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延安中国⾰命的摇篮、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p><p class="ql-block"> 九十年前的秋天,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历经磨难,爬雪山、过草地,行程二万五千里,来到了延安,驻足十三年。从此,这里有了一段难忘的故事;有了一群难忘的人;有了一首难忘的歌——《东方红》!</p> <p class="ql-block"> 诗人贺敬之三十年后,回到延安,写下了经典的诗句:</p><p class="ql-block">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p><p class="ql-block">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p><p class="ql-block">手抓黄土我不放,</p><p class="ql-block">紧紧儿贴在心窝上。</p><p class="ql-block">几回回梦里回延安,</p><p class="ql-block">双手搂定宝塔山。</p><p class="ql-block">千声万声呼唤你</p><p class="ql-block">——母亲延安就在这里!</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红军,在那样艰难的困境下,为什么没有垮?红军是怎么死中求活的?又是如何从低谷走向高峰的?他们翻越皑皑雪山、走过茫茫草地;他们啃树皮、吃野菜、铁流滚滚二万五千里来到了延安。</p><p class="ql-block"> 他们出发时有8万人,可到了延安只剩下7000余人,个个面黄肌瘦,骨瘦如柴。看到那场面,是个人都会绝望的。那个时候,你只要走错一步,那就是灭顶之灾。但是他们在延安的十三年里,几近山穷水尽,最后都又柳暗花明。在延安的十三年是百炼成钢、是浴火重生。历史选择了延安,延安铸就了辉煌。</p> 宝塔山 <p class="ql-block"> 宝塔山,你是延安的象征,延安的灯塔。我们一行人千里寻梦,来到了延安。巍巍宝塔山闯入我们眼帘时,心潮澎湃,万分激动。宝塔映朝阳,延水金光闪。我们红色之旅的序幕拉开了,在一片红色基因传承的山水中,我们的心灵受到了洗涤也得到了升华。</p> 清凉山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了清凉山。一眼就看到清凉山峰的岩石壁上嵌刻着陈毅元帅的手书“万众瞩目清凉山”。这是取自陈毅元帅当年参加中共“七大”时百感交集写下的诗句:“试问九洲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清凉山,又名太和山,位于延安城东北、延河北岸,是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之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清凉山是中央党报委员会、新华社、解放日报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央出版发行部、中央印刷厂和边区群众报社的所在地。延安的新闻,当年就是从这发出信号和外部世界联系的。在当时那个动荡不安的岁月里,毛主席的《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等经典文章就是从这里发出去的。它告诉我们所有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应该活出什么样的生命才有意义。延安精神也像星星之火遍地传播,开始有了燎原之势。故此,清凉山也被称为“红色新闻山”,载入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p> <p class="ql-block"><b>(清凉山岩石上七个鲜红醒目的大字:“万众瞩目清凉山”)</b></p> 凤凰山 <p class="ql-block"> 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结束后,来到了延安。第一个落脚点就是凤凰山。当时的局势可谓内外交困。内有反动政府严密的经济封锁,不准一斤棉花,一粒粮食进入延安。外有日本鬼子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延安就是各方反动派围剿的一座孤岛。抗日前线的战斗十分惨烈,全国上下一盘散沙,老百姓的内心是崩溃的。就是在这个时候,在凤凰山的窑洞里诞生了《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毛泽东主席的这些经典著作,为中国的抗日方针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中华民族抗战的决心和信心。</p> 杨家岭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了杨家岭。当时的延安正面临经济封锁和四面围剿,怎么办?要么饿死,要么散伙。杨家岭的窑洞里,毛主席挥笔写下了八个大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毛主席的号召下,开始了垦荒南泥湾。官兵们喊着号子,唱着山歌,干的热火朝天。于是有了世代相传的南泥湾精神。就是那种敢让群山开路,敢让大河改道的精神和胆魄,中央红军、八路军,一代共产党人怎么可能被压垮。</p> <p class="ql-block"><b>(在杨家岭毛主席亲自发起了大生产运动,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b></p> <p class="ql-block"><b>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b></p> <p class="ql-block"> 在杨家岭,我们的主要看点是两个地方。一个是杨家岭的大礼堂。当年就是在这召开了党的“七大”。这是我党历史上,一个有着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大会第一次提出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要在毛泽东思想旗帜的指引下胜利前进。</p> <p class="ql-block"><b>(党的七大礼堂上第一次写上了: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b></p> <p class="ql-block"> 另一个就是毛主席在杨家岭居住的窑洞前,半山坡平台上的那个小石桌。1946年8月6日下午5时毛主席就是在这个小石桌旁接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谈话中,毛主席作出了一个气魄雄伟的论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毛泽东主席在谈话中还指出: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p> <p class="ql-block"><b>(就在这张小石桌旁,毛主席接见了美国记者安娜并作出了惊人的论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b></p> 枣园 <p class="ql-block"> 1943年10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到枣园。在枣园,毛泽东主席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筹备召开了中共“七大”,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b> (枣园窑洞里的书桌和油灯)</b></p> <p class="ql-block"> 枣园最有特色的就是枣园的“灯光”。