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青铜时代——国家博物馆(夏商西周篇)

emma

<p class="ql-block">  大禹治水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上古时代末期,洪水泛滥九州,百姓流离失所,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灾难。禹在父亲治水失败之后,被任命负责治水。在改变父亲原先堵住洪水的治水方针,采用疏导治水的办法,尽职尽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控制住了洪水,被百姓尊称为大禹。</p> <p class="ql-block">  大禹成功治水,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稳定了天下局势。《史记》中记载:禹凭借着治水和击败三苗的功劳,赢得了天下百姓的爱戴和信任,舜把禹立为自己的继承人,舜死后,禹继承了帝位,建立了夏朝。</p><p class="ql-block">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之所以取夏作为王朝的名字,是因为从造字中发现,“夏”有“夏人”之意,而“夏人”就是生活在中原的老百姓。</p><p class="ql-block"> 历时四百余年的夏朝共历十七代国君,标志着禅让制的结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权的朝代,中国历史开始走向“家天下”的转变。</p><p class="ql-block"> 虽然“三皇五帝”不乏传说的成分,但一些历史文献的记载以及多处遗址考古发掘的文物都证明夏朝却是的的确确存在的朝代。</p> <p class="ql-block">  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一只青铜爵是夏朝的代表文物之一。青铜,外表呈青绿色,是一种铜锡合金,爵是一种酒器。青铜爵的发掘出土,标志着青铜时代的开启以及国家的强盛。</p><p class="ql-block"> 夏的最后一位君主是桀,暴君,不施行仁政,百姓苦不堪言。商的君主汤兴兵伐桀并一举灭夏,正式建立了商王朝。</p><p class="ql-block">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又称殷商,是中国史书上记载的第二个朝代,也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共历17世,31位王,沿袭500多年。</p> <p class="ql-block">  进入商代,除了传统农业,商业以及手工业,特别是王室手工业青铜器、玉器等发展迅速,青铜器进入了鼎盛时代。</p><p class="ql-block"> 说到青铜器,就不得不提及商王武丁以及妇好。武丁,商朝第二十三代王,在位五十九年,期间,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成为商王朝的鼎盛时期,史称“武丁中兴”。</p><p class="ql-block"> 武丁确认的妻子有六十多位,只有三人拥有王后的地位,妇好是第一位。为武丁生儿育女,参与内政、作为卜官,主持祭典;能征善战,为商王朝开疆辟土。因此,武丁十分喜爱并器重她。然而由于长期征战,妇好英年早逝世,被尊称其为“母辛”“后母辛”。</p><p class="ql-block"> 殷墟妇好墓的发现,出土了数千件珍贵文物,其中‬不少‬是国宝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后母戊鼎。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的铭文而得名,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p><p class="ql-block"> 刚刚出土时,包括郭沫若先生在内的许多学者将铭文释作“司”,后,中国国家博物馆将司母戊鼎改称为“后母戊鼎”,意思上更接近‘商王之后’。</p><p class="ql-block"> 后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鼎腹呈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腹四壁各饰两组兽面纹和夔纹,鼎足各饰一组独立兽面纹,鼎耳外缘饰虎食人图案,耳侧缘饰鱼纹。后母戊鼎器型巨大、纹饰精美,还有着极为珍贵的铭文,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为国家一级文物,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p> <p class="ql-block">  “妇好”青铜三联甗(yan )。甗本身是由甑、鬲组成的复合炊具,其实就是一种蒸锅。三联甗造型独特,构思巧妙。三个甑的双耳上部均做成圆雕的兽头,与环形的下体相连,恰似一双奋力向上攀登的猛兽;甑外壁口沿下各铸出夔[kuí]龙纹,方案形鬲的顶面上铸有龙纹,威严凶猛。