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娓娓道亲戚 脉脉叙真情</p><p class="ql-block"> ——读孙天才先生散文集《亲戚》</p><p class="ql-block"> 文/田健民</p><p class="ql-block"> 手捧孙先生亲笔签名的散文集《亲戚》,感受颇深。因与先生是大荔乡党,出生在农村,只不过他老家在县城北边的铁镰山,我家在县南的沙苑。乡间的民风习俗、亲戚称谓、人情世故基本相同。我们都是新中国成立后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可以称得上是同时代的人,由于受当时的生活条件和传统习惯影响,还是很注重亲情和感恩的,很容易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在孙先生的笔下,道出了亲戚的亲情、感情和恩情,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人伦道德的传承和延续,也表现了亲戚间的互相联念、帮助、体贴和恩怨。充分说明亲戚是一个小社会,是构成社会的小群体。正因为亲戚这种特殊的裙带关系,把社会成员维系起来,组成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千姿百态的社会。</p><p class="ql-block"> 《亲戚》真实反映了作者成长过程中,亲戚情感的交集与变故、分离与相托、贫穷与奋争,从小就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对于他立志勤奋,学有所成,努力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他的叙述中完全表现出尽心如性,立命事天的喟叹,从本人的亲身经历,身体力行,知恩图报,特别是对于长辈或兄弟姐妹事必躬亲,不难看出他不忘亲情,善待亲戚,颇有一种当代文人的思想境界和大爱情结。从情感的角度娓娓道来,以事叙情,引人入胜。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性表现,纠结矛盾加以集中浓缩,而且与崇高和凄美相联系,使人在不同人生的苍凉和温情的欢欣中产生同情共感,受到深刻的艺术感染和深层的审美感受。</p><p class="ql-block"> 他写奶奶,“虽然我不知道奶奶的生日,但奶奶的忌日令我刻骨铭心,甚至在情感上有了一生的纠结。因为奶奶死的那一天,正好是我生的那一天。……我的生命原来是用奶奶的生命换来的。这个扑朔迷离的世界,多么不可理喻啊!”“奶奶的籍贯在何处,也没听父亲说过。爷爷去世早,那时父亲和姑姑还是娃娃,孤儿寡母的相依为命,又住山湖北竹山的一个小山村。”“二爷对奶奶说,陕西那地方好,一马平川看不到头,……眼看就要到潼关的时侯,二爷竞把奶奶卖了。”“我没有见过奶奶,但见过安泰叔(奶奶在潼关的儿子)。小时候到潼关给姑姑姑夫拜年,一家人就到安泰叔住的山里去看他。”“我们每年都要给安泰叔捎些棉衣棉鞋什么的。当然,也要到奶奶的坟上磕头烧纸送寒衣。”可见,作者对已故奶奶的有着特殊的情愫,因为这是自己的根脉。</p><p class="ql-block"> 父恩如山,对父亲的叙写是深刻的,“在我的记忆中,父亲的肩头似乎没有放下过蹶头,黑衣黑裤,大手大脚,一头短发,一身骨头,——这种像青铜雕塑般的形象,是父亲一生的象征和写照”。“父亲为了这个家,什么都做,什么能赚钱就做什么。农闲的时候,磨过豆腐。天不亮就爬起来磨浆,过渣,点卤,用一块方石挤压成形,天一亮就挑着豆腐出门了天。”“父亲是天,就是在这片蓝天下,我们一天天长大,而父亲已没有那挺抜的腰身。