在我少年的时候就读过一篇课文叫《枣园的灯光》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文中写到,无论春夏秋冬,警卫战士看到毛主席窑洞里的油灯彻夜通明,油灯下,毛主席夜夜伏案写文章。那时我就想,长大后我一定要去趟枣园,亲眼见见毛主席居住的窑洞和那盏长明的油灯。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了。到了枣园,我才知道,毛主席在枣园窑洞里油灯下,以超人的智慧和坚强的毅力,先后写下《为人民服务》、《学习和时局》、《论联合政府》、《关于重庆谈判》等28篇不朽之作,这些鸿篇名著都被收入了《毛泽东选集》。为此,有人说:是枣园温暖的灯光指引了中国革命的航程。顿时,我的耳边响起了一首熟悉地歌,歌中唱到:</p><p class="ql-block">枣园的灯光啊照天明,</p><p class="ql-block">毛主席挥笔坐灯前,</p><p class="ql-block">雄文迎来东方亮,</p><p class="ql-block">光辉的思想永远闪亮在我心间。</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在枣园后沟的西山脚下,毛主席还出席了张思德烈士追悼大会,亲笔题写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p> 鲁艺 <p class="ql-block"> 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开办的第一所培养各种高级和中级文化艺术人才的学院</p> <p class="ql-block"><b> (鲁艺文学院旧址礼堂)</b></p> <p class="ql-block"> 延安是新中国文艺重要出发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旗帜,倡导并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各地文学艺术家和爱国青年纷纷奔赴延安,汇成了一支以笔为枪的文艺队伍,共同为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奉献出青春热血和艺术才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鲁艺教学旧址)</b></p> <p class="ql-block"> 在延安鲁艺有许多大师级的学者都是留过洋的。他们毅然抛下优厚的生活环境和待遇,投身到延安火热的革命斗争生活中。洗星海、茅盾、光未然、郑律成、丁玲……这些文学艺术大咖们都曾在这里任教。艺术家们自觉地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开创了人民文艺的新时代。延安文艺是民族解放的号角,时代精神的火炬。至今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不朽作品:《黄河大合唱》、《延安颂》、《白毛女》、《南泥湾》……就是在这里诞生的。</p> <p class="ql-block"><b> (作家光未然:黄河大合唱)</b></p> <p class="ql-block"> 延安鲁艺还编辑出版了《文艺战线》、《草叶》等文学刊物,组织了多次有影响的美术作品展览。</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主席在此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他开宗明义地就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文艺的灵魂应当是人民的文艺。</p><p class="ql-block"> 延安像一支崇高名曲的开端,激励无数爱国青年,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片红色热土。在这里,进步的文艺青年拥抱了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孕育出无数饱含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激情的不朽文艺作品。</p> <p class="ql-block"><b>(毛主席就在鲁艺的操场上,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学员们就是坐在这样的板凳上听毛主席上课的)</b></p> 中国抗日军政大学 <p class="ql-block"> 当时的延安就像一块磁石一样,吸引着全国各地优秀的人才,这就是人才培训基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p> <p class="ql-block"> “抗大”为什么全国闻名、全世界闻名,就是因为比较当时其它的军事院校,它是最革命最进步的,最能为民族解放与社会解放而斗争。到延安参观的人们,所以十分重视去看“抗大〞,我想不外这个道理。</p><p class="ql-block"> “ 抗大〞的革命与进步,是因为它的教职员与课程是革命的进步的,又因为它的学生是革命的进步的。</p><p class="ql-block"> 在将近十年的艰苦办学中,这里培养了十多万的文韬武略的将帅人才。“抗大”的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抗大”的教育方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如今,近百年之后的“抗大”就是今天的国防大学。仍是军事领域当中的最高学府。</p> <p class="ql-block"> 当时有许多外国友人来到延安写纪实文章,如实报导这里的一切。他们说延安的条件极其艰苦,但延安的气象是活跃的,精神是昂扬的。</p><p class="ql-block"> 到延安去,成了那个年代一个响彻云天的口号。延安成了热血青年无比向往的地方。据说当时全国各地有4万多知识青年奔赴延安,说他们只要还有一口气,哪怕是爬也要爬到延安。</p> <p class="ql-block"><b> (热血青年奔赴延安)</b></p> <p class="ql-block"> 1945年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历时14年的抗日战争宣告胜利结束。抗战胜利了,但有人内心焦虑不安。重庆谈判、“双十”协定也没有缓解他的急迫。为了争夺胜利果实,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于1947年3月开始闪击延安,对延安进行大轰炸。当时的外国友人采访毛泽东,毛泽东说,我们一天都不愿意去打,但是如果形势所迫,我们不得不打的话,我们也是能够一直打到底的。外国友人提醒说,您别忘了他们有飞机大炮,美国人还有原子弹。毛泽东主席却坚定地说:“那都是纸老虎,能够决定胜负的永远是人民”。当时的延安已经是革命的圣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机关所在地。国民党军队重兵闪击,毛泽东主席要被迫离开战斗生活了13年的延安是不容易的。但他却豪迈地说:“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1947年3月党中央开始转战陕北,离开延安,要用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的胜利。离开延安时,毛泽东为自己起名叫李得胜,寓意离开就得胜。事实果然就是这样的,当国民党闪击攻入延安时,只得到了一个空城。两年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建立了一个新中国,唱响了一支不朽的歌:《东方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篇中少量照片取之网络,作者在此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景熟熟</p><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于福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