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罗伦萨,优美的诗篇

吴松巍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亚平宁半岛山峦的怀抱中,有一片热土被上帝分外眷顾,撒下了一把花瓣。于是就有了一座“鲜花之城”——佛罗伦萨。这座古老而优雅的城市,在13至17世纪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摇篮。盛开了3个多世纪的文艺百花,至今依旧余香缭绕,引来世界各地文青、游客前来探寻那份独特的美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我们走出佛罗伦萨中央火车站时,个个精神饱满,包括我们的小Toby。尽管,我们在佛罗伦萨只有7个小时的游览时间;尽管,今天没有托斯卡纳的艳阳,但丝毫不影响大家愉悦的心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出火车站看到路边的艺人,停下看了大约一分钟,背包的拉链被拉开,差点让扒手得逞。Ken让我把背包背在胸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玄云薄雾,给我一种轻微的朦胧感觉,眼中的佛罗伦萨不似罗马那般宏伟壮阔,步行游览很合适,在古色古香的街道、老房中穿行,仿佛是在读一行行的朦胧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下图是共和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市政广场,去看一看数个世纪以来佛罗伦萨的政治中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市政广场以及四周的建筑,一如中世纪的模样,饱经风霜又古朴精美。更因为广场上有众多不朽的雕塑,被誉为意大利最美丽的艺术广场。好一座免费的露天雕塑博物馆!这里,矗立着锯齿状用粗石砌成的城堡式宫殿——旧宫,其高耸的钟塔雄视整个广场;这里,有一座美蒂奇家族第一代托斯卡纳大公骑马挥剑的铜铸雕像,伫立在广场中央;这里,站着世界上最美、最帅的男子《大卫》,引来世界各地的游客一睹风采;这里,有海马拉着双轮战车凯旋的海神喷泉,展示艺术家对人体美的崇尚;这里,还有佣兵凉廊,展示着一座座精美绝伦的雕刻艺术品,乔维尼·波隆纳的《掠夺萨宾妇女》,切利尼《珀耳修斯和美杜莎》••••••每一座雕塑背后都有一个摄人心魄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科西莫•美蒂奇一世公爵,1537至1574年担任佛罗伦萨公爵,是意大利美第其家族的主要代表之一。雕刻家詹波隆那1594年创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米开朗琪罗的《大卫》雕刻作品。创作于1501—1503年。这是一座复制品,原先放置在这里的原件,因三次天灾人祸被移至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珀耳修斯和美杜莎的头》青铜像,本韦努托•切利尼1554年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强掳萨宾妇女》詹波隆那的杰作,创作于1583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换个角度看佣兵凉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游客走了一批又来一批。这个广场永远有那么多人。许多游客喜欢悠然地在凉廊前席地而坐。一边欣赏着艺术大师精心雕刻的杰作,一边似乎在倾听咣咣的锤凿声响••••••广场上始终默默地站立在那里的一座座雕塑,多少年来习惯了广场的喧嚣,总是在无声地向世人述说着属于自己的故事,以及发生在广场和旧宫的兴衰变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旧宫门楣上的佛罗伦萨的市徽—— 狮子守卫鸢尾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佣兵凉廊两侧各有一只石狮子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旧宫。原来这里是市政厅的所在地。但只占用很少办公用房,其它都属于“皇家博物馆”对外开放。从“旧宫”这个名称的由来了解到:这座坚如磐石的建筑是佛罗伦萨共和国时期建造,是共和国历任统治者的官邸,也被称为领主宫。1540年美第奇公爵科西莫一世对其进行整修扩建作为府邸,形成今天的建筑规模。1599年美第奇家族迁往阿诺河南岸新购置的府邸皮蒂宫,这里被改称为旧宫。1861年意大利国王时期,旧宫是外交部和议会所在地。意大利统一后改为佛罗伦萨的市政厅,一直在用至今。这个古老的宫殿几个世纪以来,仍然在履行的它的原来的使命,实在令人感叹。