整个器物的总重量达138.2千克,是名符其实的青铜重器,被列为国宝级的文物。器物内壁、外壁等多处都有"妇好"二字铭文,说明了这件炊具的归属。</p> <p class="ql-block">  妇好青铜偶方彝,彝为盛酒器。该方彝器型特异,形似两件方彝的联体,故名。</p><p class="ql-block"> 这件大型商代容酒器,器型端庄大气、纹饰精美、雕工精湛,是殷墟青铜礼器中的精品之作。盖合之后,上部近似一座殿堂的屋顶,排列规整的7个方槽,宛如屋椽,应是模仿当时的大型宫殿建筑。<span style="font-size:18px;">底内中部有铭文“妇好”两字,为器主名。</span></p> <p class="ql-block">  妇好青铜瓿,瓿,是古代的一种小瓮,可以盛酒或水,有铜制也有陶制。妇好青铜瓿是由青铜铸成,敛口窄沿,带盖,口沿及腹部分别饰夔龙纹,饕餮纹三组,内底有铭文“妇好“二字。这件青铜瓿是同类青铜器中最为著名的一件。</p> <p class="ql-block">  青铜钺,一种古代兵器,出土于妇好墓中,因铸有铭文“亚启”而得名。在商周时期,青铜钺还被广泛用作礼器,象征军权和身份地位。高级贵族在葬礼中常随葬青铜钺,以显示其军事统帅的身份。</p> <p class="ql-block">  嵌绿松石青铜戈,大型青铜戈,其援部、内部均嵌饰绿松石,华美异常,表明这件青铜戈并非用以勾杀的实用兵器,而是仪式典礼中使用的礼器。商周时期的女性墓葬中,极少随葬兵器。妇好墓中却随葬有大量青铜钺、 青铜戈等兵器,暗示了妇好作为商王之妻,兼有极大的军事权力,这在商周时期是极为罕见的文化现象。</p> <p class="ql-block">  妇好墓随葬器物1928件,其中青铜器468件,带有“妇好”字样铭文的就有105件,玉器共755件,玉质上乘、雕刻精美;另有63件石器,47件宝石器等,堪称一座地下宝库,所见不过冰山一角。</p> <p class="ql-block">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是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目前东亚已知时代最早的成熟的文字体系。甲骨文的发明,是对中国甚至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对历史,尤其中国历史的传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出土于河南安阳的这块牛肩胛骨,正反两面刻满卜辞,内容是商王武丁占该旬之内是否有灾祸。另一块则是占卜己酉日是否下雨。</p> <p class="ql-block">  商朝可谓青铜器的鼎盛时代,除了妇好青铜器,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青铜人首、青铜罍,虎纹青铜尊以及几件青铜铙等都是这一时期的青铜重器。</p> <p class="ql-block">  四羊青铜方尊,又称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礼器、祭祀用品,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山村。</p><p class="ql-block"> 四羊方尊器呈方形,口沿外沿形成喇叭状方口,高58.3厘米,重量近34.5千克。方尊全身都饰有花纹,肩部四角各有一个卷角羊头,“四羊方尊”由此得名。方尊羊头与羊颈外伸,羊身为方尊腹部,圈足上浮雕八只羊腿。羊在中国古代寓意着美好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极尽吉祥、至尊的气象。</p><p class="ql-block"> 四羊方尊命运多舛,其出土后经过多次转卖,后在战乱中被炸成碎片,新中国成立后,才由文物专家将其修复。</p><p class="ql-block"> 四羊方尊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方尊,国家一级文物,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列入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名单。</p> <p class="ql-block">  觥, 一种造型独特的青铜盛酒器。</p> <p class="ql-block">  青铜鸭尊,西周时期盛酒器,一只可可爱爱的小鸭子,背部开口,双脚在前。商周时期的盛酒器以动物造型居多,象、虎、牛以及怪兽等等。</p> <p class="ql-block">  商朝到了最后一代王,纣王,终日饮酒作乐,不思朝政,残暴昏庸。于是,武王伐纣,牧野一战被灭。西周,约前1046年——前771年建立,共有十二王,传十一代。</p> <p class="ql-block">  西周利簋[guǐ],西周武王时期的标准器皿,为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器身和方座饰有兽面纹,方座四角饰蝉纹,足下用云雷纹作地。内底铸铭文4行32字,记录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的历史事件。