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安火车站</p><p class="ql-block">填词:鹧鸪天—唐大明宫</p><p class="ql-block">漫漫黄尘古道边,桩桩事件史情传。</p><p class="ql-block">将相帝王权威尽,何处寻求富贵安?</p><p class="ql-block">强势力,弱兵残,繁华落尽破城寒。</p><p class="ql-block">废墟一片成千古,遗址孤台忆昔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绝—唐大明宫</p><p class="ql-block">雄兵百万战沙场,制胜攻坚帅有方。</p><p class="ql-block">富丽堂皇宫殿建,千年古迹永珍藏。 </p> <p class="ql-block">遗址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丹鳯门遗址博物馆入口</p> <p class="ql-block">丹鳯门遗址</p><p class="ql-block">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丹凤门及其城楼是2010年建成的采用钢架结构的仿古式现代建筑,这既是为保护和展示丹凤门遗址专门设计的特殊建筑,也是整个景区的标志景观。其外观按照丹凤门遗址考古成果,设计成五个门道形制,并架构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的庑殿式楼观,整体采用土黄色格调,内部结构分为三层,下层是丹凤门遗址展示大厅,中层是辅助陈列和观众参观廊道,上层是多功能大厅。这一建筑的设计者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p> <p class="ql-block">大明宫遗址简介</p><p class="ql-block"> 西安大明宫是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是大唐帝国最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群,也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大明宫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占地面积约3.2平方千米,整个宫域可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前朝以朝会为主,内庭以居住和宴游为主。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历时达240余年。大明宫是唐长安城三座主要宫殿之一,称为"东内",其他两座分别是太极宫和兴庆宫。大明宫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原和西域的建筑艺术,主体建筑包括丹凤楼、翔鸾阁、望仙阁等,每一座建筑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大明宫不仅是唐朝的国家象征,也是当时世界闻名的巅峰,被誉为东方圣殿。1961年,大明宫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10月1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成开放,成为西安城市建设大遗址保护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2014年6月22日,大明宫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丝绸之路整体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自强东路585号,分为收费区和免费区两部分。游客可以购买门票进入收费区参观,了解唐朝皇帝处理朝政的场景再现,感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魅力。作为西安的城市中央公园,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成为带动西安未来城市发展的生态基础和重要的人文象征。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唐大明宫遗址就在西安火车站对面,等车时间长可以一览唐大明宫遗址。</p> <p class="ql-block">御道遗址</p><p class="ql-block">大明宫遗址.御道遗址 </p><p class="ql-block">据史记记载,大明宫内丹凤门到含元殿之间南北约500米,东西超过600米的范围,是一处大型广场,或可称为"御道"。