我很难想象,一个政府机构在一个游人如织的著名旅游景点里办公是什么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楼有著名的500人大厅,有米开朗基罗的名作《胜利》,还有瓦萨里的著名壁画《马西亚诺战役》,但丁的死亡面具;还可以登上塔楼俯瞰佛罗伦萨市容,去走一走旧宫的秘密通道。原来旧宫可以探索的很多,可惜我们没有时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露天庭院可看到旧宫的塔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就在免费的一楼露天庭院看看吧。廊柱上雕刻着细碎图案非常精美,天花板上淡雅飘逸的绘画,像是意大利某个品牌的丝巾。一座天使怀抱海豚的青铜雕塑矗立在庭院中央,虽小,但格外引人注目。因为它是达芬奇老师的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放一张500人大厅的网络图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老桥上走走停停,去探寻老桥的千年传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和比萨一样,阿诺河流经佛罗伦萨时把城市一分为二。阿诺河上共有7座桥梁连接南北两岸,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老桥。老桥有桥廊,两边排列着首饰珠宝商铺。漫步老桥,我对明晃晃耀眼的珠宝店不感兴趣,而两岸的风景对我有吸引力。无论是从桥上眺望岸边,还是从河岸眺望老桥,都有迷人的风情。向西看是圣三一桥,下游的阿诺河由东向西流到比萨,然后汇入地中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桥的历史可追溯到古罗马时代。最早是木桥,后来建成石桥,曾两次被洪水冲毁。现在的老桥是1345年重建的,据说是意大利最早、跨度最大的圆弧石拱桥。桥不雄伟,但古朴凝重。尽管它被洪水冲垮了两次,但是躲过了二战希特勒法西斯的轰炸。据说当时阿诺河上其它6座桥全部被摧毁,唯独没有伤及老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桥上建有房舍,造型很像中国南方的廊桥。老桥更加奇特的地方是,一条名叫瓦萨里的封闭长廊,从北岸的旧宫、乌菲兹宫(美蒂奇家族办公楼)横跨老桥,通往南岸的美蒂奇家族府邸皮蒂宫。这样美第奇家人来往阿诺河两岸就可以避开市民,保障安全。早前老桥上的商铺被屠夫占领,味道很难闻。美蒂奇家族把肉店全部赶走,租户换成了珠宝商和金匠。有趣的是,老桥东西两端原来有桥头堡,在建造瓦萨里走廊时遇到了“钉子户”。无奈,瓦萨里长廊在右边的塔楼边多了个尴尬的扭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瓦萨里走廊由著名建筑师瓦萨里设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桥中央瓦萨里的雕像。据说这座青铜雕像是由老桥上的金店商铺的店主们集资浇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在老桥上自然会联想到但丁与贝阿特丽斯浪漫的爱情故事。准确地说应该是但丁的“单相思”。但丁和贝阿特丽斯在老桥上第二次不期而遇,竟然让这位痴情的诗人倾慕一生。不幸的是贝特丽丝嫁给了他人,又在25岁时因病去世。诗人非常悲伤,思念之情久久无法释怀。于是就有了但丁第一部情诗集《新生》。但丁在放逐期间创作的传世巨作《神曲》,仍然写到了贝特丽丝,用情极深。尽管我没有读过但丁的著作,但知道一些但丁生平。由此联想,让我特别感慨但丁伟大的精神恋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去圣母百花大教堂看穹顶,欣赏建筑艺术史上的伟大奇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老城区我发现,不管走哪条路,抬头就能看到教堂铅红色的穹顶。去圣百花大教堂无需问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环视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广场,这里矗立着大教堂、钟塔与洗礼堂组成的建筑群。广场不大,显得有些逼仄。教堂巨大的身影,让人无法看到她的全貌。但是,用奶白、墨绿和粉红三色大理石装饰的建筑,绝对是非常养眼:大教堂妩媚,钟楼伟岸,洗礼堂独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过的许多教堂,大都庄严肃穆甚至冷峻,很少像圣母百花大教堂如此妩媚。当我眺望圣母百花大教堂时,一下子就被她雍容华贵的身姿,宛如美妇人所散发出迷人的魅力所吸引。在马赛看到了用灰白双色大理石装饰的教堂,但很少看到用三色大理石镶嵌装饰的教堂。