眼睁睁地,我看着父亲的腰像谷穗一样渐渐地弯了下来,他的脸上额头上爬满了一道道刀刻似的皱纹……”。父亲的形象跃然纸上,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爱如同“父亲对土地的依恋和热爱,是执着而深沉的”,是深深铭刻在脑海中的。</p><p class="ql-block"> 母爱是深挚的,“我的母亲是山东人,却是在老朝邑黄河滩的草棚中出生的。她住的村子叫鲁安村,那地方还有叫豫安村的,都是从山东、河南逃荒过来的。”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到处兵荒马乱,黄河常遇泛滥,母亲年幼时流离失所,饱受磨难。因而平生勤耕苦织,节俭持家,把苦日子过的让孩子吃穿基本有样。“印象深的还有我家坑上的蒲篮,竹蔑编的,边沿上绣了花布。里边放着剪刀尺子楦子,还有各色的布条和针头线脑。那时,我和小伙伴们爱比赛着爬树,上上下下的,那粗巴的树皮和枝枝杈杈就挂破了裤裆裤脚,母亲晚上就穿了针线在灯下缝补。那时母亲年轻,穿针引线的动作也麻利,把线头在嘴里抿一下,湿了的线头尖尖的,对着针眼轻轻一捻就过去了。特别是快到过年的时候,厦屋里的灯不熬到没油的时候,她是不会收活的,针尖在她的头发上被磨的锃亮铝锃亮。”“母亲最爱说的一句话,我一辈子不识字,你们要争气,就是再苦再累,也要把你们姊妹几个供出来。我大学的通知书送来的时候,母亲哭了,不为别的,亲戚邻居都说要大庆一下,而家里却没有买肉灌酒的钱。有一次,我从外面回来,母亲和父亲正在吵架。……气得母亲就趴走坑沿上哭。我上学的信三舅收到了。三舅在兰州工作,寄来了一百元钱,那时的一百元钱可顶大用呀。家里摆了几桌酒席,……也买了几斤水果糖。母亲见人就散,脸上因喜气而泛着红润的亮光,那样的神采飞扬是我以前没有见过的。”现在母亲已高寿,怡享清福。“有一句话叫,家有娘,比人强,还有一句话叫,家有娘,心不慌。对于这两句话,别人怎么样我不知道,反正我是信了。”</p><p class="ql-block"> “走亲戚”反映了作者与亲戚之间常来往,互走动,有着深厚的情谊。“小时候,我每年都要跟着父亲到潼关走亲戚,因为我家住在大荔北部,距离姑姑家有上百里路程,加之要在渭河等摆渡,那船坐不满是不会开的。所以,每次去的时候,都是凌晨四五点就起了。”“印象最深的还是舌苔上的记忆,一到晚上,姑夫就领着我到街市上玩了。一街两行,灯火通明,有卖醪糟、买核桃、卖拐枣、卖甘蔗的。姑夫和那些摆摊的人都熟悉,这个给一点这,那个给一点那,一圈下来,我的肚子就变成滚圆的西瓜了。”“潼关的记忆,让人刻骨铭心。每次回来的时候,全家人都要送。那是一种在古装戏里才有的“十里相送”呀。……姑姑、姑夫、安泰叔、万荣哥、喜花姐,还有姑夫的哥哥和那几个侄儿们,逶逶迤迤的,一直把我们送出城,一直把我们送出城,一直把我们送下塬望沟,一直把我们送到那个叫桃林寨的地方。”由此可以看出亲戚间的感情是多么的难以分舍呀!</p><p class="ql-block"> 作者的亲戚之间只所以情隆意重,根脉深远,枝叶繁多。主要是家庭的熏陶,特别是有善良母亲的言传身教,真是母慈子孝。凡是沾亲带故或是受过帮助的都忘不了人家的恩情,从小就随父母与亲戚经常走动,互相来往,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亲戚不分远近和彼此,不论远在外地,还是城里乡间,形成了割不断、难分离的大而全的亲威圈,有舅舅、姑、姨、姐和妹等。而且把每家亲戚由于出身、职业、性格等不同,各自的特点描写的细致入微。不论处事皮薄或厚道,作者都能给予善侍。写到“大舅”,“小时侯,大舅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字:黑,姥娘在世的时侯,可能是叫惯了,也总叫他“大黑”。