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经典润泽生命,书香伴人成长。为营造良好的“悦读”氛围,促进教师共读好书,提升专业素养,唐爱华小学数学新教师工作室推出“啃读经典,与你共读”经典读书分享系列活动。从9月开始,推出一期经典诵读活动,引领工作室成员带着思想阅读,打好生命的底色。让我们与书籍携手同行,将一路书香,浸润我们的人生。</p> 作者简介 <p class="ql-block"> 于漪,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称号。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漪“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著作有《岁月如歌》、《于漪文集》、《教育的姿态》等。</p> 推荐理由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书籍是《岁月如歌》,作者于漪,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岁月如歌》记录了于漪老师求学、教书、做校长、回报社会的心路历程,总结了自己不断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的岁月人生,既有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心得,更有一位在逆境中成长、不断奋斗的教育家的教育思考。漫漫岁月,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播种也有收获,于漪老师将其演绎成了一首动人的歌。</p> 领读人简介 <p class="ql-block"> 朱燕,中共党员,中小学一级教师。她坚守践行着教育理想,在工作岗位上勤学善思,任劳任怨,辛勤耕耘,曾先后荣获海港区“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她执教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在区级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p> <p class="ql-block"> 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才干。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人生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文字无声,却可以滋润心灵,丰盈内心,让我们有见识,有见解,思想纵横捭阖,谈吐风趣幽默,在一个昂扬有趣的世界中,与更多有趣的灵魂相遇。</p> 诵读内容 <p class="ql-block"> 《岁月如歌》(节选)</p><p class="ql-block"> 驾驭课堂的主宰应该是教学目标。这堂课要达到怎样目的,心中须一清二楚。选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师生之间的活动怎样开展,怎样组织,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没那么简单。我在以下几个方面用力:</p><p class="ql-block"> 一、坚决改变多目标导致无目标的情况,不被教材牵着鼻子走。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可教的内容很多,碰到几种修辞手法,就讲几种修辞方法,碰到种种描写方法,就一一道来,碰到警句、名言,又拉住不放,有什么教什么,拉拉杂杂,课时永远紧张,永远不够用。好像什么都教了,又好像什么都未说明白,糊成一片。关键在未做教材的主人,而是教材的奴隶;不懂得教学是驾驭教材以实现教学目标,教材应为我所用,而不是让教材驾驭自己。语文学科综合性强,同一篇名作,可在中学教,可作为大学教材,区别在教学目标不一样,目的要求有高低之分,繁简之别。这个年级这个学期应该学什么,具体到某个单元某篇课文应该掌握什么,应仔细考虑,十分明确,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p><p class="ql-block"> 二、制定教学目标须明确,具体,切实可行,不千篇一律,不笼而统之。教学目标虽两三行字,是否具体,是否可行,有一个钻研教材的过程,研究学生的过程,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筛选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制定教学目标,既检验课前准备的质量,又揭示思考能力的提炼。我制定教学目标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训练要达到的目标,二是德育与美育方面熏陶的要求。目标分别列开为的是心中有底,一目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二者应有机结合,不可分割。</p> 我的感悟:岁月如歌,歌声壮丽 <p class="ql-block"> 随着《岁月如歌》一页页地翻开,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于漪老师正一步步走入我的心灵,其高尚的人格、严谨的学风、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学生满腔的热情在我的心中一次次掀起了涟漪。书中扉页上于漪亲笔写的一段话:“拉开层层心幕,往事历历眼前:教海沉浮,岁月如歌,被白发欺人奈何,却道天凉好个秋!”现在回想起来依旧让人热血沸腾。用一片热爱浇灌三尺讲台,以一片赤诚教书育人。</p>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p class="ql-block"> 日寇铁蹄长驱直入,家乡危在旦夕。这便是于漪老师的童年生活环境。大环境下的恐怖,家中的贫穷,都没有击倒作为长女的于漪老师,她说,“奋斗才能生存”,于是她告别母亲去苏州求学。战乱纷飞的年代,都德《最后一课》的小弗朗士深深打动了年幼的于漪,炮火击毁了美好的童年,却留下了“一切为民族”的心灵震撼,这不仅是于漪老师进入镇江中学时所学到的校训,更是铸造师魂的基因,她说:“这五个大字掷地有声,镌刻我心。”是啊,不管生活的炮火有多猛,对教书育人的热爱与执着,于漪老师的赤诚如滔滔江水。任尔东西南北风,千磨万击还坚劲。</p> <p class="ql-block"> 作为教师,我深知唯有奋斗才能不负韶华,不负学生,更不负自己。让我们用于漪老师的奋斗精神为旗帜,不断努力,用知识和热情点亮更多学生的未来。</p>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p class="ql-block"> 对学生矢志不渝的爱构成了于漪教师生涯中永恒的旋律。有一年,做班主任,一位姓肖的学生生病了,于漪去宿舍看望她,这位学生随口说了一句:“要是有个面包吃就好了!”于漪把这句话记在了心里。在那个粮食实行计划供应、食物紧缺的年代,她饿了一顿饭,省出来二两粮票,买了一个极普通的面包送了过去。40多年后,那位女生从北京来探望于漪,郑重地对她说:“这件事让我懂得了什么叫‘爱’,我当老师,就一直想到要爱学生,不仅心里爱,行动上也要爱。”</p> <p class="ql-block">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唯有爱才能育爱”。这也是我们青年教师应该学习的地方,学着与孩子们相处,学着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正如于漪老师说:爱每一个孩子,做老师就有底子了。</p>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p class="ql-block"> 于漪老师说的“我做了一辈子的老师,但一辈子在学做老师!”这是她对事业的真诚,于漪老师的教育梦是虔诚的,她谦虚地向身边的每个人学习。为此,她一路上下求索,向前辈学,向同仁学,向学生学,向生活学,向自己学。当年为备好一堂课,常常花10小时、20小时,乃至更多时间。上百篇教材独立钻研下来,直到“我开始尝到庖丁解牛的滋味”。于漪老师为了老教研组长允许她去听课,主动扫地、擦桌子、拖地板、泡开水、倒痰盂……</p> <p class="ql-block"> 丹尼尔·凯斯曾说:“学习是件很奇怪的事,走得越远,越知道自己连知识存在何处都不清楚。”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深知自己经验尚浅,待学之事还有太多,只要时间还在行走,学习就不能停止。</p> <p class="ql-block"> 轻轻合上书本,体会于漪老师的心路历程,彷佛是在倾听于漪老师的谆谆教导,钦佩她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还能坚定信念;钦佩她在被疾病所累,仍执着于教育教学,身体力行;钦佩她视每一个学生为自己的孩子,用爱感化学生,钦佩她永不自我满足…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我的心灵接受了一次次的洗礼。</p> <p class="ql-block"> 点点滴滴汇聚往事悠悠,交织岁月如歌。于漪老师的人格与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肃然起敬。她那种永无止境的追求和永葆青春的热情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终身学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