如此设计,淋漓尽致地诠释了文艺复兴所推崇的古典、优雅、自由的精髓,又与献给圣母玛利亚的教堂,以及佛罗伦萨这个“鲜花之城”相吻合,真是妙然天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察看教堂立面细节,色彩、线条、图案、浮雕,无不展示出高雅不艳丽,精细不繁复,每一处都散发出诗韵画魂般的艺术气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与教堂外形温婉与优雅比较,教堂里面显得简洁和清新。不过对于许多游客来说,他们更关注教堂的穹顶,想把这个高114.5米、直径米45.5米,至今让许多建筑师、工程师无法解密的穹顶的建筑方式探个究竟。还有的游客想看一看,穹顶上瓦萨里绘制的《最后的审判》,与西斯廷礼拜堂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更喜欢哪一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教堂大殿进门的墙上挂着一座奇特的、古老的时钟。Ken告诉我,这个时钟不同寻常之处就是,时针朝着相反方向行走,而且不是12小时计时,是24小时计时。时钟至今仍在准确计时。真是涨见识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瓦萨里和祖卡里合作的穹顶多层壁画《最后的审判》,用色透亮,明显不同于米开朗基罗西斯廷的那幅《最后的审判》,美得令人叹为观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教堂门前人来人往,大多数有人不会关注到教堂一侧的一座雕塑,或许看到了也不知道这个人就是教堂大穹顶设计者布鲁内列斯齐。他和许多游客一样,抬头凝视着他心爱的铅红色的大穹顶。他是金匠出生,却拿出了颠覆传统的穹顶建造技术。在1367年教堂主体工程结束之后,穹顶竟然空缺了50多年之久。直到1436年,穹顶才终于像一顶皇冠加冕到圣母百花大教堂的顶上。佛罗伦萨沸腾了,市民们奔走相告。美丽的铅红色园顶刺破天际线。这是文艺复兴时代到来的第一朵报春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圣母百花大约教堂西侧,耸立着一座钟楼。因为最初由乔托设计,所以称乔托钟楼。钟楼呈四角形柱状,立面与教堂一致,还是用奶白、墨绿和粉红三种颜色大理石装饰。顶层和底层粉色略多,充满活力;中间的拱形窗户和雕塑,让人感觉方柱形体的塔楼並不呆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圣乔凡尼洗礼堂那扇被米开朗基罗称之为“天堂之门”前,永远是人头攒动。你想拍一张没人干扰的、完整的“天堂之门”照片,还真不容易。听说,金匠洛伦佐为了雕刻青铜涂金浮雕大门足足用了28年!我站在天堂之门前肃然起敬,在文艺复兴摇篮的佛罗伦萨,有多少艺术家为了艺术而献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等待许久,终于等到了天堂之门没有人遮挡的那一瞬间,我赶紧按下快门。但还是稍慢了一点,一个游客闯进入了镜头。我正叹气,Ken跟我说:这扇天堂之门是复制品,原件在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博物馆里。我瞠目结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徘徊在老城的街头巷尾,去探寻一个家族和一个城市的奇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石板路、红瓦房、斑驳墙、老教堂••••••穿梭老城街头巷尾,我仿佛走了进历史回廊。这里的每一栋建筑,似乎还在默默地讲述过去的往事;而许多往事都与一个消失了的家族有关。这个家族就是美蒂奇家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喜欢那些前店后坊的手工艺商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经意间就看到一幢建筑的墙角上有个标志:装饰着红球的金色盾牌徽章。这是美蒂奇家族的徽章。有凹痕的盾牌,是传说中美蒂奇家族祖先阿伟拉多骑士作战用的盾牌,查理曼大帝的嘉奖;六个球代表钱币,也有解释是代表药丸;蓝球上的“鸢尾花”表示与波旁王朝有姻缘。其实,美第奇家族是托斯卡纳的农民,后来迁移到佛罗伦萨经商。美第奇(Medici)在拉丁文中是“医生”的意思。这个家族是不是开过药店无从考证。我更相信红球代表钱币,因为美第奇家族是开银行发家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沿着一条狭窄街道走,我们去寻找美蒂奇家族早期的府邸——美蒂奇宫。美蒂奇宫靠近圣洛伦佐广场,由老科西莫•美蒂奇策划建造。老科西莫不想太过招摇,一直没有下决心给家族修建一座宫殿。尽管他接手了父亲乔凡尼创建的美蒂奇银行,成为了佛罗伦萨首富。