2006-2008年期间,经对这片遗址区域进行全面的考古勘探,发现地表0.8-1.2米以下,残存有处于同一地层的二十多处唐代地而遗迹,其中保存面积最大的一处在龙首渠之南,东西长约370.5米,南北宽17.6米,约65205平方米。这些遗址的发现对于认识御道的结构和范围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大明宫遗址简介图</p> <p class="ql-block">千年大明宫</p> <p class="ql-block">唐大明宫复原图</p> <p class="ql-block">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平面图型</p> <p class="ql-block">按过去的结构排列新构造图</p> <p class="ql-block">大明宫广场</p> <p class="ql-block">龙首渠</p> <p class="ql-block">龙首渠支渠遗址</p><p class="ql-block">龙首渠支渠遗址 ,龙首渠已探知区域长度400余米,渠道口宽3.6米,深约1.6米,渠道两壁较陡直,局部有砖砌护岸,渠上又建有3座间隔几乎等距的桥梁,中央桥址正对含元殿遗址,东西宽17米;东、西侧桥址正对东、西朝堂,西侧桥址东西长6.85米,中央桥梁应为御桥,东西桥梁则为文武百官上朝前的下马桥。</p> <p class="ql-block">大明宫,东下马桥</p> <p class="ql-block">龙首渠桥台阶</p> <p class="ql-block">龙首渠桥</p> <p class="ql-block">大明宫,含元殿遗址</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p> <p class="ql-block">龙尾道</p><p class="ql-block"> 龙尾道是指含元殿前的登殿坡道。由于含元殿屹立于龙首原的南沿之上,殿堂高出南面地面十多米,故将登殿的曲折坡道称之龙尾道。龙尾道起自殿前广场的平地,沿翔鸾、西鳯两阁内侧的坡道,经三层大台,迂回登到殿上。坡面用方砖铺砌,坡道外侧立有石栏杆,从御道广场望去,等殿坡道蜿蜒如同龙尾盘旋而上,故称龙尾道。</p><p class="ql-block"> 一个有趣的故事可以说龙尾道蜿蜒曲折的程度,说的是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元日朝会时,已年过80的柳公权,在登上龙尾道后,因年老气衰,竟然听错了皇帝尊号,被罚了一季奉禄。</p> <p class="ql-block">拾级而上楼台</p> <p class="ql-block">不见当年的房屋,只见房屋遗址</p> <p class="ql-block">城上</p> <p class="ql-block">古城址</p> <p class="ql-block">兴礼门</p><p class="ql-block">兴礼门、齐德门分别位于宣政门外廊的西侧和东侧。</p><p class="ql-block">兴礼门门外有一棵药树(即五倍子树),这里是官员进入宣政殿前的"监搜"之处。元稹有诗云:"松门待制应全远,药树监搜可得知"。</p> <p class="ql-block">大明宫:宣政殿遗址、微缩景观,延英殿遗址、望仙台遗址</p> <p class="ql-block">古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宣政门</p><p class="ql-block">宣政门北距宣政殿130米,是含元殿到宣政殿的必经之门。唐文宗在位期间,曾密谋诛杀宦官,结果以失败告终,即历</p><p class="ql-block">史上著名的"甘露之变"</p><p class="ql-block">永隆二年(681年),李显被立为太子。高宗计划在宣政殿会见百官及命妇。并设九部伎及散乐,让他们从宣政门进入大殿。太常博士袁利贞认为宣政殿为前殿正寝,非命妇宴会之处。宣政门为象阙路门,非倡优进出之所。最终,高宗将宴会设在麟德殿。</p> <p class="ql-block">宣政门</p> <p class="ql-block">大明宫遗址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过水涵洞遗址</p> <p class="ql-block">前言 </p><p class="ql-block">公元七至十世纪的唐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大唐帝国幅员辽阔、国力强盛、文化灿烂,是当时东方乃至世界文明的中心。</p><p class="ql-block">盛世大唐是一个创造并留传奇迹的时代。</p><p class="ql-block">大唐的首都长安,是享誉世界的国际大都会,以规模宏大、布局规整、宫室制度完备、人口百万而著称于世。其中的大明宫,更以气势恢宏、皇帝朝寝正宫被看作是大唐帝国的心脏和国家象征。其代表的唐代建筑技术与艺术的高度成就,被认为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p><p class="ql-block">大明宫从唐初创建至唐末毁废,伴随大唐帝国盛衰荣辱269年。