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二、抄家</p> <p class="ql-block"> 爸爸在姥姥家门前被游斗以后过了一段时间,天气已经变冷了。这个时候姥姥也去了外地的舅舅家,白天家里只有姨妈和我们姐妹俩。</p><p class="ql-block"> 一天,应该是黄昏的时候,我和姐姐在家门口玩儿,忽然从胡同的东边开过来一辆吉普车,那个年代吉普车也是稀罕物。竟然有吉普车开进了胡同里,在场的几个男孩子便迎着吉普车跑了过去。姐姐怎么反应那么快呀~~或者说在她十一岁孩子的脑子里有一根弦时刻都在紧绷着~~她拉着我就跑,转过了房侧,跑到了我们家房子的另一边,从房子另一边的窗子能清楚地看到我们家的大门。这个时候,那台吉普车已经停在我们家门口,有两个男人已经从车上走下来了,我这时才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姐姐一下子摁着我,我们两个人同时蹲了下来。姐姐紧张地跟我说:“肯定是抄家的来了,咱俩不能回去,回去有可能被他们抓走,咱俩得赶快跑。”姐姐拽着我起身猫腰就往我们家的西边跑去。现在想来真是惭愧,我们俩当时竟然谁都没有想到家里的姨妈怎么办,姨妈能对付得了那几个人吗?也可能在我们心里姨妈是大人,应该无所不能吧?</p><p class="ql-block"> 跑出了几十米,我们觉得安全了,便放慢了脚步,开始了漫无目的的逛荡。我们俩手拉着手,谁也不说话,姐姐往哪走,我就往哪走。每隔一会儿,我们就会去胡同口看看。绕到胡同口的东边看看,那台吉普车还在那里;逛荡几圈,再转到胡同口的西边看看,那台吉普车还在那里。过了一会儿,学院主楼的大喇叭响了,我们知道是五点下班的时间到了。很快,住在家属区里的教职工们陆陆续续地回来了。在这些下班的人中有些是我们认识的,大部分的都是问个好就行,结果一个阿姨又接着问我们要上哪去,姐姐答道:“去玩儿。”那位阿姨站下了:“哎呀,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玩,不冷吗?赶紧回家!”我们俩答应着,但是并不往家的方向走,那位阿姨真是好心,好像我们不往回走,她也不走的架势,姐姐只好领着我朝家的方向走去。那位阿姨又叮嘱了几句就快步走了。</p><p class="ql-block"> 姐姐又和我说:“要不然咱俩去大操场吧,那里人少。”姐姐便领着我去了大操场。学院大操场那个大呀,那个空旷呀,四周一点遮挡都没有,操场上除了偶尔有几个匆匆穿过的人以外,就我们两个人。这时天已经黑透了,也更加冷了,我们本来就是在家门口玩儿,都没有穿外套,在大操场站了一会儿就冷得坚持不了了,我们便又回到胡同口去看看,那台吉普车还在那里。</p><p class="ql-block"> “他们还没有走……”姐姐想了一下说:“妈妈快回来了,咱俩去车站接妈妈吧,告诉妈妈一声。”其实姐姐当时不会表述,用大人的话说,就是想让妈妈提前有个思想准备。姐姐所有的想法和决策都和我商量一下,我只会回答“好”或者是“嗯”,姐姐比我大四岁,我从小就什么都听姐姐的,别说是大事,即使是玩儿,我也是唯姐姐的马首是瞻,那么姐姐为什么还要和我商量,我觉得她是因为身边没有大人,她用这种办法,一边说一边思考,给自己的决定打气,自己给自己自信和勇气。</p><p class="ql-block"> 我们俩又手拉着手往无轨电车站走去,无轨电车是妈妈从单位回家唯一可乘的交通工具。