1434年,当老科西莫在佛罗伦萨建立僭主政治,成为佛罗伦萨无冕之王时,才决定建造美蒂奇宫。不过他还是没有接受建造圣母百花大教堂穹顶的布鲁内莱斯基的设计方案,而是采用了米开罗佐比较低调的方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抬头仰望美蒂奇宫。这栋三层建筑外墙用粗砺石块砌成,从下至上由粗及细,高度逐层递减;拱形的窗户、罗马式屋檐,尽显简洁工正,威严庄重。这里既是美蒂奇家族的住所,也曾是美蒂奇银行总部。现在是个展览馆。让我记忆深刻的有,富丽堂皇的天顶画,墨索里尼接待过希特勒的镜厅,还有小教堂里佐戈利的《三王来拜》壁画,无不显示美第奇家族的权力和曾经的荣耀。让我感慨的是,美蒂奇家族从这里走出了老科西莫、痛风者皮耶罗、伟大的洛伦佐,美蒂奇家族也从发家走向辉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照片为一层庭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上图为镜厅和会客厅;下图为佐戈里的《三王来拜》壁画。这幅画假借圣经故事,实为美蒂奇家族成员游山玩水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美蒂奇宫出来,我们去了美蒂奇家族陵墓的所在教堂,圣洛伦佐教堂。走近教堂一愣,教堂的外立面竟然是个“毛坯”。如果不知道美蒂奇家族的墓地在此,路过可能不会进去。谁会想到这座立面寒碜的教堂里藏着文艺复兴的灵魂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圣洛伦佐教堂是佛罗伦萨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建于公元393年。15世纪初由美蒂奇家族的创始人乔万尼·美第奇出资,委托布鲁内莱斯基设计建造一座新的教堂,以取代老教堂。教堂规模在乔万尼后代的手中不断扩大,工程持续了近百年。米开朗基罗、马太奥也参与修建了新圣器室、礼拜堂、图书馆和庭院。其中,新旧圣器室和礼拜堂构成美蒂奇家族的墓地。这个传统从美蒂奇家族第一代创始人乔万尼•美蒂奇开始,一直延续到家族嗣后解体(少数家族例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为教堂大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乔万尼•美蒂奇在圣洛伦佐教堂的圣器室刚建成时去世。他儿子老科西莫将乔万尼安葬在教堂圣器室里。因为后来又在大殿右侧建了新圣器室,所以这个圣器室就叫旧圣器室。老科西莫•美蒂奇则安葬在教堂大殿主祭台下面的地下墓室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乔万尼•美蒂奇在旧圣器室中的墓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今中外的富贵家族大多一样:很有钱又有很有势,其发迹史无不充斥欺诈、阴谋、腐败、谋杀。美蒂奇家族也不例外。靠高利贷起家,开银行发财,贿赂教皇作靠山,用金钱获得僭主政治。但是,与其它富豪家族不同的是,对于家族不光彩的原罪和黑历史,从第一代创始人乔万尼开始就以基督徒的赎罪方式,以获得良心慰藉。从广行善事、资助艺术、奖掖文化,到热爱艺术、收藏艺术品。美蒂奇家族成为了文艺复兴运动背后的主要推手。这就是美第奇家族与其它富有家族最大不同,而成为传世名门,被世人铭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从雅致的庭院回廊上二楼,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圣洛伦佐图书馆,收藏了美蒂奇家族上万册古书和手稿。这是世界上第一座对处开放图书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美蒂奇礼拜堂,整个八角型大厅非常华丽,从地面到墙体都用斑岩、半宝石、大理石和贝壳镶嵌而成。用偏深的颜色是不是特意营造出墓地的氛围?八角形的大厅设计了八个壁龛,用来放置大公雕像,但最终完只完成了2座。感觉这里的工作並没有完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看墙上大理石拼贴工艺细节时,我忽然想起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富不过三代”。然而,美蒂奇家族却统治佛罗伦萨和托斯卡纳长达3个世纪,出了10多位君主和大公,3个教皇和2个法国王后。其实,纵观美蒂奇家族史,其鼎盛时期是在第4代洛伦佐•德•美蒂奇执政时期。被称为伟大的洛伦佐。洛伦佐之后,美蒂奇家族的在佛罗伦萨的统治力开始起起伏伏。尽管后来科西莫一世横空出世,出现了转机。但是,他的后代一个比一个奇葩,最后还是落得绝嗣解体的结局。