千年之后,有着千年气韵、万般尊严的大明宫遗址,又成为我们探寻大唐文明的见证,并再度唤起我们对那个梦幻盛世的向往。</p><p class="ql-block">1961年,大明宫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开始兴建。这座古代文明苑地中的瑰丽之花,将在实现完整、有效、真实、保护的基础上,为我们永续那曾经不可磨灭的辉煌。</p><p class="ql-block">愿不久的将来,这里成为每一个中国人体验自己民族历史的殿堂,也成为每一位外国朋友领略人类古代文明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雲裹鳯城宫阙飛</p><p class="ql-block">大明宫历史文化与遗址保护陈列</p> <p class="ql-block">千宫之宫 大明宫总体布局</p><p class="ql-block">大明宫坐落于长安城外郭城以北禁苑内、平面呈南北长方形、四面宫城总长7679米、面积约3.2平方千米。宫内布局为"前朝后寝"、即南半部为政事区、北半部为居住区。并严格按照中轴线对称法配置建筑、同时将宫区由南至北隔成五重或五进的形式、以附会"九五之说"。前朝区的规划严密规整。含元殿是举行大朝会的场所、宣政殿是举行常朝的场所,紫宸殿是皇帝日常议事的地方、标志着外朝、中朝、内朝之三朝制度。后寝区利用自然地形和围绕太液池建置、众多殿堂、亭、台、楼、院和房舍错落分布。大明宫是中国古代规模宏大、规划严谨、制度完备的一座宫殿群、是中国古典建筑的代表作、反映了唐代宫室的规划建制在继承和创新方面所取得的高度成就。</p> <p class="ql-block">鎏金铜铺首</p><p class="ql-block">鎏金铜铺首 ,唐1982年西安市大明宫遗址出土西安博物院藏,鎏金,古代金属工艺装饰技法之一,亦称"涂金"、"镀金"、"流金"等。这种技术在春秋战国时已经出现,是把金和水银合成的金汞剂,涂在铜器表层,加热使水银蒸发,使金牢固地附在铜器表面不致脱落的技术。此铺首为圆形,一对,铜质表面鎏金。系浇铸锤蝶成型。边缘饰一周联珠纹,中间饰一大兽面口衔圆环。金铺首在古代称为金铺,它是门扉上安装的金属饰件,大多为圆形,有异兽、龙蛇的纹饰,其中有钮环以贯锁,撼摇时发出响亮的声音。所以,司马相如《长门赋》曰:"挤玉户撼金铺兮,声噌呔而似钟音。"从汉代到清代的许多建筑大门上都饰有兽面铺首。这件鎏金铺首,原为大明宫宫殿的门环,形制巨大,装饰华丽,由此可以想象出昔日大明宮之富丽辉煌。</p> <p class="ql-block">遗址堪舆</p><p class="ql-block">选址堪舆 </p><p class="ql-block">大明宫位于长安城东北禁苑之内的龙首山上,《长安志》载"大明宫在禁苑之东南,南接京城之北面,西接宫城之东北隅。</p> <p class="ql-block">据考古实测,大明宫西墙长2256米,北墙长1135米,南墙为外郭城北墙东部的一段,长1674米,东墙的北部偏西12度多,由东墙东北角起向南(偏东)1260米,转折向正东,再304米,又折向正南长1050米,与宫城南墙相接。周长7679米,面积约3.2平方公里,平面形制是一南宽北窄的长方形。</p> <p class="ql-block">南北长方形形制,南朝后寝</p><p class="ql-block">南北长方形 形制前朝后寝</p><p class="ql-block">大明宫的坐落方向,属坐北向南型,与都城的朝向一致。大明宫的平面形制为南北长方形,南北长方形是古代宫室中常见的一种形制。大明宫南北长与东西宽之比近似于9: 5,似乎反映了"九五"思想对唐代宫室规划的影响,或许这也是中国古代南北长方形制式类宫室规划所遵循的一项法则。</p><p class="ql-block">"前朝后寝"是指将宫室区划分为前、后(或者南、北)两部分,前半部作为朝仪区,后半部作为寝居区。大明宫的基本布局亦采取"前朝后寝"的传统殿堂建筑原则。大明宫前朝区和后寝区是两个不同的功能区。前朝是皇帝举行元日冬至大朝贺、即位、宣赦、上尊号、宣布改元、大朝会等重大典礼的场所,是象征国家和体现至高皇权的礼仪空间。后寝区则是皇帝及其家族的日常生活区域,包括寝居、学习、宴乐与休憩以及与臣下共同处置具体政务。</p> <p class="ql-block">三朝制度、五重格局、中轴线与东西对衬布局</p><p class="ql-block">三朝制度 五重格局中轴线与东西对称布局,据周礼所传,宫室中君王举行礼仪活动和处理朝政的场所,按照不同功能和需要,分为外朝、中朝、内朝"三朝",称为"三朝制度"。大明宫的三朝制度采用在中轴线上纵向排列含元、宣政、紫宸三座殿宇的形式,分别代表外朝、中朝、内朝。大明宫的三殿建筑布局所比附的三朝制度,与唐代以前礼制略有不同,主要表现在大明宫把含元殿作为举行外朝的场所,突破了周、汉、魏、晋、北周以及隋代以来外朝在门址等非宫殿场所举行的传统,开创了三殿对应三朝的新体制。</p><p class="ql-block">史籍中常见将都城、宫城称为"九重"、五重",把皇帝称为"九五之尊",所谓九重,可理解为九进、九层等意思,五重与此相类,意为皇帝居住在五重的宫城和九重的都城之内。隋唐时代,"九五思想"已融通到都城规划之中,成为法则。