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山西人讲究,过七月十五,也就是中元鬼节。</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直到很晚,我一直对丧葬的事情不很了解,因为我从小随父母从南方到了北方,在这里没有很多的亲戚,没有人故去,所以没有参加过丧吊之类的祭奠。</p><p class="ql-block"> 那是1970年,我们在雁上的繁峙,繁峙是一个长条的县,北面是北岳恒山,南面是五台山,风景尤美。有一天我出去办事儿,走了几十里,发现南北两面的山下青烟缭绕,满川皆是烧纸上坟的景象,虽然我那是非常年轻,但是看的还是有点儿瘆,人鬼情未了!</p><p class="ql-block"> 那天我去龙山脚下的墓园。我算是比较通透的人。我知道人享福,要趁活着的时候,一旦离开了这个世界。祭奠只是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啊。你给他摆满了。水果、糕点、好烟、美酒,实际上故人是享受不到的。所以我总是买几支黄白菊花供在坟上,然后跪下磕几个头,喃喃自语,和地下的父母交流一番。</p><p class="ql-block"> 父亲活着的时候,喜欢听京戏。他对京剧痴迷,做到了门清,哪一出戏,哪一段唱词,属于哪个派别,每个派别的特点,他最喜欢程派的幽咽婉转,也工大段的老生。我母亲是民国的人。她对民国时期的流行歌曲,像《天涯歌女》。《秋水伊人》,《渔光曲》都是骨子里的东西了,尤其是我的老娘,在她生命的最后阶段,经常会哼唱这些老歌,”望穿秋水,不见伊人的情景。更残露尽,孤雁两三声……”,一个人傻傻的唱,我每当听到母亲唱歌的时候,就会把音响打开让她听民国当时的原人原声,她会说真好听,回忆当时的情景,让人潸然泪下。</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在上坟的时候,我就会带上我那个猫王音响,摆好了鲜花,打开音响,先放一段程派的京剧《锁麟囊》,又放几段周信芳沙哑的唱段。然后给我老娘放民国老上海的歌。</p><p class="ql-block"> 听着听着,掩饰不住心中的哀痛,自己就泪流满面!</p><p class="ql-block"> 漫山遍野密密麻麻的墓碑。让人感到压抑,我就想,如今我来给父母上坟,50年以后,还有人理他们吗,其实50年以后还有人理我们吗?</p><p class="ql-block"> 墓碑是大理花岗岩做的,质地非常的好,像这种坚硬东西放个几千年,1万年是没有问题的。古代的墓碑不行,那都是页岩,砂岩,石灰岩之类比较软,易于开采雕刻的石料,可那也放个上千年。</p><p class="ql-block"> 我问守墓人,我说现在你们墓园里头,有无人祭扫的坟墓吗?他说已经有了,我说没人祭扫还无所谓,但是墓地是有年限的,到时候没人续费怎么办呢?他说不知道。我想若干年以后,大多数的墓地可能无人续费了,留着这么精美的墓碑有什么用呢?</p><p class="ql-block">陶渊明的《拟挽歌辞三首》写道:</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p><p class="ql-block">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人,只是大自然当中的一瞬,想那么多干啥,能开心就开心点儿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网上查了一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