这也应了中国还有一句老话,叫做“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1753年,蒂奇家族的最后一位后裔安娜•玛利亚•美蒂奇作出决定,将美蒂奇家族300多年来收集的所有藏品,连同乌菲兹美术馆一起捐赠给佛罗伦萨,並向公众开放展出。于是,意大利拥有了一座世界级别的博物馆。佛罗伦萨也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圣地。这是美蒂奇家族与其它富豪又一个不同的地方:他们后代奢华、挥霍、堕落,但没有败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和许多游客一样,寻访美蒂奇礼拜堂是为了欣赏米开朗基罗的雕刻作品《晨、暮、昼、夜》。新圣器室里安葬着4位美蒂奇家族的成员,共有9座雕塑。在主祭台两侧墙边分别是朱利亚诺•美蒂奇和洛伦佐•美蒂奇的陵墓。两座墓各做三件雕塑,分别是墓主的塑像,和《昼、夜》和《晨、昏》。我看了许久,昼夜晨暮表示一天4个时辰,是不是寓意美蒂奇家族兴衰?或者是米开朗基罗通过他的作品,表达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圣器室另一面墙的祭坛上有3做雕塑,圣母子以及美第奇家族的主保圣人。祭台下安葬着伟大的洛伦佐和他的弟弟朱利亚诺。看到了伟大的洛伦佐的陵墓我自然想起了在圣母百花大教堂“帕奇阴谋”中洛伦佐兄弟俩遇刺的一幕。弟弟朱利亚诺为了掩护哥哥被刺身亡。哥哥洛伦佐受伤侥幸逃脱。其实,这两位的名气和地位要高得多,而且伟大的洛伦佐是前面两位叔侄的父亲和祖父。为什么共处一室,伟大的洛伦佐兄弟俩的陵墓和他们的后辈的陵墓落差如此之大呢?真让人匪夷所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圣十字圣殿,去拜谒文艺复兴的先贤者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慕名拜谒了圣十字教堂。这里安葬了许多意大利著名的历史人物。其中,我所知道的就有,哲学家马基雅维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现代物理学奠基人伽利略、歌剧作曲家罗西尼、画家建筑师乔托、大诗人但丁••••••他们是意大利不朽的神灵,其中有的还是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伟人。因此,圣十字教堂也称为“意大利的先贤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教堂里面转了一圈才知道,圣十字大教堂是方济各修道院的教堂,而且是世界最大的方济各会教堂。以前听说过一些方济各的生平事迹。一个从布衣赤脚传教士成为一代宗师的故事,很励志。在巴尔迪小礼拜堂里,有乔托创作的圣方济各生平壁画,勾起了我一些记忆碎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教堂里一边走一边寻找知道的伟人陵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位手中拿着望远镜和地球仪的雕塑,一看就知道是现代物理学奠基人伽利略的墓室。伽利略虽然是比萨人,但晚年受到美第奇家族庇护。当时他被罗马教廷软禁在佛罗伦萨,于1642年在佛罗伦萨去世。1734年伽利略的遗体被迁葬到教堂内安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米开朗基罗墓室是由他的学生瓦萨里亲自设计。壁画中天使拉开幔帐,中间是米开朗基罗的胸像。下方的三个女神没看出来是什么意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在但墓前驻足许久。但丁的石棺是空的。他客死他乡,连尸骨都没有回到家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丁中年由于参与政治派别,被教皇放逐並宣布,但丁回到佛罗伦萨,任何一个士兵都可以就地处决他。后来佛罗伦萨当局又改口:只要但丁公开认错就可免罪回乡,却被但丁断然拒绝。从此,但丁再也没有能回到他的家乡。1321年但丁拉文纳去世並安葬在拉文纳。当但丁的巨作《神曲》出版后,故乡认识到了他的价值。佛罗伦萨当局希望把但丁的遗骨迁回故乡。但是,拉文那市不同意。无奈,只能在空棺中放些但丁的遗物安放在圣十字教堂,以表达对但丁的崇敬之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修道院餐厅一头的墙上是塔迪欧•加迪绘制的壁画《十字架之树》和《最后的晚餐》。《最后的晚餐》这个题材被许多著名画家画过。最为出名的是达芬奇的作品。这幅壁画在米兰大教堂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修道院出来走回教堂正门,看到教堂左侧矗立着一尊巨大的雕塑,一看是但丁。他头戴花冠,身穿长袍,神情忧郁,目光冷峻地注视着远方。他是在关注他热爱的故土!我再一次在但丁塑像前驻足:这里安葬着众多的意大利英灵,包括但丁。