因利簋是该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因此又被称为“武王征商簋” 。利簋铭文的内容让史学家确定了“牧野之战”的时间为公元前1046年,确定了商周的断代时间。国家一级文物,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  西周大盂鼎,西周时期一种炊具,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千克。铭文19行,291字,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gào]盂之事。</p> <p class="ql-block">  西周虢季子白盘,商周时期盛水器,出土于宝鸡虢川司,圆角长方形,口大底小,四壁各有两只衔环兽首耳,口沿饰一圈窃曲纹,下为波带纹。盘长137.2厘米,宽86.5厘米,高39.5厘米,重215.3千克。盘内底部有铭文111字,讲述虢国的子白奉命出战,荣立战功,周王为其设宴庆功,并赐弓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盘以为纪念。铭文语句以四字为主,修饰用韵,文辞优美,是一篇铸在青铜器上的诗。</p><p class="ql-block"> 虢季子白盘与散氏盘和毛公鼎,称为西周三大稀世瑰宝,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小臣宅青铜簋,内铸铭文,共六行五十二字,记述白懋父赏赐小臣宅盾、戈、车、马。</p> <p class="ql-block">  不“qi”(字库无文物所铸之字)青铜簋盖,整体呈圆形,高8.2厘米,口径23.2厘米,盖内壁铸有13行152字的青铜铭文,记述玁狁侵犯周王朝西部边境,作器者不“qi”受命抗击,大获全胜后得到赏赐。 ​​​ ​​​</p> <p class="ql-block">  西周盠青铜方彝,盛酒器,出土于陕西郿李村。盠方彝造型典雅庄重,纹饰繁缛华美,是西周青铜艺术品中的成功之作。</p><p class="ql-block"> 器由器盖与器身两部分组成,器盖为四阿式屋顶状,器身腹部两侧置有象鼻上卷状耳。</p><p class="ql-block"> 盠青铜方彝除了造型、外观精致华美,内壁还铸铭文10行107字,记载作器人“盠”是周王的同宗,周王命盠掌管司徒、司马、司空和周六师、殷八师的军政和屯田事务,并赐盠衣物、玉佩和车马饰等厚赏,盠因此作器以记其荣宠,颂扬天子恩泽。</p> <p class="ql-block">  颂青铜壶,西周盛酒器,因作器者为“颂”而得名。颂壶整体器身呈椭方形,形制庄重,纹饰瑰丽,壶身颈两侧各有一兽首耳衔环,腹部四面各装饰环带纹和浮雕双身蛟龙纹,龙头位于腹部正中。</p><p class="ql-block"> 此壶本来是一对,无盖在国博,有盖在台湾。铭文151字,记述了颂受到周王“册命”并得到赏赐,为了感激天子美意、荣耀先父母而造器,祈求国家康乐大福、周王长命万年。</p> <p class="ql-block">  “盠”青铜驹尊,西周时期酒器。铜驹昂首挺立,身躯短小,神态憨稚,形象生动逼真。驹体颈胸之处有铭文94字,盖内有铭文11字。记述某年十三月(闰月)甲申,周王举行执驹典礼,亲赐盠两匹马驹,盠拜赐后,为颂扬周王之恩德,并祭祀其亡父而作其器,以此纪念。</p><p class="ql-block"> 盠驹尊是西周时期写实动物雕塑的代表性作品,也是已知最早的驹形青铜器。</p> <p class="ql-block">  “无㠱”青铜簋,器内有铭文58字。记载了周厉王正法南夷,并赏赐作器者无㠱四匹马。</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郑罔叔钟</p> <p class="ql-block">  “禹”青铜鼎,西周晚期著名青铜器,禹鼎造型庄重,铸作精致,陕西省岐山县任家村出土。</p><p class="ql-block"> 禹鼎器型厚重、大气,器内壁铸铭文20行207字,记述噩侯驭方率南淮夷、东夷侵犯周王朝的东部、南部疆土,周厉王命西六师、殷八师前往征讨。作器者禹受武公之命,率军参战,俘获噩侯驭方。</p><p class="ql-block"> 鼎,三足两耳,本为一种炊具,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问鼎”、“定鼎”等。</p> <p class="ql-block">  西周象首青铜罍,盛酒或盛水的大型容器,四川彭县竹庄出土。器型宏大,造型精巧,肩部象首作双耳,象兽双耳之间又各铸一象首,相邻两象首正中各置一蟠龙,蟠龙左右两侧再饰以夔龙纹,器身纹饰精美,是西周青铜器中难得的精品,国家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  贯穿夏商周,欣赏着一件件大气、精美的青铜器,欣喜地看到了这一时期青铜从冶炼到铸造技术的发达、鼎盛,也见证了青铜器在那时人们心目之中、生活之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时代,青铜不是“青铜”,而是王者,是真正的青铜时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