《唐六典》记载大明宫南部横置有三道隔墙,第一道位于含元殿东西一线,第二道位于宣政门东西一线,第三道位于紫宸门东西一线,宫内的三道隔墙加上南城和北城,正好是五重,宫城从南至北表现为五重,同时在每重城墙的中部,议置大型门阙,又表现出五进的形式。</p><p class="ql-block">大明宫严格遵循中轴线对称安排主要建筑的布局思想,大明宫中轴线的线位,大致处于宫城范围东西之中央,起于南城的丹凤门,终于北城的玄武门,轴线线位上由南至北依次坐落着丹凤门、含元殿、宣政门、宣政殿、紫宸门、紫宸殿、玄武门等宫内的主体建筑。前朝区中轴线东西两边的建筑配置,呈现出明显的对称性特征,南城的宫门、宫内三道隔墙的墙门以及东边的崇明门街和西边的光顺门街,无不东西均衡配置,金吾仗院、朝堂、宣政殿院两边的官署区也同样东西分设。这种规整有序的对称格局既是前朝区布局制度的体现,也是礼仪空间的有形象征。</p> <p class="ql-block">长安三大内</p><p class="ql-block">唐长安城中有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三大宫殿区,称为三大内。其中太极宫因在大明宫之西,称西内,亦称西宫;大明宫在东北的龙首原上,称东内,或称北内;兴庆宫在南,称南内。三大内不仅建筑极为宏伟壮丽,而且也是唐代不同时期政治活动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大明宫地面位置图</p> <p class="ql-block">鸱尾</p> <p class="ql-block">盛世经典</p><p class="ql-block">大明宫是中国传统宫苑建筑发展完全成熟期的结晶,是中国建筑艺术体系发展的高峰。其宫殿布局方式比前代更加完善成熟,确立了一定之规,为后代树立了楷模,对后世宫殿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沿中轴线对衬</p><p class="ql-block">大明宫严格按照中正、对称的中轴线原则配置建筑,这一布局方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如金上京城宫城、元大都宫城、明清紫禁城、明代南京故宫、中都凤阳故宫,以及很多王城均沿袭了这一布局特点,这是封建时代宗法礼制和帝王权威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三大殿制度</p><p class="ql-block">大明宫开创了三殿对应三朝的新体制,影响深远,北宋开封皇宫即借鉴了大明宫的宫殿制度,《宋史》载"以本朝宫殿视之大庆殿,唐含元殿也。文德殿,唐宣政殿也。紫宸殿,唐紫宸殿也"。明清亦然。紫禁城太和、中和、保和三殿实际就是对唐三大殿制的临摹。三大殿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很多宫城的基本特征。</p> <p class="ql-block">宫殿建筑特征被后世借鉴</p><p class="ql-block">大明宫丹凤门前的"T"型广场,被明清紫禁城的午门广场借鉴,二者的功用也十分相似。含元殿的反"凹"字宫殿形制直接影响了北宋汴梁宫城的正门宣德楼、明清紫禁城的午门等。大明宫中的钟鼓楼制度对金中都、元大都、明故宫也都有影响。大明宫中的日华、月华门,金奎殿、太和殿等建筑的名称也被后世宫城所沿用。</p> <p class="ql-block">周边国家宫殿的建筑范本</p><p class="ql-block">大明宫不仅奠定了中国的宫殿建筑制度,而且对日本等国家的宫殿建筑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日本平城京、平安京宫城无论是宫殿布局还是与郭城的位置关系,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模仿了唐大明宫。</p> <p class="ql-block">武则天</p> <p class="ql-block">咸亨元年(公元670年)三月,高宗将蓬莱宫改称含元宫。武周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十一月,女皇武则天将含元宫复称大明宫。此后,大明宫再未易名,一直沿用至唐末。</p> <p class="ql-block">唐高宗李治在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即位后,一直居太极宫听政,至龙朔年间(公元661-663年),高宗对大明宫再度大加营造。</p><p class="ql-block">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四月,唐高宗和武后徒居大明宫,改宫名为蓬莱宫。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四月,蓬莱宫新建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全部峻工,至此,大明宫全面建成。大约两年之后,后宫区建成著名的麟德殿。值此,一座轮奂无比的崭新宫殿建筑群在首都长安横空出世。