="ql-block">我更喜欢徒步前行,充分领略沿途风光。</p> <p class="ql-block">由于常年的风雨剥蚀,谷内怪壁峭立,沟壑纵横,形成了“土林”。在这幽深莫测的大峡谷中,保存着500多年前的明代藏兵洞。</p> <p class="ql-block">“土林”千姿百态。</p> <p class="ql-block">悬崖上的一个个黑洞,就是著名的“藏兵洞”。</p> <p class="ql-block">藏兵洞内分岔,有如迷宫。洞道里,有小型粮仓、水井、厨灶、兵器库、火药库及陷阱、暗器孔道及指向大峡谷的炮台等军事防御设施。是中国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古长城立体军事防御遗址</p> <p class="ql-block">水洞沟最后一段的摆渡车是拖拉机,别具一格,很拉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