但丁的尸骨虽然在他乡,但他的灵魂在佛罗伦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去米开朗基罗广场,期待看到一场落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许多攻略上提到,到了佛罗伦萨一定要在米开朗基罗广场看一次日落,才算是一个完美的旅程。阿诺河南岸山顶上的米开朗基罗广场,是俯瞰佛罗伦萨风光,欣赏落日的最佳位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来,我们佛罗伦萨之行算得上圆满——毕竟在6、7个小时里主要景点基本都能走到,但是没能达到完美。老天不给力,看不到米开朗基罗广场的落日也由不得我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将近4点钟的时候,天气出现了一丝转机。天空中的雾霭渐渐散开,出现了云层;云层由厚变薄,云层之间的蓝天忽隐忽现。这一迹象表明,天气处在阴转多云。假如运气好的话,傍晚时分或许能看到日落。我们当机立断,放弃去学院美术馆,打车前往米开朗基罗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到达山顶时,米开朗基罗广场上已经有不少游客。也许他们和我们一样,想碰碰运气。在佛罗伦萨没有看到米开朗基罗广场的落日,心有不甘啊!不过,我在山顶广场观景平台上放眼远眺,即使没有落日,俯瞰佛罗伦萨的景色也已经很美很美:在群山环抱、阿诺河水映衬下,佛罗伦萨一片黄墙红瓦,宛如一颗瑰丽的宝石镶嵌在亚宁半岛平原上。自西向东,圣十字教堂、乌菲齐美术馆、领主广场、旧宫、圣母百花大教堂、老桥,那些经典的历史建筑一览无遗,令人心醉神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865年在意大利独立战争中,意大利王国将首都从都灵迁入佛罗伦萨。当时的政府委托佛罗伦萨建筑师朱塞佩·波吉对城市进行规划和改造。在阿诺河右岸修建了环城北大道,左岸依圣尼各老门的山坡,建筑一座公园和一条上山的林荫景观步道,一直通往山顶的广场,並以米开朗基罗而命名,以示纪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集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广场,受到了市民和游客的青睐,经常被用作政治集会和庆祝活动的场所,也吸引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文青,在此交流创作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广场中央矗立着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大卫》,这是一尊复制的青铜雕塑。原件是大理石雕塑,现在收藏在学院美术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广场上有一幅标注建筑名称的佛罗伦萨全景画,我正仔细与实景对照,忽然听到广场阶梯那边传来一阵掌声和呼叫声。扭头看去,有人打开了一瓶香槟,提前祝贺今天出现落日。回头再看远处天际,确有缕缕红晕。所有的人都在翘首以待。此刻,吉他手又开始了弹奏,在欢快的乐曲声中有游客翩翩起舞。据说,晴好天气时广场,在日落时分总是人山人海。太阳徐徐落下,佛罗伦萨在夕阳辉映下,流光溢彩。人们唱歌、跳舞、喝酒、拥抱,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绝美的天际线令人怦然心跳。广场充满艺术的芬芳,游客充满浪漫的情调。在如此的自由放松的氛围里,我不由自主地也融入其中,坐在石台阶上,和大家一起拍手、吟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等待了许久——然而,奇迹还是没有出现。太阳落山的天空上方,只有几抹红云、几道霞光••••••有游客开始陆续离开,但仍有许多游客依旧在唱歌、跳舞。他们可能还要等待佛罗伦萨的夜景。是的,在这里欣赏佛罗伦萨灯光夜景一定美轮美奂。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得走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追过许多次的落日,总是为没有看到落日而懊丧,而今天同样也没有追到夕阳,却没有一点不开心。世界上所有的落日都是一样的,我们看到的是同一个太阳,不同的是你在哪里看。我今天是站在佛罗伦萨米开朗基罗广场上,与那个把佛罗伦萨译成“翡冷翠”的诗人同吹一场晚风,同吟一篇诗文,我的心为之颤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备注:部分照片来自Ke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