大明宫的全面建成为唐朝宫廷政治生活展开更广阔的舞台。</p> <p class="ql-block">龙朔宫成</p> <p class="ql-block">阎立本像</p><p class="ql-block">阎立本是唐高宗时期大臣,曾任将作大匠、工部尚书、中书令等。精通工艺、绘画,尤其擅长画人物、车马和楼阁,笔法圆劲浑厚。享誉中国绘画史。现今存世的《步辇图》、《历代帝王图》等相传是他的作品或摹本。据《旧唐书》记载,阎氏一家深谙工艺之学,其父阎毗曾为隋朝的殿内少监,兄阎立德先后担任唐朝的将作大匠和工部尚书。阎立德设计了翠微宫、玉华宫和唐太宗昭陵,这是大明宫之前唐王朝最重要的建筑工程。阎立德死后,阎立本接任将作大匠一职,而将作大匠专门负责皇家工程的设计和建造。因此有学者认为他就是大明宫的实际设计者。</p> <p class="ql-block">房玄龄与大明宫</p> <p class="ql-block">房玄龄像</p><p class="ql-block">房玄龄,唐初名臣。隋末投奔秦王李世民,成为李世民帐下重要谋士。唐朝开国后李渊称帝,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争夺皇位,房玄龄出谋划策,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李建成和弟齐王李元吉,逼李渊退位,最终夺取皇位。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先后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等职,时人称"良相"。贞观二十年,奉旨监造大明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唐太宗、工程重启</p> <p class="ql-block">唐太宗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晚年的李世民对大明宫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营造,史载"大营北阙",此时大明宫常称"北阙",意为太极宫北边的宫阙。自北阙初步建成起,太宗便由太极宫迁来北阙朝寝,直至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病逝。因此,太宗是第一位朝寝大明宫的皇帝,太宗时期已奠定了大明宫的基本格局,并初具规模。</p> <p class="ql-block">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唐高祖李渊"得风疾",病情日渐加重。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孝心,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正月,决定在长安城北禁苑中另行营造一所新宫室,作为太上皇的养老之所,宫名定为"大明"。然而,在新宫营造开工不久、尚未落成之际,太上皇李渊病情加重,于五月病逝,大明宫工事告停。</p> <p class="ql-block">唐高祖、贞观初建</p> <p class="ql-block">如日之升、大明宫营建历</p><p class="ql-block">大明宫从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一月开始初建,经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和高宗龙朔年间两次大规模续建而成。大明宫是唐朝皇帝朝寝时间最长的正宫,先后有十七位帝王在此理政和居住,其间不断有修缮、添建和改建。晚唐时期,大唐国力渐衰,社会矛盾激化,在经历了多次战乱的严重破坏后,至唐昭宗天佑元年(公元904年)一月,军阀朱温彻底毁城。大明宫这座恢弘的建筑,在存在了269年之后,最终毁圮,沦为废墟。</p> <p class="ql-block">大明宫春夏秋冬</p> <p class="ql-block">大明宫布局</p> <p class="ql-block">御史台</p><p class="ql-block">殿院的属官为殿中侍御史,殿院设殿中侍御史六人,内供奉三人,共九员,从七品下,地位仅次于侍御史,主要掌管殿廷供奉的仪式。殿院殿中侍御史以"值班"为主要职责,即在百官上朝时,殿中侍御史列在阁门之外,负责纠弹百官上朝的序列、班次以及在殿内的违法失礼问题,并巡视纠察京城及朝会、郊祀等。</p><p class="ql-block">察院的属官为监察御史,察院设监察御史十人,品秩为正八品上。监察御史以出使巡按为主要职责,出巡目的是纠察州县地方官吏的不法行为,并复审地方重大刑狱和上诉案件。</p><p class="ql-block">据《全唐文》记载,郭钊被封为郡公,开成年间,其子郭仲文欲以嫡长子的身份承袭其父的爵位,卢宏宣上奏文</p><p class="ql-block">表示反对。卢宏宣称:郭钊的妻子沈氏是代宗皇帝的外孙女,她的儿子郭仲词迎娶了公主;现郭仲文欲以嫡长子的身份承袭其父的封爵,如果郭仲文承袭了爵位,仲词就没有娶公主的资格。