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名:勃勃生机(广东)</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1921829</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巴剌沙滚城(布拉纳遗址)</b></p> <b>八剌沙衮</b>,又译作:<b>巴拉沙衮城</b>、<b>布拉纳遗址</b>,其位于距中亚吉尔吉斯托克马克东南12公里处的布拉纳城,又位于楚河附近、比什凯克与伊塞克湖之间,是粟特人居住的城市。在十世纪时,碎叶城的居民迁移到离大山更近的地方居住,于是,在布兰河上游的沙姆西峡谷附近形成了一个新的部落。 古城考古复原图 八剌沙衮城是中世纪期间Chuy谷里最大的城市之一,该城市有一个占地面积为25到30平方千米的复杂布局。在八剌沙衮城,考古学家们还发现了起源于12世纪、13世纪,被毁掉的中央堡垒和宫殿群落,以及宗教相关的建筑、住所、更衣室(公元前11至12世纪)、供水维修系统等。 这里十一世纪前也是东伊朗人占多数的地方,离此最近的大城市是碎叶。之后喀喇汗王朝定都于此,大约自1041年起,喀喇汗王朝正式分裂为二,西汗为阿里后裔,通称阿里系,东汗为哈仑·卜格拉汗后裔,以八剌沙衮为政治、军事都城。 1134年东喀喇汗国阿斯兰汗去世,继任者易卜拉欣即位,他不能控制汗国内的局势,便邀请耶律大石入都城八剌沙衮耶律大石入城后将此地定为西辽新都,改名为虎思斡鲁朵 (虎思斡耳朵):翻译成汉语的意思是“强有力的宫帐”吉尔吉斯托克玛克附近的布拉纳城,并改元康国。在1218年被蒙古帝国哲别攻下。<br> 这里最著名人物是福乐智慧的作者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玉素甫·哈斯·哈吉甫(1019—1085),英语:Yusuf Khass Hajib Balasaguni),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文学奠基人,喀拉汗王朝时期著名诗人。出生于巴拉萨衮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附近的名门世家,后移居喀什噶尔。<br>年轻时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为知识渊博的学者。其著作语言清新、形象、生动,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重大社会问题,不仅在突厥语诸民族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是研究喀拉汗王朝的重要史料。 布拉纳塔为该遗址唯一保存至今的建筑,建于公元10至11世纪,现高24米,原是宣礼塔,但也具有军事瞭望塔的功能。 该遗址已成为世界遗产 遗址区的大门 世界各地的人都来这里参观 遗址区北侧有大量突厥石人,年代为 6—10 世纪,它们并非出土于巴拉沙衮城内,而是在楚河流域收集之后放置于此。 从造型上看,石人以男性居多,或站或坐,留有胡须,双手置于腹部,右手放于左手之上,握有高柄酒杯。这些石人多数高 1.3 米左右,用天然石料雕刻而成。 这个遗迹应该是修复过的 上图遗迹的官宣说明 遗址区有一个展览馆,规模不大,但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 这里的文物以陶器居多 也有金属制品 左边的是展馆工作人员,她在为参观者讲解。 石头上的文字,也许是那时的记录的方式,但就是此法让我们看到了一千年前的书法。 这儿不只有穆斯林,到1300年还有景教教区。这里也是回纥传说中卜古汗的裴罗将军城。这里也是钦察人冬季牧地。此图是复原当年居民的住所。 离开前打卡留念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碎 叶 古 城</b></p> 离开巴剌沙滚城遗址后我们前往吉尔吉斯斯坦另一处世界文化遗址-碎叶古城。 此碑为证 碎叶城是唐朝在西域设的重镇,是中国历代王朝在西部地区设防最远的一座边陲城市,也是丝路上一重要城镇。 遗憾的是碎叶古城已经没有像样的建筑遗存了,这是我走了很长一段路才拍摄到的一小段最像城墙的遗迹。 碎叶城于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年)建置。718年,突骑施可汗苏禄率兵南下,攻陷了唐朝册立的西突厥可汗阿史那献驻扎的碎叶城,重建了沉寂多时的突骑施汗国。<br>为了拉拢苏禄,朝廷派出使者,于719年赶赴碎叶城,册封苏禄为突骑施十四姓忠顺可汗兼金方道经略使,并按照苏禄的要求,将碎叶公开出让给他作为牙庭。作出割让决定的,不是一个懦弱的帝王,而是手创了“开元盛世”的李隆基。不久,唐玄宗又将交河公主嫁给苏禄以和亲。<br>从此,唐军永远作别了这座雄伟的城堡。算起来,唐军在碎叶城整整驻扎了40年。<br> 碎叶镇与龟兹、疏勒、于阗并称为唐代“安西四镇”。曾经多次修筑城墙,唐代碎叶城就是仿长安城而建。位于中亚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楚河流域的托克马克市附近。<br>2014年6月22日由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脊背便是原碎叶城的城墙。 “碎叶城”本意“小叶城”,关中话—西安话(古长安话,属京畿官话)中“碎”即“琐碎”之意。所以“碎叶”并非是破碎的叶子,而是细小琐碎的叶子。故唐朝长安话的“碎叶城”本意就是“小叶城”。 考古定位标志 此两张照片已经是最清楚的遗迹了 据玄奘记述,自凌山行400余里至大清池(伊塞克湖),大清池西行500余里至碎叶城,城周六七里,诸国商胡杂居。根据这一记载,经过1000多年风吹沙打,雨水冲刷,这座唐代中国城已风化瓦解成为一片土堆。 197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认为李白“出生于中亚细亚的碎叶城”,郭沫若的观点得到众多学者的响应。进入80年代,学界展开了对李白出生地的大讨论,各种不同说法难以统一。 碎叶,岁月,历史,留给我们太多的感叹! 在古城路边拍到一朵小花,它点缀了古城,同时也点缀了我的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