这时应该六点左右了,师范学院在别的地方工作的家属们,现在是下班回家的高峰,这站站名就叫师范学院,在这站下车的基本都是学院的家属。姐姐生怕我们再碰见熟人,她看见车站旁边有一个路灯电线杆子,在灯头的背面,电线杆子拖着一条斜的长长的黑影,姐姐就领着我靠着电线杆子站在了那道黑影里,这样我们站在暗处,下车的人在明处,妈妈一下车我们就能看到。无轨电车一辆接一辆地来,每一辆车的到来都能燃起我们俩的希望,多么希望妈妈能从车上下来呀!可是从车上下来的都是别人家的爸爸妈妈,我们始终看不到自己的妈妈,希望一次次的破灭。渐渐地下班高峰过去了,车次也减少了,好长时间不来一辆车,好容易盼来一辆车,车一停下,乘务员把车厢的灯打开,车里都没有几个人了,一眼便知道妈妈不在车里~~该回家的人都回来了。我开始害怕,我怕妈妈今天有可能回不来了。我的害怕不是没有道理的,我有一个同学,她妈妈就是早上正常上班,晚上就被单位扣留没有回家。</p><p class="ql-block"> 我和姐姐站在那里,越来越失望,越来越不安,身上也越来越冷。刚开始姐姐拉着我的手,后来姐姐就把我搂在她的怀里,想让我暖和点儿,其实姐姐身上也是一点热量都没有了,但是她这样一搂,至少能帮我挡点儿风。前几年日本一个地方下了大雪,有一对小姐弟失踪了,家里和社会上到处找,最后在离家不远的地方被发现了。估计是两个孩子摔在了雪窝里,自力爬不起来了,雪下得又急又大,很快就被盖住了。被发现的时候,姐姐搂着弟弟,两具小尸体都分不开了。姐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想着用自己的身体去保护弟弟。看这条新闻的时候,我和我丈夫说:“我姐就能这样。”因为我想起了我和姐姐在无轨电车站的那个晚上。当大人在身边的时候,我和姐姐经常因为“你刚才为什么使劲儿瞪我一眼?”“那你为什么特意朝我咳嗽一声?”而吵得天翻地覆,姐姐不让妹妹,妹妹不敬姐姐;可是当大人不在身边的时候,真的是姐姐保护着妹妹,妹妹依赖着姐姐。老大永远是老大,姐姐永远是姐姐,不管她几岁。</p><p class="ql-block"> 我和姐姐在车站焦急地等待妈妈的时候,姨妈也开始焦急地找我们了。天越来越晚,姨妈看我们还没有回家,不免有些着急,在家附近喊了一阵也没听见我们的回音,便去了几家我和姐姐有可能去的邻居家寻问。善良的邻居们听说我们家的两个孩子丢了,正在吃饭的放下了吃了一半的饭,正在做饭的放下了做了一半的饭,都帮着姨妈出去找。最后还是姨妈了解自家的孩子,想到了我们俩有可能去了车站,便一路喊到了车站。我和姐姐听到姨妈的喊声,赶快从黑影里跑出来,朝着姨妈带着哭声说:“姨,我妈怎么还不回来?”姨妈也哭了:“你妈回来了,是跟着他们的车回来的……”</p><p class="ql-block"> 其实爸爸妈妈单位里的人早就抄完了爸爸妈妈的家,苦于什么罪证都没有查到,便怀疑爸爸把犯罪证据转移到了姥姥家,所以今天又来到姥姥家抄家,他们主要是奔着收音机来的。那时收音机也算是家庭的一大件,刚开始,收音机放在爸爸妈妈家,随着我和姐姐逐渐长大,我们俩都会听收音机了。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一档《对少年儿童广播》栏目,还有一档《小喇叭》栏目,这两个栏目所对应的儿童年龄,分别适应姐姐和我。为了方便我们姐妹听收音机,爸爸妈妈就把收音机拿到了姥姥家。这本来是再寻常不过的家务事,可是没想到埋下了祸端。爸爸妈妈住在单位家属宿舍,和某家邻居关系处得特别好,两家共用一个厨房,不是亲戚胜似亲戚,用样板戏里的一句台词说:有那堵墙是两家人,没有那堵墙就是一家人。