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军威扑面来

日月行

<h5><b> 秦川渭水之滨,临潼骊山之北,座落着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帝王陵园。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在巍巍峰峦的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与日月交相辉映,彰显着一代帝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霸气与权威,充分体现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人民巧夺天工、惊世骇俗的智慧才能。这就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地下皇陵——秦始皇陵。</b></h5> <h5><b> 秦始皇陵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足足有78个北京故宫那么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b></h5> <h5><b> <font color="#ed2308">“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做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font></b></h5> <h5><b> 这个震惊世界的地下皇陵,不光规模最浩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它所体现出的精神品质、智慧才能,也最让人惊诧不已,肃然起敬!</b></h5> <h5><b> 最让人目瞪口呆的,是在地宫皇陵内竟驻扎着一支两千多年前、威震八方的大秦军队!那是由7000多件严阵以待、栩栩如生的兵马俑(包括战车、战马、武器)所组成。</b></h5> <h5><b> 你看这些“战士”,面容中都流露出军人独有的威严与从容,他们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眉宇间流露出的那股坚毅与果敢、勇猛与顽强,气势磅礴,势不可挡!</b></h5> <h5><b> 在秦始皇陵内现已挖掘出了3个俑坑,它们坐西向东,呈品字形排列——</b></h5> <h5><b> <font color="#ed2308"> 一号坑</font>规模最大,呈长方形,是一个以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东端3列步兵面向东方,是军阵的前锋;后面接着战车和步兵相间的38路纵队构成军阵主体;俑坑南北两侧和西端各有1列分别向南、北、西的横队,是军阵的翼卫和后卫。这样的排兵布阵,威风凛凛,坚如磐石,定叫敌人闻风丧胆,有来无回!</b></h5> <h5><b> <font color="#ed2308">二号坑</font>在一号坑北侧,平面略呈曲尺形,由四个单元组成。这四个方阵有机组合,由战车、骑兵、驽兵混合编组,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严整有序,无懈可击,是秦俑坑中的精华。它的发现揭开了古代复杂、神秘、战斗力极强的军阵之谜。</b></h5> <h5><b> <font color="#ed2308"> 三号坑</font>位于一号坑西端北侧,与二号坑东西相对,整体呈凹字形,由南北厢房和21张车马组成。从坑内建造、布局看,应为一、二号坑的军事指挥部。三号坑的建筑结构,陶俑排列,兵器配备,出土文物都有一定的特色,是大秦军队战无不胜,横扫天下的“定海神针”!</b></h5> <h5><b> 凭栏俯视,这些两千多年前曾叱咤风云、所向披靡的大秦军队的赫赫军威,正穿过地下皇陵的漫漫尘沙扑面而来!它的气势磅礴的地下军阵令人敬畏,那些威武雄壮的忠诚“战士”让人敬仰。虽然有些陶俑的肢体残缺了,却丝毫不影响他周身发射出来的灿烂光芒,不影响我们对他的无限崇敬与热爱!此时,你会感觉历史的距离在渐渐消失,一种神秘的力量仿佛把我们带进了喊杀震天、战马嘶鸣、血肉横飞的古代战场,亲眼见证了大秦皇帝当年为完成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所展现出的不朽军功和赤胆军威!</b></h5> <h5><b> 两千多年的岁月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何等的漫长!我们没有想到的是,被黄土掩埋了两千多年的大秦军团重见天日时,竟还是让人如此的动人心魄,如此的震颤心灵,如此的尊重敬仰,如此的壮怀激烈!虽然时光能慢慢销蚀他们的躯体、容貌,但无法撼动他们千古不变的忠烈英魂,无法泯灭他们矢志不渝的钢铁军威,更无法消减他们在我们心中的万丈光芒!</b></h5> <h5><b> 亲爱的朋友,参观、了解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概况,您一定想知道当年气势如虹、横扫天下的大秦军团到底是个怎样的军威吧?<font color="#333333">请欣赏</font><font color="#ed2308">根据3D真实还原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图景——</font></b></h5> <h5><b> 怎么样,十分震撼吧?一种荡彻心扉的崇敬是不是从心底油然升起?我们的祖先在两千多年前,就拥有这样的智慧,拥有这样的气概,拥有这样气势如虹、一往无前的精神,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是何等的骄傲和自豪!我们要告慰这些长眠地下的“士兵”兄弟:虽然你们的身躯倒下了,但你们的精神、你们的功勋,就如同一面面迎风飘扬的旗帜,引领着我们在华夏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固长城,铸军威,守平安,保家园,让华夏的每一寸土地,都艳阳高照,繁花似锦,五谷丰登,平安吉祥——</b></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