郭仲文、郭仲词非一母所生,承袭爵位和迎娶公主不能并行。请交付御史台追究查问。</p> <p class="ql-block">宣政殿</p> <p class="ql-block">宣政殿 </p><p class="ql-block">时令等活动的地方,有时皇帝也在此接见外国使节。宣政殿位于含元殿以北约300米,是大明宫中的第二大正殿,是进行常朝、新帝即位、册封太子、科举殿试、</p><p class="ql-block">宣政殿建于唐高宗时期,据《广异记.刘门奴》记载,宣政殿刚建成时,每夜,都能见到数十骑的鬼魂行走于殿周围,宫中值夜禁军均看到此事,鬼魂们的衣着、马匹整洁,如此连续十余天、高宗便让术士刘门奴问其原因,对方回答说:"我是汉楚王刘戊的太子。"门奴说:"《汉书》记载,楚王与七国谋反,已被火族,怎么能有后人?"对方回答:"楚王起兵时,我留在长安,王被杀后,天子怜悯没杀我,把我养在宫中,后来,我病死后葬在此地。天子又怜悯我,埋葬时给我陪葬了一对玉鱼,在今正殿东北角,我被史官遗忘,不曾记载。"门奴说:"现在唐皇帝在此建宫殿,你怎敢扰乱宫廷?"对方回答:"这里是我的居所,现在既然已在天子宫中,我进出也不方便,又不快乐,请把我改葬在高敞美地,还要我的玉鱼陪葬。"门奴将此事上奏后,高宗下令改葬。果然在宣政殿东北角挖出墓葬,棺已腐朽、旁有玉鱼一对,质地优良而且雕工精巧。高宗令人换新棺依礼葬于宫外,以玉鱼随葬,此后鬼魂便未再现。</p> <p class="ql-block">宣政殿遗址</p><p class="ql-block">宣政殿遗址是大明宫遗址内的一处重要建筑基址,迄今未能进行考古发掘。据初步探测资料,宣政殿遗址位于含元殿遗址正北300米处,北距紫宸殿遗址95米,破损严重。为了在遗址公园中标识紫宸殿的位置关系,专门采用一种模拟建筑的展示方式,在遗址的覆盖土层上部构筑砖石基台,基台上用栽植的树木模拟建筑的木柱,展现宣政殿的柱网布局,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遗址</p> <p class="ql-block">这全是宫廷遗址</p> <p class="ql-block">延英殿</p><p class="ql-block">延英殿位于紫宸殿西,是唐朝后期皇帝召见宰相及重要官员的地方</p><p class="ql-block">自唐代宗开始,皇帝如果遇有大事咨询臣下,或宰臣有奏折上奏,就在延英殿进行 ,因此称为"延英召对"、"延英奏对"或"延英论事"。唐肃宗以后,除盛大的庆典和重要活动在正殿和麟德殿举行外,延英殿实际上成为朝廷的核心,中书令经常在这里向皇帝汇报政事、提出建议或传达臣僚的奏章等、中唐以后,有关帝国命运的许多重大决策都出自这座宫殿,除召见朝廷重臣外、皇帝有时也在延英殿接见外来使节,一些吊唁活动也在这里举行。大历九年(公元774年)唐代宗在此召见郭子仪商讨回纥事宜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唐宪宗在延英殿召见宰相李绛等人,唐宪宗忧虑的问李绛,如何使国家昌盛富强,李终对此提出了中肯的意见。</p><p class="ql-block">一些吊唁活动也在延英殿举行。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校检司徒、中书令浑璐在奉天县病逝,唐德宗停朝五日带领群臣在延英殿前吊唁。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六月,中书令王武俊卒,唐德宗亦停朝五日在此进行吊唁</p> <p class="ql-block">紫宸殿</p> <p class="ql-block">紫宸殿</p><p class="ql-block">紫宸殿作为帝王的寝殿,有很多秘事见载于史册,晚唐时期,唐王朝政权岌岌可危,外有藩镇割据,节度使拥兵自重;内有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可谓是内忧外患。长庆四年(公元824年)正月末,唐穆宗李恒身患重病,在服用道士炼制的"仙丹"后不治身亡。二月初,年仅十六岁的皇太子李湛继承皇位,即为唐敬宗。唐敬宗在紫宸殿正式受朝听政,这个少年天子登上皇帝宝座后,非但不理朝政,还终日吃喝玩乐,今天在殿前击球,明天去教坊听演奏,白天喝醉了打人骂人、晚上又到禁苑中打猎狐狸野兔。结果,上台才两年半,就在一个漆黑冬夜里,被几个经常陪他打球饮酒的宦官杀死在寝殿中,年仅十八岁。这里的寝殿,就是指紫宸殿。皇帝被宦官杀死、是可见当时宦官的权势熏天。晚唐的宫廷政治的腐败、矛盾冲突不断,帝王疑心面畏惧臣子,臣子结党拉拢宦官,宦官掌权专横,紫宸殿前的道路对于当时的君臣来说,都显得坎坷万分。</p> <p class="ql-block">紫宸门</p><p class="ql-block">紫宸门位于紫宸殿前,是进入紫宸殿的最后一道关卡。</p><p class="ql-block">太和九年(835年)壬戌,文宗经紫宸门移驾含元殿,欲前往金吾仗院观看甘露祥瑞,即是史载"甘露之变"的开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望仙台</p> <p class="ql-block">望仙台遗址</p><p class="ql-block">望仙台,道教建筑,位于宣政殿东北,清思殿之西。