每次从澄城拉煤下来,从头到脚,大汗淋漓的,他脱下的衣服一拧就是一滩黑水……”“……一百多里路,一步一步的拉来,又要翻沟越岭的,那煤就值钱了,大舅从来没有说过卸一点煤给亲戚烧的话,洗了脸吃过饭,拉着他的煤就走街串巷吆喝去了。……”“……只有大舅住在那没有水的地方,。所以,每次大舅回去的时候,母亲就紧着袋子装粮食。”写到“大妗子”,“大妗子脾气不好,属于那种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到了姥爷家姥,那脾气也改不了,和姥爷姥娘也是锅盆瓢的,整天叮叮咣咣,那时,一家人还住在黄河滩,因为过活不到一块,就分家了。后来,国家修三门水库,姥爷一家搬到了黄河西岸的新村,他们却去了铁镰山上的城澄……”。写“姨妈家”,“我有个姨妈住在步昌,离我家十里路,过了安仁那个我们常赶集的镇子,下一个小坡就到了,姨妈家住的村子就叫小坡村”“姨妈是父亲早逝的那个女人的姐姐。因为有那么一段姻缘,父亲每年要照样去步昌的。姑姑家在潼关,姨妈家在去姑姑家的路上。所以,我们每次去潼关的时侯,也是必要去姨妈家的。”写“小姨”,“小姨是母亲姊妹几个中最小的一个,还有一层意思,因为我还有一个大姨。但那个大姨我从来没有见过,母亲也没见过,那是在从山东往陕西逃荒的路上,姥爷姥娘把他给人了。”“小姨家最困难的时候是刚分家的时侯,因要急着另院盖房,父母就把我家准备盖房的木料拉去了。”写“留记之死”,“去年腊月的一天的,姨家的宽哥突然打来电话,说留记死了。那电话是半夜打来的,母亲接了,一直都没有睡觉,第天起来,母亲的眼睛红肿着,泪涟涟的。母亲把留记死的话对我说了,虽然有一堆公务缠身,但想到这个表弟才四十岁出头,扔下两个孩子和一个半病的女人走了,心里有一种酸酸辣辣的滋味,我和母亲回老家了。”“留记是二舅唯一的儿子,比我小六七岁,那时,他总是像尾巴一样,跟在我的后边爬树上墙甩泥炮滚铁环。”以上只是散文集《亲戚》的部分篇短,充分体现了作者坚守根脉,注重亲情,弘扬真善美,人间总有亲情在。</p><p class="ql-block"> 孙先生的散文集《亲戚》,读后收益匪浅,不由得使人联想,今天社会进步了,经济繁荣了,生活富裕了。但总感觉亲戚之间的情意变淡了,特别是当今进入信息化时代,亲戚之间的走动变少了。交通工具发达了,思想上的距离却远了。尽管国家重视和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幸福家庭,调休传统节假日,为人们走亲访友创造条件,但客观现实还是今非昔比。过去人们每遇春节、端午或中秋节日,儿女、外甥等晚辈们都要去看望父母、岳丈,或去舅舅、姑姨等长辈家,在交通落后的年代,人们赶着牛拉车或步行,随后骑着自行车,带上馄饨、花馍、食品、茶果之类的礼品,齐排门走亲戚,显得尊重和孝道。亲戚家总要尽心备办饭菜,茶酒招待。饭间拉家常、互交流,增进情谊。但现在的年轻人,一年到头很少走亲戚,春节开上小汽车拜年,一天能跑好几家,那有交谈叙情的时间,有的根本没人没空,利用电话微信拜年,发个红包了事。这样,久而久之,感亲愈淡,亲情愈远,还谈什么亲戚!</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和弘扬祖国的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每年春节前夕,都要到人民中去,亲自走亲戚,看亲戚,给老少边的群众拜大年,送上新年祝福党和国家的温暖。我们的新一代要像前辈那样,不负厚望,传承美德,维系亲戚纽带,增进亲戚情谊,构建和谐社会,追求和向往美好的幸福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