可是特殊时期刚一开始,这家邻居就仗着近水楼台的优势,揭发了我们家很多别人不知道的事情,其中就包括这台收音机。说爸爸妈妈之所以把收音机拿到姥姥家,是因为这台收音机是爸爸从事特务活动的工具,在单位家属宿舍收发报不方便,拿到姥姥家收发报就比较方便;而且举了很多例子说爸爸对妈妈、对姥姥一家是如何的好,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妈妈和姥姥掌握了我爸爸特务身份的把柄,所以爸爸要笼络讨好妈妈和姥姥一家。他们今天就是要检查这台收音机,搜查电台。结果把收音机好顿检查,也没看出这台收音机和其他收音机有什么不同。他们又检查了姥爷的书架,把那些书一页一页地检查,不是一页一页地翻,是像鼓风机吹的那样,“哗…”一本,“哗…”又一本,以此来看书里面是否藏了什么东西。最终他们拿走了我们家的一些照片,拿走了姥爷的一些老书。他们抄家需要妈妈的配合,所以妈妈已经跟着那辆吉普车被带回了家,只是我和姐姐惊慌失措中急于“跑路”,还没等车上的人都下来就跑了,所以当然也就不知道妈妈已经回家了。</p><p class="ql-block"> 姨妈赶快把我们已经被找到的消息告诉了邻居们。李姨父气愤至极,站在我们家门口扠着腰就开骂了:“我X你妈的!你妈了个X的!你们这些X养的,你们干些什么X养的事?你们好那么样吗?把孩子吓得不敢回家呀?”李姨父扠腰是把两只手放在胯上的那种扠法,他一手扠腰,另一只手就指着我们家里骂,他越骂越上劲,竟然作势往我们家里闯:“你们出来,咱说道说道!”吓得李姨从外面往回拽,姨妈从里面往外推,才把李姨父拦在外面。</p><p class="ql-block"> 看到那个场面,当时头脑简单的我,心里那个踏实呀,那个有底气呀“李姨一家都是贫农,他们向着我们家,他们和我们家一帮,我才不怕屋里的那几个人呢!”</p> <p class="ql-block"> 李姨一家对我们的帮助不只是心理上的,还有生活上的。抄家后不久,姨妈也下乡去了,家里就剩下了我们娘仨。妈妈天天一早上就走了,晚上几点回来不知道,除了星期天,家里的事几乎干不了什么。我和姐姐就分工了,我主要负责剁鸡食、喂鸡,有时还要买菜,给在牛棚的爸爸买烟和一些小的生活用品;姐姐负责做饭,收拾家,天冷的时候还要生炉子。最艰巨的工作就是做饭了,关键是不会做。姥姥在家的时候姥姥做,后来是姨妈做,现在没有依靠了,虽然姥姥和姨妈走之前都教了一些,妈妈也经常教,但是现学哪来得及,只是把饭弄熟了而已,而且也非常单调。李姨是山东人,做面食很拿手,李姨的手擀面和烙饼在我们那条胡同都出名。李姨看到我妈妈天天无精打采,日渐消瘦,就告诉姐姐:“给你妈换样做哈,不会就过来问,我教你。”在李姨的鼓励下,姐姐挑战人生的第一次蒸包子。我到现在还记得姐姐把馅调好了,可是不会尝味道,就让我去喊李姨来。李姨来了以后先闻了一下,又用手捏了一点馅放在嘴里抿一抿,然后说:“有点善(shan不知是用哪个字)”有点善~~什么意思?我和姐姐都知道这是山东人的方言,可不好意思直接问到底是咸还是淡呀?李姨看出了我们的困惑,笑着说:“再放点盐。”哦,原来善就是淡~~学习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李姨其实是姐姐做面食的启蒙老师。</p><p class="ql-block"> 应该说,那两年,李姨一家给我们的帮助是全方位的。谢谢李姨,谢谢李姨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