史载唐武宗痴迷道教神仙之术,于会昌年间调发左右神策军3000多人,修筑望仙台。考古发掘表明,望仙台遗址为方形覆斗状,由夯土高台、高台的基座、基座周围的壕沟三部分组成。夯土高台平面呈方形,系黄土夯筑而成,东西约30米、南北约28-29米,现存高度为9.7米。</p> <p class="ql-block">大明宫遗址,望仙台</p> <p class="ql-block">琼林库、大盈库</p><p class="ql-block">大盈库设置之初,玄宗为躲避安禄山叛乱西逃时,其车马刚刚驶出长安城,长安城就立刻大乱,很多人趁火打劫涌入大明宫,放火烧了左藏库和大盈库,争抢财物,甚至有人将毛驴赶进了宫殿。全国各州的金石珠宝、奇珍异物以及各个地方的进奉年年不断,其中除了入国库外,有许多则进入皇帝的私库﹣琼林库与大盈库,以供皇帝宴饮、赏赐之用。</p> <p class="ql-block">大明宫微缩景观图</p> <p class="ql-block">微缩的房屋宫殿</p> <p class="ql-block">大明宫、金水桥出入口、含元殿遗址、大明宫遗址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弘文馆</p><p class="ql-block">弘文馆位于大明宫门下省之南,隶属门下省,是负责管理图书典籍、校勘的官署。其中的学士大多为当代名儒。被唐太宗称为"当代名臣,人伦准的"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虞世南,就曾是弘文馆中最优秀的一个学士。一些学生、校书郎也自弘文馆中成长为有作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著名诗人杜牧,就曾为弘文馆校书郎中一员。</p> <p class="ql-block">东朝堂遗址 </p><p class="ql-block">东朝堂位于含元殿前栖凤阁下,建于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四月,与含元殿同期建造,与西朝堂左右对称,是含元殿建筑群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朝堂是百官候朝之处,文武百官</p><p class="ql-block">在上朝觐见皇帝之前,先在这里集</p><p class="ql-block">合,然后由御史引导,按一定的顺序</p><p class="ql-block">依次入朝。门下省官员在东朝堂候朝,有时太子和宰相也在朝堂会见百官。</p> <p class="ql-block">大唐鼓</p> <p class="ql-block">金水桥</p> <p class="ql-block">新建丹鳯门(西安火车站对面)</p><p class="ql-block">到此为止陕西8日游结束,此次旅行走了大半个陕西,陕西的名胜古迹基本上是都走到了也看到了,收获还是颇多的,感触很深,有时闲下来回味陕西的山水文化,古韵唐风,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久久的回味着当年的大唐盛世之春秋……,国家领导人的日夜奋战,艰苦岁月孕育革命红色政权。繁华落尽,时代变迁,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和革命党人与之奋斗才夺得的革命胜利。人民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华夏,不受奴役之苦,不受外强中干,过着国泰民安的幸福生活,安之乐之!福兮寿兮!祖国万寿无疆!!!</p> <p class="ql-block">唐大明宫遗址</p> <p class="ql-block">大明宫遗址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西安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西安火车站,大明宫遗址</p> <p class="ql-block">华山东峰</p> <p class="ql-block">华山险道,苍龙岭</p> <p class="ql-block">郑州,洛阳,白马寺,洛邑古城</p> <p class="ql-block">华山险道</p> <p class="ql-block">华山仙掌</p> <p class="ql-block">苍龙岭</p> <p class="ql-block">黄河壶口瀑布</p> <p class="ql-block">华山华夫</p> <p class="ql-block">华山北峰</p> <p class="ql-block">华山北峰顶</p> <p class="ql-block">大唐不夜城</p> <p class="ql-block">华清宫小舞台</p> <p class="ql-block">大唐不夜城</p> <p class="ql-block">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p>